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五蘊論講記▪P52

  ..續本文上一頁叫做宗宙,這是加上去的,你本來生下來沒有宗宙兩個字。

  好了,什麼叫差別增語?自性、差別兩個字你怎麼講?什麼叫自性?什麼叫差別?(學僧答:本具的那個性,可以使它區別于其它諸法的那個……)

  眼根也差別于其它的,不是耳、不是鼻、不是身,那還不是差別了麼?怎麼叫自性、差別,兩個不是一樣的了?看它例就看出來了。自性——一個概念;差別——這個概念還有其它的屬性。諸行,一個概念,諸行是怎麼的?無常的,就是它的差別。文,什麼叫文?什麼叫諸字爲性?你這個指名身,跟“文”怎麼連起來?由何顯,如何由何文來顯名?文字,“眼睛”就是個文字,一個“眼”已經是文字了,我們漢文沒有拼音字母——ABCD,這個你兜攏來就是這個眼睛,EYE就是眼睛。這個東西是由字母顯名,由名顯句,對了,身就是多。

  什麼叫異生性?宗猛,什麼叫異生性?你是不是異生性?你是聖者啦?管你修不修,什麼叫異生性?異生性什麼?你是不是異生性?問你是不是,你就說兩個話就可以了。(學僧答:我是的。)

  你是的。那就對了。你凡夫,就是了,沒有得到聖法就是異生性。

  

  真假四大

  今天有人問一個“真假四大”的問題,我們補充一下。那麼那個筆記已經抹掉了,那個是不好搞了,還沒有寫就抹掉了。完整抄不用了,抄好的人把它拿出來,那麼我們是念一道。四大種,昨天好象寫了,就是《俱舍》32文裏邊的“大種謂四界”,這是個頌。大種謂四界,大種就是四個界。哪四個界?“即地水火風”,地水火風它是體,名字,它這個名字。它什麼業用?“能成持等業”。它的一些體性——“堅濕暖動性”,這是一個頌。

  大種麼四界,哪四個界?地水火風。它有什麼作用?能持。地,能持的用。水,能濕的用。濕,就是我們說面粉,把它加點水就縮了一團了,抟結起來了,沒有水的話,它是散的,各了各的,那麼,水能濕用。火能熟用,這一坨面粉濕是濕起來了,但是生的,吃不來,就像我早上吃個粽子,都是米,那個,就不能吃,那就要火,要加火,火要加上去的話,那就是成熟了,那就可以吃了,火能熟用,成熟用。那麼風,成長,我們說這個南風一吹,草木就生長,就是春風一吹,這個草都生起來,那就是有長的作用,運動,沒有運動,怎麼長?小孩子蹦蹦跳跳的,他就長得快,你坐在房間不動的,就長得很慢。那麼風是能長,這個業用如此。

  那麼,這是真四大。真四大是什麼的境界?觸的一分,這個我們講過了,能觸是觸心所,它是身根、身識,所觸的就是地水火風——能造四大,還有所造的——輕、重、澀、滑、冷、饑、渴等等,一共十一個所觸。四大,所觸的一分,它是身所碰到的。這個要記住,四大就:地堅的,身碰上去知道堅;水是濕的,手拿一下知道是濕的;火是暖的,你身烤一烤火就感到暖和,再烤得厲害就燒掉了,那個就不是舒服了;風動,你手碰上去它在運動的,就是動。這是身的境界。

  那麼這個假四大也有一個頌,也《俱舍》33的頌。“地謂顯形色”,這個我們抄過的,就看念的,沒有抄過的就寫。地,地水火風那個地,謂,所謂的謂,顯形色,顯宗的顯,形狀的形,顔色的色。地是什麼東西?顯形色。我們假四大,我們一般人所謂的地,假使我們說這一個草地,很好看,綠綠的,草長得好好的,那麼,這個草地是圓的,是形色,這個草地的地是綠顔色的,顯色,我們所謂的地是顯色形色表示的,不是碰上去硬的,叫地。你再看過去,這一塊地很大,這是你眼睛看的顯色、形色,這個形狀很大就是地大。如果看起來小,這塊地一點點大,不大,都是眼睛看的。所以地呢,顯形色,並不是堅硬性。真假的四大不同就在哪裏?一個是身碰上去是硬的;一個是眼睛看上去是綠的、藍的。我們說青天,天是藍的,晴空,藍顔色的,碧青的,太陽照得亮亮的,沒有邊的,很大,這個是顯形色,當然這個不是地,我們所謂的,一般都是顯形色——看到的,那麼真正的地是堅硬性,你單是眼睛看,不行的,要手碰了才知道。

  “隨世想立名”,(隨便的隨,世間的世,想象的想,站起來的那個立,名字的名。)這個地本來不叫地,它是顯形色,“隨世想立名”,我們祖祖輩輩這麼叫下來,這個就叫地,並不是真正的地。但是我們人類習慣,從曆史上一直把它叫地的,那麼我們也順著他叫地,但是這個地不是真的地,是假的地大。

  “隨世想立名,水火亦複然”,水也好,火也好,這是兩個,四大,地水火,“亦複然”,(亦就是一點、一橫、兩豎、兩點,也就是說,不亦樂乎的亦,複旦的複,自然的然)水火也同樣,也是這個樣子,也是顯形色。我們看到這個河,像帶子一樣的,帶子一樣形狀,這個河水很清,綠綠的,顯色。我們說假的四大的水,也是顯色形色,而真四大的水,要碰上去濕的,才是真的水大。火大也是,我們看到這個爐子裏的火,紅紅的,那麼這個火也是火焰很高,工廠裏的鍋爐,鋼鐵廠裏邊的火,煙囪裏噴出來,很高,紅紅的,這個也是顯形色,紅紅的是顯色,那個樣子一動一動的,這是形色。那麼,水、火也是形色,“複然”,跟那個地大一樣,也是形色。

  “風即界亦爾”,風,風大,即就是立即,那個即,即使什麼,那個即,界,風就是界——“風即界”,“亦爾”——也是這樣子。那麼,“亦爾”就是說也是顯形色。風有兩個說法:有的人說風大就是真的風,我們人間的所謂的風跟真的風界是一樣的,風即界,風就是界,就是風界;但是,有的說“亦爾”,風跟地水火一樣,也是顯形色。我們說臺風起的時候,一陣黑黑的風吹過來,這是顯色,龍卷風是打漩渦的,遠看出來就是一個黑色的漩渦的樣子,那是形色,那麼也是顯形色。在風界,就是說我們假的風大,有兩種說法:一種說,假的風大就是風界,就是真的一樣的;一個說法,假的風大也就是跟地水火一樣,都是顯色形色,不是真的風大,真的風大是運動,我們是看不到的,就是要身碰到的。那麼,這是真的四大跟假四大的差別,就在這裏:一個就是說,真的四大一定是身根所對的境,要碰上才知道的;假四大一般就是說眼睛看的。看到地下,踩在足下的是地,我們在澳大利亞看到紅的地,它的土是紅的,那麼是紅色的顯色;這一條路,長長的,那就是一條,形色。那麼,水也是一樣,顯形色;火也是一樣,顯色形色;乃至風,臺風,那個龍卷風,等等,都是顯色形色。那就是說,假四大是顯形色,真四大是身的觸境,那個不一樣,這個要區分。

  我們現在一般說的地水火風,都是假四大,所以說你沒有學過《俱舍》的,人家個地水火風,“這個是我很懂,我完全懂了,地水火風麼就是這個……”你再一問,哪是真的地水火風,哪是假地水火風?那他就呆掉了,怎麼地水火風還有真假的從來沒有聽到過。那一般書是不講的,但是真正要學法相,一定要辨真假。

  我們現在佛教一樣的,“灌頂,趕快去灌”,這個上師真的假的,“我”去看一看,真的上師灌頂得加持,假的上師灌頂你倒黴。外道給你灌了頂之後,你說把佛教的皈依的體都破掉了,如果你受了外道一灌頂,你成了外道了,就不是佛教徒了。

  這個補好了,行了。我們下邊,今天要開始講識蘊。

  

  乙五、識蘊

  五個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最後一個了別的識蘊沒有講。那麼,今天第五個蘊。“雲何識蘊”,先看《五蘊論》:

  

  雲何識蘊?謂于所緣境了別爲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攝故。

  “雲何識蘊?謂于所緣境了別爲性”,“于所緣境”,心是能緣,緣就是攀緣,心總是要緣一個境才能生起來,你說我一個心生起來了,沒有境的,你給我找找看,你想個空,空還是個境,你想一個人,人還是一個境,你說我一個心生起來了,沒有緣,什麼都沒有緣,這個心怎麼生起來?根跟境相對才生識,那麼你這個識沒有境的,你怎麼生?生不出來的。決定是有所緣的境。于所緣境怎麼樣呢?起什麼作用?“了別爲性”。能夠了別,知道這是什麼。“亦名心、意”,這個識也叫心、也叫意。“由采集故,意所攝故”。因爲能采集,叫心;因爲是意所攝,就是意處所攝的,也叫意。“最勝心者”,這個就是講爲什麼是《五蘊論》是大乘,它把識就分了八個識。一般的根本乘,到第六意識爲止,第七、第八就不講了。那麼,講到瑜伽的那個唯識宗,它屬于大乘的。

  我們先把大乘,小乘的概念說一下。在佛在世的時候,講的原始佛教一直到佛滅度一百年之間,原始佛教不分部派的,都是一味的,沒有說你這個講法、我這個講法不同,沒有,大家的都是根據佛說的,都是同樣的,一個味道。  

  到佛滅度一百年之後,由于弘化的地方不同,聽法的人,弘法人的,他聽的法不同,所對的機不同,當時地方的習慣不同,人的意識形態不同,那些,就慢慢地分部派。開始是上座部、大衆部,後來上座部又分,大衆部又分,一共分了二十部,二十部也是個大概數字。那麼,這個時候叫部派佛教,是分了部派了。

  分了部派之後,後來就慢慢地生出中觀的,就是龍樹菩薩創立的中觀宗,這個中觀宗。它再以後,産生無著、世親的瑜伽派,也就是唯識派——瑜伽。那麼,這兩派出來之後,他們是講大乘的,要度一切衆生的。對前面的部派佛學,他們裏邊有一些差別,就是說有些教義是不同的。那麼,互相辯論的時候,他們是貶低他們的地位,說你們是小乘,這是在辯論的時候要貶低對方,說他是小乘。實際上,小乘這兩個字是不能亂安的。

  小乘、大乘從發心上說,發的是菩提心,行的是菩薩道,那就是大乘,不在經論律叁藏來分,這個不能分的。法是沒有大小的,人的心有大小。所以說部派佛學是小乘,這個是大乘,我們是大乘,這個說法是辯論的時候故意貶低對方的一種貶斥,在我們客觀…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