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那麼多人喜歡?滿足那個自性見的我執啊!知道意思吧。今天告訴你生死的根本就是自性見,所以,你要破我執、破法執,離貪愛、離無明,(臺語)那我請問你,誰要?要離貪瞋癡,離一切欲望,離一切執著,誰要?所以,注意聽哦!生死的根本既然是自性見,是我見,如果你真正的很明白它就是這樣子,你還會不會去耽誤自己?去滿足我見、滿足我欲?今天問題就是每一宗每一派每一個宗教講的都不一樣,而符合我的利益,我的欲望,能滿足我的需要的誰都要,叫我放下這個我,放下人間的占有,執著,貪欲,愛欲誰要?沒有人要,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整個社會怪力亂神充滿?大家在貪欲呀,建一個本尊壹千萬——小事!我們這邊,來這邊不要錢的沒有人要來,爲什麼?來這邊要破我執,到那邊可以滿足,我可以得到什麼法,我可以見到本尊就可以得度了,多好啊,現在的宗教就是這樣子,你來我這裏一點,天上就挂號,地獄就除名,多好,還要修得要命,但是我們佛法就告訴你,無明不破,我執不破,法執不破你只有輪回的份,了不起你行善得善業,得福報而已,福報往生天上,或者是將來做人,但是福報盡了呢?剩下還是惡業,還是要墮落,叁惡道還是要去,佛法它講的是如實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則的如實現象告訴你,爲什麼我們人間大家都有向上的心,希望得解脫的心,但是真正得到的有幾個?所以說修道如牛毛,得道的如牛角。很少,爲什麼?因爲要破我執嘛,破我見嘛,難就難在這裏,導師一語就把我們點破了,這個自性見就是人類普遍的成見,是錯亂的根本。身爲佛弟子如果看到這裏真的要深深反省,爲什麼我們都不能解脫?我們發心的人很多,虔誠的人很多,要講到說建廟了、作善事了,大家都很踴躍呀,很發心那,爲什麼不能解脫?因爲那個跟破自性見有關系嗎?如果有關系你就能解脫,所以布施還要怎麼樣?叁輪體空啊,才能變成波羅密,不然布施沒有叁輪體空的話,人間善法有爲功德而已,跟解脫是不相幹的,所以布施爲什麼要講波羅蜜?爲什麼要講叁輪體空?體空的空是什麼意思?體,就是體會、明白、了解空義,是不是見空?那這個空剛剛已經解釋過了,什麼叫空?因爲我們對空不了解,空就是無自性,空就是緣起,空就是無我,有沒有體會到?體會到了你真的能解脫。如果這個空義本身沒有明白,你再多的人間善法也不過是什麼?增善緣而已,跟解脫還是離得很遠的。那麼就知道了,
空,即是超脫了這自性的倒亂錯覺,現覺到一切的真相。
其實空就是真相、無自性就是真相、緣起本身就是真相,但是如果今天沒有深入了解這個法義,沒有很深的在生命中去體證,空只是嘴巴了,文字而已,生命是沒有體證的,所以空就是畢竟空。是超越有無而離一切戲論的空寂,即空相也不複存在,這不是常人所認爲與不空相待的空。
要解釋這個空,達到畢竟空還要進一步的去明白它的內容,什麼是畢竟的空?也就是徹徹底底的空,不會再保留一點什麼,最後還是實有的,不行。畢竟空是什麼?是超越有無。我們的觀念在有無裏面、在兩邊的,是超越這兩邊的思想,而離一切戲論,兩邊名爲戲論,如果你的觀念還在有無了,一異了,生滅了,常了,斷了,還在這個觀念裏面的相對性,這個都叫戲論,超越有無又離一切戲論,在講什麼?就在講法性空寂了,就是包括我們講空,也不執著在有一個空相。如果我們今天認爲空,有一個實在空的東西叫空相的話,那個空相也變成自性了,注意聽!所以連這種空相你也不能執著,所以講這個空,不是講空跟不空相對的那個空,如果一個空一個不空,這個觀念還在戲論的相對裏面,跟有無是一樣的,所以這裏講的空,不是空跟不空相對的空,是一切法性空寂離有無,超一切戲論的法性空寂。好,到這裏如果聽得懂的人,如果聽到有人在批評空不對,應該要有一個不空那這樣的觀念是什麼觀念?還在相對的觀念,這個本身就是戲論,爲什麼會有這個戲論?因爲本身在有裏面才會有這個戲論。所以注意聽哦!如果有某一些法門,理論他會講空不究竟,要有,要能不空,所以空不究竟,要不空、要妙有才對,那這個是什麼思想?注意聽哦!我在這裏點那,大家就要聽進去呀,把握住了才知道什麼叫畢竟空。如果還有一個不空的妙有,那個就是有,不是畢竟空,然而,既稱之爲空,在言說上即落于相待,也還是假名安立的。
好,我們今天講空,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用行爲聲音把它表達出來,這個本身就有缺陷,爲什麼?有爲法嘛,只要有爲法都有相待,所以注意哦!既然我用語言表達空這個意思,那這個本身就已經在相對中了,那表示什麼?我講的這個語言那,本身只是假名安立而已,爲了要讓你們明白空,不得已用語言來表達,所以這個語言的表達本身也沒有實性,爲什麼,它只是假名安立。透過語言我們才知道他的真相,所以語言表達的本身那也沒有自性,這一點不要執著,空的言外之意呀,在超越一切分別戲論而內證寂滅。所以這個地方如果要講,就是什麼,唯證方知了。
只要語言表達的都不是真正的空,怎麼講還是在相對的觀念,所以我們真正要體證空義呀,慢慢的了解真相以後,自內的觀照慢慢的能夠超越一切,我們思維性的那種分別戲論,慢慢的內在止息,內在能夠體證到法性的真正空寂寂滅的時候,你才能明白,所以我們在上課聽法,畢竟還是言說、還是理論,我們必須透過這樣的理論,來思維明白以後,要用生命在生活中去體證、去觀照,慢慢的分別心止息了,能夠慢慢的體會到一切法當下的空寂性,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寂滅法性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體證空寂,
這唯證相應的境地,如何可以言說?好了,只要是言說都是相對,寂靜真正的法性空寂,那是唯證方知的,那怎麼用言說呢,怎麼能講呢?
所以說之爲空,乃爲了度脫衆生,不得已即衆生固有的名言而巧用之,用以洗蕩一切,使達于「蕭然無寄」的正覺。
今天用言語來表達那是不得已的。佛陀證悟的時候他也有講,有這樣的思維,我體會的法是這樣子的難以思義,我這樣講衆生怎麼可能會了解呢?所以有不說法的這個想法,後來因爲諸天的勸請才說法,就是這個意思。真正的空寂,真正的法性寂滅,那個不是語言能表達的,但是,好,今天如果沒有透過一個覺證者,用善巧來表達,那我們衆生哪裏有機會可以了解呢?所以這裏就講,這個唯證方知的境界,是不得已才用一個空字來把它解釋,是爲了我們衆生那才講的,這是不得已的,我們衆生常常講的語言,他也用那個語言來表達你才能了解,那麼用它來作什麼?把我們固有錯誤的觀念跟習性,慢慢的把它洗清、把它蕩盡,慢慢的我們的觀念正確了,慢慢的身心能跟法越來越相契了,慢慢的就離開一切的顛倒跟執著,最後才體證到蕭然無寄的正覺。真正的契入法性,所以我們要明白,今天我們聽法,親近善士多聞熏習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把我們內在原來一些錯誤的觀念,慢慢的我們了解它的是錯的時候,我們慢慢就會超越離開,什麼是正確的?慢慢接受這個觀念的時候,我們能把我們的觀念慢慢調整、慢慢厘清,當我們觀念慢慢已經正確了,我們的身心行爲自然就會跟它相應,在生活中你會去實踐,你會去體證,慢慢的你就能證入了,這個都是善巧、都是過程,、、所以,『智論』曾這樣說∶「爲可度衆生說是畢竟空」《大智度論》,
今天要說空義講中觀的畢竟空,他只有一個目的,爲了有一些衆生那因緣是成熟的可以度脫的,爲這些衆生而說畢竟空,
『中論』「青目釋」也說∶「空亦複空,但爲引導衆生故以假名說」。
今天所說的法都是假名施設不得已,爲了讓我們這些衆生能夠解脫,所以方便的假名說,
緣起無自性而即空,如標月指,豁破有無二邊的戲論分別而寂滅,所以空即是「中道」。我們剛剛已經講了,緣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好,這個理論象什麼呢?象我們手指在指月一樣,我今天要讓你看到月亮,我有什麼辦法,我必須用這個手指指著月亮,你們順著手指看過去就會看到月亮,這個手指是什麼?是方便的指標,如果月亮在這邊,我指這樣你們就看不到了對不對?我指這樣你們就看到了,這個就是方便讓你們有個方向,所以講緣起、講無自性、講空,其實只是善巧方便,爲什麼?就象這個手指一樣,透過這個方便就能看到月亮嘛,就能體會空性嘛,所以這個方便的目的就是豁破有無二邊的戲論分別而寂滅。了解空義的人兩邊就能離開了,不了解空義的人,一定會執著在什麼?有了、無了、生滅了、斷常了、都會執著在這裏,以爲一切法相對的存在,一定會落在兩邊,但是透過無自性的空義,你就能離兩邊,不會執著在實有實無,豁破兩邊,好,這個兩邊破了,戲論分別也破了,就能體證寂滅嘛,如果是這樣子,那麼這個空能破兩邊是什麼?就是中道。中道就在離兩邊名中道,好,空義能破兩邊,那麼空義的本身就是中道,所以中道依空而開顯,空依緣起而成立的。
我們今天講中道,佛法講不二中道,中道就是依空來開顯的,今天空義不了解,怎麼體會中道呢?那麼這個空義又依緣起而成立的,這裏主要在讓我們明白了,大乘的空義真正的根本依緣起而建立起來的,那我們在講根本佛法的時候,講無常、無我、寂滅涅槃,不就是在講緣起嗎?好,那麼空就是因爲緣起無自性,所以說空,那這樣空跟叁法印一樣不一樣,一樣的內容是一樣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哦!大乘講中道、講空,就是依緣起而成立的。爲什麼要這句話很重要呢?大家要注意聽!我現在點的都是重點,你們將來會發生問題的地方我先點出來,我們今天大乘跟小乘會爭論,爭論在什麼地方?大家注意聽!大乘說小乘不了義,說他不究竟,小乘說大乘非佛說,不承認你們大乘講的法是佛陀講的,兩邊都有誤解,今天如果明白這個地方,…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