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昨天聞到門口一株花香,今早一開門花就枯萎,香味也沒有了,就生氣了,不是這樣嗎?
有一個朋友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年他去陽明山看櫻花,剛到某個賞櫻景點正要進去時,卻看到有個人牽著小孩,氣沖沖地走出來,嘴還不斷地咒罵著:「不用去看,沒有了!根本沒什麼櫻花!」他氣沖沖地告訴正要進去的人。結果我那位朋友進去看了一下,發現櫻花確實沒長得像往年一樣絢爛,但也另有一番風景,他實在不懂爲什麼那位先生那麼生氣。
因爲那個先前氣沖沖的人,他並不是去看真正的櫻花,而是去看停留在他腦袋裏頭,那團簇密錦繡的虛擬櫻花,所以一開始去看很快樂,看完之後就變得很痛苦。其實,痛苦是前塵影像造成的,是習慣性的虛擬所産生的,滿山璀燦嫣紅固然美不勝收,一樹翠枝也同樣清新呀!
二○○五年我到美國波士頓弘法,從早到晚奔波,四處應請說法,那邊的同修就特別安排了叁天空檔,帶我去賞楓。波士頓的楓葉是出了名的美。
結果那年氣候不同于往年,楓葉不像以往那麼紅,安排此行的同修很不好意思地說,今年的楓葉不似往年那麼漂亮。我說我感覺很漂亮,現在的美是另外一種美。
櫻花雕謝時,花頭紫色的枝桠會露出頭來,是很美的一種微醺,我贊美說櫻花掉了好漂亮,這句話本身也夠美了吧,爲什麼怕櫻花掉呢?櫻花不掉的話,那不是不美了嗎?櫻花掉了真是美呀!
所以,美是不能執取的,執取就不美了;每個人都在執取自己所要的美,卻不許自己展現不同的豐姿!什麼叫櫻花?會長的才叫櫻花吧!但會長的就會雕謝,難道會長會開的才叫漂亮,而會謝落飄零的就不漂亮?這實是在侮蔑櫻花!櫻花還未雕落就已被分割成二半了。
爲什麼談櫻花呢?這是告訴大家心的執取與脈的通塞問題。當你看到櫻花不似往年盛開時,就氣得大罵:「都沒有了!都沒有了!」這時你的脈就封住了;因爲你的心想不通,心意執住了,脈輪就塞滯了。
人有太多的事情想不開,所以要通中脈,便得把事情看通,這才是徹底解決之道。但把事情完全看開,對很多人而言,卻覺得很辛苦,爲什麼?譬如跟人吵架時,如果不生氣,有些人就覺得很吃虧,最好是別人罵一句,你也罵回去一句,或者對方罵兩句,你罵四句,如果能把對方罵倒在地,那就更爽。
爲什麼一般人會選擇罵來罵去?因爲這是最順暢的路──最隨順本能的路,但也是最愚癡的路。就像飚車時,油門踩下去就是了,爽快極了!生命安危先擺一邊,直沖到底,埋頭猛飙。一般人不都是這樣順著情欲之流而一路狂飙的嗎?
但這樣的習慣卻會讓我們的氣脈,也一路跟著塞堵郁滯。所以,現在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不要跟著習氣走,就是大家的心要打開,心要柔軟。
心開始放松打開時,或許會有心脈會痛的感覺,這時我們可以把觀世音菩薩觀想在會痛的心脈位置,這樣作並不是讓觀世音菩薩幫你痛,而是觀世音菩薩在那心脈位置,你的心就轉成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會解決痛,從根本的心執著處打開而解決痛,這才叫方法,是從戰略位置解決心的障礙。
什麼是中脈呼吸 如何是中脈之息也?
《法華經》言:「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此一乘妙位,乃佛種緣起也。是故諸佛印證不無,染汙不得;如來體性常具,識其真者;衆生悉皆如來,實不可得准准妙位,一相不異,是萬善同歸一性,住一乘法位實不可得也,于是乃知法住法位,一實之理,世間常現一切如來常住爾。于此一乘實爾,乃極平常,全佛法界爾。故于此實相中,別示方便,自體妙作,安于法界息也。
何謂法界息也?身常安然,自住大松之相,體常正哉,圓一佛身爾。于此中脈以顯,心、氣、脈、身、境,以法住法位矣!斯乃佛位之位,身心如如自在,息入中脈矣;是言:「中脈呼吸,是對衆生極大利益;在中脈呼吸無上的正覺智慧氣息,則是對衆生的最大利益。」
是中脈息也,心、氣、脈、身、境一如法位,法住法、報、化、功德、事業佛身,世間相顯毗盧遮那如來,實身釋迦矣,法界衆生皆佛也,以自身息住法位,世間衆生常住佛身爾,是最勝無比,同體大慈大悲利益。一一中脈息身,一一法界中心,法住位也,一一衆生同顯大光藏也。有此會心,特此明之,願衆生皆佛也。
「如何是中脈之息也?」《法華經》言:「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華經》跟中脈有什麼關系呢?當然有關系!因爲《法華經》如果真的讀通了,脈不會不通!「佛種」跟「緣起」有什麼關系呢?
這有很多種解釋方式,但這裏我們先思惟緣起跟無上菩提心的關系。
什麼是無上菩提心?無上是最究竟之意,而菩提則具足二層意涵,即悲與智;心可說是種子,但無上菩提心又從何而來?無上菩提心是從自性中來,即自性具有無上菩提的種子(佛種)。
問題是,這自性本具的無上菩提種子,要種在那裏才會發芽成長?所以我們平常說,一個人要不要發心,是指你要不要讓這本性的智慧跟慈悲的種子活下去,也就是讓這最具無上智慧跟慈悲的種子,在你的心中生長與茁壯。因此要發起無上菩提心的前提,第一個便是要認知本性中具足無上菩提心的種子。這個種子不從外來,自性恒有,要先能認知並接受其存在。
我常問大家一句話:「佛是誰?」當我問大家這句話時,你們心中是不是能泛起「佛是我」的回響呢?如果你能有這樣毫不假借「佛是我」的自然回響,那麼你已經認知並接受無上菩提種子的存在了。
基本上,我不會采取「我是誰?」的問法,因爲「我」是輪回的根本,如果要去除這個「我」,就用「佛」來去除,所以你們現在用中脈念誦法,念這「佛是我!」叁次,要很有自信,毫不猶疑粘滯,脫口而出的念!
依此訣要念完你便會覺得不一樣了,我去佛自在,因爲是佛,便不必說「我是佛」了。
所以「佛種從緣起」,這緣起是我們自己建立的,佛種是自性本具的,但是要不要讓它在我們心中茁壯,是我們要去抉擇的。
「是故說一乘」,一乘即是佛乘,是唯一佛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是指法界一切存有,一切現象,一切大小,一切相攝,一切無窮無盡的演發變化,皆名爲法。
「法住法位」是法自住于法,法自位于法,也就是諸法實相,法住則如是,法位則如實。
「世間相如是」,一切相不異、不變、是常,是法住于自法,法住于自位。若能自住于自,就沒有自與他的分別,沒有自他的分別,也沒有一個無分別的分別。
「此一乘妙住,乃佛種緣起也」,一乘即是佛乘。「是故諸佛印證不無,染汙不得」,所以此法是可以修證的,修證即不無,但汙染則不得,是佛印證于你,其體性本來從不汙染,但我們自己不知道此事,所以要自己印證。因此,初始是外佛印證不無,但最後是內佛印證不無,所以佛是什麼?「佛是我」也!就用佛大覺來終止「我」這個分別心。
如果我問:「我是誰?」
回答是「我是佛」的話,那回答「我是狗」也是一樣的,或者「我是任何東西」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不問:「我是誰?」「我」剛好是我這個分別心的起頭。
但當我問:「誰是我?」,或問:「現在,你具有什麼?」你就把自己收斂起來,進而發現自己所具有的都是空的,就開悟了。
因爲汙染不得,所以「如來體性是常具」的,現在只怕你們的印證是無的,你們自己不肯去印證、修證。
我是一個說法者,說法是代佛宣法,所以是講佛法、講實相,因之我講的只有實相;諸佛的印證是確實的,但現在最主要是我跟你們講的你們要相信,相信之後,你們自我印證,自我印證之後連相信也不需要。爲什麼?因爲事實不需要相信,就像一個孩子小時候不喜歡吃飯,父母親便一口一口喂他,等到小孩稍爲大了,能夠自己一口一口慢慢吃了,再到更大的時候,他知道吃飯是他本有自然的能力,他就自己吃了,並有力氣去作事並幫助別人。
各位,希望我們見面的機緣,能很長很多且很久,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雖然希望大家能永遠在一起,但如果真的要永遠在一起,便只有超越時間跟空間,只有心能永遠在一起,否則你們辛苦,我也辛苦。
所以我講的話,或是說我講這些話,讓你們相信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因此,還是早早相信的好。相信的時候,就沒有相信或不相信的事情了,因爲我講的話,只是空中的風而已,有什麼好相信的?
「識其真者,衆生悉皆如來」,佛是我真認得了,這時候佛是誰啊?佛是一切!所以一切衆生都是佛。只有你看到自性是佛,每一個人自性亦是佛,所以「識其真者,衆生悉皆如來」。當你看到一切衆生都是如來時,你的脈通不通?通,而且早通到別人的脈去了!通到法界脈了!
我教過大家如何拿東西,爲什麼要教大家拿東西呢?這是在教大家什麼?這和中脈有關。
當我們拿起一個東西時,說:「這是我的!」說此話時,這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了!當「這是我的」這一念起時,我們是不是跟物件生起了分別心,才要擁有它,當「我擁有它」的念頭一生起時就糟糕了,因爲它就跟我們分割了,所以才必須擁有它。
當你拿起東西來就吃,你是跟東西統一的,當你不先想它是你的或不是你的時,你和它已經統一了。同樣的,即使是摸到一顆叁十克拉的鑽戒,你心中無分別、執著,這一剎那就是統一了,你跟它沒有分別,這是一種事實的證量,而不是一種觀想,是你摸到一個東西時,你發覺你跟它沒有分別。
我曾經跟大家顯示過這種沒有分別的事實,當我的手跟對方碰觸時,因爲手很放松粘住了,兩者是不一不異的。在其間當然我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例如將對方的脈全部堵掉了,堵掉之後再打開,…
《中脈呼吸的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