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道是依空而开显的,空是依缘起而成立的,那这样子的话,大乘会不会看不起小乘,小乘是依缘起而开显的无常、无我、涅槃的,哪里不了义?哪里不究竟?好,如果小乘了解空义是依缘起而成立的,依无自性而成立的,跟三法印是一致的,会不会批评大乘非佛说?这个重要啊!
还有一个问题,大乘的佛法依导师的判教有三系,我们中国的判教,中观是通教,到唯识变成别教,什么叫别教?就是跟前面不一样叫有别,就是大乘不共法,这个不共的地方名为别,这样知道意思吧。那问题就来了,我们大乘如果站在不共的立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特别的超越,跟小乘法源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样到底是共才对,还是不共才对?这样知道意思吧。为什么要在这里点出这个问题?这个关系到我们未来法三系的这个差别的讨论,这个是很关键的地方,我们大乘佛法的判教,天台是藏、通、别、圆,藏教就是小乘,他认为有一根本佛法是小乘,通教就是讲中观这个时候,般若经就是属于通教,为什么?通前通后同三乘,别教是唯识以后了,到后面就变成圆教了,后面很圆满,前面是小的,中间是通前通后,到大乘的别教出来了是不共法,到后面是最圆满了,这个是中国的判教,但是如果从这个地方,为什么要点出这个问题?很重要,有深入研究的人,这个地方很重要!如果明白中道依空而开显,空依缘起而成立,那就知道了真正大乘佛法的空义跟前面的根本佛法,我们讲小乘佛法是一惯的。注意,这个叫共!一贯一样叫共,还是共法。
我今天要讲这个,一边要彰显导师的思想,导师在民国三十年他就确定了,“立足于根本佛法之纯朴,阐扬初期大乘之行解。”这句话什么意思?他已经确立了佛法根本在这个地方,根本佛法在哪里?就在根本佛法的原始佛法里面,所以我为什么会讲《杂阿含》经?就在这里。而要弘扬的、弘传的是初期大乘的行解,就在中观的正见里,为什么?因为这个在到这个过程中还是一贯的,还是没有变质的。我要让大家了解的,就是这一部分大乘小乘还是共的部分,不是不共的部分,到别教才不共。我点醒这个就是希望研究导师论着的人,将来能把握这个重点,很重要!
依缘起无自性明空,无自性即是缘起;从空无自性中洞达缘起,就是正见了缘起的中道。
那么这个就是结论。我们今天要体会空义,体会中道要从哪里?依缘起下手,从缘起了解无自性,就明白空义了,无自性就是空,那么无自性就跟缘起是一致的了,从空无自性中洞达缘起,这几句话很重要!如果今天不了解缘起是什么?空是什么?你会把它隔阂,原来空就是缘起,好,明白了,从空无自性中去洞达缘起,从空义这个根本法则上,去明白缘起的现象当下,就能正见了缘起的中道。这个理论如果不先明白,如何去观察万法的缘起呢?这个理论明白了,随时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随时都能观察到万法的无自性。当下就能体证空寂,注意听!这个很重要!这个关系到什么?关系到我们的修行,证悟,也就是说法不通达,法解释错了,法有偏驳你在行证上非常困难。今天这个法的理论如果很透彻很明白,从缘起知道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空就是缘起,好,通达了空义,回过头来在哪里体证?就在缘起的万法上,好!什么是缘起的万法上?就是生命的当下,事事物物的展现,根尘触都是,在这里就能体达空性。当下就能证悟,你说重要不中要?这个理论的通达明白,才能正见法的真正的本质。悟到道是在这里
我想我们上过《阿含经》的人应该有一个感觉,应该多少有一些体验,多少人,不只是佛的这些圣弟子,还有外道来见佛,为什么当面几个问题佛陀的回答,很多人都怎么?见法!都得法眼净,为什么?宣扬正法正见的时候,其实就可以见法,注意听哦!而达到四果是要见法后的用功。但是,见法往往都是在佛陀开示的当下就见法,这一点大家要明白!各位我这样谈,其实很用意的,大家要注意!为什么要用心听法?尤其是真正能见法的法,用心的当下,就能见法是很多的,这个不是我乱讲的,所以我说你们上过《阿含经》,《杂阿含经》是不是里面记载很多?你们就明白了见法的重要,但是见法不是就解脱了。只是入流而已。
其实,见法还要再严格一点来讲,如果从八个次第来讲,那只是初果相,还不是初果,要严格的讲,有所体会,有所入处,回去或者是时时刻刻在生活中的体证很容易见法。我们看到舍利弗,他听马胜比丘讲缘起偈,佛陀讲的缘起偈,一听之下当下他就见法,他还没有见佛陀呢,他见佛陀以后出了家,半个月就证了阿罗汉,这个是很好很好的一个借鉴,佛法本身就应该有这样的功能,只是时间的流传到今天我们看不到这个功能,再也没有这样的功效性了,我今天讲这个是语重心长的,也就是正见的抉择何其重要!今天听的、学的不是真正的佛法正见,你怎么能解脱?!如果医生医病,没有肯定的说这个病跟药的关系不能完全明白,不能产生作用,这样的医生有什么意义呢?佛陀为什么说他是大医王,只要你亲近他,生死之病你愿意听得进去,你听的领会、你愿意去实践,人人解脱。为什么?因为他有必然性!因与果之间有它的必然理则,佛陀很清楚,所以他对你的方法的指导绝对是应病与药,每一个人来,每一个几乎都能够病愈,这个才是佛陀他宣扬这个法的伟大,他的可贵应该是在这里。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讲的正见已经偏离了佛陀讲的根本正见,那我们的病会不会好?那我请问:流传佛法到今天两三千年来,现在我们没有人在谈解脱的,而且认为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说我们业力深重。我们等待救度以外是没有办法的,请问:这个是真正佛法的正见吗?所以我们要明白呀,今天讲佛法讲正见,真的要了解它的重要性啊,因为真正的正见是必然让我们解脱的。不然佛法我们何必要信、何必要学,我们信仰上帝比较快嘛,因为信它就得救了你说对不对?就能到天上去永生了,我们还要学什么?为什么我们今天不信他,因为佛陀告诉我们,缘起的必无自性,根本没有上帝的存在,如果上帝存在是根本错乱,这句话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就知道佛法的特质在哪里,佛法的与世不共在哪里?我们就明白了,所以今天讲这个法,每一个重点我都会提示到跟我们相关的问题,我们才能反省,才能知道这个法的重要,正见的重要到什么程度?
我很肯定的告诉各位,真正的佛法正见,人人学真的人人应该解脱才对,这个才是佛法的伟大。如果佛法不能展现这样的功能,我们信上帝去就好了比较快,是不是这样子?我们现在上这个课,主要都是在抉择正见那!就是在厘清这些杂质,一次一次的体会,一次一次的明白,你就知道真的,只要你正见建立了,你其实不用太用功的,生命自然会转化的,不然正见要干什么?正见进去了就变成我们的观念那,那个观念就带动我们的行为,因为行为是从观念来的,这样知道意思吧。为什么正见建立的人很容易解脱?就在这里!为什么见法的人一定迈向四果?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个中间有一个叫必然的理则,今天我们想办法把正见建立,能见法的话,到解脱那是必然的,我们应该寻着这样一条路,可以解脱的路我们来走,
所以上课,尤其是今天讲中观中论很重要啊!我们过去几年来一直听,听到现在才有机会讲真正的中论,今天还讲中观今论,这个讲完了后面还有真正的《中观论颂》。直接再入中观去体会,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它那么重要,它是体证无生的法门那,希望这个因缘跟大家共勉!好好用心把握这一次上课的因缘,希望大家能把正见建立起来,甚至我们这些老学员,借这样的因缘看能不能见法悟道更重要!跟大家共勉!
我们上次讲到依缘起无自性明空,无自性即是缘起;从空无自性中洞达缘起,就是正见了缘起的中道。我们上次讲到这个地方。所以下面继续就讲了,
所以,缘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说明上,虽有三语的不同,而三者的内容,都不外用以显明事物的本性。
我们讲缘起跟空、跟中道,这三个名词是不一样了,但是他用来要方便巧妙的表达出来,就是事事物物的本性,也就是一切法的本质,那么,我们从很多的经典,或者不同的宗派的理论里面用的名词往往是不同,所以大乘都讲空、讲中道,那么,一般的我们讲小乘,或者是原始佛法,都讲无常、无我,或者是讲缘起,其实都同样一个目的,就是要了解一切法的真相。我们讲他的本质,或者是他的本性,我们就讲他真相,缘起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空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中道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意思是一样的。
所以;圣龙树在『回诤论』中,既明白地说到三者的同一;在『中论』也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观四谛品)。
龙树菩萨他写了这个《回争论》,还有《中论》,里面所表达的都是一样,都是这三个其实是同样一个内容,尤其是《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讲的缘起法,我说即是空,缘起就是空。这句话已经表现出来了,“亦名为假名,”即是空,空就是无实性么,无自性么,那只有什么?只有假名施设了,那么既然无实,那么两边都断了,就是中道,所以是缘起、也是空、也是假名、也是中道的意思。那这个就是表现了这三者同一个内容,这个是在中论的《观四谛品》。
缘起、空、中道的同一,为信解佛法所应当先有的正确认识。
我们今天研究佛法,要了解要信受,对于这个根本一定要先有正确的认识,不然的话把他分隔了,不了解佛法的根本正确的意义,
那么尤其是中观学,就是对此佛陀的根本教法,予以深入而严密的阐发者。
我们研究《中观》,它的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他——龙树,把佛法的根本,就是根本教法把它拿出来阐扬,我们今天大乘的《中观论》,或者《…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自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