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五讲▪P6

  ..续本文上一页然起悲心了,“共诸同学,同为疗治”,他师父就跟他的那些同学一起给他治疗,治伤。

  

  娑罗那王语迦延曰:我从师乞,暂还本国,集军破彼阿盘地国,杀钵树多王,事竟当还,从师修道。迦延从请,语王:欲去,且停一宿。迦延①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梦。梦见集军,征阿盘地,自军破败,身为他获,坚缚手足,赤花插头,严鼓欲杀。王于梦中,恐怖大叫,呼失声云:我今无归,愿师济拔,作归依处,得寿命长。迦延以神力,手指出火,②唤之令寤,问言:何故?其犹未醒,尚言灾事。迦延以火照而问之:此是何处?汝可自看!王心方寤。迦延语言:汝若征彼,必当破败,如梦所见。王言:愿师为除毒意。迦延为说一切诸法,譬如国土,假名无实,离舍屋等,无别国土,离柱木等,无别舍屋;乃至广说,至于极微,亦非实事,无彼无此,无怨无亲。王闻此法,得预流果,后渐获得阿罗汉果。故知依自意,他梦事亦成。

  校注:①「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梦」,查大正藏(T43, p. 1003, c26-27) 作「安置好家令眠愿令感梦」愿令=引生【甲】,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二页后面二行)作「安置好处家令眠,引生感梦」。②「唤之令寤」、「王心方寤」,据大正藏(T43,p. 1004, a2、a4.卷2);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二页后面六行、八行)作「唤之令悟」「王心方悟」。

  

  娑罗那比丘无端被打了一顿,差点打死,心里很生气,就对师父说,“我从师乞,暂还本国”,我跟师父告个假,我要先回去一下,干什么呢?“集军破彼阿盘地国,杀钵树多王”,我回去之后,召集部队,要把阿盘地国打败,把那个钵树多王抓起来,杀掉他。这个人太可恶,我无缘无故,我坐在那里,我又没有去看他的宫女,是她们宫娥婇女自己来看我的,他说我跑到他的宫娥婇女中去看他的婇女,这不是冤枉人吗?这个仇,我要报一下,然后,“事竟当还,从师修道”,我把仇报了之后,再来跟你修道。这个就是瞋心还没有除掉,这个世间心,还没有除掉。

  

  “迦延从请”,那么迦旃延尊者,他是很善巧,他就“从请”,就答应他,“语王:欲去,且停一宿”,你要回去,可以,你可以告假,但是先好好地再住一晚上,明天去吧。“迦延安置好家令眠,引生感梦”,就让他在一个好的地方叫他好好睡,又以神通使他感这个梦。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呢?

  

  “梦见集军,征阿盘地”,结果他做梦,做什么梦?梦见他回去之后,召集部队,就去征伐阿盘地国,报仇去了,“自军破败,身为他获”,但是一打,却不是自己所预料的那样,把对方打败、把钵树多王杀掉,而是自己军队破败,被打败,自己也被他们抓起来,“坚缚手足,赤花插头”,五花大绑,手足坚实地捆住,头上插一个红花,那就是要杀了,“严鼓欲杀”,对方在他们的刑场打起鼓来,要杀头了。

  

  “王于梦中,恐怖大叫”,娑罗那比丘在梦里,感到要被杀头了(这个梦起作用了),他就害怕,大声叫喊起来,“呼失声云:我今无归,愿师济拔”,他说:唉呀,我现在没有救了,希望师父赶快来救拔,“作归依处,得寿命长”,使我有个依怙,寿命可以保住。就是喊救命啊,梦中大叫起来。

  

  这个时候,“迦延以神力,手指出火,唤之令悟”,这个“悟”(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二页后面六行),查大正藏是“寤”,应当是“寤”,那讲得通一些。他的师父就以神通,“手指出火”,我们现在手电筒按一下就亮了,他以前没有手电筒,也没有火,就这样手指一指,手里就有光,比手电筒还亮;手指出火之后,“唤之令寤”,就把他喊醒,“问言:何故?”你怎么回事?有什么事啊?“其犹未醒”,这时娑罗那比丘懵里懵懂的,还在梦里,虽然师父叫他,但是还没醒透,“尚言灾事”,还在说救命啦、要杀了等等那些话。“迦延以火照而问之:此是何处?汝可自看!”他的师父迦旃延尊者,就把那个火照他,说:你说杀头、杀头,有什么灾患的,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哪里杀头呢?你自己看看吧。“王心方寤”,这个时候他才醒透,一看之下就真的醒过来了。

  

  “迦延语言:汝若征彼,必当破败,如梦所见”,迦旃延尊者告诉他,你如果真地回去召集军队征伐阿盘地国,将来的结果必定是跟梦中所现一样,要失败的。迦旃延有神通,能预先知道,所以预先警示他,你要回去那样搞的话,将来的下场就是如此,“如梦所见”,就像你现在梦中那样。

  

  “王言:愿师为除毒意”,娑罗那比丘也感到是自己不对,希望师父把他心里的这个瞋毒除掉。

  

  “迦延为说一切诸法”,师父就给他说法,说一切法空的道理。“譬如国土,假名无实”,一切国土,你说你要报仇,你国土里边,什么国家、国王,这些都是假名字,哪里有国土?“离舍屋等,无别国土”,你这国土里边,就是房子、屋子、山、河、地等等,把这些都拿开,还叫什么国土?没有国土。“离柱木等,无别舍屋”,你说还有房子,这个房子是什么呢?离开了柱头、木头等等,哪还有什么房子?“乃至广说,至于极微,亦非实事”,这样一个一个分下去,柱木又是什么东西?那是种子、人工水土长起来的,分到最后,就是极微,极微也是假的,亦非实事,这个前面都讲过了。那就是一切法空了,“无彼无此”,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都是空性,“无怨无亲”,怨家也好,亲人也好,都是自性空。

  

  “王闻此法,得预流果”,娑罗那比丘也很厉害,他是利根,一听这个话,马上证初果。我们这个话也听了很多,但是不要说初果,有的人听了,还茫然不知所云,听也听不懂,即使听懂之后,感到还是起不了作用,真正事情来的时候,还是执着得很厉害。这个就是差了,根基差。娑罗那比丘(原先也是国王)虽然瞋心大,要报仇,毕竟是利根,听了这个法,马上就得预流果。“后渐获得阿罗汉果”,慢慢地就证到阿罗汉。

  

  “故知依自意,他梦事亦成”,这个说了半天,就是说,以神通力量,依自己的心念就可以使对方感梦。识的力量很大,不要说唯识就不能有杀的事情,杀的事情不能成立,而是能成立的,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成立,做梦也行,什么也行。

  说到杀,他后边还有一个公案,而相类似的,下边论主再举一个实例给外人看。

  

  论:又如阿练若仙人意愤势力,令吠摩质咀利王梦见异事。

  述曰:此第三喻。阿练若者,旧云阿兰若,此云闲寂,旷野处也。离村空野,名阿练若,此中仙人,名阿练若仙人。吠摩质咀利王者,即旧云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也,天帝释设支夫人之父也,此云绮饰,或云彩画。由仙人意瞋,令阿修罗王梦见异事。旧论言见恐怖事,此则不同。

  

  “又如阿练若仙人意愤势力,令吠摩质咀利王梦见异事”,这是又一个喻,“此第三喻”,阿练若仙人以心的力量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其它的梦。

  

  “阿练若者,旧云阿兰若,此云闲寂,旷野处也”,什么叫阿练若?过去的翻译叫阿兰若,我们汉地的话叫闲寂;什么叫闲寂?就是旷野处,就是没有人的地方、清净的地方。“离村空野,名阿练若”,具体地说,远离村子、空闲旷野没有人住的地方,就叫阿练若,“此中仙人,名阿练若仙人”,在这样的阿练若里边修道的仙人,就叫阿练若仙人。

  

  这个“吠摩质咀利王”是谁?“即旧云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也,天帝释设支夫人之父也”,过去的翻译叫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就是天帝释设支夫人的父亲。帝释天的女人,是个阿修罗女。阿修罗女长得极端正,这大家都知道。这个帝释天的王妃——设支,是个阿修罗女,她的父亲就是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此云绮饰,或云彩画”,这个设支夫人,汉文名字叫做绮饰,或叫彩画。“由仙人意瞋,令阿修罗王梦见异事”,主要是要说这个公案,“旧论言见恐怖事,此则不同”,在过去的翻译说是见恐怖事,这里说梦见异事,这个意思都是一样的。

  

  中阿含经云:有七百仙人,住阿练若,时天帝释严身入中,于下风坐,诸天皆来恭敬帝释。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见帝是事,忽变为天,着好严具,破其篱垣,入仙人处,在上风坐。仙怪是事,皆不敬之。甚生愤恨,云:汝等何故,但敬帝释,而轻蔑我?欲苦诸仙。诸仙忏谢。其恨不已,①不受仙悔。诸仙心念,令返衰恼,应时毗摩质多罗王即大困苦,遂生悔心,②惭谢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即还如本。今此论说阿修罗得梦,经说觉时遭苦,然理大同。此前所说,皆增上缘,令他事起,非亲为缘,令有此事。

  校注:①「不受仙悔」,据大正藏(T43,p.1004, a24-25.卷2),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三页后面六至七行)作「不受仙诲」。②「惭谢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江西校刊本(下册.卷四.十三页后面八行)作「惭谢仙等,仙等心念,放赦其僣失」,大正藏(T43,p.1004,a26-27)作「渐谢仙等,仙等心念,赦其僣失」。

  

  “中阿含经云”,这个事情在《中阿含经》里有,那里边怎么说?

  

  “有七百仙人,住阿练若”,仙人们住在阿练若,修道,“时天帝释严身入中,于下风坐”,帝释天看到他们这么修行,他也很恭敬他们,他就打扮得很端严,跑到他们中间,“于下风坐”,坐在下方,表示谦虚,在下风的地方坐。“诸天皆来恭敬帝释”,因为他穿著很端严,天人都跑过来,恭敬他。阿修罗妒嫉心重,“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见帝是事”,他看到帝释天这个事情,受到这样子的恭敬,他也想,自己也要受人恭敬,“忽变为天,着好严具”,于是他也变成一个天人的样子,着很端正的衣服、好严具,各式各样的庄严品。但是他这个人,…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