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P9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演變成密教,到最後呢?佛教在印度滅亡了。這是一個非常沈痛的事,我們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進來的,那麼流傳進來的時間在什麼時候?流傳進來的法屬于大乘叁系中的某一個體系,我們要去明白。所以,導師在判教的時候,先把印度佛教的思想流變先把它厘清,也了解到每一個體系法的內容,它的內容在講什麼?爲什麼要講這個法,爲什麼跟過去有所不同,導師很辛苦啊,就把這些法厘得非常清楚,那麼導師的判教跟我們中國的祖師就有不同,他不認爲後面是越圓滿的,他認爲後面是方便,爲了適應外道,爲了適應很多衆生畏無我,說的方便法,先以欲勾牽,然後令入佛智,所以他認爲呢?真正佛法的第一義是在《阿含》,是究竟的“第一義悉檀”,到中觀大乘佛法,他雖然也去溯源了解空義,溯源而了達是源于《阿含》,但是這個時候,就有他的方便性,對治有對治的功能,所以初期的大乘,象《中觀》這一類的書,他認爲是“對治悉檀”。那麼到後面唯識、到真藏的思想,他認爲這個呢?已經到後面的就是所謂的“爲人生善悉檀”,那麼到密教呢?他認爲這個是什麼?“世界悉檀”,吉祥悅意,適合衆生的東西,也就是說從四悉檀來判教,印度的佛教史到越後面是越方便。講一句不客氣的話,就是越怎麼樣?越趨于下流!他並不等于越來越圓滿,如果越來越圓滿,佛教爲什麼會滅?佛教在印度會滅有它很多的條件,其中,當然包括印度教的入侵,還有政治上的種種迫害。但是導師他認爲呢?一個東西它會腐爛裏面一定先生蟲,外在的條件當然有,而真正的原因是在內在,內在已經出了問題,所以導師爲了要研究佛法爲什麼會滅?這麼偉大!他研究印度的佛教史,把所有的法義跟曆史演變的過程,一一的把它厘清。所以大家就要知道了,我們今天中國佛法是從印度來的,我們印度來的佛法是屬于哪一時期的佛法?我們沒有搞清楚。好,我們都知道,大部分都是如來藏思想,大部分,真藏系,真藏心,佛性,如來藏這個就是屬于第叁期的思想,那麼中國過去的祖師的判教認爲這個是別教——圓教——頓教的圓教,但是依導師來看,不是後面越圓滿,後面只是方便,不是最究竟的,這一點的判教不同,就是我們要抉擇的地方,什麼是第一義?什麼是究竟了義?這個在中國的宗派裏面是非常的爭論的東西,所以我們今天生爲佛弟子,我們今天在中國,如果沒有導師這樣的擇法眼,我們依著傳統的觀念,我們能不能抉擇到第一義還是問題,祖師們認爲究竟的,在導師來看不是究竟的,這個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今天導師這麼偉大!龍樹菩薩當時抉擇佛法也不過佛陀滅後五百年,導師今天抉擇佛法,是佛滅後兩千五百年,多了中間的兩千年的演變,今天導師要抉擇它是不是更辛苦更難!所以我說:我贊歎導師他的智慧,他的睿智,他的慈悲,龍樹以來我認爲是第二人,非常難得,過去的祖師當然偉大,過去祖師大德當然非常的偉大,但是想想看,導師今天能夠把兩千五百年的佛法重新抉擇,你們認爲這個是什麼功力?沒有門戶之見,沒有宗派之見,純粹站在法上論義而抉擇它,等于推翻過去大德的判教,認爲最圓滿的,他現在認爲不見得是這樣子,他敢這樣的判教是泛泛的嗎?不是,他是徹底的深入法義,你們看他這些論著你們會感動,從《阿含》到部派佛教,這個叁五百年中間,一一要把它厘清,《般若經》的法義到初期大乘的性空的法義,《中觀》的法義,到唯識的法義,到如來藏真藏的法義,他沒有一點不了解的,然後到我們中國,中國寅生的八大宗的思想,八大宗的思想還要一一把它厘清,談何容易!

   所以你們要知道,佛陀到現在兩千五百年以後,有這樣智慧全面能夠厘清、抉擇的,天下只有一個人,而且他敢于依法這樣的抉擇,不會因爲祖師這樣講他就這樣講,他是依法不依人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真正依“四依”的只有導師,所以你們要明白!今天很多人不了解導師,是爲什麼?對佛法的深義不夠深入,不夠了解,對導師的論著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去體會!很多人在批評他,在我個人看來,我以一個旁觀者來看,這些批評他的人根本沒有資格。爲什麼?都是一宗一派的觀念,不是站在整體佛法一個理念來看,很難!

   就是因爲導師的偉大,導師的心胸寬廣,一般人更難了解他,我們今天如果站在宗派的立場,站在一宗一派的立場,或者是一經一論的立場,那要了解導師是更難的。不可能的。就是因爲有感于導師的偉大,我知道我們自己本身沒有那樣的智慧,沒有那個德行,但是我們感動之余呀,願意用剩下來一切力量跟智慧、跟時間、跟生命,來介紹導師的理念,讓大家知道導師真正的智慧如海,他的心胸——啊,他的悲願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

   所以我們今天有幸在他的論著中,能夠了解這些法,不但對我們個人的受用解脫有非常大的幫助,當你明白了,稍有所體會的時候,你會感動!今天沒有導師,我們在傳統的佛法中什麼時候能見天日?佛法那麼偉大!在中國過去興盛的時期不是非常興嗎?爲什麼到清朝末年差不多一樣要滅亡了?導師今天抉擇這些有什麼意義?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今天臺灣受導師的影響真的是蠻大的,臺灣有了一些新的氣象,我們佛法看出有欣欣向榮的樣子,大家現在都在提倡人間佛教,但是各位,不要以爲導師提倡人間佛教,臺灣提倡人間佛教跟導師都一樣,不對,要注意!很難那!要了解導師很難那!同樣提倡人間佛教,人生佛教,人成佛教,不見得跟導師是一樣的,有的只是在外表,而在骨髓裏面是在法的特質上沒有幾個把握的。

   今天導師要厘清的,要真正救我們佛教能興盛的,是在法的特質上去引申的,也就是說,法今天變了,根本的法義沒有把握了,今天佛教才會變成這樣子,會滅會衰弱,是這個原因,不是在形式上,不是在信仰的人多,信仰的人多,裏面的法的本質如果是變化的東西,是流變的東西還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表面上不要因爲我們臺灣佛教好象人間佛教,一直慢慢興盛起來,其實在本質上,法的本質上其實真正跟導師理念相應的很少的。我們上次上導師的《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就有談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今天在抉擇法不要在表面上,而是在法的骨髓裏面。他的根本精神的特質的地方,我們要把握這個東西。今天如果沒有把握這個東西,你就沒有很正確地立足點,要了解導師不容易,了解整體的佛法更不容易。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剛剛談到這個重點,我爲什麼會講這些,因爲太重要了!懂緣起就懂無我,懂無我就否定實在性,永恒性,不變性,獨存性,也就否定了所有外道的所謂上帝主宰本體的觀念,這一點就是佛法與外道不同的不共的特質哦,大家要注意哦!佛法講無神論就是在講這個,神是什麼意思?就是上帝,創造主,就是在講這個,佛法是否定這個的。講緣起,緣起就是無自性,一切因緣在無我中才能組合,無自性才能緣起,才能成立一切萬法,剛好相反的,這個特質如果不把握,佛法的根本你就根本沒有了解,你很容易就落入外道的神我見,那個自性影子一點點存在,我見、我執就破不了,無明破不了,解脫生死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表面上修行的人多,悟到的人少,解脫的人少就是在講這個,修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臺語)修行的人如牛毛那麼多,悟道的人就那麼兩只角爲什麼?因爲佛法流變那,大家要注意呀,佛陀的時代爲什麼那麼多人解脫?我們看《阿含經》,不要講佛弟子,今天即使是外道有因緣來親近佛陀問法,有的第一次跟佛陀見面問法就能夠至少得法眼淨的人很多,什麼是法眼淨?見法悟道啊!我們今天哪一個人在講這個,都在等待救度了。我們不可能嘛!我們只有等待救度死後到哪裏去以外,哪一個人當生能夠說我現在要悟到的?有沒有人敢這樣講?佛法的特質本來就人人學人人解脫,到今天沒有人敢認爲可以解脫,一定要等死後到哪裏去,這個是佛法的真正的受用處嗎?所以要明白呀,我們今天學法就是要回歸到法的根本處,不是流變的東西,我們才有機會,導師爲我們厘清了這些法,抉擇了這些法,讓我們看到根本的問題在哪裏,所以我們今天才有機會呀,我們一般人不了解,導師真的爲我們做了什麼?導師的偉大,大家不了解的人太多了,所以不但否認創造神,也應該否定絕對的理性或絕對的精神等形而上的任何實在自體。這幾句話永遠要記著。這個是最重要的地方。人間萬法是假的,但是看不到形而上有一個真的,我告訴你如果是這樣子,那麼自性見那還是存在的,形而上的實在論也是怎麼樣,跟本體論一樣的,是有,不是空要注意!、、所以;唯神,唯我,唯理,唯心,這些都根源于錯覺——自性見的不同構想,本質並沒有差別。這幾句話是震撼人心唷!大家要注意呀!我們今天看所有學法的人,有沒有離開這幾個執著,唯神,唯我,唯理還有一個唯心,請問我們現在學法的人,幾個人超越這四個範圍?有沒有被這四個範圍筐住了?導師一句話就把你講透了,這些是什麼?根源于錯覺哦!哎,就是自性見的不同構想哦。本質上都一樣沒有什麼差別,那這樣大家知道什麼叫自性見了吧。講唯心的最多了,我們中國的佛法講唯心的最多了,大家要注意呀!我們上過《雜阿含》的人都知道,佛陀就講:我們執著在肉體上,還怎麼樣?還情有可原!因爲他還有一期的安定性,他說心靈意識是刹那刹那生滅不停的,如果執著它是永恒是實在的,他說:那這個就是更奇怪的事了,連《雜阿含》都講的很清楚,不要講後期的佛法,所以執著唯心,還是問題很大。當然了,我們圓融的佛法會把唯心講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這個唯心不是那個心,他會講的很不一樣的心,其實導師就跟你講,根源于錯覺了,自性見的不同構想本質上都沒有什麼差別了,不管你怎麼解…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