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P10

  ..續本文上一頁釋了,其實本質上都一樣的,緣起無我(空)的《中觀》,徹底否定這些,這才悟了一切是相對的,依存的,流變的存在。

   學《中觀》真正了解空義的人就明白了,一切法緣起無我,徹底的否定這些自性見,才體會到什麼?一切的存在,只有相對的依存的,流變的存在,沒有其它自性永恒的存在,是不可得的,注意聽哦!這個有一個什麼,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要萬法真正能存在而有的只是什麼?相對的,依存的,流變的!也就是緣起的存在,能存在的只有緣起的有,那麼我們講緣起是否定一切萬法嗎

  不是!才能成立一切萬法,這些萬法怎麼成立?因爲緣起故它是相對的,依存的,流變的相續的存在,那這個存在是什麼的有?叫如幻的有,叫緣起的有,叫假有,這樣知道意思吧。否定它的實在性、不變性、永恒性,剛好跟一些人要厭離萬法剛好相反,才能成立萬法,不破壞世俗的因果相,所以真正了解緣起、了解《中觀》、了解空義的人,是在破除什麼?是在破除永恒,自性,自在,獨存,不變性,是在破除這樣的自性見,不是在破除萬法這樣知道意思吧。剛好能成立萬法而不破壞萬法。是在破除對萬法的執著,那個永恒性、實在性、不變性這樣知道意思吧,這個叫破除自性見,不是破除萬法,所以不壞俗谛而顯第一義谛。反而成立萬法才能了解勝義第一谛是什麼,你否定了萬法,第一義谛還存在嗎?因爲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才能成立一切萬法的存在。

   所以注意聽哦!我們都在否定一切法,真正的佛法不否定一切的法,是在否定對一切法的自性見,實有感,請問如果我們今天就在萬法之中,我們的身心就在萬法之中,我們的身心本身就是緣起的,了解了他的無自性,那你離開了執著,離開了愛染,離開了實有感的那種執著,當下就能跟空相應,當下就跟實相相應,所以我們的緣起裏面,無明引申後面的愛取有,才造成業力的生死輪回不斷,對不對?好!無明破了,因爲我們了解真相,無明就破了,愛染就不起了,後面還會不會相續?就不會相續了,因爲愛取有後面才有生老病死,愛取有停止了不再相續了,後面的生老病死會不會相續?所以要知道:緣起的講不相續,就是在第一破無明,第二停止愛取有的染著,這就是生死根源的兩個重點,今天無明不破,一切法總是實有,你就會占有,就會希望永恒的得到它,好,外在的條件我們知道它如幻非實,裏面有一個永恒的自性,啊!在那邊執著,那你還會不會解脫?所以外面一切法不但要空,裏面最主要的就是那個自性見要空,重點就是這樣子。所以相對的存在就是假有了。爲人類所能經驗到的極無自性而宛然現前的不能想象有什麼實體,但也不能抹煞這現實的一切。既然一切緣起就是相對的存在,那相對的存在就是如幻的有,假有,這些呢?都是我們人類能經驗到的,也就是我們看得到,碰得到,接受得到,感受得到的這些一切萬法嘛,雖極無自性但是宛然現前,我們現在看到一切都是這麼真實,都是現前的一切法嘛,所以不能把它想象爲什麼實體,一切法只有緣起的假有,有什麼實體?沒有,好,既然無實體,那能不能抹煞這現前的一切,現前的一切根本就不能抹煞的,所以不壞一切俗谛,不能破壞一切因果,就是在講這個。好,另一個角度:從德行來說,善的這邊來說。緣起是無我的,人生爲身心依存的相續流,也是自他依存的和合衆。

  緣起是無我,我們人那,活在這個人間,這是身心依存的相續流,身心就是講五蘊,色受想行識,合起來就是身心,我們今天生爲人類就是有這個五蘊,所以叫身心依存,五蘊和合的意思,所以叫做相續流,我們看起來好象一活幾十年,或者是一百年,其實它是什麼?五蘊刹那刹那在変化,所以看起來好象在相續的,象水在流一樣,我們今天站在河邊,看到那個河水在流,今天看也是河水,明天看也是河水,總是河水一直在流嘛,我們都說,某某河,河水在流,其實你每一天去看的水都不一樣,但是感覺上這一條河一直在流麼,它是相續不斷的,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哦,今天看起來這個是我,明天還是我,後天還是我,其實呢?它只是刹那刹那變化中我們沒有感覺而已,也是象這河流的水相續,看起來不斷,生命就是這樣子,身心依存而相續的流轉,這個是什麼?也是自他依存的和合衆,所以我們講五蘊和合就是在講這個。根本的佛法要讓我們看清真相,都叫我們從五蘊去觀察,看的心念怎麼樣在變動?心跟我們這個物質怎麼樣配合,相依相緣,我們都沒有感受到,包括我們一舉手,一投足,跟心靈都有相應的,但是我們很少去發現這個問題,身心它確實是相依相緣的,我們下午都有在教這個禅觀,大家有時間多參加,就可以在我們五蘊中去觀察到,身心的相續流的現象你就會看清楚,你就知道它確實是和合衆,蘊聚,裏面確實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主體,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自性,是沒有的。

   所以你們要知道,佛陀到現在兩千五百年以後,有這樣智慧全面能夠厘清、抉擇的,天下只有一個人,而且他敢于依法這樣的抉擇,不會因爲祖師這樣講他就這樣講,他是依法不依人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真正依“四依”的只有導師,所以你們要明白!今天很多人不了解導師,是爲什麼?對佛法的深義不夠深入,不夠了解,對導師的論著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去體會!很多人在批評他,在我個人看來,我以一個旁觀者來看,這些批評他的人根本沒有資格。爲什麼?都是一宗一派的觀念,不是站在整體佛法一個理念來看,很難!

  (自序)五

  緣起性空,本于生滅的不有不無、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

  講緣起講性空,它的根本在哪裏?就是在離兩邊。什麼是兩邊?這裏就講,“生滅”最主要的就是“生滅”兩個字。我們修行的人,第一關心的是什麼?就是生死的問題。我們爲什麼會生死輪回?一切萬法生生滅滅不停,我們就在這個漩渦中跳不出來,但是體會緣起性空,這個就是《中論》的根本思想,它的內容是什麼?就在生滅的不有不無,你不會落在實有或者實無,不常不斷,我們落在有就會實有,變成常見,落在無就以爲是實無,就落在斷見,而懂得緣起性空的人,就是不斷不常,不一不異,如果有一個我跟我們這個生命是一,是一樣的,是一,是不同的叫異,我們一定會落在這個觀念裏面,我們這個生命展現的,跟裏面有一個真的我、實在的我到底是同一的呢?還是不一樣的?如果同一的是什麼?就是常見。如果不一樣的,變成死了什麼都沒有,就變成斷見,所以有無,常斷,一異,都是在同樣兩邊的一個思維模式中,再來就是不來不出。就是不來不去的意思,我們除了五蘊,我們總是認爲有一個實在的真我,來來去去的,住到這個身體裏面去了,這個叫來,死了失去了叫去。而真正的緣起性空告訴我們,不來不去,這個八不就是緣起中道的中心思想,龍樹的《中論》就是以這八不緣起來展現他的內涵,導師從這裏把它點出來,重點就在這裏,講緣起性空就是《中論》的根本思想,它的內容就是這八不,主要就在展現這八不,如果能了解生滅,它的不有不無,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從這八個角度去了解它的非有非無,也就是生滅的實有性的否定,也就是我們佛法講體悟什麼,無生。所以,研究《中論》如果對緣起性空的內容能深切的體會,回到生命來做一番的深觀,能夠真正的明白體證的話,那麼所體悟的是什麼?就是無生。那麼我們就知道了,很多人講八地菩薩,什麼是八地菩薩?菩薩到八地,所體悟的就是無生法忍。那麼對于《中論》的研究,大家就要知道它的重要性了。他要引導我們去體會的就是無生。所以《中論》的重要性我們要相當的了解,才能好好的重視它。看講義:生滅的因果諸行,是性空的緣起,緣起的性空。

  展現在我們一切萬法中的生滅現象,這個本身就是緣起,因果的展現,一切的遷流變化都是因果的展現,那麼是從哪裏呢?他說從性空的緣起,能有因果現象的展現那本身是因爲性空。因爲性空展現出緣起的現象,那麼緣起的現象回過頭來,就了解必然是性空的,所以我們看到一切萬法,包括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身心,遷流變化,這個叫諸行,行就是遷流。多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呀。

  這在一般有情,是不能正確理解的,一般總是倒覺爲自性實有,或由實有而假有的。

  這個就是根本問題,我們一般的人,沒有緣起的正見,我們看到一切法,總是感覺它是實在的,甚至于認爲它是永恒的,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好,如果我們從很多角度去觀察知道一切萬法都會生滅,沒有一法是永恒的,但是也會想到什麼,那只是物質現象它會變化,物質現象的背後總有一個實在的不變的東西吧。如果一切萬法是假有,一定也是背後有一個實有來産生這個假有,衆生的自性見就是在這裏展現,這個叫倒覺,顛倒的感覺到就是這樣子。我們從我們平常每一個人的觀念中都可以看出來,我們都知道這個身心會壞,身體會壞嘛,但是在我們傳統觀念中是不是認爲我們有一個靈魂?是不是認爲我們有一個叫自性的東西?或者叫做有一個叫不變的,就是我們講真我,或是大我,是不是有這樣的觀念?它是不生不滅的,身體壞了,這個我呢離開了,再找一個新的身體再進去,這個表象的肉體會壞,一切萬法會壞,但是它本質有一個實在不變的東西呢,是在來來去去,注意聽!導師這個地方就是重點把我們點出來。我們一般的衆生,不能正確理解一切法的真相,總是顛倒的執著,以爲有一個自性永恒不變的實有的東西,甚至于知道萬法他會滅,那就會把他解釋爲萬法的本質或者說他的背後總有一個實在永恒的東西,今天不只是我們普遍如此的想象,最大的影響是一切的其它的宗教,或者是外道的思想,他們本質上都站立在這個觀念裏面,所以我們從小普遍的受我們的傳統,習俗,或者…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