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自叙▪P9

  ..续本文上一页佛教演变成密教,到最后呢?佛教在印度灭亡了。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事,我们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流传进来的,那么流传进来的时间在什么时候?流传进来的法属于大乘三系中的某一个体系,我们要去明白。所以,导师在判教的时候,先把印度佛教的思想流变先把它厘清,也了解到每一个体系法的内容,它的内容在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法,为什么跟过去有所不同,导师很辛苦啊,就把这些法厘得非常清楚,那么导师的判教跟我们中国的祖师就有不同,他不认为后面是越圆满的,他认为后面是方便,为了适应外道,为了适应很多众生畏无我,说的方便法,先以欲勾牵,然后令入佛智,所以他认为呢?真正佛法的第一义是在《阿含》,是究竟的“第一义悉檀”,到中观大乘佛法,他虽然也去溯源了解空义,溯源而了达是源于《阿含》,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他的方便性,对治有对治的功能,所以初期的大乘,象《中观》这一类的书,他认为是“对治悉檀”。那么到后面唯识、到真藏的思想,他认为这个呢?已经到后面的就是所谓的“为人生善悉檀”,那么到密教呢?他认为这个是什么?“世界悉檀”,吉祥悦意,适合众生的东西,也就是说从四悉檀来判教,印度的佛教史到越后面是越方便。讲一句不客气的话,就是越怎么样?越趋于下流!他并不等于越来越圆满,如果越来越圆满,佛教为什么会灭?佛教在印度会灭有它很多的条件,其中,当然包括印度教的入侵,还有政治上的种种迫害。但是导师他认为呢?一个东西它会腐烂里面一定先生虫,外在的条件当然有,而真正的原因是在内在,内在已经出了问题,所以导师为了要研究佛法为什么会灭?这么伟大!他研究印度的佛教史,把所有的法义跟历史演变的过程,一一的把它厘清。所以大家就要知道了,我们今天中国佛法是从印度来的,我们印度来的佛法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佛法?我们没有搞清楚。好,我们都知道,大部分都是如来藏思想,大部分,真藏系,真藏心,佛性,如来藏这个就是属于第三期的思想,那么中国过去的祖师的判教认为这个是别教——圆教——顿教的圆教,但是依导师来看,不是后面越圆满,后面只是方便,不是最究竟的,这一点的判教不同,就是我们要抉择的地方,什么是第一义?什么是究竟了义?这个在中国的宗派里面是非常的争论的东西,所以我们今天生为佛弟子,我们今天在中国,如果没有导师这样的择法眼,我们依着传统的观念,我们能不能抉择到第一义还是问题,祖师们认为究竟的,在导师来看不是究竟的,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今天导师这么伟大!龙树菩萨当时抉择佛法也不过佛陀灭后五百年,导师今天抉择佛法,是佛灭后两千五百年,多了中间的两千年的演变,今天导师要抉择它是不是更辛苦更难!所以我说:我赞叹导师他的智慧,他的睿智,他的慈悲,龙树以来我认为是第二人,非常难得,过去的祖师当然伟大,过去祖师大德当然非常的伟大,但是想想看,导师今天能够把两千五百年的佛法重新抉择,你们认为这个是什么功力?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宗派之见,纯粹站在法上论义而抉择它,等于推翻过去大德的判教,认为最圆满的,他现在认为不见得是这样子,他敢这样的判教是泛泛的吗?不是,他是彻底的深入法义,你们看他这些论著你们会感动,从《阿含》到部派佛教,这个三五百年中间,一一要把它厘清,《般若经》的法义到初期大乘的性空的法义,《中观》的法义,到唯识的法义,到如来藏真藏的法义,他没有一点不了解的,然后到我们中国,中国寅生的八大宗的思想,八大宗的思想还要一一把它厘清,谈何容易!

   所以你们要知道,佛陀到现在两千五百年以后,有这样智慧全面能够厘清、抉择的,天下只有一个人,而且他敢于依法这样的抉择,不会因为祖师这样讲他就这样讲,他是依法不依人的,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真正依“四依”的只有导师,所以你们要明白!今天很多人不了解导师,是为什么?对佛法的深义不够深入,不够了解,对导师的论著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去体会!很多人在批评他,在我个人看来,我以一个旁观者来看,这些批评他的人根本没有资格。为什么?都是一宗一派的观念,不是站在整体佛法一个理念来看,很难!

   就是因为导师的伟大,导师的心胸宽广,一般人更难了解他,我们今天如果站在宗派的立场,站在一宗一派的立场,或者是一经一论的立场,那要了解导师是更难的。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有感于导师的伟大,我知道我们自己本身没有那样的智慧,没有那个德行,但是我们感动之余呀,愿意用剩下来一切力量跟智慧、跟时间、跟生命,来介绍导师的理念,让大家知道导师真正的智慧如海,他的心胸——啊,他的悲愿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

   所以我们今天有幸在他的论著中,能够了解这些法,不但对我们个人的受用解脱有非常大的帮助,当你明白了,稍有所体会的时候,你会感动!今天没有导师,我们在传统的佛法中什么时候能见天日?佛法那么伟大!在中国过去兴盛的时期不是非常兴吗?为什么到清朝末年差不多一样要灭亡了?导师今天抉择这些有什么意义?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今天台湾受导师的影响真的是蛮大的,台湾有了一些新的气象,我们佛法看出有欣欣向荣的样子,大家现在都在提倡人间佛教,但是各位,不要以为导师提倡人间佛教,台湾提倡人间佛教跟导师都一样,不对,要注意!很难那!要了解导师很难那!同样提倡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人成佛教,不见得跟导师是一样的,有的只是在外表,而在骨髓里面是在法的特质上没有几个把握的。

   今天导师要厘清的,要真正救我们佛教能兴盛的,是在法的特质上去引申的,也就是说,法今天变了,根本的法义没有把握了,今天佛教才会变成这样子,会灭会衰弱,是这个原因,不是在形式上,不是在信仰的人多,信仰的人多,里面的法的本质如果是变化的东西,是流变的东西还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表面上不要因为我们台湾佛教好象人间佛教,一直慢慢兴盛起来,其实在本质上,法的本质上其实真正跟导师理念相应的很少的。我们上次上导师的《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就有谈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在抉择法不要在表面上,而是在法的骨髓里面。他的根本精神的特质的地方,我们要把握这个东西。今天如果没有把握这个东西,你就没有很正确地立足点,要了解导师不容易,了解整体的佛法更不容易。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刚刚谈到这个重点,我为什么会讲这些,因为太重要了!懂缘起就懂无我,懂无我就否定实在性,永恒性,不变性,独存性,也就否定了所有外道的所谓上帝主宰本体的观念,这一点就是佛法与外道不同的不共的特质哦,大家要注意哦!佛法讲无神论就是在讲这个,神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帝,创造主,就是在讲这个,佛法是否定这个的。讲缘起,缘起就是无自性,一切因缘在无我中才能组合,无自性才能缘起,才能成立一切万法,刚好相反的,这个特质如果不把握,佛法的根本你就根本没有了解,你很容易就落入外道的神我见,那个自性影子一点点存在,我见、我执就破不了,无明破不了,解脱生死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表面上修行的人多,悟到的人少,解脱的人少就是在讲这个,修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台语)修行的人如牛毛那么多,悟道的人就那么两只角为什么?因为佛法流变那,大家要注意呀,佛陀的时代为什么那么多人解脱?我们看《阿含经》,不要讲佛弟子,今天即使是外道有因缘来亲近佛陀问法,有的第一次跟佛陀见面问法就能够至少得法眼净的人很多,什么是法眼净?见法悟道啊!我们今天哪一个人在讲这个,都在等待救度了。我们不可能嘛!我们只有等待救度死后到哪里去以外,哪一个人当生能够说我现在要悟到的?有没有人敢这样讲?佛法的特质本来就人人学人人解脱,到今天没有人敢认为可以解脱,一定要等死后到哪里去,这个是佛法的真正的受用处吗?所以要明白呀,我们今天学法就是要回归到法的根本处,不是流变的东西,我们才有机会,导师为我们厘清了这些法,抉择了这些法,让我们看到根本的问题在哪里,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呀,我们一般人不了解,导师真的为我们做了什么?导师的伟大,大家不了解的人太多了,所以不但否认创造神,也应该否定绝对的理性或绝对的精神等形而上的任何实在自体。这几句话永远要记着。这个是最重要的地方。人间万法是假的,但是看不到形而上有一个真的,我告诉你如果是这样子,那么自性见那还是存在的,形而上的实在论也是怎么样,跟本体论一样的,是有,不是空要注意!、、所以;唯神,唯我,唯理,唯心,这些都根源于错觉——自性见的不同构想,本质并没有差别。这几句话是震撼人心唷!大家要注意呀!我们今天看所有学法的人,有没有离开这几个执着,唯神,唯我,唯理还有一个唯心,请问我们现在学法的人,几个人超越这四个范围?有没有被这四个范围筐住了?导师一句话就把你讲透了,这些是什么?根源于错觉哦!哎,就是自性见的不同构想哦。本质上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那这样大家知道什么叫自性见了吧。讲唯心的最多了,我们中国的佛法讲唯心的最多了,大家要注意呀!我们上过《杂阿含》的人都知道,佛陀就讲:我们执着在肉体上,还怎么样?还情有可原!因为他还有一期的安定性,他说心灵意识是刹那刹那生灭不停的,如果执着它是永恒是实在的,他说:那这个就是更奇怪的事了,连《杂阿含》都讲的很清楚,不要讲后期的佛法,所以执着唯心,还是问题很大。当然了,我们圆融的佛法会把唯心讲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个唯心不是那个心,他会讲的很不一样的心,其实导师就跟你讲,根源于错觉了,自性见的不同构想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差别了,不管你怎么解…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自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