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六章 八不▪P8

  ..續本文上一頁此即中道的第一義了”。

  這裏我們稍微要注意體會一點:般若智能來體證法法無自性的畢竟空,也是直接從體悟實相真如的角度來看的,這是講真谛第一義。但是體會了空性後,回過頭來通達一切現象,本身就是不生不滅如幻如化,即世俗而體會第一義。一個是純粹站在第一義的空性立場,一個是從空性出來,從世俗的現象來了達它的如幻如化,生滅的不可得,體會的也是第一義谛――俗谛第一義谛。並不是第一義有所不同,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知道直接契入空性的第一義谛,也明白從世俗的第一義谛,明白二邊是相即無礙的,這就叫中道第一義。也就是說,只是在空性這一邊講的第一義谛,那只是一邊;世俗的這一邊也能通達空性;二邊都明白也是第一義。其實叁個角度都來談第一義谛,並無不同。這樣我們會認爲中道第一義谛就是佛法的真義,也是龍樹菩薩的真義。他不是會落兩邊的,不會把真俗分隔成兩邊,而是即真即俗,即俗即真,這叫中道第一義谛。所以前面在批評,如果只約第一義谛而講不生不滅的八不,他認爲這不是龍樹的真正本意,龍樹的本意應該只是在展現中道第一義。

  “這都從第一義空透出,都是從自性不可得中開顯出來的事理實相”。

  理的第一義谛是直接從空性透出;事的第一義谛是從緣起萬相知道它的不生不滅如幻如化;中道第一義谛是事理都明白,相即不離。無論是從二谛並觀或從第一義空透出的,其根本處是了達自性不可得,從而顯現出來的事與理。

  “依諸法的自性不可得,所以了知諸法是如幻緣生的;也必須依此如幻緣生法,才能通達自性不可得”。

  這幾句話就是重點和結論!從諸法的一一現象去觀察,沒有一法有自性,即諸法的自性不可得。了達一一法的自性不可得,就知道緣生的現象本身就是如幻而現的。回過頭來再看這句話就非常重要了:“也必須依此如幻緣生法,才能通達自性不可得”。如果沒有緣生如幻的事相,哪裏能了達一切法不可得?哪裏能了達諸法無自性?所以,要悟道見諸法的實相,就必須依此如幻緣生法,才能通達自性不可得。我反複再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這點!要學佛解脫,一定要在緣起的法相上著手。一直強調這樣的正見理論:緣起的必是條件的組合,條件組合的必是無自性的。建立了這樣的緣起正見,然後依此原則,從事事物物的萬法中(包括自己的身心起念)去觀察了解,離開這個絕無下手處。這裏也一直在強調:“也必須依此如幻的緣生法,才能通達自性不可得”,就是在告訴我們修行下手的觀察處及方法。

  “月稱等也這樣說:如說空,唯爲尋求自性,不能說自性空而可以破緣起諸法,但緣起法不能說不空。緣起即是無自性的緣起,所以也即是空”。

  月稱是中觀較後的出名論師,一般人以爲我們講自性空義就是在破緣起的一切法。而月稱的意思是:自性空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我們講空的目的,唯一是爲了尋求一切法本來的真相,只是在破對緣起諸法自性的執著。既不能由于說自性空而破緣起諸法,又不能說緣起法不空:緣起法是緣起條件的組合,故空無自性;但緣起的幻相卻宛然而有,這就是緣起真正的中道實相。這一點大家要明白!一切法是緣起的,本身當體即空。緣起就是空,空就是緣起。所以講空無自性,不是在破一切法,而是在成立萬相的緣起如幻性。

  “若說性空爲空,而緣起不空,即是未能了解不生不滅等的深義”。

  唯識學就認爲性空是空的,而緣起是不空的,這樣的觀念其實根本就不了解不生不滅的甚深意義。密宗把月稱法師分別爲中觀的應成派,把青辯分別爲中觀的自續派。自續派有偏向唯識的作用,所以月稱法師在破除他們對緣起無自性的誤解:把性空部分說成空,緣起部分說成不空,這樣根本就不懂真正的空義。

  “所以八不的緣起,可簡括的說:以勝義自性空爲根本,即以第一義而說八不;勝義不離世俗一切法,即一切法而顯”,

  這就顯出了真正中觀在說八不的真實內容:中觀是站在勝義自性空或本性空爲根本的第一義谛立場來說八不的。但第一義的深義不是離開世俗一切法顯現的,而是就在一切法的現象中來顯的,這個第一義谛是通達了俗谛的,所以真俗都是不生不滅的。比如說,我們體會的第一義谛的無自性空,就是從一一法的現象來觀察它的空無自性,這樣所體會的第一義谛的空與世俗的現象即無異。顯現出來的第一義谛是無自性的,不生不滅的。既然是從一切法上顯現出來不生不滅的真相,那麼一切法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道理是一樣的。這樣,第一義谛是不生不滅的,世俗的現象還是不生不滅的,這才是中觀的真正空義第一義谛(即中道的第一義谛)。所以中觀的空義是畢竟空,即真谛部分是空,俗谛部分還是空,第一義上顯不生不滅,事上還是顯不生不滅,所以即俗顯真,即真是俗,性相不二。這就是中觀究竟根本法的立足點。但唯識卻認爲真谛的第一義是空,緣起法的依他起性因有事相而不能說空,這一點就不一樣。真常系認爲:世俗的事是無常的,講空無自性是對的。但佛性、如來藏、清淨心、真常心是不空的。注意聽哦!這樣的說法就更加不一樣了!我們要分辨中觀究竟正確的第一義谛,很重要!

  

  “所以通達真俗皆是不生不滅的,這才是八不的究竟圓滿義”。

  這裏要注意!說真的,如果沒有過去從緣起的正見慢慢一步步上來,一下子要了解中觀的深義是很不容易的。上課的新學員逐漸在減少,因爲聽不懂,所以要上這一種課真的還要看因緣!現在聽的大概都是老學員多。我在講課時會點醒大家:“這個很重要,那個很重要……”但有時大家的反應好象並不覺得很重要。不過也有人聽到重要的地方會頻頻點頭,我就知道他聽得比較有味道。我無法將每一句講得很清楚,但只要關系到法義的重點,我會提:“這是重點,大家要注意,很重要”!其實從前面到後面都是重點,你只要把握到一個重點,真的了解明白,其它所謂的重點你也能體會。有時候講到很多重點,也許你無法一下子體會,但只要能體會一個重點,前面不能體會的,也就可能明白了。坦白講,有時自己都講得都很生澀,要讓你們聽懂很歡喜也不容易。每當看到大家面部沒有表情時,就知道這個講得很生澀。但你們聽得生澀一點不太了解,也不要太失望,還是要用心聽,直至體會到一個重點時,連帶前面原先不明白的都會明白了,還是有機會的啊!

  “中國古叁論師,如嘉祥大師,于八不的解說,曾提出叁種方言,即以叁種說明的方式來顯示八不。今約取其義(不依其文),略爲說明:一、世谛遮性,真谛遮假。如說:世俗谛中,假生不生,假滅不滅;勝義谛中,也假生不生,假滅不滅。世俗與勝義雖都說爲假生不生,假滅不滅,而含義不同”。

  導師研究一個法時是通于各家的,比如月稱法師的理論基礎內涵、青辯法師的看法、唯識的看法、龍樹菩薩的看法、古叁論師中的嘉祥大師的看法,他都清楚。每一家,每一位法師,每一位論師的思想,他都研究得很清楚。導師做學問就是這一點讓我很感動,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在這裏,論一個法他可多方取證。這裏講的是嘉祥大師的思想,不過我們取其意義而非文字。

  假生的就是不生(非實生),既是不生,假滅亦即非實在的滅。這在現象的世俗谛中來說都是在事相上;勝義谛中第一義也說假生不生,假滅不滅。世俗與勝義雖都說爲假生不生,假滅不滅,同樣的文字,意義哪裏不同?

  “世俗谛中爲破外道等的自性生滅,勝義谛中即破假生假滅,此即近于「空假名」師的思想”。

  世俗谛的假生不生、假滅不滅,目的是爲了破除外道執有自性的生滅;勝義谛中是破執實有的假生假滅,即接近于空假名師的思想。

  這裏談到空假名、不空假名、假名空叁個名詞。佛法不管哪一宗派都有自己的觀念:所謂“假名”是說一切法沒有真實,只是假名施設而已。一種觀念是因爲空,所以說它是假名;另外一種是認爲不空,所以才顯假名;還有一種是因爲說它是假名,所以才叫空。

  “二、世谛遮性,真谛泯假。世谛說不生,這是破性生的”。

  這裏的“遮”,以世俗谛來講是遮性,以真谛是泯假,說世谛不生目的就是破外道有自性的生。緣起法就不是自性的生:“生即不自,自即不生”。

  “前一方言的破假,依此說:因緣假法如何可破?說破假,不過外人執假爲定有,執假成病,所以破斥他,其實假是不破的”。

  前一方言(即講第一義)破假是爲了破除外道執著實有自性的生,所以用假來破實有;破除了實在自性的生――假有之後,又以爲這是實在的假有因而執假成病,所以才要破斥它。外道執著在有自性的生,就用假來破它的自性,一切法緣起非實,所以叫它假法,講假法的目的是破外道執有實性的生。但他們進而執著這個假,所以又要破這個假。所以,第一個破假是破除執著自性的生;第二個破假是破外人的執假爲定有,執假成病。這個破假不是破它的假有法,假法還是法,怎麼能破!是在破以爲假有是實在的。注意聽!如果認爲有自性的有,這個要破;如果有一個實在的“假有”,這個實在也要破;只要是實在的、自性的、永恒的都要破。如果說“空”是第一義,就執著在有實在的“空”,要不要破?照破!破自性有,破執著假,破執著空,凡是有所執著的,皆要破!

  “那麼,勝義谛中,假生不生,假滅不滅,是即于一切法的假生假滅而泯寂無相,不是撥無因緣的生滅”。

  勝義谛在破除對這些相産生的實有,所以說一切法是假生假滅,目的是要托顯“泯寂無相”這個主題,而不是撥無因果的生滅。

  “如偏取此解,即是「不空假名」師的思想,和唯識宗的泯相證性,依他起不空也相近”。

  很多學派講到要能所俱寂,能所俱泯。注意聽哦!導師利用這樣的因緣讓我們分清重點。這裏已顯出唯識的思想,證唯識的身心一定是能所寂…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