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廿五講▪P6

  ..續本文上一頁然起悲心了,“共諸同學,同爲療治”,他師父就跟他的那些同學一起給他治療,治傷。

  

  娑羅那王語迦延曰:我從師乞,暫還本國,集軍破彼阿盤地國,殺缽樹多王,事竟當還,從師修道。迦延從請,語王:欲去,且停一宿。迦延①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夢。夢見集軍,征阿盤地,自軍破敗,身爲他獲,堅縛手足,赤花插頭,嚴鼓欲殺。王于夢中,恐怖大叫,呼失聲雲:我今無歸,願師濟拔,作歸依處,得壽命長。迦延以神力,手指出火,②喚之令寤,問言:何故?其猶未醒,尚言災事。迦延以火照而問之:此是何處?汝可自看!王心方寤。迦延語言:汝若征彼,必當破敗,如夢所見。王言:願師爲除毒意。迦延爲說一切諸法,譬如國土,假名無實,離舍屋等,無別國土,離柱木等,無別舍屋;乃至廣說,至于極微,亦非實事,無彼無此,無怨無親。王聞此法,得預流果,後漸獲得阿羅漢果。故知依自意,他夢事亦成。

  校注:①「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夢」,查大正藏(T43, p. 1003, c26-27) 作「安置好家令眠願令感夢」願令=引生【甲】,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二頁後面二行)作「安置好處家令眠,引生感夢」。②「喚之令寤」、「王心方寤」,據大正藏(T43,p. 1004, a2、a4.卷2);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二頁後面六行、八行)作「喚之令悟」「王心方悟」。

  

  娑羅那比丘無端被打了一頓,差點打死,心裏很生氣,就對師父說,“我從師乞,暫還本國”,我跟師父告個假,我要先回去一下,幹什麼呢?“集軍破彼阿盤地國,殺缽樹多王”,我回去之後,召集部隊,要把阿盤地國打敗,把那個缽樹多王抓起來,殺掉他。這個人太可惡,我無緣無故,我坐在那裏,我又沒有去看他的宮女,是她們宮娥婇女自己來看我的,他說我跑到他的宮娥婇女中去看他的婇女,這不是冤枉人嗎?這個仇,我要報一下,然後,“事竟當還,從師修道”,我把仇報了之後,再來跟你修道。這個就是瞋心還沒有除掉,這個世間心,還沒有除掉。

  

  “迦延從請”,那麼迦旃延尊者,他是很善巧,他就“從請”,就答應他,“語王:欲去,且停一宿”,你要回去,可以,你可以告假,但是先好好地再住一晚上,明天去吧。“迦延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夢”,就讓他在一個好的地方叫他好好睡,又以神通使他感這個夢。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呢?

  

  “夢見集軍,征阿盤地”,結果他做夢,做什麼夢?夢見他回去之後,召集部隊,就去征伐阿盤地國,報仇去了,“自軍破敗,身爲他獲”,但是一打,卻不是自己所預料的那樣,把對方打敗、把缽樹多王殺掉,而是自己軍隊破敗,被打敗,自己也被他們抓起來,“堅縛手足,赤花插頭”,五花大綁,手足堅實地捆住,頭上插一個紅花,那就是要殺了,“嚴鼓欲殺”,對方在他們的刑場打起鼓來,要殺頭了。

  

  “王于夢中,恐怖大叫”,娑羅那比丘在夢裏,感到要被殺頭了(這個夢起作用了),他就害怕,大聲叫喊起來,“呼失聲雲:我今無歸,願師濟拔”,他說:唉呀,我現在沒有救了,希望師父趕快來救拔,“作歸依處,得壽命長”,使我有個依怙,壽命可以保住。就是喊救命啊,夢中大叫起來。

  

  這個時候,“迦延以神力,手指出火,喚之令悟”,這個“悟”(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二頁後面六行),查大正藏是“寤”,應當是“寤”,那講得通一些。他的師父就以神通,“手指出火”,我們現在手電筒按一下就亮了,他以前沒有手電筒,也沒有火,就這樣手指一指,手裏就有光,比手電筒還亮;手指出火之後,“喚之令寤”,就把他喊醒,“問言:何故?”你怎麼回事?有什麼事啊?“其猶未醒”,這時娑羅那比丘懵裏懵懂的,還在夢裏,雖然師父叫他,但是還沒醒透,“尚言災事”,還在說救命啦、要殺了等等那些話。“迦延以火照而問之:此是何處?汝可自看!”他的師父迦旃延尊者,就把那個火照他,說:你說殺頭、殺頭,有什麼災患的,你看看這是什麼地方?哪裏殺頭呢?你自己看看吧。“王心方寤”,這個時候他才醒透,一看之下就真的醒過來了。

  

  “迦延語言:汝若征彼,必當破敗,如夢所見”,迦旃延尊者告訴他,你如果真地回去召集軍隊征伐阿盤地國,將來的結果必定是跟夢中所現一樣,要失敗的。迦旃延有神通,能預先知道,所以預先警示他,你要回去那樣搞的話,將來的下場就是如此,“如夢所見”,就像你現在夢中那樣。

  

  “王言:願師爲除毒意”,娑羅那比丘也感到是自己不對,希望師父把他心裏的這個瞋毒除掉。

  

  “迦延爲說一切諸法”,師父就給他說法,說一切法空的道理。“譬如國土,假名無實”,一切國土,你說你要報仇,你國土裏邊,什麼國家、國王,這些都是假名字,哪裏有國土?“離舍屋等,無別國土”,你這國土裏邊,就是房子、屋子、山、河、地等等,把這些都拿開,還叫什麼國土?沒有國土。“離柱木等,無別舍屋”,你說還有房子,這個房子是什麼呢?離開了柱頭、木頭等等,哪還有什麼房子?“乃至廣說,至于極微,亦非實事”,這樣一個一個分下去,柱木又是什麼東西?那是種子、人工水土長起來的,分到最後,就是極微,極微也是假的,亦非實事,這個前面都講過了。那就是一切法空了,“無彼無此”,這個也沒有,那個也沒有,都是空性,“無怨無親”,怨家也好,親人也好,都是自性空。

  

  “王聞此法,得預流果”,娑羅那比丘也很厲害,他是利根,一聽這個話,馬上證初果。我們這個話也聽了很多,但是不要說初果,有的人聽了,還茫然不知所雲,聽也聽不懂,即使聽懂之後,感到還是起不了作用,真正事情來的時候,還是執著得很厲害。這個就是差了,根基差。娑羅那比丘(原先也是國王)雖然瞋心大,要報仇,畢竟是利根,聽了這個法,馬上就得預流果。“後漸獲得阿羅漢果”,慢慢地就證到阿羅漢。

  

  “故知依自意,他夢事亦成”,這個說了半天,就是說,以神通力量,依自己的心念就可以使對方感夢。識的力量很大,不要說唯識就不能有殺的事情,殺的事情不能成立,而是能成立的,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成立,做夢也行,什麼也行。

  說到殺,他後邊還有一個公案,而相類似的,下邊論主再舉一個實例給外人看。

  

  論:又如阿練若仙人意憤勢力,令吠摩質咀利王夢見異事。

  述曰:此第叁喻。阿練若者,舊雲阿蘭若,此雲閑寂,曠野處也。離村空野,名阿練若,此中仙人,名阿練若仙人。吠摩質咀利王者,即舊雲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也,天帝釋設支夫人之父也,此雲绮飾,或雲彩畫。由仙人意瞋,令阿修羅王夢見異事。舊論言見恐怖事,此則不同。

  

  “又如阿練若仙人意憤勢力,令吠摩質咀利王夢見異事”,這是又一個喻,“此第叁喻”,阿練若仙人以心的力量而産生的一些現象、其它的夢。

  

  “阿練若者,舊雲阿蘭若,此雲閑寂,曠野處也”,什麼叫阿練若?過去的翻譯叫阿蘭若,我們漢地的話叫閑寂;什麼叫閑寂?就是曠野處,就是沒有人的地方、清淨的地方。“離村空野,名阿練若”,具體地說,遠離村子、空閑曠野沒有人住的地方,就叫阿練若,“此中仙人,名阿練若仙人”,在這樣的阿練若裏邊修道的仙人,就叫阿練若仙人。

  

  這個“吠摩質咀利王”是誰?“即舊雲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也,天帝釋設支夫人之父也”,過去的翻譯叫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就是天帝釋設支夫人的父親。帝釋天的女人,是個阿修羅女。阿修羅女長得極端正,這大家都知道。這個帝釋天的王妃——設支,是個阿修羅女,她的父親就是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此雲绮飾,或雲彩畫”,這個設支夫人,漢文名字叫做绮飾,或叫彩畫。“由仙人意瞋,令阿修羅王夢見異事”,主要是要說這個公案,“舊論言見恐怖事,此則不同”,在過去的翻譯說是見恐怖事,這裏說夢見異事,這個意思都是一樣的。

  

  中阿含經雲:有七百仙人,住阿練若,時天帝釋嚴身入中,于下風坐,諸天皆來恭敬帝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見帝是事,忽變爲天,著好嚴具,破其籬垣,入仙人處,在上風坐。仙怪是事,皆不敬之。甚生憤恨,雲:汝等何故,但敬帝釋,而輕蔑我?欲苦諸仙。諸仙忏謝。其恨不已,①不受仙悔。諸仙心念,令返衰惱,應時毗摩質多羅王即大困苦,遂生悔心,②慚謝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即還如本。今此論說阿修羅得夢,經說覺時遭苦,然理大同。此前所說,皆增上緣,令他事起,非親爲緣,令有此事。

  校注:①「不受仙悔」,據大正藏(T43,p.1004, a24-25.卷2),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叁頁後面六至七行)作「不受仙誨」。②「慚謝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江西校刊本(下冊.卷四.十叁頁後面八行)作「慚謝仙等,仙等心念,放赦其僣失」,大正藏(T43,p.1004,a26-27)作「漸謝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

  

  “中阿含經雲”,這個事情在《中阿含經》裏有,那裏邊怎麼說?

  

  “有七百仙人,住阿練若”,仙人們住在阿練若,修道,“時天帝釋嚴身入中,于下風坐”,帝釋天看到他們這麼修行,他也很恭敬他們,他就打扮得很端嚴,跑到他們中間,“于下風坐”,坐在下方,表示謙虛,在下風的地方坐。“諸天皆來恭敬帝釋”,因爲他穿著很端嚴,天人都跑過來,恭敬他。阿修羅妒嫉心重,“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見帝是事”,他看到帝釋天這個事情,受到這樣子的恭敬,他也想,自己也要受人恭敬,“忽變爲天,著好嚴具”,于是他也變成一個天人的樣子,著很端正的衣服、好嚴具,各式各樣的莊嚴品。但是他這個人,…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廿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