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譬如泰戈爾的詩、莎士比亞的詩,我還是覺得蠻好。
(八) 問:我是文學院的,想問一下您的休息時間。因爲看您好像五點半就起來了,晚上也挺遲才睡。按照中醫的說法,休息時間要有一定規律,但有些高僧大德甚至不睡覺。我很隨喜,但根本做不到。請問,我們到底要不要遵循中醫的規律?
答:以前我在學院裏,早上起來、晚上睡覺各方面作息都很有規律,但後來事情比較多了,有時候白天一直在忙,到晚上功課還沒念完,拖的時間就比較長,有時候也睡得晚一點。
但我可能身體跟別人不一樣吧,從小就睡眠比較少。在讀師範學校的時候,全校都很羨慕我,因爲我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個。他們全部都睡了,我還在看書;他們還沒有醒來時,我已經在鍛煉身體、看書了,以至于同寢室的人常懷疑我到底睡了沒有。所以,我的身體對睡眠不是特別貪執,以前睡四個小時就可以,現在隨著年齡增長,盡量讓自己睡五六個小時。
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講,最好是按照中醫的要求,尤其是《黃帝內經》裏講的那樣,晚上11點到3點之間保證睡眠,這主要是身體造血、排毒的時間。而我們佛教中,《毗奈耶經》也講了修行人應在前夜、後夜行持善法,中夜的時候入眠。我覺得這樣很好。
只不過有些人的習慣,可能略有不同。像巴爾紮克,他每天只睡4小時,即晚上8點到12點,12點鍾起來喝點咖啡,利用夜深人靜的機會奮力寫作,以至于他一生中寫出了九十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對他來說,晚上是最快樂的工作時間,所以這也要因人而異。
問:對我們來說,在沒有成佛之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同等重要,所以世間法也要學好,出世間法也要學好。但暇滿人身這麼難得,我們的時間實在有限,到底該把精力投入哪個方面呢?
答:作爲在家人,在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平衡好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關系。不能剛開始學佛特別精進,把世間法統統放棄;到了最後,生活遇到了各種挫折,又把世間法重新撿起來,把佛法全部放棄,這樣的行爲有點極端。佛陀在《優婆塞戒經》等經典中也講了,在家人應該過正常的在家生活,但盡量將散亂的因素排除,擠出一些時間來修行。
其實,在家人學佛並不是沒有時間,只不過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胡花在散亂、睡眠、閑聊上了。假如你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至少每個禮拜抽出一天半天,如此堅持學佛很有必要。
我在學院的時候,散亂的事盡管比較多,但每天下午都會把手機等全部關掉,盡量空出叁四個小時,靜下心來看看書,強製性給自己一些修行時間。你們作爲在家人,這樣做恐怕不現實,但早上起得早一點,晚上睡得晚一點,或者一個禮拜空出半天、一兩個小時來修行,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那麼修行也不會耽誤,自己該做的事也可以成辦。
(九) 問:我是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放假回家時,媽媽給我殺雞殺魚。她雖然在殺生,但我知道她發心是好的,這樣她也會造很大的惡業嗎?
答:雖然一般來講“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只要你發心好,造的業就會是善的。但像殺生這樣的行爲,直接威脅到衆生的生命,那麼這個時候,戒律中說心態不重要,物質重要。物質是什麼呢?就是你真正斷除了衆生的生命。
所以,就算她對你的心很好,但由于斷了其它衆生的命,此舉不但沒有功德,反而肯定會有極大的危害。就如同你好心好意往別人的肚子捅一刀,別人死了的話,那麼法律肯定會懲罰你的。
(十) 問:我是文學院2010級的博士,今天聽了您的演講很有收獲。您主要講了轉世輪回、前世今生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您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沒有接近過自己的前世?如果有的話,能不能透露一下?
答:我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呢?的確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之前沒有跟任何人講過:藏傳佛教中有位一千多年前的修行人,他的名字我暫時不說,每次我在史書中一看到他的事迹,說他在什麼山洞裏,當時是怎麼死的,我就一直流淚,已經好多次了。我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是不是以前曾當過他身邊的一只蟲,或是什麼?除此之外,就像剛才講的一樣,我也不知道什麼前世。
但通過多年的學習經曆,我深信前世肯定存在,而且我前世應該是修學佛法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從小一看到佛經、佛像、出家人,就非常非常的歡喜,對殺蟲、造惡業等卻深惡痛絕。我當時住在非常偏僻的牧區,條件十分艱苦,爲了維持生活,家人和鄰居都要殺些小羊、小牛。這時候如果被我發現了,我會死命護住被殺的動物,懇求他們不要殺。我從小就有這樣的“基因”,估計前世可能是個出家人,或者行持佛法的人,這方面的習氣比較重一點。
問:我們身爲普通人,有沒有辦法接近自己的前世?比如用催眠等等。
答:現在西方流行很多催眠術,其實這裏面也有一些假的成分。以前中國就出了不少這方面的書,但有些內容也存在不實之處。
我們佛教中也有一些禅修,類似于西方的催眠術。比如喬美仁波切在修行記錄中,就記載過一種方法,說是能讓人進入一種睡眠狀態,在這種潛意識的狀態中,可以回憶起自己的前世。這種現象雖然比較多,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回憶自己的前世。
問:既然有轉世輪回,那我們靈魂最深處的本我,是不是延綿不絕的?我前世的性格會不會有一個繼承?
答:在轉世輪回的過程中,我們的靈魂是不斷延續的,前世的性格也會有一個繼承。這方面,佛經中有相當豐富的理論和依據。
現在有些人行持善法、開發智慧非常非常容易,而有些人,尤其是前世做過牛馬的,思維分析就特別愚鈍。這些差異的根源,生理學中認爲是“基因”,而在佛教中,則歸于阿賴耶上的善惡習氣。
當然,這些習氣也是可以不斷升華的,通過一世二世乃至無數世的努力,最終能淨化一切惡習,獲得佛菩薩的果位。我們每個衆生都有這樣的提升機緣。
(十一) 問:我是南大天文系的。我知道佛學很注重邏輯性,但它更強調一種非邏輯、最高層次的證悟。我想問一下,這種非邏輯的方法是怎麼樣的?
答:我們佛教確實講邏輯,而且這種邏輯極其嚴密。佛教的邏輯有兩種,一是推理,一是教理。推理的話,主要是因明中的叁相推理,這相當于西方哲學通過大前提、小前提來推出結論。
教理的話,是首先成立釋迦牟尼佛是實語者,而且他的教言2500多年來任何科學家也沒推翻過,由于很多甚深奧秘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揭示的,故肯定真實不虛。依靠這種方法,對比較隱藏的未知現象,我們完全可以證明。
你覺得佛教有一些非邏輯,其實不一定是非邏輯,用邏輯也能成立。要麼用現量的證據,要麼用比量的推理,以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成立。
問:我還想問一下,關于這個世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比如在日本大地震中,如果我是那裏的人,當天突然起一念想去海邊玩,結果就被卷到海裏了;但也可能我沒産生這個想法,而是留在家中,因此躲過了一劫。那麼,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的嗎?
答:一個人在日本地震中被海水卷走,表面上看是偶然的現象,但實際上存在一種必然的規律。
就像你如果殺了人,惡因已經造下了,之後偶然在飯館裏吃飯,或者你不去飯館,而是去了海邊,或呆在家裏,這時就有警察來抓你。表面上看,警察在某某地方抓到你,似乎是一種偶然,但其實不管你在哪裏,因爲已經犯了法,警察肯定會出現在你面前。那麼同樣,衆生一旦造了惡業,就勢必要招致惡果。雖然你跟海浪沒有結過惡緣,但今天被海浪卷走了,究其根源,則跟自己前世或今生造的惡業有密切關系。
所以,從對境的角度來講,也許是有偶然性;但從自身的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必然規律。
(十二) 問:我是南京金陵科技學院剛畢業的學生,去年有機緣去學院聽過您講課,如今在學習《入菩薩行論》。在此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上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爲了利益衆生。我想請教上師,我們如何才能有這樣的廣大發心,去利益有情、斷除我執?
答:你說我一言一行都在利益衆生,其實也沒有。剛才我喝水就是爲了自己,不是利益衆生,呵呵!
我們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多多少少産生一點一滴的利他心,這個很重要。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爾虞我詐,好多人所作所爲都是以自我爲中心,故很需要大家發出一種利他的光。若能如此,不管你是公務員、老師、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貢獻都遠遠超過物質價值。
現在很多城市裏的人,只希求一些金錢財物,其實這並沒有多大意義,只有擁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善心,而且這個心持續不退的話,利益才是最大的,即使你今生沒有因緣幫助別人,它的價值也會永遠散發光芒。
問:您剛才講現在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那怎麼會有那麼大的精力去看那麼多書,翻譯那麼多論典,還要講經說法、弘揚佛法?
答:我也沒有故意去減少睡眠,只不過這個身體本來就不太貪睡。
平時我很喜歡看書,如果看到一些特別好的論典,漢地又沒有的話,就很想讓更多人懂得這個道理,這樣他們可能會得到一點點利益,于是就會著手翻譯。有些是平時給大家講課後整理出來的講記,收錄在《智悲寶庫》裏,這也不算是我的翻譯。
至于其他的,跟往昔大德或現在做慈善的人比起來,簡直不到滄海一滴,也沒什麼可提的。以後會有什麼樣的因緣,我自己也很難固定,反正慢慢來吧!
(十叁) 問:我是文學院的博士。想問個最簡單的問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答:這個問題可從兩方面來回答:一是從個人角度來觀察,符合自己心態的叫對,不符合心態的叫錯。
若從客觀角度進行分析,那麼符合真理、不可推翻、經得起論證的叫對,猶如火的本體是熱性,水的本體是濕性;而相反的,就叫錯。
問:您說會在空余時間讀泰戈爾、莎士比亞的詩,那您會讀倉央嘉措的詩嗎?您對…
《南京大學博士論壇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