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P12

  ..續本文上一頁佛法這麼重大的流弊的問題呢!導師就講,我是同情空宗的,但也主張融會空有。

  導師他對法的深入的抉擇,他認爲真正代表佛法的思想確實是空宗。同情就是認同,同樣的心情,同樣的感覺,認同的意思。所以雖然他認爲空宗是究竟的,是了義的,但是,他也認爲應該把空有能夠調和,也就是說把空有的歧見,它分歧的地方,如何使它能夠真正的調整過來,認爲大家都有共同的知見的時候,這個才是佛法的根本問題,所以他也主張融合空有,不過所融會的空有不是空宗與有宗,而是從即空而有,即有而空的中觀中,使真妄、事理、性相、空有、平等與差別等,能得到相依而不相礙的總貫。

  這幾句話就是心要了。空有的融會不是把空宗跟有宗兩個把它融會起來,空宗的思想已經固定的,有宗的思想也固定的,你怎麼能把它融會呢?比如說,《中觀》的思想是畢竟空,唯識的思想是圓成實是實有,這個是定論,你怎麼能把它融會呢?它這裏講的融會不是把這兩宗融會起來,而是說我們對佛法中講到空跟有的這兩個思想要深入的去了解他,使這個空有真實的內涵來貫穿,不會把空跟有怎麼樣,分成是兩邊的問題,爲什麼?這裏就講,從即空而有,即有而空的《中觀》中,真正的《中觀》在講什麼?講空,空是離有而講的嗎?不是,是即有而空,也就是當體即空的思想,《中觀》的空不是離開有來講的,是從有的現象中來了解它的緣起無自性而體證空性,也就是即有而空,好,因爲空所以才能緣起萬法而有,所以即空而有,這個就是《中觀》的思想,那麼《中觀》的思想本身那,空有就是無礙,空有不是二,好,《中觀》的思想的本身那就是這樣的思想,哪裏是會空跟有相對呢,所以如果我們從真正《中觀》的思想的中間去了解空有的不二,那就會怎麼樣,就會使真跟妄,事跟理,性跟相,空跟有,平等跟差別,就能夠得到怎麼樣,它是相依而不相礙,了解了就能貫穿了,他講的和會空有,不是在空宗跟有宗對立的把它融化,不是,是在講我們對空有的不了解,從《中觀》的正見中去了解它的空有不二,這樣子的話,你就不會把現象跟空性把它分開,有跟空把它對立了,事跟理就了解它的不二了,我們講現象是差別的,而我們的空性是平等的,好,如果空有是不二,那現象跟平等有沒有差別,就不會障礙了,它是一貫的,這幾句話很重要!今天不了解《中觀》的深義,我們在空有就會分開,事理就會分開,性相就會分開,平等跟差別就會對立,好了解《中觀》義,真正的明白《中觀》義,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導師要我們明白,要融合空有唯有在什麼地方,只有在《中觀》中才能達到,這個就是重點。所以,

  本論末後幾章,即著重于此。導師告訴我們這本論的後面一共是十幾章嘛,最後的幾章,重點就是在融會空有,

  我覺得和會空有,空宗是最能負起這個責任的。

  我們今天要把空有無礙,性相不二,事理不二,要真正去體會這樣的深義,唯有在哪裏?他說,空宗是最能負起這個責任的。空宗其實代表的就是《中觀》中論,真正要達到能和會的只有這個地方,你今天如果是在其它的體系的法義裏面去,沒有辦法融會,爲什麼?它跟空跟有是兩邊嘛,性跟相是兩邊,那你怎麼融會沒有辦法,能融會的只有《中觀》義,《中觀》見,導師點點滴滴都點出這個心要重點,所以我們今天真的要達到自在解脫空有無礙,事理不二,我們今天要研究什麼?如果我們今天法抉擇錯了,沒有把握這個根本,你怎麼研究,達不到那個功效,導師點出重點,就在《中觀》見中是最能讓我們體會的,才能達到所有的空有的融貫的,

  即有而空,即空而有,這是怎樣的融通無礙,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生活,我們的生命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就是現象,這個就是有,我們如何在這個有的中間,在事事物物萬法的這個當下,如何能體會到的空性,即有而空,我們如何能即有而空,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事事物物的萬法中,怎麼樣的去體會它的空性,即空而有,了解空性了,不礙萬法的有,所以我們了解空跟有的真相,我們才能在事事物物中怎麼樣,無礙呀。才能超越而解脫啊,

  在這個根本的特見中,一切學派的契機契理的教說,無不可以一以貫之,這是有待于中觀者的不斷努力!

  《中觀》見跟其它的是不一樣地方,因爲《中觀》見就是根本的特見,什麼是根本的特見?就是空有無礙了,事理不二了,大小共貫那,這個就是特見。一切學派的契機契理的教說,就可以了解了,今天不管是唯識的,不管是如來藏的思想,部派佛教的種種不同的見地,根本佛法的特質,好,這一切所有契機契理的這些所有的教說理面,你都能夠一以貫之,什麼叫一以貫之?一就是根本嘛,心要,好,你能明白《中觀》見,你就能把所有的學說把它貫穿,你能了解了,我們今天佛法真的很深廣,沒有把握到一個根本,你聽到這個也好想很好,聽到那個也覺得不錯,好,中間兩個又好象有矛盾,好了我們問題多了,我們芸芸衆生怎麼去抉擇這個佛法,它是了義不了義呢?我到底要根據什麼來學,導師就點出來,今天我們具備了《中觀》見,一切法不管哪一宗哪一派,我們都能怎麼樣,一以貫之,才能了解,消化、貫穿、抉擇都沒有問題,大家就要注意了,這個《中觀》見的重要了。那麼要達到這樣子,在我們整個佛教界是不容易的,

  導師今天辛苦了七十年,今天了解這個重點,能把握的,能肯定的,我告訴你還是少數人,所以導師這裏才講,要達到大家都能了解的話,有待于《中觀》者的不斷努力呀!今天學《中觀》的人,不只是自己個人受用,個人解脫,想到普遍的大衆,普遍的衆生,大家都還在辛苦中,解脫是很難的。不要只爲自己,如果爲這麼多的衆生還沒有辦法抉擇到正見的人,學《中觀》的人那,更有責任那,要不斷的努力,這個是導師用心的地方。這個是在民國叁十八年,導師在廈門南普陀寺大覺講社校對完畢。

  叁十八年,離現在五十多年了,今年是九十二年,導師在五十多年前,就在宣揚《中觀》的思想,他一生開始學法,前面有講過了,《中論》他就看,看不懂,但是非常有興趣,後來經過這麼多久的曆練,他慢慢的就更肯定《中觀》的正確性,他一生就是在《中觀》見的引導之下,他一生沒有變過,他肯定《中觀》的正確性,他雖然是太虛大師的弟子,太虛大師是站在中國禅宗的立場,但是,導師也不會因爲這樣改變他的立場,他對法的抉擇是非常深刻而肯定的,他一生沒有變過,我們很多人研究佛法,開始都是受傳統的觀念的影響,我們接受到什麼?就以爲這個是,但是一生呢,自己在修學的過程,漫漫會發覺,我們有沒有解脫,我們有沒有受用,我們有沒有真正安心,慢慢會反省,會有更多方面的抉擇,我們難免會漫漫的改變我們的思想,包括我們接受的法門,這個是很正常的,包括我自己,前二十年,我都在傳統的觀念中,但是,到後面研究到導師的理論,《中觀》的思想,我決然的放棄前面所作所爲,爲什麼?他能帶給我們生命中真正的受用性,所以我常常問各位,你們今天不管過去學什麼法,我們不能騙自己,你貪瞋癡止息了沒有,煩惱止息了沒有,心安了沒有,沒有的話,不要以爲自己學的就是對,不是因爲我師父講的就是對,不是因爲我今天學哪一個大師的法就是對,一定要在我們生命中産生到正確地受用,佛法只有一個受用,貪瞋癡煩惱的止息永滅,這個才叫真正的受用跟解脫。我們只要對自己負責,真心的對自己的人,不會騙自己,我常常告訴我們這些學員,夜深人靜,扪心自問,我今天學的法我用了多少心血,受用了沒有,不要騙自己,生活中時時可以自我反省,自我檢驗,學了佛學了這個法,有沒有提升自己,人格有沒有轉化,習性有沒有消滅,慢慢的去考驗自己,自己很清楚的,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爲自己負責的人,你就知道了,我們學法,如果過去學的不受用,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探討爲什麼?這個爲什麼一定要起疑,

  我們傳統的觀念不是,叫你不能疑,你要信,你信我就得救,跟上帝是一樣的,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自己有沒有受用自己知道,時時刻刻檢驗自己,反省自己,沒有受用不要耽誤,不要被自己耽誤自己,要去探討爲什麼我今天不受用,如果學的法是對的,爲什麼我會不受用,所以我還要提醒各位,佛陀的時代爲什麼那麼多人,每一個人學每一個人解脫受用,我們現在爲什麼不行,我還是會提這個問題,我們要反省,我們現在學的法,跟佛陀時代學的法法義一樣不一樣?爲什麼那個時候很容易受用現在爲什麼不行?所以各位呀,佛陀說法的時候,他也告訴我們我說的法,你不要馬上相信,你要先去怎麼樣,試驗看看,實踐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效,有效你才相信,佛陀是這麼樣的民主,睿智,我們現在說的法不是,你要信,你不能懷疑,你懷疑你就沒有辦法受用,所以,我們現在的人,只能糊裏糊塗的信,沒有辦法抉擇,這一點我們大家要用心,導師一直強調的《中觀》見的重要,真的嗎?所以我們把它研究了以後,能不能在我們生命中産生作用我們也要嘗試,不是他講的對我們就認爲對,是要實踐明白真的受用,你才認爲他對,這樣才是有智慧的,包括跟我學的很多這些學員,我也是告訴他這樣,我講的不一定對,如果你嘗試以後真的能在你生命中産生作用,那才是對,我以前在幾年前,我講話很直的,我告訴這些學員,如果你們學了這個法,叁個月,半年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不用來,你們去找你們相應的法,我是這樣說的,所以,今天也是一樣,導師講的這些話,我爲什麼今天要在這裏講,我可以先告訴你們,這些很多講的內容,我爲什麼會在這裏講,因爲我有很多體驗,認爲他是對的,我今天才在這裏講,不然我不會放棄我過去二十多年辛苦所學的把它放下,這句話只是要讓你們明白,這個法的重…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