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P3

  ..續本文上一頁樣的。所以,看起來這個人間蠻複雜的,在我們衆生來看來,是糊裏糊塗的。但是,佛陀就是這麼有智慧,在這麼複雜的生生滅滅的千變萬化中,可以看出因果必然的重要法則而已。“此故彼”的必然關系,從緣起中把它發現,其實,就是本來的這樣子。佛陀是發現者,佛陀解脫了,悟道了,成就了,成佛了,是什麼原因而成佛?就是發現這個因果的必然性而已!

   宇宙中萬法,尤其是以人爲主的立場來看,我們就是不認識這個必然理則,所以,顛倒、執著、造業,才痛苦煩惱、生死不已呀!佛陀看到我們衆生在生死之中掙紮,爲什麼會這樣?然後他去悟道,悟道了什麼?原來從萬法的生滅中,看出這個因果的必然性,必然理則的序列性!佛陀是很明白,看到這樣一個真相,無明破了,了解真相了,問題就解決了。他不再隨著變化的一切萬法去轉,所以他超越出來,解脫出來。他今天教我們的法,就是他的發現。所以,這個宇宙法則的必然性,是本來就這樣子,佛陀沒有悟道以前就這樣子,不是佛陀創造的,也不是誰來創造的。所以,佛陀發現了這個真理法則,他把這個事實的真相告訴我們,讓你從生命的體驗中也可以體證得到,也一樣可以解脫出來。所以,他告訴我們去體證的這個法,並沒有兩個、叁個、五個,同樣都是一個。真理法則不會變的,過去、現在、未來都一樣是不會變的。所以,只要順著佛陀所體會的法理,我們一樣也可以體證得到,所以這個才叫必然。

   照這樣講,佛陀能解脫,我們也應該可以解脫;佛陀能體證的我們也應該可以體證,這個就是平等平等。所以,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條件差不多一樣的,只是你有沒有聽到一個明白的人指導,你真正懂得方向,真正懂得方法;方向、方法跟佛陀如果是一樣的,必然可以體會得到,這個才叫必然性跟必然理則。佛陀在傳法,在開示法,他有秘密嗎?沒有啊!所以他的弟子每一個來請教,他開示的就是緣起法,就是四谛法麼!照這個方法每一個都證阿羅漢了,這個都是事實。所以,法有沒有秘密?法是必然如此的,是有沒有佛都是這樣的!這個緣起法,就是因爲明白跟不明白而已!所以,第一個叫無明,如果我們今天看不到緣起,看不到必然理則,看不到世間的真理法則,那就是叫無明!如果有明白的人告訴你,你用這個方法去觀察果然是如此,那就明了麼!爲什麼佛法傳了兩叁千年下來,我們現在要“明”是那麼困難?是醫生錯了還是藥方錯了?這個問題蠻大的!

   比如一個人是感冒,吃叁個月的藥病不好,還要去找他,我看你頭腦有問題!醫生就不能懷疑嗎?我們這裏也有醫生啊,有高明的也有叁包的(師父爽朗的笑)。

  不過我們就要明白,既然序列有它的必然性,體會到這個必然性是不會錯的,就是這樣子。比如,現在學校學物理的,H2O就是水,水的成份就是二氫一氧,——這個我是外行的,只要把這個條件凝聚在一起,它就是變成水,水的分子就是這樣,這個是它的公式。我們能不能實驗?可以呀!如果具備這個實驗的條件,把這個成份加上後,果然就是這樣!如果把這個條件加在一起,怎麼加都不會變成水,那就表示這個公式有問題。

   我們學佛也是一樣,爲什麼都不能解脫?爲什麼一直煩惱不能解除?爲什麼不能超越生死的束縛?學了那麼久,聽了那麼久,難道不能實證麼?不能像化驗室做實驗而去試一下嗎?如果你們再不受用,就知道這個可能是“蒙古”(醫生)了,他教的不好,講的不好,條件都沒有具足,所以,我不會怪大家學不好,怪這個“蒙古”大夫不大會醫治,講得不清楚,開藥方不好!(師父爽朗的笑)。如發見日月運行的軌道,看出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現在的科學很進步,現在了解這個日月星辰的變化,運行的軌道,也會看出跟社會發展的關系。從前,大衆學者特別重視這點,因此說緣起是不變(無爲)的因果軌律。這裏講的不變,是因果必然性不會變化。我們講無常,什麼都會變,但是,這個因果的必然性是不會變的。所以,說緣起是不變,是在談無爲的這一邊,是因果的規律不變。

   佛說「得法住智」;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都是說明緣起序列的必然性。得法住智,修行啊,第一先得法住後得涅槃。這個法住智也就是緣起。這序列的必然性,就是法住智。了解一切現象的相生,或者是相滅的必然理則,明白了這個叫法住智。沒有法住智,就沒有方法去了解真相了,還滅的真相就沒有辦法下手。所以,先得法住才能得涅槃,這個是必然的。先知道內容、現象、條件,才知道下手處,而且又發現必然歸于滅,就知道修行得涅槃解脫也是必然的。所以沒有法住智就不可能得涅槃智。

   依中觀義來說∶緣起的序列必然性,決非離事說理,在緣能起果的作用中,現出此必然的理則。《中觀》的內容就是這個重點:緣起的萬法會有這樣的必然序列,就在一切的事相上,就在能緣起果的作用中,就可以顯現出來!也就是要觀察這個必然的理則,從哪裏觀察?就在從萬法的遷流變化中去了解的!這個很重要!不是離事來說理喲!而是從事而顯理的!

   今天要體會到所謂的還滅,寂滅性,就是無爲的寂滅,這個要從哪裏去顯?從有爲的生滅的萬相中去體會的、去看出來的、去觀察的。不是離事來說理,——有一個離開萬法以外,有一個不可得、不可知的東西,叫無爲法、叫涅槃法性,不是這樣子喔!必然理則的法性,必定是以事來顯理的。

   所以,無爲法是不離有爲而有的、而悟的,應該是這樣講。這個觀念很重要!就不會把有爲跟無爲分成截然不同的兩截;事跟理也不會把它分成完全不同的兩截了。從事顯理,從有爲體會無爲,這樣有爲、無爲、事跟理,本身就是不二的。如果這個地方明白,會不會于萬法之外,身心的起落變化中以外,去找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或者是叫本質的東西?或者叫真相、或者叫實相、或者叫本來面目的東西?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真正體會法,真正悟道的人,會不會講身心萬法以外的所謂情境,所謂境界呢?境界在哪裏顯?境界就在萬法中顯,境界就在生命的展現中顯!不是離開這個以外還有另外的一個叫無爲的境界,很重要啊!這個觀念如果明白,就不會離生命、離身心、離現象、離萬法去修行了,去探討一個不可知不可知的未來。

   生死相續,似乎依照此理則而發展,佛也不過發見此因果事中的理則而已。

  衆生的生死相續,你會發現都不離開這個理則在變化,那這個理則是本來的就這樣子的,佛陀也不過是發現這個因果中的理則而已呀!所以他叫佛陀。

   叁、自性的空寂性∶從緣起果的作用,有相關的因待性,(第一理則)有序列的必然性。(這個是第二個)此因待與必然,不但是如此相生,也如此還滅。如進一層考察,一切法的如此生滅,如此次第,無不由于衆緣。那麼,此有無生滅的一切法,即沒有自體,即非自己如此的。這即能從如此生滅次第中,悟入此是即空的諸行,並非是實有實無實生實滅的。自性的空寂性,大乘佛法說有不共的智慧,其實,重點也不離開這叁個主題,只是把握住這個自性的空寂性而已!從因果的現象來看,看起來有生有滅,次第又是這樣的必然。如果再進一步深觀,不是只有看到現象的表面,現象的背後會看到它的內容本質會變化,有條件就會變化。既然條件是變化的,那有沒有不變的東西?裏面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嗎?沒有!一定要靠因緣條件來變化來産生的。就可以了解了:原來無自性、無自體呀!這個是進一步的體會。生滅的現象原來是即空的諸行而已!生滅的現象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了,空就是緣起了。從這裏去體會,原來一切無實性,既然是無實性,靠因緣的變化産生的必然法則,這樣的生起,是不是真正的、永恒的、不變的生?生不是實生,不是不變的、永恒的,所以叫非實生。現象起來了當下就變了,怎麼會是實在的生?實在的生就不會滅了!這是透過更深入的一種體驗、一種明白,了解非實有、實無,非實生、實滅。

   但是,現象確實是在這樣的變化啊,那這個現象能否定嗎?這個現象不能否定!這就是如幻緣起的假法,如夢幻泡影,不是實在不變的、永恒的。這個法就是這樣在遷流,遷流叫諸行,遷流變化的現象不能否定的!當下就可以了解緣起的萬法本身就非實性,這樣會不會執著在這個法是實在的?不是實在的你還會執著嗎?今天會執著,會愛染,會去造業,就是因爲認爲是真的麼!是實在的麼!那個實在的叫“我”,因爲有“我”所以有“我所”。

   我們現在看起來萬法總是那麼實在,告訴我們萬法就是遷流中的非實生實滅,幾個人明白?就在這裏而已!第一、對自己的身心以爲是實在的,有實生有實滅;第二、對外面的萬法有實生實滅、實在感,那個就是“我的”。這裏叫“我”,那個叫我的。如果知道這個身心,非實生實滅,是緣起的,是無自性的,不是真的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你會執著嗎?如果“我”都破了,“我的”還會存在嗎?今天因爲“我”是實在的,所以“我的”更實在。一般來講,外面的境界跟內在這個我,身心的我,當厲害沖突的時候,會放棄外面的保存這個。

   但是,有很多媽媽也不一樣喔!我可以沒有了,但是我的孩子不能沒有了,是外面的境界比較重要了。但是這個都是從哪裏産生的?實有感那!這個叫自性見。所以前面談緣起因果相再來必然性,再來談這個空寂性。就是深入現象的背後的本質上的實相,是空寂的,是非實的,一切法不是實生實滅的,這一點能體悟進去,那麼人間所有的夢幻泡影的這些幻網就破了。

   彼此因待,前後必然,世間的因果幻網,似乎有迹可尋,而自性空寂,因果…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