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P3

  ..续本文上一页人再生为一个富有和前途灿烂的人。

   丙、救人性命、不杀生、解脱别人的忧虑,治疗别人的病痛,慷慨地资助医院和医学研究,或帮助别人改善生活环境,这种业可以使人再生为长寿健康,为众所爱戴的人。

   丁、研究佛法,以及用著作或讲述的方法介绍或传授别人佛法和正确的知识,虔诚地尊敬佛、法、僧和其他宗教的圣贤,或者静坐,使心念专一。这种业会使人再生为有智慧、知识、辩才,以及有学者风范的人。

   戊、尽管一个人杀生、打猎、捕渔、伤害别人,危害别人的生命,制造或售卖武器,或者抢劫,他仍然转生为人的可能,但他却会短命,意外丧生,或得可怕的疯症或痼病。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这种罪业太重大了,他将不再转生为人而转生畜牲,鬼,甚至为狱囚。

   一本佛经中,记载着有人问佛说: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丑陋却富有?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美丽却贫穷?

   为什么有人贫穷却健康、长寿?

   为什么有人富有却多病、短命?

   佛陀的答复是:

   丑陋却富有的女人,是因为在前生脾气暴燥,容易发怒,但却很慷慨,供养三宝(佛、法、僧称为三宝),布施众生。

   美丽而贫穷的女人,是因为前生仁慈,永远面带笑容,说话的声音柔和,但是很吝啬,不愿捐献或帮忙别人。

   那个贫穷却健康、长寿的人,是因为在前生非常吝啬,视钱如命,但对一切众生却仁慈、和蔼,从不伤害别人或杀生,而且还救了许多有情的性命。

   那个富有却时常生病而短命的人,是因为前生很慷慨地帮助别人,大量的施舍,却爱打猎、杀生,常使众生忧虑、不安和惊恐。

   以上的例子使我们多少可以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人,虽然同为人类,却在容貌、性格、寿命、健康、智力、命运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出生时的环境会如何地影响他或她的命运。出生在那一个种族,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时代,或具有那一种肤色——这一切因素都会产生重大的差别。然则是什么使这个婴儿投生在这样不同的环境中呢?因此相信这一个人在出生前(以往世)有不同的业因造成现在这样不同的果,岂不比说那仅是偶然的或是神的意旨更来得合理吗?再者,假使一个婴儿没有前生,神又将依据什么来作这样不同的赏罚的判断呢?

   (二)业也会影响别人,且不仅造成来世的果,也会影响今生。

   “业果是不可思议的!”佛陀这句话不仅意味业果的复杂性,而且还指示我们要预知一个业果什么时候成熟是很难的。

   可是,一般说来,业很像燃点一枝蜡烛。蜡烛会立刻照亮了一间屋子,一直到点完为止。业同样地也有下面各种特质:

   甲、业不只影响造业的人,而且也会影响别人,果报的范围依业的大小而定。

   乙、多般的业立即产生果报,这个果报会延续下去直到业尽为止。业报的性质和大小,决定业果持续时间的长短,它可能延续许多年,也可能要等到其他的业果成熟时,方才为人感受。

   丙、各种业果可以合并,也会累积。

   以上三点说明颇为简短,我没有时间详细的讨论。但是下面的例子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上面的三条特质。

   甲、富兰克林发明了电,艾迪生将电变成了光。无疑地这两位科学家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这两个发明的影响,仍在一天一天的扩大。

   乙、美国国会的修改税法,立刻影响了几千万美国人的荷包。许多美国人在他们今生的馀年都会受到这个业果。如果其中有死后再投生美国的人,那么他们在来生中也会感受到这批国会会员决策的影响。

   丙、多少年前美国人奴役黑人的业,合并和累积起来所产生的果,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内政问题。  

   丁、爱因斯坦发明了原子能的理论。这一个发明,以及所有参加曼哈吞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人的联合努力所产生的果(好的坏的)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到今日也许才开始体会到这些发展的意义。

   (三)各种业果大小的比较:

   这一类的比较在许多佛教的经典中都有记载。我要举几个例子,让各位对如何可以创造更有力的业果,能有自己的看法。

   甲、有一天,佛陀在街上行走,碰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在当时印度的严重阶级社会中属于所谓“不可接触”的一种人。佛陀对他不仅很友善,而且还收他为徒弟,列为圣洁的僧伽。这件事产生重大的影响,比他接受一个王子做徒弟的影响更大得多。

   乙、当高僧菩提达摩(Bodhidharma)从印度到中国的时候,他深受梁武帝的欢迎。武帝问他说:“我盖了那么多的庙宇,建了那么多的宝塔,对佛、法、僧捐献了那么多的钱,又做了无数其他的善事,我的功德如何呢?”菩提达摩的回答使武帝大失所望。他说:“陛下,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你所做的福德只能带给你人世间的报酬。”菩提达摩是说:你在来生中将会有大福报,有权势,有财富,然而你仍然要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能解脱。

   丙、佛陀在他的教义中,多次强调地说:研究实行佛所说如何方能脱离轮回的教义,并且向别人解说,即使仅寥寥几句,其功德也远胜对宇宙间恒河沙数的一切诸佛作隆重供养。

   丁、佛陀又教导我们说:

   一个人如对佛、法、僧作无数的供养,帮助许多众生,又作了许多别的善事,而将其积累的功德只求谋自己的利益,或是把利益传给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比如希望发财,或在今生及来世能享长寿——那么他只能得到极有限的果报。

   一个人做了上述同样的善行,如果将一切功德都回向别的众生,救助他们解脱轮回之若,他的功德还胜过抱着自私目的的人。

   一个人做了上述的善行,却没有任何特殊目的或愿望,他的功德比上述两种人更要大得多了。

   (四)业与自由意志

   这是一个时常听人提到问题。问题是:“在业的法则下,有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一个更澈底的问题是:“所谓自由意志是否仅仅是主观的看法?自由意志仍然是某些业的果。”例如一个女儿不同意她父母的意见,决定要嫁一个青年。这个女儿或许会以为这个决定是她的自由意志。但在业的法则下,这个决定极可能是她过去和这位青年以及和她的父母业的关系造成的果。她依照自由意志而行动不过是她主观的想法而已。

   在美国,人民有投票或不投票的自由。这一种自由是从自由意志取得的呢?或者是业果预先所决定的呢?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似乎都说明在业的法则下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是业所前定,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它?这个说法正确吗?佛陀说并不正确。那么为什么一个人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又如何能改变他的命运呢?

   为了帮助各位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非全然为过去的业所决定,我必须请你们回想一下我在讨论本性时那一段话。我说过因和果,就像生与死一样,在开悟的境界下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这业报不论是好是恶,在本性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接受业报的人去承受。所以到了极点,在一个人开悟时,业的法则是应用不上的。一个开悟了的人所做、所说、所想的无一不是出于自由意志,或者说是本性的显露,而非过去的业的果。

   佛陀的一切教义,针对一个目标,那就是使每个人明心见性。因此一切的方法都以使每个人渐渐的与本性契合为目标。

   本性具备人的各种善的品质,如慈、悲、喜、舍,这一切好的品性都是善业,会产生善果。因此,在修养自己和本性契合的过程中,这些好的品性会像偶然穿透深厚云层的太阳光芒,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这种显露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的真正产品,因为这种自由意志会创造善业,善业又会产生善果,而这些善果又是以后业果的善因,这样发展下去,一个人便具有开悟的潜力,能明心见性而成佛。

   到此,一个人不仅摆脱了轮回,并且还获得完美的智慧和慈悲,使他可以教导别的众生走向同样的正道。  

   业的研究真是一个庞大的主题,我可以谈几个小时也谈不完。下面几个题目更是意味无穷:

   (一)善业和恶业能互相抵消吗?

   (二)业能被消除吗?

   (三)恶业的果报能因忏悔而减轻吗?

   照着我刚才所谈有关业的大概。各位或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要强调两点:

   (一)善业或恶业必然会产生其个别的果报。我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言语、念头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就知道要如何去做人。

   (二)请记住,只有当你与本性契合时,才能使业不发生影响,证入本性,才能摆脱轮回。因此,如何一步步去与本性契合,体会到本性就是你,乃是佛陀教义的精华。我诚恳地建议各位勤学勤修。

   在我们修学中最大的障碍乃是我们的“我”的概念,它是我们一切无知和苦痛的核心。

   下一次我们就要讨论到这个核心。让我奉告各位那个核心的确是非常非常的顽硬。

   第三讲

   我(空)的概念

   有人问我这次的讲题中,为什么要在“我”后面的括号内,用了一个“空”字呢?依据佛理来说,这个回答就是:“我即是空,空即是我”。不过,像这样的回答是太简单了,使人无法理解;因此,请让我在谈到正题之前,先作两点说明:

   1、在佛法中,“空”并不就是“无”,像“人去楼空”那样。实际上,“空”是指万物自性是空,即使这个房间内挤满了人,仍然应该就是“空”的。因为人类语言文字的有限,无法作精确的表达。最早接触到佛学的西方学者认为“Emptiness”“空”这个字看来还是最为接近,便加以选用。虽然这个字会令人混淆,但在英文字汇中,找不到比它更为适合的了。

   2、由于佛陀悟道时所发现的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学鸟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