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此無故彼無“還滅的這個必然性。沒有注意到這裏的話,那就不能把握緣起的真實法則了。真正的妙用是在後面這一段,如果只有前半邊的話,那就執著在真的有生有滅,實有的生滅。沒有看到真正的原因,真正原因明白了,修行會很難嗎?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此有故彼有的“必歸于”這叁個字要注意聽,是必歸于“此無故彼無”的還滅喔!這個體會到了,知道了生死的原因,煩惱執著造業的原因,明白了那個原因的産生叫“此有故彼有”,如果明白它的必然性,不但是“此有故彼有”,而且是必歸于“此無故彼無”。這個“必歸于”是什麼意思?這個要多用心!

   比如,身心每一個條件因緣都能引起煩惱,如果我們今天不知道緣起法,不知道煩惱生起的原因,就會被它迷惑很久。如果你明白了造業、痛苦、煩惱的原因——“此有故彼有”的條件,然後也明白了“此無故彼無”是必然的,是“必歸于”!那這個煩惱要不要去?注意聽!是怎麼修把它變成沒有的?還是它必歸于沒有?是它本來就會被變成沒有!注意聽!這個地方很重要哦!我們在上課,這個文字上的探討是一回事;理論明白是一回事,但是,這個心要重點如果能明白,我們修行就能受用啊!每一次講到重點我都會點,一次一次的,一次一次的。大家要體會越來越深刻才對。

   我們的痛苦煩惱是有原因的,生死也是有原因的對不對?怎麼樣知道它的原因?因爲了解緣起法是“此有故彼有”,因爲有這些條件才會産生麼。現在知道了十二緣起,知道了我們的愛取有産生的大苦聚,是因爲前面的愛染對不對?愛染的前面最根本的是無明對不對?這個原因知道了,另外要從一個原因,就是“此有故彼有”的。“一定”是必歸于“此無故彼無”。那我們現在反映比較快的就會問:多久必歸于?啊!這個就是在思考的人,在觀照的人,——是多久必歸于“此無故彼無”。如果是器世間萬法,包括我們的身體,有的一百年、有的幾十年對不對?那是從外表的現象來看,本質上的變化其實是刹那刹那的。我們現在不是講這個部分,是講我們的苦惱心靈作用的部分。

   我們的煩惱、痛苦、情緒的,一般的感覺,應該痛苦煩惱一起來會多久?很久!(師父笑)真的嗎?我們有沒有發覺這個問題?如果“此有故彼有”必歸于“此無故彼無”這個必歸于,到底是多久才會必歸于?必歸于不是你要它消失它才消失喔!注意聽!是它本身自然就消失,這樣知道意思吧,才叫必歸于。不然就不叫必歸于,有方法把它弄了它才消失的,沒有方法它就存在,這個不叫必歸于!我們這裏講的是必歸于滅!這個真的是很重要!聽懂了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聽懂了如果做不到,還有可以做得到的方法,就是我教你們的如實觀照,當下可以看出來到底多久可以必歸于滅。爲什麼要用如實觀照一個“看”字?“看”的當下到底産生什麼效果?能不能看到真相?看到什麼真相?各位:就是看到必歸于滅的真相!不過,聽不懂的人也沒關系,今天點到了,將來有一天你們會懂,懂的人就懂了,不懂的人慢慢也會懂。這個真的很重要!

   (一)、如由惑造業,由業感果,這是相順相生的。如推究如何才能滅苦?這必須斷除苦果的因緣──惑,即須修戒定慧的對治道。此對治道能爲斷惑的因緣,即相違相滅的。我們都知道由惑造業,由業感果,這就是惑業苦。緣起的前面叁個主要的條件:無明緣行,行緣識,其實就是代表惑、業、苦。苦又是在惑,惑又造業感苦,不停的輪回,這叁支緣起法,就代表了一個生死輪回的流轉不停。惑爲什麼會造業?業爲什麼會苦?苦又是在惑的這樣不停的相轉,這個叫相順相生!

  現在推究回去:怎麼樣才能滅這個苦?——就是要把原因斷除麼!原因是什麼?惑!惑就是無明!在佛法上來講就要對治了,要修戒、定、慧,從戒定慧中去對治它,這個對治的方法還是緣起的哦!爲什麼?因爲要斷惑!斷了惑,後面的苦就不起了,還是不離緣起法!前面是相順、相生、相續;對治這一邊的就是相違而相滅。

   如『雜阿含 (五叁經)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世間集,是由惑感苦,相順相生;世間滅,是由道斷惑,相違相滅的。這相生相滅,都是依于緣起的。緣起是通于兩邊的,大家要明白。我們的惑業苦,就是相順而一直不停的輪轉。今天要斷,只有把惑這個原因消滅了、斷除了,你就可以解脫。一邊是相生,一邊是相滅,緣起法涵蓋兩邊。

   (二)、一切法所以能有生,有法的可以無,生法的可以滅,不僅由于外在的違順因緣,而更由于內在的可有可無、可生可滅,此可有可無、可生可滅的可能性,即由于緣起。所以,緣起涵蓋兩邊麼,一邊會緣起相生,一邊會相爲相滅,緣起本來內容就是這樣的。存在──有與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滅,有必歸無的必然性。其實學佛的人,主要的是開智慧、了解真相。所謂諸法實相,諸法太廣泛了,只有以我們這個身心爲主了。這個身心不離緣起的相生跟相滅的作用,這個重點要把握!不然怎麼修?下多少功夫都落在有爲的相對中!怎麼能夠解決呢!既然講開智慧,目的就是要明麼!明了,惑就不存在,我們又叫“悟”,就是體會了真相。

  什麼時候可以了解真相?——佛陀的時代,向佛陀請法、問法的,當下就明白真相的一大堆!現在講幾百堂課,要明白好像也不容易呀!但是,說的跟佛陀說的不一樣嗎?很奇怪,就是這樣!其實不是不一樣,佛陀時代的人很單純,只有直接的幾個問題,當下把問題解決就好了。而我們現在太複雜了,頭腦裏面的程序太複雜了,沒有從一個根源把它解決,很辛苦、很難。

   存在——有與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滅有必歸無的必然性。這個必然性,是本來就這樣子的。比如說:我們都有很多煩惱、痛苦,到底是生起就滅呢?還是確實不滅?到現在還在——我們感覺是很久了。因爲生出來到現在,總是很多不如意麼,痛苦煩惱,所以覺得是一直存在的。如果是一直存在,就不是有生必滅麼,就存在了。

   但是,這裏談的不是,是生者必滅,有必歸無,是一定的。所以,到底是多久才會無、才會滅?如果是真的即生即滅,怎麼可能相續流傳下來呢?問題是無明!無明是我們不知道,沒有發現,不了解真相。所以,一直以爲是真的存在、一直相續。如果一個人真的明白了,看清楚了,也體證到了;真的是生者必滅,有必歸無;而且是即生即滅,就是當下的問題。如果真的是這樣明白了,真的看到了,痛苦煩惱找得到嗎?很重要哦!如果不是即生即滅的,是有序的,是永恒存在的,怎麼去除得掉。

   現在做一個試驗好不好?你們現在當下回身反觀,把過去所有的痛苦煩惱,現在看清楚到底在哪裏,有多少好不好?馬上試驗,有查清的人馬上舉手,快點。——一個真正明白這個地方的人,你要讓他染都很難!你要讓他起痛苦、煩惱、造業是很難的,注意聽哦!不然佛陀不會悟道以後四十九年沒事。或偶爾還會起一下吧?相信他不會起了,爲什麼?這個就是真相,本來就這樣子的!叫他怎麼染、怎麼起?各位,這個地方真的要用功、要用心!最很重要!而且各位,這個不是只有理論,馬上可以實踐,馬上可以體驗,試試看是不是這樣子?明白的人不需要叁大阿僧祗劫了。不明白的人,那就慢慢來了,就是叁大阿僧祗劫了。

   例如觸是依于六入而有而生的,那麼,觸即不離六入,沒有觸的獨存性。一旦作爲因緣的六入,起了變化或失壞了,觸也不能不跟著變化及失壞。這即是說∶凡是依緣而起的,此生起與存在的即必然要歸于滅無。所以佛說緣起,不但說「此有故彼有」的生起,而且說「此無故彼無」的還滅。依他而有而生,必依他而無而滅,這是深刻的指出緣起的內在特性。

   緣起法大概講了幾年了,一直在談這個問題,懂“緣起”這兩個字的人,一生的問題都解決了,何其重要!如果沒有親身去體證到,只有知見上、觀念上的一直在思維明白,不去體證的話,也是蠻辛苦的。佛陀時代的弟子,很幸運,一聽就懂,所以證阿羅漢的幾乎是很普遍。我們都知道周梨盤陀伽,當時還沒有證阿羅漢,聽說智慧不是很高,反映很慢的,但是人家最後還是證了阿羅漢的。舍利佛當然免談了,他智慧第一,出家十五天就證阿羅漢,他最快的。還有很多人去請法的當下就證法眼淨,證初果的多得一大堆。包括外道第一次問法都可能的證果。殺人業最重的央劫摩羅還是證了阿羅漢。這是事實麼,爲什麼這麼容易?我們現在爲什麼這麼難?因爲現在講這個法的人太少了。現在講的大部分重點都不是這個,是不是這樣?反觀我們現在的教界,每一個寺廟、每一個道場、每一個弘法師到底在講什麼?你們就知道原因出在哪裏了!這個不用我講了,講了會得罪人。

   『阿含經』說∶人是地水火風空識── 六大和合而成的。但這性能不同的六大,一失均衡,即有病、老、死的現象,這即是具體的說明了由此而生,必由此而滅。所以緣起法有此二大定律∶即相依相生的流轉律,又相反的有相依相滅的還滅律。依于緣起,成立生死,也即依之成立涅槃,佛法是何等善巧!

  相關的因待性,也就是“果從因生”的這個內容要明白,緣起法二大理則,一個是流轉律,一個是還滅律,都依于因緣,這個要先明白,先了解。

   二、序列的必然性:佛法說緣起,不但說明「此故彼」的因果關系,而且在因果中,抉出因果生滅的序列必然性。如悟入十二有支,這決不止于別別的因果事實,而是從一切衆生,無限複雜的因果事相中,發見此因果的必然程序。講必然性,就有一定的次第,有排序的因果關系。這不是在談某一個問題是這樣的,而是一切衆生,一切法都是這…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