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等等。這個問難最大、最長,共有十四個頌,“初六頌四事問答外境無,次叁頌釋外所引有色等教爲證不成,後五頌返破外人外境非實有”,其余六個問難就沒那麼長了。
第二個難在哪裏?“(丙二)釋外人難現量證境有,返破憶持執”,一直到論文長行“諸法由量刊定有無”以下,從這裏開始,說第二個問難。有一頌半:“現覺如夢等,已起現覺時,見及境已無,甯許有現量。如說似境識,從此生憶念。”破小乘等以現量證明外境有。
第叁個難,“(丙叁)釋小乘外道難以夢例覺時,應知境無失”,從長行“若如夢中雖無實境”以下,即“若如夢中,雖無實境,而識得起,覺時亦然,如世自知夢境非有,覺時既爾,何不自知”,說這個問難,有半頌:“未覺不能知,夢所見非有”。小乘、外道問,你說夢裏邊只有識、沒有境,這個夢醒過來時就知道,確實是沒有夢境,但是我們現實的這個世界,你說它也是沒有境的,你怎麼知道?如果說跟做夢一樣,我們應當知道這個世界跟夢醒過來時那樣,知道它也是假的,但是我們現在沒有知道它是假的,你說的這個話就靠不住了。
第四個難,“(丙四)複釋外難二識成決定,外境非無失”,從長行“若諸有情由自相續”開始,也有半頌:“展轉增長力,二識成決定”。
第五個問難,“(丙五)又釋外難夢覺心無異,無造行果差失”,從長行“若如夢中境雖無實”開始,也有半頌:“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外人問:夢裏邊造業不感果,清醒時造業要感果,爲什麼?既然都是沒有境的,爲什麼一個不感果、一個要感果?
第六個難,“(丙六)又釋外難無境殺無罪,返诘他宗失”,從長行“若唯有識,無身語等”開始,外人問:若說沒有外境,那麼造了殺害等等的事情之後應該沒有罪,但是爲什麼造了殺業還有罪?有兩個頌:“由他識轉變,有殺害事業,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彈咤迦等空,雲何由仙忿;意罰爲大罪,此複雲何成。”
第七個難,“(丙七)解釋外難不照他心智識不成失”,是關于“他心智”的問題。如果沒有外境,“他心智”就不能成立;因爲“他心智”能知他人心,他人心是在你的識以外,如果沒有這個境,你怎麼能知他心?從長行“若唯有識,諸他心智知他心不”開始,有一個頌:“他心智雲何,知境不如實,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
一共七個難。這七個難,後邊的幾個,我們就看到,是很快講好一個、很快又講好一個,而這第一個難,卻是用了很長的篇幅、時間來把它全部破完。
小乘、外道以四個事情來難唯識,說,你們說唯識無境,依我們看,這是不成立的。我們就再回過來看一看這第一個難。
“此中都無所少分實義”,唯識宗主張,一切都是內識變的;看到的外境,好象現的是外境,然而都不是實在的,一點實在也沒有,都是識裏邊自己變的。就像空中的頭發、蒼蠅一樣,是眼睛花了變出來的,實際上,空中既沒有半點頭發,也沒有半個蒼蠅,“少分實義”都沒有!
唯識宗把這個道理講完之後,外邊不承認的人就來問難了。
即于此義,有設難言。頌曰:
⑴若識無實境 則處時決定 相續不決定 作用不應成
“即于此義,有設難言”,就在我們所說的唯識道理裏邊,有人問難。他通不過,就來責難了。
先是第一個頌。“若識無實境”,假使只有識、沒有實境的話,就有下邊幾個講不通的事情,“即處時決定”,處決定不應成立,時決定也不應成立,“相續不決定”也不應成立,“作用不應成”,作用也沒有了。假如說只有識沒有外境的話,就有這麼四個事情講不通。這一個頌就把他們整個的四個難都攝在裏邊,下邊的長行就是解釋這個頌。
論曰:此說何義?若離識實有色等外法,色等識生,不緣色等,何因此識,有處得生,非一切處?何故此處,有時識起,非一切時?同一處時,有多相續,何不決定隨一識生?如眩翳人,見發蠅等,非無眩翳,有此識生。複有何因,諸眩翳者所見發等,無發等用;夢中所得飲食刀杖毒藥衣等,無飲等用;尋香城等,無城等用;余發等物,其用非無?若實同無,色等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定處、定時、不定相續、有作用物,皆不應成。
“此說何義”,這個頌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說,“若離識實有色等外法”,假使離開了識以外實在有的那些色等外法,“色等識生,不緣色等”,色等識生的時候,並不緣那些離開識之外實在有的外法,這樣的話,過失就來了:“何因此識,有處得生,非一切處”?爲什麼這個識,有的地方能生,有的地方就不能生?跑到陜西終南山那個地方,眼識就能看到終南山;離開了陜西,這個眼識就看不到終南山了。依小乘、外道的人說,終南山是實在有的,你跑去的時候,在它那個地方就能看到,不是在它那個地方就看不到;如果說終南山就在識裏邊,那應該是你的識要看就能看到、不看就看不到,但是現在爲什麼一定要跑到終南山那個地方才能看到?這個“處所決定”就不能成立了。所以他們問“何因此識,有處得生,非一切處?”這是第一個問題。
“何故此處,有時識起,非一切時”?爲什麼就在這個地方,某一時間識能生起,另一時間識就不生?假使你在終南山的地方,你住在房間裏,這個山是看不到的;你要出到房間外面去,這個時候才能看到。假使說終南山就在你的識裏邊,那應該是你要看就能看,什麼時候都能看,要不看就不看,但是爲什麼一定要某個時候才能看到,某個時候不能看到?夜裏跑出去,漆黑一片,看不到;太陽出來,天亮了才看到。如果就在識裏邊的話,那不要等外邊的這個客觀外境,什麼時候都能看了。這是第二個問題:爲什麼這個識有時生起來,而不是一切時能生起來?
“同一處時,有多相續,何不決定隨一識生?”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間,有很多的相續,應當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如眩翳人見發蠅等,非無眩翳有此識生”,就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天上有蒼蠅,眼睛沒有毛病的人就看不到那些蒼蠅。而現在實際上是同一時、同一處,人人看到的都一樣。你說是識變的,這個不對頭!這是第叁個問題。
第四個問題:“複有何因,諸眩翳者所見發等,無發等用;夢中所得飲食刀杖毒藥衣等,無飲等用;尋香城等,無城等用;余發等物,其用非無?”舉了很多例。
假使說,一切法都是在識裏變的,沒有客觀實在的外境,這就有問題了:夢裏邊得到的東西,你吃了很多飲食,醒過來時還是餓的;夢裏邊刀杖打在你身上,醒過來,看看你身上,皮膚一點也沒有損壞;夢裏邊吃了毒藥,醒過來,你還是活的;夢裏邊穿了很多衣服,醒過來,一件也沒有。這些就表明,你這個識變的東西是沒有作用的。
不但夢中如此,“尋香城”,就是海市蜃樓,大家都知道的,這也是沒有的東西,海市蜃樓沒有城市的作用;如果你要跑進去住,你試住住看,你就掉到海裏去了!這個是空中樓閣,是如幻的顯現,沒有作用的。
以前,不曉得是哪一年了,就在舟山那個地方,現了一個海市蜃樓,持續幾個小時,很久都沒有散掉;他們看到的那些人,趕快回去拿通訊器材來拍電視、錄像,結果它就沒有了。這些東西看起來很逼真,裏邊甚至于音樂等等什麼東西,奏樂都聽得很像真的,但是不能進去住,“無城等用”。
“余發等物,其用非無”,其余的,不是眼有眩翳看到的那些頭發,有用處。頭發能打結,能夠作各式各樣的用途;現代的人養頭發,美發、美容等等,怎麼剪、怎麼弄的;頭發還可以做東西,頭發擺在水泥裏邊可以作國防上用的,非常牢固。它有這些作用,但是你們識變的那些東西就沒有這個作用;你說離開識之外沒有其它東西,這個話是講不通的!
“若實同無,色等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定處、定時、不定相續、有作用物,皆不應成。”如果照你這麼說,一切法只有內識變的似外境生,識外沒有實在的外境,那麼就有問題:定處、定時、相續不定、有作用的對象等等,這些都成問題,都不能成立。
這是外難,下邊是論主回答。
非皆不成。頌曰:
⑵處時定如夢 身不定如鬼 同見膿河等 如夢損有用
“非皆不成”,並不是不能成立,可以成立的!怎麼樣子成立呢?以一個頌來回答:“處時定如夢,身不定如鬼,同見膿河等,如夢損有用”。
“處、時定如夢”,夢裏邊,某個地方看見村落城市、男女歡樂,某個地方又看不到。就是說,雖然沒有外境,也不是到處都看到,而是某些地方看到,某些地方看不到。有的時候你做這個夢,有的時候你做那個夢,夢裏邊看到的東西,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也是有時間性的。若說外境是假的,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空中有蒼蠅,應當眼睛沒有毛病的人看不到蒼蠅。
“身不定如鬼,同見膿河等”,假使共業所感,那看到的就是一樣。天、人、鬼看同一條河水,天看到的是“琉璃”,人看到的就是“河水”,鬼看到的卻是“膿河”,這就表現出這個“膿河”是不實在的;如果是實在的膿河,爲什麼天看是琉璃、人看就是水?所以“膿河”是不實在的。但是所有的餓鬼都看到的都是“膿河”,並不是有的餓鬼看到,有的餓鬼看不到。你說“相續不決定”不能成立,也不對,是可以成立的。
“如夢損有用”,你說識變的東西沒有作用,也不盡然。夢裏邊有損失精血,也有作用。
這就證明,你們難說若唯識無外境,這四個事情就不能成立,那是不對的!這些事情還是能成立,並不是不可能。
論曰:如夢意說,如夢所見。謂如夢中,雖…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十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