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五蘊論講記▪P49

  ..續本文上一頁前六識,他的心王心法都滅掉了。那麼“恒行”,就是七、八二識。“恒行一分”,那麼七、八二識中間一個,就是第七識,都滅掉了。

  它有批注,這個《廣論》裏邊,“不恒行,謂六轉識”,這個六個識從第八識生出來的,叫轉識,它是第八識裏邊重生的,原來有第八識,(……)六識,轉出來生出來的,叫六轉識。不恒行就是前六識。“恒行”的,就是包括“藏識”,就是阿賴耶識,“及染汙意”,第七識。第七識爲什麼叫染汙意?恒審思量叫意,思量什麼東西?就把第八識執著是我,跟它相應的我愛、我慢、我癡、我見,這四個煩惱,把這個阿賴耶識執得緊緊的,這是我,那麼這是染汙的,這個意是染汙心的。那麼恒行的心王,就是阿賴耶識第八識跟那個染汙的第七識。

  “是中六轉識品及染汙意滅,是滅盡定”。那麼這個裏邊,前面說“不恒行及恒行一分心心法滅”,講得是比較抽象一點了,這裏更具體地說,就在滅盡定裏邊,前面六個識,前六識,跟那個第七識,染汙意,都滅掉了。

  那這個定是非常深了,只留下個阿賴耶識。這個定,一般的凡夫能不能修?修不起。那麼至少叁果以上才能修,叁果以上得到非想非非想定的人,那麼他以非想非非想這個定爲基礎,就把心滅下去,修滅盡定,這才能夠成就。所以說要這個定呢,凡夫得不到的。我記得在以前,上海有個居士,人家去找他,他說你最近一段時間不要找我,我在修滅盡定。那麼這個口氣很大了!如果他是真正的叁果以上的聖者,那就可以了,你修滅盡定。但是也不要說,我們說得了聖位的人不能說,“我是叁果,我叁果以上,我修滅盡定”,不要說。如果你說你還沒有得叁果,你說我在修滅盡定,不說你大妄語麼也說你無知了,什麼都不懂了。

  這個滅盡定是哪個人修的?如果你說你是修滅盡定,那麼你至少承認叁果以上。你是真的叁果以上也不該說,沒有證到叁果以上那是大妄語,那是不可忏的。那麼假使你說我沒有得叁果,我也不知道這個是,滅盡定是叁果以上修的,我就在修,把心息下去。那麼你怎麼叫滅盡定?這個你不能亂說了。那就是你沒有學好。你學好了,滅盡定是聖者修的定,你就不會亂說“我在修滅盡定”。當然我們是從旁邊來說了,可能那位居士是叁果以上的聖者,他說“我修滅盡定”,是對個別的要好的人說,也可以。但是從我們一般的來說,做不到,滅盡定是聖者以上的事情,普通凡夫是不會的。

  那麼這個滅盡定,我們認識到之後,如果你碰到你一個朋友,你說我這兩天修滅盡定去了,你不要來找我了。你這個可笑之極,你什麼定都沒有,我說你修滅盡定之後,你起碼的要非想非非想定得到,初禅、二禅不要說了,你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得到之後,還不敢說你修滅盡定,因爲這個外道得非想非非想定的也有,但是他是凡夫,他是有漏的,不能修這個滅盡定,滅盡定就是聖者修的。聖者,要得到非想非非想定,而且要叁果以上的聖者,才能修滅盡定。才有資格修了,也不是每一個叁果以上都能修,都修成功了,也不敢說。叁果以上的人,得了非想非非想定的人,才有資格修滅盡定,能修不能修成還是另外一個問題。那麼這個法相學過之後,至少不會說大話,我們這個說話有分寸,不會亂說了。像“菩提道次第”學過的,也不會說我是九地菩薩了,這個話不會說了。你說這個話,你根本沒有學過法相。

  這兩個是很特殊的無心定。我們說我們前面已經講的定,都是有心定,定裏要觀的,觀這個、觀那個的有心定。這兩個定是特別的,心王心所都沒有的,所以擺在哪裏,既然心王心所是沒有了,跟心不相應,那就擺在不相應行裏邊了,它也是行法,也遷流造作,那麼行的作用有,但是心裏不相應。這兩個定,雖然說是定,實際上心根本沒有了。我們心一境性叫定,它心都沒有,怎麼叫定呢?

  在這個入了無想定、滅盡定的,因爲他進去的時候以定力進去的,所以他在定中,這個身體的滋養非常舒服。雖然感覺是沒有了,但是身體的得益是有的,入了這個定,身體還是非常的滋潤的。那麼從這一點,身體上的作用說,它跟定相似的,也給它安個名字叫定。進去的是定,能夠進到無想定、滅盡定的,決定要證到四禅的定,或者非想非非想的定,才能進得去。進了去之後,雖然心沒有了,身體上的作用跟入定一樣,那麼所以說也叫他一個定,無想定,滅盡定。但是這兩個定,是絕對地跟普通的定不一樣的,是心王心所都滅掉的,那麼只有高矮不同,無想定是外道修的,滅盡定是聖者修的,都不是凡夫的事情。無想定滅的是前六識的心王心所,滅盡定滅的是前六識加上這個末那識,第七識的心王心所,滅掉了,這是一般凡夫根本做不到的。你心這個第七識滅掉了,我這個東西就暫住止息下來了,那麼你凡夫怎麼會把我都放下呢?放不下的。

  這是兩個定,下邊,果。

  無想天

  【廣】 雲何無想天?謂無想定所得之果,生彼天已,所有不恒行心心法滅爲性。

  無想天,就是得了無想天,無想定之後,你將來感的報在哪裏?感的報就是生無想天去了。這是“雲何無想所有”,這個《五蘊論》的無想所有比較包含得隱一點,“無想所有”,無想定所有的果,那麼這裏,幹脆了——無想天。你先這一輩子修無想定,將來感的報,生到無想天去。

  

  雲何無想所有?謂無想等至果,無想有情天中生已,不恒現行心心法滅爲性。

  (12A)“雲何無想所有?謂無想等至果”,就是無想定的果,將來的果報,它的異熟果,就生到無想天去。“無想有情天中生已”,你生到無想有情的天裏邊,你無想天裏邊也有有情,凡是修無想定的人都生到無想天去。生到這個天上之後,“不恒現行心心法滅爲性”,生到這個天上去,第六識、前面六個識都滅掉了。

  所以說無想天盡管是有五百個大劫,一個大劫就是成、住、壞、空,世界要經過一次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那麼有五百個大劫,那這時間長得很,天文數字,好多億億億年。但是你說在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你說用功修行的話,那是得了很大利益。但是他這個裏邊,生到無想天,在生的一刹那,心有的,知道我生無想天了,第二刹那,心息下去了,一直到他快死的時候,再起個念頭,“我要投生去了”,中間什麼都不知道。你不要說五百大劫,五億大劫都沒有用,等于沒有。你們自己想想看,你如果睡了一覺,晚上沒有做夢,早上醒過來,什麼東西都沒有,就像空空的,沒收獲的。那麼,它這個無想天也這樣,雖然上去之後,時間是很長,你說收獲,他也不感到,他心都沒有了,你說他要用功更談不上,沒有心王心所的,什麼都用不起來。結果,睡大覺一樣的,“醒過來了”,“掉下來了”,那就又到惡道去了,毫無意思。這是外道的智能沒有,結果他搞的事情都是糟糕的事情。

  外道現在很多,昨天有廣州一個居士打個電話,慌慌張張的:“我收到一封信。”我說:“幹什麼?”他說:“他是佛,他叫我把這個信要寫多少份送出去,不送的話有什麼什麼果報,很厲害。我怎麼辦啊?”(笑)我說:“他肯定信殼上沒有署名吧?”他說:“沒有署名的。”我說:“以後沒有署名的就不要看了。”這都是外道,外道基本上都是這一套,你要退也退不了,他沒有地點,也沒有名字。這一封無頭信寫過來,“你該怎麼做怎麼做”,不做的話,你要怎麼倒黴倒黴倒黴,倒一萬八千個黴。那個東西,他感到著急得很,我說:“你不要煩了,你念觀音菩薩就好了。 《觀音菩薩普門品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啪,打過去了就完了,這個不要害怕。

  那麼這個是外道的信也不好,你用這種手腕來教人家搞宣傳,這個我們感到……佛教內部是從來不用這一套。無頭信,我們是有警惕的,無頭信不敢拆,無頭信不看,那麼那一次來了個無頭信,寫了個“多寶講寺”,我就沒有去看它,時間也沒有,有頭信都來不及回,無頭信哪看呢?我們以後,通訊要登一次,我們有頭信的,已經太多了,來不及看。無頭信我不看的,你以後寫信來,不要無頭無腦的信,不要來了。如果有外道的話,那你把你地址留下來,我好退給你,否則的話,你無頭信我不看。

  剛才是無想天,我們說,這個要分清楚,無想定是因,你修——在因地上修那個無想定。我們以前學過一個“福非福業”,一個“不動業”,福業非福業是欲界的善惡業,不動業是定業,爲什麼原因?你修了那個定,決定感那個果,中間是不隔一層的,下一輩子就是那個果。那麼,無想定,如果這一輩子你成就無想定,你下一輩子決定生無想天。所以說前面的無想定是因,你可以在人間修,這個外道,假使他人間修了無想定,修成了,那麼他這一輩子沒有之後、死了以後,決定生無想天去,那就是這個後頭的無想天。

  無想天的果報是:時間是五百大劫,五百個大劫的時間長。在這個五百大劫的生了無想天裏邊,就是說開始投生的一念,有心的;到要快要死掉的、臨終那個時候一念,是有心的;中間的,在五百大劫除了兩念頭,都是沒有心的,這個裏邊,糊裏胡塗,就是過了五百大劫,過好之後就掉下來。所以說,我們的看法——毫無意義,但是外道認爲這就是涅槃,因爲時間很長,中間也是很清淨,什麼都沒有,他們也知道要造業就是煩惱,煩惱是心起來的,心都沒有了,煩惱不起來,煩惱不起來,你造什麼業?你業沒有了,你果也沒有了。他們就這麼想,以爲得了無想定之後,你煩惱都沒有了,那麼你也不會感果,是涅槃。

  實際上,你本身這個無想天就是一個業,那麼以前無始以來的業多得不可數,你怎麼能弄得完?所以說,結果他生無想天,無想天之後、五百大劫之後,反而下來,一般是惡道去的。所以這個,外道的智能不夠,雖然下了很多的苦功,但是結果得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一個清淨的涅槃的報。

  …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