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道是依空而開顯的,空是依緣起而成立的,那這樣子的話,大乘會不會看不起小乘,小乘是依緣起而開顯的無常、無我、涅槃的,哪裏不了義?哪裏不究竟?好,如果小乘了解空義是依緣起而成立的,依無自性而成立的,跟叁法印是一致的,會不會批評大乘非佛說?這個重要啊!
還有一個問題,大乘的佛法依導師的判教有叁系,我們中國的判教,中觀是通教,到唯識變成別教,什麼叫別教?就是跟前面不一樣叫有別,就是大乘不共法,這個不共的地方名爲別,這樣知道意思吧。那問題就來了,我們大乘如果站在不共的立場沾沾自喜,以爲自己特別的超越,跟小乘法源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麼大家思考一下,這樣到底是共才對,還是不共才對?這樣知道意思吧。爲什麼要在這裏點出這個問題?這個關系到我們未來法叁系的這個差別的討論,這個是很關鍵的地方,我們大乘佛法的判教,天臺是藏、通、別、圓,藏教就是小乘,他認爲有一根本佛法是小乘,通教就是講中觀這個時候,般若經就是屬于通教,爲什麼?通前通後同叁乘,別教是唯識以後了,到後面就變成圓教了,後面很圓滿,前面是小的,中間是通前通後,到大乘的別教出來了是不共法,到後面是最圓滿了,這個是中國的判教,但是如果從這個地方,爲什麼要點出這個問題?很重要,有深入研究的人,這個地方很重要!如果明白中道依空而開顯,空依緣起而成立,那就知道了真正大乘佛法的空義跟前面的根本佛法,我們講小乘佛法是一慣的。注意,這個叫共!一貫一樣叫共,還是共法。
我今天要講這個,一邊要彰顯導師的思想,導師在民國叁十年他就確定了,“立足于根本佛法之純樸,闡揚初期大乘之行解。”這句話什麼意思?他已經確立了佛法根本在這個地方,根本佛法在哪裏?就在根本佛法的原始佛法裏面,所以我爲什麼會講《雜阿含》經?就在這裏。而要弘揚的、弘傳的是初期大乘的行解,就在中觀的正見裏,爲什麼?因爲這個在到這個過程中還是一貫的,還是沒有變質的。我要讓大家了解的,就是這一部分大乘小乘還是共的部分,不是不共的部分,到別教才不共。我點醒這個就是希望研究導師論著的人,將來能把握這個重點,很重要!
依緣起無自性明空,無自性即是緣起;從空無自性中洞達緣起,就是正見了緣起的中道。
那麼這個就是結論。我們今天要體會空義,體會中道要從哪裏?依緣起下手,從緣起了解無自性,就明白空義了,無自性就是空,那麼無自性就跟緣起是一致的了,從空無自性中洞達緣起,這幾句話很重要!如果今天不了解緣起是什麼?空是什麼?你會把它隔閡,原來空就是緣起,好,明白了,從空無自性中去洞達緣起,從空義這個根本法則上,去明白緣起的現象當下,就能正見了緣起的中道。這個理論如果不先明白,如何去觀察萬法的緣起呢?這個理論明白了,隨時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隨時都能觀察到萬法的無自性。當下就能體證空寂,注意聽!這個很重要!這個關系到什麼?關系到我們的修行,證悟,也就是說法不通達,法解釋錯了,法有偏駁你在行證上非常困難。今天這個法的理論如果很透徹很明白,從緣起知道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空就是緣起,好,通達了空義,回過頭來在哪裏體證?就在緣起的萬法上,好!什麼是緣起的萬法上?就是生命的當下,事事物物的展現,根塵觸都是,在這裏就能體達空性。當下就能證悟,你說重要不中要?這個理論的通達明白,才能正見法的真正的本質。悟到道是在這裏
我想我們上過《阿含經》的人應該有一個感覺,應該多少有一些體驗,多少人,不只是佛的這些聖弟子,還有外道來見佛,爲什麼當面幾個問題佛陀的回答,很多人都怎麼?見法!都得法眼淨,爲什麼?宣揚正法正見的時候,其實就可以見法,注意聽哦!而達到四果是要見法後的用功。但是,見法往往都是在佛陀開示的當下就見法,這一點大家要明白!各位我這樣談,其實很用意的,大家要注意!爲什麼要用心聽法?尤其是真正能見法的法,用心的當下,就能見法是很多的,這個不是我亂講的,所以我說你們上過《阿含經》,《雜阿含經》是不是裏面記載很多?你們就明白了見法的重要,但是見法不是就解脫了。只是入流而已。
其實,見法還要再嚴格一點來講,如果從八個次第來講,那只是初果相,還不是初果,要嚴格的講,有所體會,有所入處,回去或者是時時刻刻在生活中的體證很容易見法。我們看到舍利弗,他聽馬勝比丘講緣起偈,佛陀講的緣起偈,一聽之下當下他就見法,他還沒有見佛陀呢,他見佛陀以後出了家,半個月就證了阿羅漢,這個是很好很好的一個借鑒,佛法本身就應該有這樣的功能,只是時間的流傳到今天我們看不到這個功能,再也沒有這樣的功效性了,我今天講這個是語重心長的,也就是正見的抉擇何其重要!今天聽的、學的不是真正的佛法正見,你怎麼能解脫?!如果醫生醫病,沒有肯定的說這個病跟藥的關系不能完全明白,不能産生作用,這樣的醫生有什麼意義呢?佛陀爲什麼說他是大醫王,只要你親近他,生死之病你願意聽得進去,你聽的領會、你願意去實踐,人人解脫。爲什麼?因爲他有必然性!因與果之間有它的必然理則,佛陀很清楚,所以他對你的方法的指導絕對是應病與藥,每一個人來,每一個幾乎都能夠病愈,這個才是佛陀他宣揚這個法的偉大,他的可貴應該是在這裏。
但是如果我們今天講的正見已經偏離了佛陀講的根本正見,那我們的病會不會好?那我請問:流傳佛法到今天兩叁千年來,現在我們沒有人在談解脫的,而且認爲是不可能的,爲什麼?說我們業力深重。我們等待救度以外是沒有辦法的,請問:這個是真正佛法的正見嗎?所以我們要明白呀,今天講佛法講正見,真的要了解它的重要性啊,因爲真正的正見是必然讓我們解脫的。不然佛法我們何必要信、何必要學,我們信仰上帝比較快嘛,因爲信它就得救了你說對不對?就能到天上去永生了,我們還要學什麼?爲什麼我們今天不信他,因爲佛陀告訴我們,緣起的必無自性,根本沒有上帝的存在,如果上帝存在是根本錯亂,這句話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就知道佛法的特質在哪裏,佛法的與世不共在哪裏?我們就明白了,所以今天講這個法,每一個重點我都會提示到跟我們相關的問題,我們才能反省,才能知道這個法的重要,正見的重要到什麼程度?
我很肯定的告訴各位,真正的佛法正見,人人學真的人人應該解脫才對,這個才是佛法的偉大。如果佛法不能展現這樣的功能,我們信上帝去就好了比較快,是不是這樣子?我們現在上這個課,主要都是在抉擇正見那!就是在厘清這些雜質,一次一次的體會,一次一次的明白,你就知道真的,只要你正見建立了,你其實不用太用功的,生命自然會轉化的,不然正見要幹什麼?正見進去了就變成我們的觀念那,那個觀念就帶動我們的行爲,因爲行爲是從觀念來的,這樣知道意思吧。爲什麼正見建立的人很容易解脫?就在這裏!爲什麼見法的人一定邁向四果?只是時間問題,因爲這個中間有一個叫必然的理則,今天我們想辦法把正見建立,能見法的話,到解脫那是必然的,我們應該尋著這樣一條路,可以解脫的路我們來走,
所以上課,尤其是今天講中觀中論很重要啊!我們過去幾年來一直聽,聽到現在才有機會講真正的中論,今天還講中觀今論,這個講完了後面還有真正的《中觀論頌》。直接再入中觀去體會,你們就知道爲什麼它那麼重要,它是體證無生的法門那,希望這個因緣跟大家共勉!好好用心把握這一次上課的因緣,希望大家能把正見建立起來,甚至我們這些老學員,借這樣的因緣看能不能見法悟道更重要!跟大家共勉!
我們上次講到依緣起無自性明空,無自性即是緣起;從空無自性中洞達緣起,就是正見了緣起的中道。我們上次講到這個地方。所以下面繼續就講了,
所以,緣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說明上,雖有叁語的不同,而叁者的內容,都不外用以顯明事物的本性。
我們講緣起跟空、跟中道,這叁個名詞是不一樣了,但是他用來要方便巧妙的表達出來,就是事事物物的本性,也就是一切法的本質,那麼,我們從很多的經典,或者不同的宗派的理論裏面用的名詞往往是不同,所以大乘都講空、講中道,那麼,一般的我們講小乘,或者是原始佛法,都講無常、無我,或者是講緣起,其實都同樣一個目的,就是要了解一切法的真相。我們講他的本質,或者是他的本性,我們就講他真相,緣起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空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中道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意思是一樣的。
所以;聖龍樹在『回诤論』中,既明白地說到叁者的同一;在『中論』也說∶「衆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觀四谛品)。
龍樹菩薩他寫了這個《回爭論》,還有《中論》,裏面所表達的都是一樣,都是這叁個其實是同樣一個內容,尤其是《中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那麼因緣所生法就是我們講的緣起法,我說即是空,緣起就是空。這句話已經表現出來了,“亦名爲假名,”即是空,空就是無實性麼,無自性麼,那只有什麼?只有假名施設了,那麼既然無實,那麼兩邊都斷了,就是中道,所以是緣起、也是空、也是假名、也是中道的意思。那這個就是表現了這叁者同一個內容,這個是在中論的《觀四谛品》。
緣起、空、中道的同一,爲信解佛法所應當先有的正確認識。
我們今天研究佛法,要了解要信受,對于這個根本一定要先有正確的認識,不然的話把他分隔了,不了解佛法的根本正確的意義,
那麼尤其是中觀學,就是對此佛陀的根本教法,予以深入而嚴密的闡發者。
我們研究《中觀》,它的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他——龍樹,把佛法的根本,就是根本教法把它拿出來闡揚,我們今天大乘的《中觀論》,或者《…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