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再生爲一個富有和前途燦爛的人。
丙、救人性命、不殺生、解脫別人的憂慮,治療別人的病痛,慷慨地資助醫院和醫學研究,或幫助別人改善生活環境,這種業可以使人再生爲長壽健康,爲衆所愛戴的人。
丁、研究佛法,以及用著作或講述的方法介紹或傳授別人佛法和正確的知識,虔誠地尊敬佛、法、僧和其他宗教的聖賢,或者靜坐,使心念專一。這種業會使人再生爲有智慧、知識、辯才,以及有學者風範的人。
戊、盡管一個人殺生、打獵、捕漁、傷害別人,危害別人的生命,製造或售賣武器,或者搶劫,他仍然轉生爲人的可能,但他卻會短命,意外喪生,或得可怕的瘋症或痼病。可是,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中這種罪業太重大了,他將不再轉生爲人而轉生畜牲,鬼,甚至爲獄囚。
一本佛經中,記載著有人問佛說:
爲什麼有的女人生得醜陋卻富有?
爲什麼有的女人生得美麗卻貧窮?
爲什麼有人貧窮卻健康、長壽?
爲什麼有人富有卻多病、短命?
佛陀的答複是:
醜陋卻富有的女人,是因爲在前生脾氣暴燥,容易發怒,但卻很慷慨,供養叁寶(佛、法、僧稱爲叁寶),布施衆生。
美麗而貧窮的女人,是因爲前生仁慈,永遠面帶笑容,說話的聲音柔和,但是很吝啬,不願捐獻或幫忙別人。
那個貧窮卻健康、長壽的人,是因爲在前生非常吝啬,視錢如命,但對一切衆生卻仁慈、和藹,從不傷害別人或殺生,而且還救了許多有情的性命。
那個富有卻時常生病而短命的人,是因爲前生很慷慨地幫助別人,大量的施舍,卻愛打獵、殺生,常使衆生憂慮、不安和驚恐。
以上的例子使我們多少可以明白,爲什麼世界上的人,雖然同爲人類,卻在容貌、性格、壽命、健康、智力、命運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出生時的環境會如何地影響他或她的命運。出生在那一個種族,那一個國家,那一個時代,或具有那一種膚色——這一切因素都會産生重大的差別。然則是什麼使這個嬰兒投生在這樣不同的環境中呢?因此相信這一個人在出生前(以往世)有不同的業因造成現在這樣不同的果,豈不比說那僅是偶然的或是神的意旨更來得合理嗎?再者,假使一個嬰兒沒有前生,神又將依據什麼來作這樣不同的賞罰的判斷呢?
(二)業也會影響別人,且不僅造成來世的果,也會影響今生。
“業果是不可思議的!”佛陀這句話不僅意味業果的複雜性,而且還指示我們要預知一個業果什麼時候成熟是很難的。
可是,一般說來,業很像燃點一枝蠟燭。蠟燭會立刻照亮了一間屋子,一直到點完爲止。業同樣地也有下面各種特質:
甲、業不只影響造業的人,而且也會影響別人,果報的範圍依業的大小而定。
乙、多般的業立即産生果報,這個果報會延續下去直到業盡爲止。業報的性質和大小,決定業果持續時間的長短,它可能延續許多年,也可能要等到其他的業果成熟時,方才爲人感受。
丙、各種業果可以合並,也會累積。
以上叁點說明頗爲簡短,我沒有時間詳細的討論。但是下面的例子或許可以幫助解釋上面的叁條特質。
甲、富蘭克林發明了電,艾迪生將電變成了光。無疑地這兩位科學家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這兩個發明的影響,仍在一天一天的擴大。
乙、美國國會的修改稅法,立刻影響了幾千萬美國人的荷包。許多美國人在他們今生的馀年都會受到這個業果。如果其中有死後再投生美國的人,那麼他們在來生中也會感受到這批國會會員決策的影響。
丙、多少年前美國人奴役黑人的業,合並和累積起來所産生的果,成爲美國一項重要的內政問題。
丁、愛因斯坦發明了原子能的理論。這一個發明,以及所有參加曼哈吞計劃Man-hattan Project的人的聯合努力所産生的果(好的壞的)是如此的複雜,我們到今日也許才開始體會到這些發展的意義。
(叁)各種業果大小的比較:
這一類的比較在許多佛教的經典中都有記載。我要舉幾個例子,讓各位對如何可以創造更有力的業果,能有自己的看法。
甲、有一天,佛陀在街上行走,碰見了一個衣衫褴褛的乞丐,是在當時印度的嚴重階級社會中屬于所謂“不可接觸”的一種人。佛陀對他不僅很友善,而且還收他爲徒弟,列爲聖潔的僧伽。這件事産生重大的影響,比他接受一個王子做徒弟的影響更大得多。
乙、當高僧菩提達摩(Bodhidharma)從印度到中國的時候,他深受梁武帝的歡迎。武帝問他說:“我蓋了那麼多的廟宇,建了那麼多的寶塔,對佛、法、僧捐獻了那麼多的錢,又做了無數其他的善事,我的功德如何呢?”菩提達摩的回答使武帝大失所望。他說:“陛下,沒有什麼功德可言。你所做的福德只能帶給你人世間的報酬。”菩提達摩是說:你在來生中將會有大福報,有權勢,有財富,然而你仍然要在生死輪回中流轉,不能解脫。
丙、佛陀在他的教義中,多次強調地說:研究實行佛所說如何方能脫離輪回的教義,並且向別人解說,即使僅寥寥幾句,其功德也遠勝對宇宙間恒河沙數的一切諸佛作隆重供養。
丁、佛陀又教導我們說:
一個人如對佛、法、僧作無數的供養,幫助許多衆生,又作了許多別的善事,而將其積累的功德只求謀自己的利益,或是把利益傳給自己的子女或親戚——比如希望發財,或在今生及來世能享長壽——那麼他只能得到極有限的果報。
一個人做了上述同樣的善行,如果將一切功德都回向別的衆生,救助他們解脫輪回之若,他的功德還勝過抱著自私目的的人。
一個人做了上述的善行,卻沒有任何特殊目的或願望,他的功德比上述兩種人更要大得多了。
(四)業與自由意志
這是一個時常聽人提到問題。問題是:“在業的法則下,有沒有自由意志活動的余地?”一個更澈底的問題是:“所謂自由意志是否僅僅是主觀的看法?自由意志仍然是某些業的果。”例如一個女兒不同意她父母的意見,決定要嫁一個青年。這個女兒或許會以爲這個決定是她的自由意志。但在業的法則下,這個決定極可能是她過去和這位青年以及和她的父母業的關系造成的果。她依照自由意志而行動不過是她主觀的想法而已。
在美國,人民有投票或不投票的自由。這一種自由是從自由意志取得的呢?或者是業果預先所決定的呢?
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似乎都說明在業的法則下沒有自由意志活動的余地。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人的命運是業所前定,自己沒有辦法改變它?這個說法正確嗎?佛陀說並不正確。那麼爲什麼一個人能改變他的命運,他又如何能改變他的命運呢?
爲了幫助各位了解一個人的命運並非全然爲過去的業所決定,我必須請你們回想一下我在討論本性時那一段話。我說過因和果,就像生與死一樣,在開悟的境界下失去了它的意義,因爲這業報不論是好是惡,在本性中,根本就沒有一個接受業報的人去承受。所以到了極點,在一個人開悟時,業的法則是應用不上的。一個開悟了的人所做、所說、所想的無一不是出于自由意志,或者說是本性的顯露,而非過去的業的果。
佛陀的一切教義,針對一個目標,那就是使每個人明心見性。因此一切的方法都以使每個人漸漸的與本性契合爲目標。
本性具備人的各種善的品質,如慈、悲、喜、舍,這一切好的品性都是善業,會産生善果。因此,在修養自己和本性契合的過程中,這些好的品性會像偶然穿透深厚雲層的太陽光芒,一點一點地顯露出來,這種顯露是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的真正産品,因爲這種自由意志會創造善業,善業又會産生善果,而這些善果又是以後業果的善因,這樣發展下去,一個人便具有開悟的潛力,能明心見性而成佛。
到此,一個人不僅擺脫了輪回,並且還獲得完美的智慧和慈悲,使他可以教導別的衆生走向同樣的正道。
業的研究真是一個龐大的主題,我可以談幾個小時也談不完。下面幾個題目更是意味無窮:
(一)善業和惡業能互相抵消嗎?
(二)業能被消除嗎?
(叁)惡業的果報能因忏悔而減輕嗎?
照著我剛才所談有關業的大概。各位或許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最後,我要強調兩點:
(一)善業或惡業必然會産生其個別的果報。我們日常生活中行爲、言語、念頭都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所以,一個聰明的人就知道要如何去做人。
(二)請記住,只有當你與本性契合時,才能使業不發生影響,證入本性,才能擺脫輪回。因此,如何一步步去與本性契合,體會到本性就是你,乃是佛陀教義的精華。我誠懇地建議各位勤學勤修。
在我們修學中最大的障礙乃是我們的“我”的概念,它是我們一切無知和苦痛的核心。
下一次我們就要討論到這個核心。讓我奉告各位那個核心的確是非常非常的頑硬。
第叁講
我(空)的概念
有人問我這次的講題中,爲什麼要在“我”後面的括號內,用了一個“空”字呢?依據佛理來說,這個回答就是:“我即是空,空即是我”。不過,像這樣的回答是太簡單了,使人無法理解;因此,請讓我在談到正題之前,先作兩點說明:
1、在佛法中,“空”並不就是“無”,像“人去樓空”那樣。實際上,“空”是指萬物自性是空,即使這個房間內擠滿了人,仍然應該就是“空”的。因爲人類語言文字的有限,無法作精確的表達。最早接觸到佛學的西方學者認爲“Emptiness”“空”這個字看來還是最爲接近,便加以選用。雖然這個字會令人混淆,但在英文字彙中,找不到比它更爲適合的了。
2、由于佛陀悟道時所發現的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