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8▪P2

  ..續本文上一頁涵,賦予它價值。你賦予什麼,它就是什麼;你賦予它什麼內涵,它就是什麼內涵;你賦予它什麼價值,它就會有什麼價值。那麼,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心可以承辦的。心可以造一切,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蘊。心就像畫家一樣,它畫什麼,最後通過他的努力,最後就成就什麼。我們的心就是我們心靈世界的畫家,就是我們人生的導演。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很好地發揮這個導演的作用,而是一個被動的、盲目地,無明。

  那麼,其實我們要認識到認識和存在的關系,這也是哲學的一個大課題,就是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心法和色法的關系,認識和存在的關系,認識和被認識對象的關系。這個我們須要清楚地認識。那麼唯識呢,就是整個唯識的重點,我們今後如果學習《叁十頌》,那麼這將是這部論要解決的重點。當然,這幾次上課我大體上已經給大家一個提示了,關于這個唯識的這個哲學,它的知見,它的這種唯識中道正見是如何建立起來。那麼,當然我們大家今後還要深入,進一步地學習。學習了之後,乃至我們能夠運用這個唯識見,能夠正確地認識認識和存在的關系,運用這個唯識見,用這個見來解決我們生命的困擾,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意義所在。因爲人的整個心理的形成,它跟我們的認識是有關系的,如果我們的認識出問題,我們的心理肯定是很麻煩。所以,佛法的修行裏邊,八正道的修行第一個就是正見,強調見的作用,強調這種認識的作用。所以,學習佛法不能夠不聞,學習佛法一定要有聞思,一定要正見,如果沒有正見,你就沒有正確的觀念。沒有正確的認識,那你就是無明。你在無明的狀態下,你想要解脫、想要開智慧,那簡直就是做夢。

  那麼唯識的宇宙的觀裏邊同時也告訴我們現象和本質的關系,就是緣起的現象和空性的關系,這也是蠻重要的一塊。我們知道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空性和緣起的現象是什麼關系?我們有了這個正確的有關系之後,才有可能透過緣起的現象契入空性,這也是蠻重要的。這種理解對我們學習唯識非常地重要。

  接下來就是要正式進入心和心所,關于唯識對心的介紹。

  我看留些時間給你們提問,看看你們有什麼疑問。不要總是我講。看看我今天的講的這些東西,你們聽起來親切不親切,能不能感覺到跟你們有關系,這個很重要。不要我講半天跟你們沒關系。我今天要講的就是你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邊的東西。

  :心它具有選擇的作用,身口意業它有的時候有善行,有的時候有惡行,它的選擇,它是根據什麼東西來選擇呢?

  :這個選擇它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某一個心所的力量特別強大,它就會很習慣性地去選擇它。比如說,一個人貪心的力量很強大,他看到好的東西,他貪的心就很習慣地出現了。習慣的力量是選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還有一種因素和我們的觀念有關系,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我們的心能夠起到一種調整的作用。比如說,我須要選什麼——你會經常一直告訴自己,可能你一時做不到,但是你會經常告訴自己。在這個不斷告訴自己的過程中,慢慢地它就會來完成這種選擇、來完成改善這種選擇。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認識已經達到了,但是你還是沒有辦法,就是因爲你習慣的某一個心念的力量太強大。那麼,你對它也無可奈何。所以,這就是須要有一個修行的過程,你要通過不斷地觀修來強化某一種心,去對治某一種心,有意地去……比如貪的力量特別強大,你就有意通過各種不淨觀,通過各種觀想去對治它;然後我們覺得某一種心比如慈悲心、慚愧心很重要,我們就通過特別的觀修去強化它。其實修行的作用它就在這裏的。

  :法師剛才說,心都有叁個層面,相分、見分、自證分,其中裏面有體和用的關系,法師能不能再講一遍。

  :自證分就是心的體,見分、相分是由自證分上所産生的作用,那麼這就是體和用的關系。即相分和見分是在自證分上面很自然地顯現出來的,而且它的顯現和作用基本上是一個……當它一個心念産生的時候,這個叁分的出現基本上是同一個時間的。雖然是同一個時間,但它還是存在體和用的關系。

  (提問者就法師上個問題繼續提問)問:然後後來又說,當一個觀念起來時能夠保持一種觀照,這樣的一種觀照,其實我們自己平常檢查一下自己,要保持這樣的觀照,一般都是做不到的。那我們怎麼能做到:當念頭起來,不讓念頭能夠占據我們的心,能夠保持一種觀照。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觀照也是一個訓練,也是要有一個長時間的訓練,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做到的。當然佛教裏面最……從普通一點來說吧,當我們一個念頭生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培養一種覺察的能力,我們的心是具備有覺察的能力的。我們知道:哦,我現在想起什麼了;我現在一個什麼樣的念頭出現了——這種能力我們是有的,但只是因爲我們平常的人這種覺察的能力,它的力量非常非常地弱,所以,對這個念頭的……因爲它沒有多大的力量,因爲它本身力量很弱,而那個念頭本身的力量很強,所以,你觀照一下,可能很快就沒掉了。但是你現在如果說你強化這種觀照力,觀照的力量如果越來越強了,那麼,被觀照的這種影像這個念頭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因爲能夠觀照的這個心和所觀照這個的念頭,其實都是我們心的作用,它要占據能量。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說我們的心,當一個念頭産生的時候,當這個心活動的時候,它須要提供的能力的是一百分,如果你沒有任何觀照的情況下,那麼在這個念頭上它會把一百分的能量都給使用了,它的力量很強大。如果當你起觀照的時候,這個觀照也是一個心念,也是一種心,當這種觀照的心産生的時候,那麼這個觀照的心念的活動,它是須要有能量的。那你剛剛開始觀照的時候所須要的能量可能只有百分之五或者百分之十,你用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的能量去對抗那個百分之九十的能量,你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你現在須要強化觀照力的力量,那麼也就是讓觀照力掌握更大的能量、更多的能量,但這個觀照力掌握更大的能量和更多的能量的時候,那麼,這個念頭裏邊所擁有的能量將會越來越少。最後,有可能你的觀照力有絕對的權威性的時候,你可能有百分之百的能量在觀照上面,被你觀照的念頭,最後只剩一下一個影像,它一都沒有這種能量在産生在作用,那麼它對你的影響將會只是一個影像,一點都不會有力量的。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我用這樣的一個比較形象的方式來說明,主要就是要顯示,當我們的觀照力越來越強的時候,這種念頭對我們影響的力量將會是越來越小,因爲它本身是沒有力量的。比如說,你想起一個人,你非常生氣,爲什麼非常生氣?是不是你想這個人,你就非常生氣呢?你跟他是朋友的時候,你想他是不會生氣的,可是後來你們變成仇敵了,才會有生氣。可是,你想他會生氣,這裏邊有一個強烈的嗔恨心的這樣的力量在那裏,其實對你真正産生生氣的是那種在影像的背後,它有一個強烈的嗔恨心作爲基礎。如果這種強烈的嗔恨心已經被你化掉了,其實這個人當他出現,對你是不會有影響的,就像這個道理一樣。所以,就是要說明,我們要增加這種觀照力的能力,也就是增加它的能量。怎麼增加它的能量呢?就是要不斷地強化它,不斷地訓練它,那麼這些念頭對我們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了。我們只要有一定禅觀經驗的人,我想大家一定都能體會得到,如果沒有禅觀經驗的人每一個念頭對他來說就是一切,就是全部,它對你的影響將是百分之百的。

  :法師我一個問題。剛才講到自證分是體,見分、相分是用。能夠知道自己在認識是自證分,會不會把自證分當作我來執著?這個自證分是不是阿賴耶識?

  :你要把他(自證分)當作我就不對了。你要認識到每一個心念都是沒有我、沒有我所,這個也是我們將來如果進一步修這些……尤其是修空性觀的時候,這個是須要做的。每一個心念的生起就是一個心念,它是沒有我、也沒有我所的,你把它當作我,那麼這就是我們常人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不對的。那麼,佛教裏邊就會有很多道理來破斥你。你說:呵,這個心念是“我”。那你高興的心念是“我”,那你不高興的心念是不是“我”呢?因爲我們每一個念頭它的性質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每一個心念其實都是獨立的,不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很多很多的心念,就像一個動物園一樣我們的內心世界,你說哪一個心是你?哪一個心不是你?是說不清楚的。所以,我們要用緣起的智慧去透視,透視了之後,我們才不會把它當作是我。當我們不會把它當作是我的時候,我們才可能從這個念頭裏邊跳出來。這個時候你對念頭的時候就會很輕松。因爲你會感覺,你無非就是一大堆念頭,你的心靈世界無非就是一大堆念頭在活動,其實這些念頭它只是一個緣起的東西,緣生緣滅的,任何一個念頭都不代表你自己。如果我們有一定禅觀的基礎,慢慢就會體驗到。這樣你就會很輕松,否則你就會被一些念頭給抓住,你就會很辛苦。

  :法師我想問一下:緣起性的心念,就是唯識是傾向緣起性,它的前後心念相續因緣,但是緣起就是原我的心,就是禅宗說的在尋找原來的自我,它是不是從原我的心性中起來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這個表述就不對。“從一個原我”,佛教是講無我,你怎麼哪裏來的“原我”,原來的自我?禅宗裏面也沒有講到原來的自我,是不是?禅宗的修行中這個也一個極大的誤區。這個心性是非我非我所,如果當你加上一個“我”了之後,它就會變成被你“我執”包裝過的東西,你最後你所證得的,其實不是空性的。空性是沒有我,沒有我所,超越任何意識的東西。它沒有離開空性,但是,每一個心念的産生……當然我們凡夫心的産生它是以有漏的種子、無明爲基礎。也就是我們現在…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