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理釋;下二句頌,舉喻以成。由能殺者爲增上緣,起殺害識,轉變力故,令所殺者有殺害已,斷命事成,故能殺者得殺生罪。如由鬼等意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至下當知。
“由他識轉變,有殺害事業”,就是由于識的變化,就可以産生殺害的事情。舉個例子,“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鬼”,妖魔鬼怪,“等”就是等那些非人之類,他們的“意”(就是心)的力量可以使其它的有情“失念”,念頭改變。心裏邊的力量,就可以使他改變,就是心的轉變,殺害的罪可以成立的。那麼到底如何成立?看下邊怎麼解釋。
“上二句頌,先以理釋,下二句頌,舉喻以成”,這個頌有四句,上二句以道理來解釋殺生罪的成立,下二句就舉個比喻,這個成立不是不可能,我有事實可以做比喻給你看,而具體的,下文還要講。
因爲唯識,不能取識外的東西,識外的東西(境)是沒有的,那這個殺罪是怎麼成立的?“由能殺者爲增上緣”,能殺的人就是屠夫,由他作爲增上緣,“起殺害識”,他起一個殺害的識,“轉變力故”,由于這個識的力量,轉變的力量,“令所殺者有殺害已,斷命事成”,使所殺害的那個羊,被殺了之後,斷命的事情可以成立,“故能殺者得殺生罪”,所以能殺的人還是得殺生罪的。
“如由鬼等意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打個比喻,假使一些鬼神,他心裏起個念頭,可以使其它的有情喪失原來的正念,心就被他操縱。這個現在也有,身上有東西附體,經常他自己做不了主,受鬼神的控製,這個是有的。這就是意念,並沒有一個東西叫你怎麼的。
這裏邊,他講得很略,由殺害的人的識的變化的力量,使所殺害的,有殺害的事實可以成功。因爲他這裏沒有講到阿賴耶識,所以不能講太多。講阿賴耶識之後,就是能殺害的這個人,他起一個殺的動作,把他的阿賴耶識裏變的羊殺掉,再由這個力量轉過去,——因爲這阿賴耶識是大家共業所造成的,你識裏的這個“羊”,它識上也有這個“羊”,他阿賴耶識裏變的“羊”,跟這個羊身上阿賴耶識的“羊”,兩個有共業的關系,是有聯系的,那麼他把他阿賴耶識的“羊”殺掉,就聯系到這個羊,它本身阿賴耶識的羊也受到損害、改變,它的命就斷掉了。所以,同樣可以成立殺害的事業,“得殺生罪”,這是沒有問題的。他舉一個喻說,“如由鬼等意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識(心)的力量,就像鬼的意念的力量,可以使其它有情改變念頭,那麼這個所殺的境的心識的力量可以使它命斷,也能成立,就是這個意思。至于如何失念?“至下當知”,下邊要說。
論曰: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
述曰:先釋下半頌,能成喻也。如世間鬼,惱亂有情,內意念力,令他有情失本正念、心發狂等,①或鬼意變彼,令他得異夢。如鬼等者,瞿波解雲:等取天神、龍神、犍達縛、夜叉神、仙人等;及如胎中子,②由母愛惱,子心變異,或生或死;或子起欲樂,③母隨子欲得夢。已下釋頌末句失念等字。
校注:①「或鬼意變彼」,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頁後面.四行)作「或鬼意愛彼」,大正藏(T43,p.1003,b14.卷二) 作「或鬼意變彼」變=愛【甲】。
②「由母愛惱」,大正藏(T43,p.1003, b16.卷二)作「由母憂惱」憂=愛【甲】,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頁後面.六行)作「由母愛惱」。
③「母隨子欲得夢。已下釋頌末句失念等字」,此中斷句,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頁後面.七~八行)作「母隨子欲。得夢已下。釋頌末句失念等字」,大正藏(T43,p.1003,b17-18.卷二) 作「母隨子欲得夢。已下釋頌末句失念等字」,「得夢」二字疑衍文,若非則依大正藏爲是。
“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就像鬼、那些精靈之類,它的意念、心的力量,可以使其它的有情失去原來的思想,或得到一個夢。
“先釋下半頌,能成喻也”,先解釋下半頌“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
怎麼會“失念”?“如世間鬼,惱亂有情,內意念力,令他有情失本正念”,世間的鬼魅,假使附體的東西,它可以擾害有情、擾亂有情,它自己心念的力量,使其它有情失去本來的正念。就像以前甯波有一位居士,他那個附體的東西跟他說“你要聽青海無上師的話,他就是宗喀巴大師”等等,他就胡塗了,就聽從它去了,糊裏胡塗,失本正念。“心發狂等”,使他發狂,就是鬼神入心,心就發狂了。
我在溫州的時候,有一次,一個居士慌慌張張地跑來,跟我們說:“嗨喲!怎麼辦哪?”我說:“什麼事情?”他說,他的女人修氣功,修氣功之後,修到後來,她說她成觀音菩薩了。我說,她成了觀音菩薩,她這個觀音菩薩是怎麼成的?他說,她自己坐在自來水龍頭的下邊,把水開得大大的,然後她說:“我是觀音菩薩,甘露水灑在身上,喔唷,好舒服!”把他家裏的東西,全部往窗外甩出去。他現在很著急,著急什麼?他那個女人正在把他家浴室裏的一個浴缸,那是很大的一個東西,螺絲釘擰開之後就要甩出去了。他說這個甩下去不得了,要害人家啊,這麼重的東西,走路的人碰到要摔死的。他著急得很。那就是“失念”了,“失本正念”,甚至于“心發狂等”。
“或鬼意愛彼”,愛,查大正藏是“變”,“愛”講起來,當然也講得通,但好象是不太合適,應當是“或鬼意變彼”,或者由鬼神的意念,使他心改變,“令他得異夢”。
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由鬼等意力,令其它有情心力改變,失正念、發狂;一種是,由鬼等意力,能改變他有情的心,使他做一個特殊的夢。有的時候做夢,是被鬼神加持的。固然有佛菩薩加持而做的夢,也有鬼神加持的夢。所以說夢境,不一定是很靠得住,這個要真正懂的人才知道;不懂的人,做了個夢,以爲很好,那是不是鬼神加持的他也不知道。
““如鬼等”者”,解釋論文裏那句“由如鬼等”,什麼叫“如鬼等”?“瞿波解雲:等取天神、龍神、犍達縛、夜叉神、仙人等”,“瞿波”是世親菩薩的弟子,就是瞿波論師,他說,這個“等”,等什麼?“等取天神、龍神、健達縛、夜叉神”,就是天龍八部,非人、人非人之類,或者是“仙人”,都可以這個“等”包進去。就是說,不單是鬼,那些天、龍、天神、健達縛、夜叉、仙人等等,都有這個能力,可以使其它有情失念。
“及如胎中子,由母愛惱,子心變異,或生或死”,不但是鬼神有這個力量可以改變有情的心,就是在母胎裏邊的孩子,他跟他母親,兩個心也是有聯系的,母親心裏高興,或者心裏愁惱、發脾氣,這個孩子的心就會改變,隨他母親的心而變,因爲他們是直接有聯系的,他的心裏狀態通過她的生理,還沒離開母體,所以她的心念通過生理傳到胎兒的心,使他變化。由母親的愛、惱,可以使胎兒的心起變化,“或生,或死”,甚至于因爲母親的心太愁憂,或者太恚恨,太厲害了,這個胎兒會死掉;若母親的心很好,胎兒就很健康。這個“或生或死”,就是母親對胎兒生的影響。
“或子起欲樂,母隨子欲”,反過來,胎兒對母親也有影響。胎兒心裏想一個什麼東西,母親就會歡喜那個東西。假使胎兒想吃甜的,母親就會歡喜吃甜的,胎兒要吃酸的,母親就會去吃酸的,“母隨子欲”。最明顯的就是舍利弗。舍利弗投生的時候,他的母親跟他的舅舅,那時都是外道,他們經常辯論,他的舅舅很厲害,母親辯不贏他,但是自從舍利弗入胎之後,他的舅舅就不行了,經常被他的母親辯輸。那就是舍利弗的聰明,已經加持到他母親的心上,他的母親就聰明起來。這些事實都是過去就有的。
“(得夢)已下釋頌末句“失念等”字”,“失念、得夢”這兩個,就是這個頌的最後一句“令他失念等”,怎樣叫“失念等”, 下文解釋。
論:或著魅等,變異事成。
述曰:由貓鬼等意念勢力,令他著魅,變異事成。既彼親能令他作此,但由意念增上緣故,此事便成,殺羊等亦爾,雖無外身語,殺事亦成。上解失念,下解得夢有二事。
“或著魅等,變異事成”,或者著魅,就是有附體之類的。“由貓鬼等意念勢力”,一般是狐仙之類的等等,由于這些精靈,他們的意念勢力,“令他著魅,變異事情”,使其它的那些有情“著魅”,“著魅”就是受他的影響,心裏變掉了,于是變異的事情能夠成功。
“既彼親能令他作此”,它能夠使他有情變異,這個事實是有的,但是它是怎麼使他變的呢?就是意念,心的力量,“但由意念增上緣故,此事便成”,這個事情就成功了;既然如此,“殺羊等亦爾,雖無外身語,殺事亦成”,雖然沒有在心外的身語二業,殺生的這個事情,殺業還是可以成就的。就是識的變化,羊也可以被殺。這說了很多。就是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可以使你心變,也可以使羊的命斷,這個都可以。但這是八識的關系,還沒有講到,所以有的時候說起來還是感到有點兒隔膜。
“上解“失念””,這是解釋“失念”,“下解“得夢”,有二事”,下面是節外一枝的文,解釋這個“得夢”,有二種。
論:具神通者意念勢力,令他夢中見種種事。
述曰:頌言鬼等,等中等此。此則總舉,下別指事。
“具神通者意念勢力,令他夢中見種種事”,不但那些鬼魅可以使其它有情得夢,有神通的人也可以使其它有情得夢,這個事情我們以前講過。
(33B)“頌言“鬼等”,“等”中等此”,這個“等”字,就是指這個,有神通的也行,也可以使其它有情得夢。“此則總舉,下別指事”,這是總的提一下,具體怎麼說?下邊就舉事…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廿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