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到有水的河。
“相續不定,非于膿河,定唯一見,一不能見”,相續不定,並不是像你說的膿河是唯心所現,只是有的人見到,有的人就不見。“如眩翳者,見發蠅等”,就像你打的比喻,眼睛花或者生了翳的人,他就看到頭發、蒼蠅,沒有眩翳、眼睛好的人就看不到。“故雖無實境,相續不定,其義亦成”,所以雖然外境是不實在的,而“相續不定”的說法、這個道理還是成立的。不是如你所說的,沒有外境的話就決定是有的人能看到、其它的人看不到。我們說膿河是餓鬼的業報所感,也是不實在的。後邊就要說到,人看到的是水,根本沒有膿。這個膿是他們的業報所感,是不實在的境,但是同樣業報的餓鬼都看到,並不是說一個餓鬼看見、其它的餓鬼看不見。所以說相續不定這個道理,同樣能成立。
“外道小乘、經部師等,皆信餓鬼同見膿河,故以爲喻”,這個喻是他們都承認的,外道、二乘的經部師等,他們都同樣地承認這個道理,餓鬼都看到膿河,並不是個別的看到,其它的看不到。既然大家都承認,那這個比喻,他們是沒有辦法推翻的。
“量雲”,又立量了,立叁支比量。這個我們懂不懂沒有關系。有很多人對因明的問題不太理解,那可以跳過去,而能懂一點人,把它理解一下也可以。“同于一時、同于此處,相續不定其理得成”,外難說不能成,我們說能成,同一個時候、同一個處所,大家都看到,並不是個別看到,其它看不到。這個道理能成立。爲什麼?“許無實境故”,因爲我們說一切外境是不實在的(這個“許”是我們自己“許”了)。“如餓鬼所見膿河”,打個比喻,餓鬼都看到膿河。相續不定,並不是說一定是某個餓鬼見,某個餓鬼不見,而是都看到。那麼你這個難也站不住腳。
“然頌膿河,更有等字,等何等法”,在這個頌裏邊,同見膿河等,這個等還得要講一下,這個等指什麼?同等的法還有哪些?
論:等言顯示或見糞等。
述曰:由惡業故,所見水等,皆謂糞尿及余血等。攝論等雲: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即此意也。
““等”言顯示或見糞等”,這個等就是說,有的餓鬼看到是膿河,也有的餓鬼看到的不是膿河,是糞尿。“由惡業故,所見水等,皆謂糞尿及余血等”,不一定見膿河,也可能見到的是糞尿、其它血水,等等。
《攝大乘論》裏邊有一個頌說,同樣一條河,鬼見的是膿血,人見的是水,天見的是琉璃,爲什麼見到的不一樣呢?“各隨其所應”,因爲業報不同,天見天的,人見人的,鬼見鬼的。“等事心異故”,同樣是一條河,事情是相同的,但是因爲心(感的業報)不一樣,所以人看是水、天看是琉璃、鬼看是膿血。“許義非真實”,那就證明這個外境是不真實的。如果外境是真實的話,怎麼人看到是水、鬼看到是膿血,而天看到是琉璃呢?所以當然是沒有客觀的東西。隨各個有情業報所感,就見那個樣子,客觀的外境是沒有的。如果客觀外境是有的,那應當大家看到一樣的,但是看到的不一樣,這就說明外境是不實在的。這是引《攝大乘論》裏的一個頌來證明外境非真實,說明這個意思。
論:及見有情執持刀杖遮捍守護,不令得食。
述曰:前解于等,糞膿別事;今此解等,即于膿等見有有情執持刀杖遮捍餓鬼,守護膿等,不令得食。鬼由惡業,深極饑渴,設雖見膿,亦趣望得,爲諸有情遮不令食,一切同見,非唯一見,故喻得成。
“及見有情執持刀杖遮捍守護,不令得食”,這個等,也可以什麼呢?
“前解于等,糞膿別事”,前面說看到河裏邊或者是膿、或者是糞。“今此解等,即于膿等見有有情執持刀杖遮捍餓鬼”,現在解這個等字,就在膿河或者糞尿河裏邊,看見有一些有情(獄卒之類)拿著刀杖“遮捍餓鬼”,把餓鬼遮住,“守護膿等,不令得食”,保護那個河,不給餓鬼吃,這些膿血糞尿都不給他們吃。
“鬼由惡業,深極饑渴”,餓鬼由于悭貪,悭貪的惡業使他們極度的饑、極度的渴,“設雖見膿,亦趣望得”,就是看到膿血,他也要去吃。我們人餓急了也是什麼都要吃,過去鬧饑荒的時候,樹皮都要吃。八路軍二萬五千裏長征,餓得很的時候,皮帶都要吃,馬的尿都要吃,爲什麼?實在沒有辦法了,水也沒有,糧也沒有,只要能吃的東西,都要吃下去。當然,這個餓鬼比我們人渴的程度更厲害,幾百年都吃不到一口水,即使看到膿血,他也要吃,但是由于業報所感,他們連這個也吃不到,有那些獄卒執持刀槍守護,不讓吃。所以說他們“設雖見膿,亦趣望得”,即使看到是膿,他還是想吃。“爲諸有情,遮不令食”,但是被那些有情(獄卒之類)拿著刀槍頂住,不給他們去吃。“一切同見,非唯一見,故喻得成”,拿著刀槍不給他們吃的那些有情,也是一切餓鬼都能看到的,並不是一個見、其它的不見,所以說相續不定這個道理決定能成立。
論: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多相續不定義成。
述曰:此結相續不定理成。
“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多相續不定義成”,所以從這個道理說,雖然離開識之外,沒有實在的境(這個餓鬼看到的膿血就是不實在的),但是很多的相續不定,這個道理是能夠成立的。不是說某個人看到,某些人就看不到。“此結相續不定理成”,這是解答了第叁個難,相續不定的道理是能成立的,不像你們說不能成立。
論:又如夢中,境雖無實,而有損失精血等用。
述曰:此下第叁,解第四難。于中有二:初正解;後結成。此即初也。如夢中言,如先已說。譬如夢中,夢兩交會,境雖無實,而男有損精、女有損血等用。等者,等取支分勞倦、出汗等用。夢得錢等,其用則無。境雖無實,其眩翳者所見發等無發等用,余見發等有發等用,其理亦成。量雲:眩翳非眩翳等所見發等有用無用成,許無實境故,如夢失精等。
“此下第叁,解第四難。于中有二”,這是解答第四個難,分兩科。“初正解,後結成。此即初也”,先說正解,“又如夢中,境雖無實,而有損失精血等用”。第四個難說,若唯識無實在境,那麼看到的東西是沒有作用的,就像眼睛眩翳看到空中的頭發、蒼蠅,你不能把那頭發拿來打發髻,那些蒼蠅也不能叮吸食物、去吃飲食。現在反駁說,你們這個話有毛病,同樣是沒有實在境,但是可以起作用,猶如夢中,雖然沒有實境,但是有其實在作用——損失精血等用。
他再解釋說,““如夢中”言,如先已說”,“如夢中”這個話,跟前面說的一樣,是譬喻。“譬如夢中,夢兩交會”,譬如貪心重的人,在夢裏邊做男女不淨的事情,“境雖無實,而男有損精、女有損血等用”,雖然夢裏邊並沒有異性跟你做交會的事情,但是男的有損失精液、女的有損失血液的作用。“等者,等取支分勞倦、出汗等用”,等什麼呢?這個等就是說,不但是損失精血,還要起來的時候感到很疲勞,還要出虛汗,等等。夢裏邊並沒有真的人跟你交會,但是作用是有的,損失精血、肢體勞倦、出汗等等,所以這個作用能成立。
但也不是說夢裏邊都有作用。“夢得錢等,其用則無”,假使你夢裏發財了,得了很多的錢,但是你這個錢,醒過來之後,半分也沒有,這個作用是沒有的。那就是說,唯識無境,並不是說一定沒有作用,而是有的時候有作用、有的時候沒有作用;你們說決定沒有作用,而來破壞唯識無境的話,那是不能成立的。猶如夢裏邊,假使夢到交會的時候,就有損失精血的作用;假使夢到發財,得了很多錢,這些錢的作用卻是沒有的。所以說“境雖無實,其眩翳者所見發等無發等用,余見發等有發等用,其理亦成”,雖然無實境,但是作用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沒有,就像眼有眩翳的人看到空中的頭發沒有作用,而其它的人看到的頭發有作用,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都能成立。
“量雲”,這又是因明來了。所以說學法相,因明最好能夠懂一點,否則它爲什麼成立這個道理?你還是不太清楚,只是理上通過了,嚴格的邏輯方式,你還不知道。“眩翳非眩翳等所見發等有用無用成,許無實境故”,有眩翳的人看的發沒有用,沒有眩翳的人看到的發有用,它們都是沒有實境,因爲一切法都是唯心,這個是成立的;“如夢失精等”,好象夢裏邊失去精血,這是有用的,而夢到發財了,那些錢是沒有用的。所以你說這個沒有境的,就一定沒有作用,這個話不成立。
論: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有虛妄作用義成。
述曰:此結作用虛妄亦成。上來別解別四難訖。
“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有虛妄作用義成”,所以你第四個問難說,假使沒有實境的話,那麼一切作用就沒有了,這個話不成立;作用是有的。
“此結作用虛妄亦成”,這是總結回答第四個問難,把它駁掉了。“上來別解別四難訖”,上邊分別把四個問難解答完了,下邊再來一個總的解釋破他們的四個難。
論:如是且依別別譬喻,顯處定等四義得成。
述曰:將解總四難,先結前也。四難既殊,四答亦異。
“如是且依別別譬喻,顯處定等四義得成”,這是總結前文,“解總四難,先結前也”。以個別個別的譬喻來說明處定、時定、相續不定、有作用這四個道理能夠成立。不是像外難所說:若唯識無境,則這四個道理都不能成立。上面已經個別地把它們都破掉了,他另外用一個道理把四個難一起解掉。“四難既殊,四答亦異”,前面說,因爲四個難是不一樣問難,所以回答也不一樣,個別個別地來回答。
下邊以一個頌來總的回答這四個難。他是兩層反駁,一是分別地駁,一是總的來破。
庚二 次一頌答總難不成………
一…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十一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