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宗,每一派都在講,但是內容盡然不同,這個就是我們要抉擇的地方。同樣講緣起,盡然內容是不一樣的,緣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才叫緣起。最後變成自性緣起的話,那叫做緣起嗎?這個很簡單的一定要先把握。沒有透徹的把緣起知見厘清,我們落在自性見中還在談緣起呢,這個要注意呀!所以菩薩入世利生,門門都是解脫門,有無礙解,又能真正的做到無礙行,才能做真菩薩呀!今天如果我們知見都沒有建立起來,哪裏來的無礙行?如果你沒有無礙行,你能夠處處真的作菩薩嗎?我們很多人認爲,我們生生世世來做菩薩就對了。那我請問你:你憑什麼來?你能自在嗎?你自己都不自在,你能做菩薩度生嗎?所以前面必須“先得真俗相依的無礙解,才能起真俗相成的無礙行。這樣子菩薩入世利生那,門門都是解脫門。”爲什麼門門是解脫門?無礙解有了,無礙行有了,哪一法能執著?法法都透達空義,法法都與空相應,與明相應,這個時候叫做門門都是解脫門。
“所以;緣起法是“處中之說”不偏于事不偏于理,事相差別而不礙理性平等,理性一如而不礙事相差別。”
了解了一切事它的無自性緣起,法法無礙,那麼,對于它的理性,我們就知道了它是空性。那麼空性跟事相不是兩回事,所以不會偏離一邊。我們看到千差萬別的事相,那麼千差萬別中一切法都是什麼?都是法性空寂,所以每一法的理性是平等的,是沒有相礙的。好,知道一切理性空性,都是平等平等無差別的叫理性一如。好,知道一切法的理性沒有差別,那麼一切法千差萬別的事相就沒有障礙。“在同一的緣起法中,成立事相與理性。”
事相跟理性都是同一個緣起法,這個很重要!所以緣起必是談兩邊,一邊談事相,一邊談理性,事與理同在一個緣起法來展現。那麼如果大家明白了這個緣起法,就不會偏離一邊了。不會只有談事不談理,談理不談事就不會了。所以一般講緣起呀,千萬不要只有流轉的一邊那,還有還滅的一邊,就是理性的一邊。緣起法通于兩邊這一點要先記住,同一個緣起法,成立緣起的流轉,也成立緣起的還滅。一邊流轉就是事相,還滅就是講它的理性。所以講,“在同一個緣起法中,成立事相與理性,而能不將差別去說理,不將平等去說事,這才能恰合事理的樣子而如實知。”講差別就是講現象,講平等就是講理性。好,你不能用平等去講差別,不能用事相去講平等這個就顛倒了。講事相一定是千差萬別,講理性就是平等一如。啊明白了這樣子,我們在談事理,就怎麼樣?都能如實知。如實就是照它原來的樣子,很明白它的真相。
一般自以爲真俗無礙的學者不知“處中之說”,談心說性,每不免偏于“相即”,偏于“理同”。導師在講這個的時候,其實是有感而發了,爲什麼?我們中國最懂得圓溶兩個字,不管哪一個角度都能夠把它說得非常圓溶。其實有的東西真的是不能用圓溶來講的,所以這裏就講,有一些人自以爲自己是真俗無礙了,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處中之說”,就是不懂得中觀法義,談心談性,講得非常虛玄,非常圓溶,但是往往偏于什麼?“相即”,一邊叫“理同”,即跟同是一樣的,就是差不多都一樣了,它沒有它的差別性。其實主要是在講什麼?現象一定是講差別,理性才講平等一如,這裏一定要明白!如果理性跟事相都講成圓容,不只是無差別那就錯了。現象怎麼可能沒差別,事是千差萬別,法性才是平等一如。所以講差別的時候一定是講事相,不能用理性去講差別,不能用事相是講平等。這個要懂得,這個一定要懂得!
“這或者忽略事行,或者執理廢事,或者破壞事相的差別性,時空的局限性。落入破壞緣起事”。如果今天不能了解處中而說,容易怎麼樣?這裏就講,忽視事行,忽略了。一切都是圓滿的,都是平等的,都是無礙的,所以什麼事都不做了,什麼事都不需要,以爲自己超越了,而不知道真正超越的人在事相上是怎麼樣?是不會偏廢的。一切法平等嘛,多圓容嘛,反而破壞了什麼,一切法的差別性,我們活在事相上就有時空的隔閡,時空的限製。今天講法性平等,什麼事都超越了,好象時空也不存在了,事相也不需要了,“落入破壞緣起事”所以真正的中觀那,是不壞俗谛而顯第一義谛,世俗的一切因果法則都不能破壞的,反而成立一切因果事相。破壞了緣起事,什麼是緣起事?就是;是非、善惡、因果等,變成大混沌。
所以真正談事相,要講差別,一定有是非,一定有因果,一定要講善惡,就象我們講的正見,人間世俗的正見跟出世的正見還是有差別的。人間世俗的正見要講什麼?講是非、講善惡、講因果、講凡聖,還要講四谛,不能破壞人間一切的事相。所以你不明白的人,那會落入大混沌。“自以爲無礙而不知早是一邊。不知緣起法,不能從緣起中去統貫真俗,這也難怪要不偏于事,即偏于理了!”那麼從這幾句話我們就知道緣起法的重要!懂得緣起,就懂得事相上的千差萬別,生滅流轉的這一邊。也懂得還滅,體會空性,體會法性寂滅的這一邊。緣起是貫于兩邊的,所以不能了解緣起的人,就不能從緣起法中去統貫真俗。所以緣起法真的很重要啊!我以前甚至告訴大家,我們今天以一個人的立場來講,能聽到這個緣起法,我個人的看法是:真的值得用我們一生的生命跟所有的財産投進去,把“緣起”兩個字真正的搞清楚,我說值得!爲什麼?緣起法真的明白了,你就解脫了。我們生生世世的輪回呀,你知道有多慘有多苦,我們今天爲什麼要修行?爲了要解脫,爲了要斷生死啊!斷生死從哪裏斷?從了解緣起法開始,今天緣起法不夠了解不夠透,你說要解脫,很難那!要破我見、破無明,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我們上次在談《阿含之空》的時候,我們都有談到那個重點,導師講哦,“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還有一絲絲一毫毫的自性見的影子,實有感的影子,我見就有立足之處。”這一句話多重要!所以我們知見的厘清,厘清到什麼程度,要決然的全部的完全的厘清,不允許有一點點一毫毫的自性見的影子,只要還有自性見的影子,實有感的影子,我見就有立足處。你要解脫根本就不可能!我有時候,看到很多人是有學識的,學識很好,他們可以看很多經論,他們也很會談,但是怎麼談、怎麼超越、怎麼圓容,最後我們都可看得出來,那個我的影子非常深,那個我見、自性見的影子實有感非常的深,最後把自己提升到一個非常,啊所謂清淨的境界,光明的境界,清淨跟光明的境界是什麼?很多人不了解,講是非常好,但是他不知道那個還有自性見的影子,不容易啊!真正要破除我見不容易啊!緣起不透,自性見就有讓我見我執立足的地方,很重要!這個是我個人感受最深的地方。
所以我爲什麼每一次談到緣起,一直重複地講,就是要大家警覺到“緣起”的重要,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簡單。了解緣起法,了解因果法則,了解生滅流轉的一邊,還要回過頭來,還要看它還滅的一邊,這樣才圓滿。“事相”,“理性”兩邊都要明白!流轉還滅都要明白,才是真懂得緣起。不要著一邊,偏一邊,這個很重要!近來有人那,好象是牟宗叁說:辯證法但于本體論有用。這只是說得一邊,與唯物論者的辯證法,偏于事相一樣。
這個牟宗叁是一位學者,他也寫了很多的法,跟導師的觀念談論到一些法義上的問題有一點爭論,這個我們就不談。他只是舉出來這個人他說辯證法,在本體論上有用。導師認爲這樣的講法還是偏于一邊,這個是重于唯心的,就象重于唯物論的辯證法一樣,它偏于事相,唯心跟唯物都偏于一邊。“須知緣起法,近于辯證法,但這是處中而貫徹事理的。”
看起來好象辯證法,近于就是很相近,很象的意思,其實緣起法,它不是只有一般的講的辯證法,它是處中而說,貫徹事理。所以緣起法處中而說的中觀來講是究竟的,它不是只有一邊的,這個是不一樣的。所以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講,導師就講:
“從正而反而綜合的過程,即順于世俗假名的緣起法,開展生滅(變)的和合,相續的相對界。”
辯證法是什麼?有正反合嘛是不是?這正的一面,反的一面,合的一面,這個就是辯證法的作用,那麼導師他就講:從正而反而綜合的這個過程中,以辯證法的立場來看,就是順于世俗假名的緣起法,也就是我們講的緣起生滅的流轉這一邊那。啊開展生滅的和合,相續的相對界,一切法,只要是現出來的一切法,都是相對的,也就是和合而相續的,也就是我們講緣起生滅的這一邊就對了。無明緣行——行緣識,啊這個這一邊。緣起會生滅會流轉,我們叫做緣起的流轉這一邊。
那麼跟辯證法裏面的從正而反而合的這個過程呢,其實就是順于流轉的這一邊是差不多一樣。那麼從反面來看,即反而正而超越,反的雙遮的開顯,即順于勝義性空的緣起法,契合無生的無常,無我的絕對界。辯證法的從反面回到正,再來超越它。這一邊的理論那,跟我們緣起的還滅的這一邊那是一樣的,就是勝義性空。緣起法契合無生的無常無我的絕對界。也就是我們講的還滅涅槃的這一邊。
導師重要就是要讓我們明白,我們今天很多人學辯證法,導師就是用辯證法的理論內容來點出它跟緣起法相象的地方,相近的地方。辯證法的正反合,從正面到反到合的這一邊,就是我們緣起流轉的這一邊意思是差不多的。從反到正到超越這一邊,跟我們緣起的還滅這一邊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明白這個,只是差不多。
“相對的緣起相,絕對的緣起性,不即不離,相依相成而不相奪,這真是能開顯事理的無礙”。
緣起相,一切的萬法的現象,流轉的這一邊是相對的,只要是存在的一切法,一定是相對的存在,那麼講到它的寂滅法性、空性,我們叫做緣起性。也就是相對的對面就是絕…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自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