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一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到有水的河。

  

  “相续不定,非于脓河,定唯一见,一不能见”,相续不定,并不是像你说的脓河是唯心所现,只是有的人见到,有的人就不见。“如眩翳者,见发蝇等”,就像你打的比喻,眼睛花或者生了翳的人,他就看到头发、苍蝇,没有眩翳、眼睛好的人就看不到。“故虽无实境,相续不定,其义亦成”,所以虽然外境是不实在的,而“相续不定”的说法、这个道理还是成立的。不是如你所说的,没有外境的话就决定是有的人能看到、其它的人看不到。我们说脓河是饿鬼的业报所感,也是不实在的。后边就要说到,人看到的是水,根本没有脓。这个脓是他们的业报所感,是不实在的境,但是同样业报的饿鬼都看到,并不是说一个饿鬼看见、其它的饿鬼看不见。所以说相续不定这个道理,同样能成立。

  

  “外道小乘、经部师等,皆信饿鬼同见脓河,故以为喻”,这个喻是他们都承认的,外道、二乘的经部师等,他们都同样地承认这个道理,饿鬼都看到脓河,并不是个别的看到,其它的看不到。既然大家都承认,那这个比喻,他们是没有办法推翻的。

  

  “量云”,又立量了,立三支比量。这个我们懂不懂没有关系。有很多人对因明的问题不太理解,那可以跳过去,而能懂一点人,把它理解一下也可以。“同于一时、同于此处,相续不定其理得成”,外难说不能成,我们说能成,同一个时候、同一个处所,大家都看到,并不是个别看到,其它看不到。这个道理能成立。为什么?“许无实境故”,因为我们说一切外境是不实在的(这个“许”是我们自己“许”了)。“如饿鬼所见脓河”,打个比喻,饿鬼都看到脓河。相续不定,并不是说一定是某个饿鬼见,某个饿鬼不见,而是都看到。那么你这个难也站不住脚。

  

  “然颂脓河,更有等字,等何等法”,在这个颂里边,同见脓河等,这个等还得要讲一下,这个等指什么?同等的法还有哪些?

  

  

  论:等言显示或见粪等。

  

  述曰:由恶业故,所见水等,皆谓粪尿及余血等。摄论等云: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即此意也。

  

  ““等”言显示或见粪等”,这个等就是说,有的饿鬼看到是脓河,也有的饿鬼看到的不是脓河,是粪尿。“由恶业故,所见水等,皆谓粪尿及余血等”,不一定见脓河,也可能见到的是粪尿、其它血水,等等。

  

  《摄大乘论》里边有一个颂说,同样一条河,鬼见的是脓血,人见的是水,天见的是琉璃,为什么见到的不一样呢?“各随其所应”,因为业报不同,天见天的,人见人的,鬼见鬼的。“等事心异故”,同样是一条河,事情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心(感的业报)不一样,所以人看是水、天看是琉璃、鬼看是脓血。“许义非真实”,那就证明这个外境是不真实的。如果外境是真实的话,怎么人看到是水、鬼看到是脓血,而天看到是琉璃呢?所以当然是没有客观的东西。随各个有情业报所感,就见那个样子,客观的外境是没有的。如果客观外境是有的,那应当大家看到一样的,但是看到的不一样,这就说明外境是不实在的。这是引《摄大乘论》里的一个颂来证明外境非真实,说明这个意思。

  

  

  论: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

  

  述曰:前解于等,粪脓别事;今此解等,即于脓等见有有情执持刀杖遮捍饿鬼,守护脓等,不令得食。鬼由恶业,深极饥渴,设虽见脓,亦趣望得,为诸有情遮不令食,一切同见,非唯一见,故喻得成。

  

  “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这个等,也可以什么呢?

  

  “前解于等,粪脓别事”,前面说看到河里边或者是脓、或者是粪。“今此解等,即于脓等见有有情执持刀杖遮捍饿鬼”,现在解这个等字,就在脓河或者粪尿河里边,看见有一些有情(狱卒之类)拿着刀杖“遮捍饿鬼”,把饿鬼遮住,“守护脓等,不令得食”,保护那个河,不给饿鬼吃,这些脓血粪尿都不给他们吃。

  

  “鬼由恶业,深极饥渴”,饿鬼由于悭贪,悭贪的恶业使他们极度的饥、极度的渴,“设虽见脓,亦趣望得”,就是看到脓血,他也要去吃。我们人饿急了也是什么都要吃,过去闹饥荒的时候,树皮都要吃。八路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饿得很的时候,皮带都要吃,马的尿都要吃,为什么?实在没有办法了,水也没有,粮也没有,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要吃下去。当然,这个饿鬼比我们人渴的程度更厉害,几百年都吃不到一口水,即使看到脓血,他也要吃,但是由于业报所感,他们连这个也吃不到,有那些狱卒执持刀枪守护,不让吃。所以说他们“设虽见脓,亦趣望得”,即使看到是脓,他还是想吃。“为诸有情,遮不令食”,但是被那些有情(狱卒之类)拿着刀枪顶住,不给他们去吃。“一切同见,非唯一见,故喻得成”,拿着刀枪不给他们吃的那些有情,也是一切饿鬼都能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见、其它的不见,所以说相续不定这个道理决定能成立。

  

  

  论: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

  述曰:此结相续不定理成。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所以从这个道理说,虽然离开识之外,没有实在的境(这个饿鬼看到的脓血就是不实在的),但是很多的相续不定,这个道理是能够成立的。不是说某个人看到,某些人就看不到。“此结相续不定理成”,这是解答了第三个难,相续不定的道理是能成立的,不像你们说不能成立。

  

  论: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用。

  

  述曰:此下第三,解第四难。于中有二:初正解;后结成。此即初也。如梦中言,如先已说。譬如梦中,梦两交会,境虽无实,而男有损精、女有损血等用。等者,等取支分劳倦、出汗等用。梦得钱等,其用则无。境虽无实,其眩翳者所见发等无发等用,余见发等有发等用,其理亦成。量云:眩翳非眩翳等所见发等有用无用成,许无实境故,如梦失精等。

  

  “此下第三,解第四难。于中有二”,这是解答第四个难,分两科。“初正解,后结成。此即初也”,先说正解,“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用”。第四个难说,若唯识无实在境,那么看到的东西是没有作用的,就像眼睛眩翳看到空中的头发、苍蝇,你不能把那头发拿来打发髻,那些苍蝇也不能叮吸食物、去吃饮食。现在反驳说,你们这个话有毛病,同样是没有实在境,但是可以起作用,犹如梦中,虽然没有实境,但是有其实在作用——损失精血等用。

  

  他再解释说,““如梦中”言,如先已说”,“如梦中”这个话,跟前面说的一样,是譬喻。“譬如梦中,梦两交会”,譬如贪心重的人,在梦里边做男女不净的事情,“境虽无实,而男有损精、女有损血等用”,虽然梦里边并没有异性跟你做交会的事情,但是男的有损失精液、女的有损失血液的作用。“等者,等取支分劳倦、出汗等用”,等什么呢?这个等就是说,不但是损失精血,还要起来的时候感到很疲劳,还要出虚汗,等等。梦里边并没有真的人跟你交会,但是作用是有的,损失精血、肢体劳倦、出汗等等,所以这个作用能成立。

  

  但也不是说梦里边都有作用。“梦得钱等,其用则无”,假使你梦里发财了,得了很多的钱,但是你这个钱,醒过来之后,半分也没有,这个作用是没有的。那就是说,唯识无境,并不是说一定没有作用,而是有的时候有作用、有的时候没有作用;你们说决定没有作用,而来破坏唯识无境的话,那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梦里边,假使梦到交会的时候,就有损失精血的作用;假使梦到发财,得了很多钱,这些钱的作用却是没有的。所以说“境虽无实,其眩翳者所见发等无发等用,余见发等有发等用,其理亦成”,虽然无实境,但是作用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就像眼有眩翳的人看到空中的头发没有作用,而其它的人看到的头发有作用,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能成立。

  

  “量云”,这又是因明来了。所以说学法相,因明最好能够懂一点,否则它为什么成立这个道理?你还是不太清楚,只是理上通过了,严格的逻辑方式,你还不知道。“眩翳非眩翳等所见发等有用无用成,许无实境故”,有眩翳的人看的发没有用,没有眩翳的人看到的发有用,它们都是没有实境,因为一切法都是唯心,这个是成立的;“如梦失精等”,好象梦里边失去精血,这是有用的,而梦到发财了,那些钱是没有用的。所以你说这个没有境的,就一定没有作用,这个话不成立。

  

  

  论: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

  述曰:此结作用虚妄亦成。上来别解别四难讫。

  

  “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所以你第四个问难说,假使没有实境的话,那么一切作用就没有了,这个话不成立;作用是有的。

  “此结作用虚妄亦成”,这是总结回答第四个问难,把它驳掉了。“上来别解别四难讫”,上边分别把四个问难解答完了,下边再来一个总的解释破他们的四个难。

  

  

  论:如是且依别别譬喻,显处定等四义得成。

  述曰:将解总四难,先结前也。四难既殊,四答亦异。

  

  “如是且依别别譬喻,显处定等四义得成”,这是总结前文,“解总四难,先结前也”。以个别个别的譬喻来说明处定、时定、相续不定、有作用这四个道理能够成立。不是像外难所说:若唯识无境,则这四个道理都不能成立。上面已经个别地把它们都破掉了,他另外用一个道理把四个难一起解掉。“四难既殊,四答亦异”,前面说,因为四个难是不一样问难,所以回答也不一样,个别个别地来回答。

  

  下边以一个颂来总的回答这四个难。他是两层反驳,一是分别地驳,一是总的来破。

  

  

  庚二 次一颂答总难不成………

  一…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一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