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五讲▪P5

  ..续本文上一页实。

  

  论:如大迦多衍那意愿势力,令①娑剌拿王等梦见异事。

  述曰:即佛在世摩诃迦旃延。摩诃言大;迦多衍,此云剪剃,如常所释,此即其姓;那者男声,即剪剃种,男声中呼,表是男也,如言尼者,女声中呼,表其女也。娑剌拿者,旧言②娑罗那,此云流转。即由剪剃神通意愿,令王得梦。说此缘者,如旧中阿含经说。

  校注:①「娑剌拏」,大正藏(T43, p. 1003, b27及 c2)作「婆剌拿」,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一页前面六行及十行至十一页后面一行)作「娑婆剌拿」,考干隆大藏经(第88册大乘论(十一)三六二页上三行)作「娑剌拿」。②「娑罗那」,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一页后面.一、三行及十二页前面四、九行)作「娑婆罗那」,大正藏(T43, p. 1003, c3 c5 c17 c18 c23)作「娑罗那」娑=婆【甲】。

  

  “如大迦多衍那意愿势力,令娑剌拿王等梦见异事”,就像过去摩诃迦旃延(大迦多衍那)尊者,他的心的力量,使那个娑剌拿王做一个很奇怪的梦。这个事情下边要讲。

  

   “即佛在世摩诃迦旃延”,就是大迦旃延尊者,他是论议第一。

  

  “摩诃言“大”;“迦多衍”,此云剪剃”,“摩诃”意思是“大”,“迦旃延”,汉语是“剪剃”的意思,剃头,“如常所释,此即其姓”,这是一般都这么讲,这个就是他的姓。““那”者男声,即剪剃种,男声中呼,表是男也”,就是在这个剪剃种里边,称呼叫“那”,表示他是男的,男人;“如言“尼”者,女声中呼,表其女也”,女众叫尼,“尼”是女声。“迦旃延那”是男的迦旃延,若称“迦旃延尼”,就是女的迦旃延。这是印度的一些语法。这个就不去管它了。

  

  “娑剌拿者,旧言娑罗那,此云流转”,娑剌拿是一位国王的名字,以前的翻译叫娑罗那,在我们唐朝的词语里,意思是流转。

  

  “即由剪剃神通意愿”,这个“剪剃”就是迦旃延尊者,由这位尊者心里的神通力量,“令王得梦”,他心里要使那位娑剌拿王得梦,娑剌拿王就得梦。“说此缘者,如旧中阿含经说”,这个因缘是在哪里?在旧译《中阿含经》里有说。它是怎么说的呢?

  

  娑罗那王,是眉稀罗国主,容貌端政,自谓无双,求觅好人,欲自方比,显己殊胜。时有人曰:王舍城内,有大迦旃延,形容甚好,世中无比。王遣迎之。迦旃延至,王出宫迎。王不及彼,人睹迦延,无有看王者。王问所以。众曰:迦延容貌胜王。王问大德今果宿因。迦延答曰:我昔出家,王作乞儿;我扫寺地,王来乞食;我扫地竟,令王除粪,除粪既讫,方与王食。以此业因,生人天中,得报端政。王闻此已,寻请出家,为迦延弟子。

  

  娑罗那王是眉稀罗国的一位国主(国王),他的相貌特别端正,“自谓无双”,因为在他的国家里,他长得最好,就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人能跟他比。以前古文里边,有一个叫邹忌的人,他也是自以为自己很漂亮,结果有个城北徐公比他更好看;后来他就知道,人家之所以捧他好,都是对他有所求,或者是害怕他,或者是跟他有什么私人感情,真正的第一并不是他。古代有这么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也是这样,自以为了不得。

  

  “求觅好人,欲自方比”,他因为自以为最好,就经常派人去找那些好看的人,来比一比,“显己殊胜”,跟丑的人比,当然是自己好看,这没有什么稀奇;若找一个漂亮的人一比,你比他更好,那就显出你是了不得。他因为要显出自己,经常叫人去找长得好的人,拿来跟自己比一比,一比之后,显出“我比他更好”。这是我慢。人,都有这些烦恼。

  

  “时有人曰”,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告诉国王说,“王舍城内,有大迦旃延,形容甚好,世中无比”。他正要求长得端正的人,就有见识广的人告诉他,说王舍城里有一个大迦旃延,是大阿罗汉,他的相貌长得极好,世间上没有比的;你是这个国家里没有比的,他是整个世间都没有比的。国王一听,他还不服,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长得更好。因为我们的心,都是只看自己优点,不看自己缺点。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好得不得了,认为世间上不会有比他再好的。国王听说大迦旃延是“世中无比”,他还不相信,还要比一比。

  

  “王遣迎之”,国王就遣派使者去迎请他来。“迦旃延至”,他是罗汉,你一请他就来,就到了。“王出宫迎”,这个国王当然有他的好处,他还是很恭敬,亲自出宫来迎接。“王不及彼”,但是这个国王,相貌再好,跟迦旃延比,那不好比了,不如他,“人睹迦旃,无有看王者”,这个时候很多看热闹的人,大家都睁大眼睛看迦旃延,都不看国王了。这个国王心里就有点儿不大舒服,迦旃延受到大家恭维、瞻看,而自己没人看了,就不好意思。

  

  “王问所以”,国王就问那些人:你们都盯着他看干啥呢?“众曰:迦旃容貌胜王”,大家都说:哎哟,迦旃延的容貌长得比你端正啊,我们要看他,不看你了。国王听了,有点儿不大舒服,但是他毕竟还是有点见识,他不生妒嫉。有的人假使听到不好的话,会生妒嫉心,甚至于要害那个迦旃延,他就不是那样,他还是很谦虚。

  

  “王问大德今果宿因”,国王就问迦旃延尊者,过去是什么因缘,他自己虽然长得好,而不如迦旃延尊者?就问过去的那个因缘。

  

  “迦延答曰”,迦旃延是阿罗汉,就告诉他了,“我昔出家,王作乞儿;我扫寺地,王来乞食;我扫地竟,令王除粪,除粪既讫,方与王食”,过去的某个时候,我出家做比丘,而你这个国王,那个时候是个乞丐,要饭的;我正在扫地(所以说香灯师功德很大,有的人不愿意做香灯师,你看这个公案就知道,这个迦旃延,他是扫地,还不是香灯,不是管殿上的事情),我正在扫寺院的地的时候,你这个要饭的人来了,要讨东西、要吃东西;我说你要讨东西可以,我刚扫好地,你要吃东西,你也有该劳动,你帮我把扫地的垃圾拿去倒掉,倒掉之后,我再给你东西吃,你就去把垃圾倒掉了。“以此业因,生人天中,得报端正”,以过去世的这个因缘,生到人天当中,不但能生在人天当中,这个业报的缘故,也长得很端正。为什么得报端正?扫地也好、除粪也好,都是庄严国土,庄严佛土,佛土的庄严,这个业的报,就是自己的容貌庄严。因为迦旃延,整个寺院的地都是他扫的,那么当然,功劳大,长得很端正;而国王那时仅仅是倒了一次垃圾,也感到端正的报,举国无双,也不错了。所以,因果如是,生生世世,生在人天,得到这个端正的报。

  

  “王闻此已,寻请出家”,这个国王很聪明,知道因果如此,做好事有好报,那出家修行更好了,他就请求出家,他说还是出家算了,请求迦旃延那,他要出家,“为迦延弟子”,就拜尊者为师,做他的弟子。

  

  后共迦延往阿盘地国中,山中修道,别处坐禅。阿盘地王,名钵树多,时将诸宫人入山游戏。宫人见王形貌端政,围绕看之。钵树多王,见娑罗那王,疑有欲意,问娑罗那曰:汝是阿罗汉耶?王答言非。次第一一问余三果,王皆答言非。又问汝离欲不?又答言非。钵树多瞋曰:若尔,汝何故入我婇女中,看我婇女?遂鞭身破,闷绝而死,至夜方醒,从本处起,至迦延所。迦延见已,心生悲愍,共诸同学,同为疗治。

  校注:「入我婇女中,看我婇女」,此据大正藏(T43, p.1003, c20-21)「入我婇女中,看我婇女」看=着【甲】,而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二页前面七行)作「入我彩女中,看着我彩女」。

  

  “后共迦延往阿盘地国中,山中修道”,他跟迦旃延游方,来到一个叫阿盘地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座山,他们到山上去修道,“别处坐禅”,一个人住在一个地方修禅定。一个人住,就是会有事情,有些妨害的事情会来,他就碰到这些难,违缘就来了。他正在那里坐禅,坐禅本来是好事情,但是由于过去的业报,这个时候违缘就来了。

  

  这个时候阿盘地国的国王叫钵树多,“时将诸宫人入山游戏”,他带了一批宫娥彩女,也到这山里去游玩。“宫人见王形貌端正,围绕看之”,这些宫娥彩女看见一个比丘坐在那里修定,长得又极好,于是大家就围观,“围绕看之”,越来越多都去围观。这个钵树多国王很凶暴,妒嫉心极大,“见娑罗那王,疑有欲意”,看到他在那里修定,他的宫娥彩女都在那里围观,他心里就不高兴,怀疑他,这个比丘恐怕有坏心吧?欲意就是淫欲之意。

  

  “问娑罗那曰:汝是阿罗汉耶?”就问他:你是不是阿罗汉?“王答言非”,娑罗那比丘很老实,回答说:没有,我还没有证得阿罗汉。这不能打妄语,打妄语是根本罪(大妄语),这个不能随便的。“次第一一问余三果”, 钵树多王就再问说,你不是阿罗汉,那你是不是三果阿那含?回答说,也不是;那么是不是二果?也不是;初果呢?也不是。这样一路问下来,“王皆答言非”,娑罗那比丘很老实,都说不是。“又问汝离欲否?”你没有证果证道,那你世间的离欲道得到没有?就是这个淫欲的事情,你离开了没有?“又答言非”,还没有离欲。这些都是老实话,但是这个国王就不对了,“钵树多瞋曰”,他就生起妒嫉心,就发脾气说,“若尔,汝何故入我婇女中,看我婇女?”你既然没有证果证道,也没有离欲,你跑到我的宫娥婇女中间,来看我的婇女,你不是想搞坏事吗?“遂鞭身破”,他就用鞭子抽,抽得娑罗那比丘浑身皮肉都破,皮都裂开,“闷绝而死”,就昏倒了,“至夜方醒”,到半夜里才醒过来。

  

  “从本处起,至迦延所”,他醒过来之后,就从他修定的地方起来,到师父那里。“迦延见已,心生悲愍”,他的师父看到,当…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