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邊勸人爲善,那邊叫我們做好人,都是好事啊!問題是,做好人好事就解脫了嗎?不是哦!我們內在深深執著的就是自性有的自性見,就是實有感的我執我見那!今天這個根本的特質如果沒有理清,我執是不能破的!會被自性的實有感迷惑了,就執著在那邊有一個實有的東西,實有的東西——就是我們很深的、永遠存在的那個意欲;就是我執、我見的根源!
一般人這個地方如果不注意呀,很容易落入這個陷井而不自知。爲什麼一定要否定自性?只要有一點自性的影子還存在,我執就有安立處,要解脫就不可能!這個微細的地方一般人是很難了解的。現在很多人講圓融:哪一宗哪一派都好啊!有爭論想辦法把它講成沒有爭論;認爲有不同,盡量講成沒有不同,這樣叫圓融嗎?其實不知道,這個地方分不清楚,——只要自性見、實有感、沒有徹底的把它推翻的話,那個我執、我見怎麼破,破不了的!我執沒有徹底的推翻能解脫嗎?所以大家要明白哦,今天上課抉擇這個法,爲什麼要這麼用心?這關系到我們能不能解脫哦!關系到我們能不能徹底的解決生死的問題哦!這個可不是圓融兩個字可以把它含糊過去的。
但如此的自性,表現于學者的思想體系中,依佛法說,這都是分別的自性執。裏就很直接的點出重點!像這樣的自性,表現于所有學者理論思想體系,包括宗教或哲學都好,在佛法的立場來說,就是分別的自性執,從意念的分別中産生的自性執,講分別我執就是在講這個。衆生生死根本的自性執,應該是衆生所共的,與生俱來的俱生自性執。其實,衆生的生死根本就是自性執,以爲有實在的自性、有我,我就有立足點了。真正的生死根本就是這個我執不破而已,這個執著衆生都差不多一樣的,都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這個叫俱生我執。不是只有我們人類,所有的有情,哪一個不愛護自己、不保護自己?一切動物都一樣哦,都有這個俱生我執!我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沒有悟過,這個俱生我執從來沒有破過,生生世世就是這樣子。
這是什麼?不論外觀內察,我們總有一種原始的、根本的、素樸的,即明知不是而依然頑強存在于心目中的實在感,這即一切自性執的根源。這幾句話太淋漓盡致了,把我們所有問題都點出來了,這個俱生我執是什麼呢?不管從內在的觀察,還是從對外在的去觀察,不管怎麼觀察,存在我們內心中總有一種最原始的、根本的、素樸的,——明明知道是一切法無常變化的哦,但是,內心總是很頑強的希望存在的那個實在感。
我們觀察自己身心的變化,外在一切萬法的變化,都可以注意到真的是無常!但是,哪一個很直接的就承認無常呢?承認確實無我呢?我們是心不幹情不願的,不願意真的去承認,總是無常變化的背後總有一個什麼實在的東西吧?這個就是內心最頑強,明明知道不有,但是還是希望存在的那一種實在感。這就是很微細微細的自性執了,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希望永遠存在的那個欲望啊!
今天很多人說叁法印很好,體會無常、無我,就可以涅槃。但是,大家真的願意接受涅槃嗎?坦白講,內心中希望涅槃不是什麼都沒有吧?總有一個什麼實在的存在吧?涅槃後就不在輪回了,那我到哪裏去了?如果說我不往東南西北,那是在哪裏呢?——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總要有一個去處對不對?死後有一個極樂佛國在那邊安住,這個可以接受!說死後東南西北上下四方都不去,那在哪裏呢?——這個不能接受,那不就斷滅了麼?所以,對佛法涅槃的內涵不了解了。
我們講法性,以大乘佛法來講,叫做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的法性,是沒有辦法用數量的、大小的、紅白的來分別的。這樣像海水的一味,一定要分一二叁四嗎?(臺語65分32秒),我們爲什麼總是希望有一個個別的存在呢?有一個地方可以安住,可以安住在佛國才會安心!這樣從微細處去注意喲,大家不是希望存在一個我嗎?有一個實在的我嗎?爲什麼總是希望有一個實在的我存在呢?大家都不知道,那個就是生死根本那!希望存在、希望永恒,保護那個叫俱生我執。
現在修行,大家都不知道要怎麼修,到底要修什麼?——如果某個地方有功德可以做,有大錢可以賺,我絕對去!爲什麼?那是我執啊!我們看不清楚。佛法說破我執,不再生死輪回,大家會恐懼啊!爲什麼?那個實有感、實在感被破除了!什麼都可以有,怎麼這個“我”可以沒有?佛陀在那個時代啊,所有的印度宗教界,都在建立一個梵天、實有、或者是我,或者叫本來的、自性、自我、大我,梵我、清淨的我。都在我裏面,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我的。佛陀也苦行了六年,用盡了一切辦法爲什麼不能解脫?禅定他可以修到非想非非想定,爲什麼不能解脫?後來佛陀悟到什麼?——悟道緣起法!他了解的根本就是無我!今天一切的輪回、生死、痛苦、煩惱,都因爲有我來的。所有的宗教觀念都在提倡一個大我,清淨的我,到大梵天本體去那個我。後來佛陀發現了衆生的生死根源就是在這個我,所以,他否定了所有宗教的自性見,建立了佛法的無自性、無常、無我論。但是,到今天爲了隨順衆生,慢慢的又恢複了,大家這個觀念又來了。爲了度這些怕無我的人,爲了度這些外道能來學法,當然也有方便。但是這一方便那,把後面的究竟忘記了,慢慢的又恢複了這些觀念。
所以,今天學法,爲什麼要先抉擇出佛法與世不共的特質?跟所有外道不一樣,跟世俗的觀念不一樣,佛法的超越處在哪裏?就在這個無我!這個一點如果把它忘記了,也在建立大我,清淨的我,自性的我,佛性的我,跟外道這個我有什麼不同?佛法如果被外道觀念同化了,那還叫佛法嗎?佛法在印度一千六七百年,爲什麼會滅掉你們知道嗎?真正的原因就是這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佛法的特質不見了。如果所有的宗教都一樣,那我們爲什麼一定要信佛法?印度有印度傳統的觀念;中國有中國傳統的觀念;西藏有西藏傳統觀念。那我們當然還是以自己傳統觀念爲主啊,怎麼要去信佛法?都一樣麼!所以,今天一定要明白佛法的特質在哪裏?爲什麼佛法否定所有其它宗教,是不能解脫呢?是憑什麼?不是亂講的、是實在的!其它的法,其它宗教的觀念,可以勸人爲善,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可以修福報、升天,這個都不否認。但是,要究竟解脫、寂滅涅槃只有佛教!大家要注意!這個與世不共的特質沒有把握住,佛法就沒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要去掉我執,還要修行麼,破貪愛麼,那很麻煩。如果講信仰就能得救,人家一信就得救了,不是很快麼?還搞得這麼辛苦幹什麼?如果大家都一樣,那佛法還要修嗎?人家講一信就上天堂,那還要修得這麼辛苦幹什麼?所以千萬不要以爲五教同源,都一樣,這個觀念是不對的!佛法的特質就在破這個自性見的實有感,一定要明白!俱生我執不破,沒有一個人能解脫的!
存在的一切,都離不開時間與空間,所以在認識存在時,本來也帶有時空性。從個體跟外在存在的接觸,就難免會有時間跟空間了,這個是難免的,從認識上就會有這樣的觀念。不過根識──直覺的感性認識,刹那的直觀如此如此,不能發見它是時空關系的存在,也即不能了達相續、和合的緣起性。一切法都是刹那刹那的在相續,看起來就是很實在的,沒有辦法發覺,只是時間跟空間的一種關系的存在。都很直覺的以爲是實在的,而不知道只是緣起相續的,這一點沒有辦法了解。
這種直感的實在性,根深蒂固的成爲衆生普遍的妄執根源。比如說我們的身體,現在的醫學也知道啊,一刹那、一秒鍾十萬個細胞新陳代謝,都知道確實是刹那刹那的在變化;心靈隨著外在的因緣而變,刹那都在變;一切山河大地的萬法,是不是有成、住、壞、空?不是只有大期的成、住、壞、空,刹那刹那也是在變化!但是,以前沒有這個科學的觀念,感覺外在跟身心,總是有一期的相續實在的這種感覺。所以,感覺不到緣起性,不知道是組合的刹那在變化,遷流不停的。像看那個河水,不管年輕到老,到河邊看河水都在流,所以每一次去看,看到河水在流很漂亮。其實,前一秒跟後一秒的河流的水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看那個河水總是認爲是那麼實在,河水就是河水而已麼,每天都在流,都以爲那些水在流。其實,哪一刹那的水是一樣的?這個叫自性見的實在感!感覺的很實在,沒有辦法發覺這個實在感的背後是緣起性,這一方面沒有辦法了解。
雖經過理性──意識的考察時,也多少看出相續與和合的緣起性,
就像現在受教育的科學理論,我們就能懂一些了,就有部分的明白,只是部分的,多少可以看出來。但而受了自性妄執的無始熏染,終于歸結于自性,而結論到事物根源的不變性、自成性、真實性。多少有一點了解了,但是,無始以來的這個自性見很深,心不甘情不願的,不可能的馬上就否定了。——是無自性的?不會的!不甘願的,最後,還是希望這個虛幻表相的背後總有一個實在的吧!所以最後會把它結論:事物的根源背後有一個實在性、不變性、自成性、真實性。
因爲自性是一切亂相亂識的根源,
看不清楚實相,看不清楚一切諸法的真相,原因就是這個自性見。所以,一切亂相亂識的根源就是自性。雖普遍的存在于衆生的一切認識中,而衆生不能摧破此一錯誤的成見,反而擁護自性──元、唯、神、我爲真理。總之,所謂自性,以實在性爲本而含攝得不變性與自成性。今天,從現實的世界來看一看,佛法是唯一講無自性破有我的。現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佛教徒,真正承認無我、無自性的佛教徒,現在可能還是少數!縱觀世界上的所有宗教跟所有的人類來看,佛教徒中認爲無我、無自性的,在整體…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