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P8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身語意上面常常有煩惱的活動,即使有其他的功德也不清淨、也不莊嚴,並且也很容易你所成就的那個功德被自己的煩惱破壞了,那麼就是白費辛苦了。如果先破了煩惱,再成就其他的一切的功德,就不會再有無常的變化的,所以破煩惱是最重要的。

  那麼這個「常行精進,破煩惱惡」,在這個《八大人覺經》上看,「常行精進」,我們說改過遷善,破除去一切過失,遠離一切惡法,修習善法,這種說法是一種通泛的說法。究竟是精進修行什麼呢?前面的文:「安貧守道,惟慧是業」,那麼這可以看出來「惟慧是業」就是四念處,就是修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叫做「惟慧是業」。不過這樣解釋這個「惟慧是業」,是通于淺也通于深的。那麼這樣精進修行呢,就能破這個煩惱惡。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能破這個愛煩惱;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能破這個見煩惱。這個愛、見的煩惱由四念處修學,精進的修學不要懈怠,就能破這個煩惱惡。那麼昨天說了,天臺宗的話還有塵沙惑、還有無明惑,那二種惑是聖人的煩惱。我們在凡夫地的煩惱就是愛煩惱和見煩惱,這二種煩惱對于我們凡夫來說這個障礙太大了,所以先要破它,那就是四念處了。精進地「安貧守道,惟慧是業」,修行這個四念處就把愛煩惱、見煩惱就破出去了。

  「摧伏四魔」,這個四魔裏頭第一個就是煩惱魔,摧伏四魔。這個破煩惱,先是伏,先是降伏煩惱,叫它不要活動。這個愛煩惱不要活動、這個見煩惱不要活動,先是要降伏。若是繼續地修這個四念處,就能可以斷。這個煩惱的活動調伏了,表面上沒有煩惱了,身口意上沒有煩惱,但是煩惱的種子還存在,所以深入的觀察無我、畢竟空,煩惱的種子也沒有了,那就入于聖道了。所以破了煩惱的時候,也就是成就了般若波羅蜜;成就了般若波羅蜜,破了煩惱魔,一方面也是見到法性理了,那麼也就是得到法身。得到法身以後呢,這個五陰魔也破了。由于見到法性理,成就了般若,這個天魔和死魔也都破壞了,所以說「破煩惱惡,摧伏四魔」,這四種魔都不能夠障礙我們了。

  「出陰界獄」,出陰界獄就是破這個五陰魔。我們凡夫的時代,五陰像個牢獄似的困著我們不得自由。但是若是破了煩惱、見到法性理的時候,雖然五陰身還在,但是你已經自由了,你已經會安忍的不受它的苦惱了,當然還是小小的還是有一點事情。但是壽命盡了就棄舍了這個五陰,棄舍了地水火風空識,地水風火空識是六界,那麼十二入、十八界也都棄舍了,這個有漏的惑業苦都沒有了,那麼就是得到法性身,那就是無漏的境界了,那就是大解脫、大自在的境界了,就成功了。但是這個文上是說,我們用功修行的人,你這樣觀察、思惟,思惟這個懈怠有墜落的過失,思惟常行精進有破煩惱、摧伏四魔、出陰界獄的功德,然後自己這個精進的力量就發出來了,就真實是常修行四念處,就成功了。不過在凡夫時代都是有煩惱、有業障、也有報障;煩惱障、業障、報障時時的會發生一些問題,難免有的時候也會懈怠,但是你能夠這樣正憶念就能破除懈怠,就能發動了這個精進的力量的。所以這個覺知,這個觀察,這個正憶念,在我們出家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了。

  我再講一個故事:就是在這個優波劬多的時代,這個佛滅後百余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發生一件事,就是這個社會上有些人,大家總是要發財,就到海裏面去取寶。其中一個人是佛教徒,也是信佛的人,他就發願說:「希望護法善神能夠保護我的安全,我到海裏面去取寶會很安全的成功了回來,我會供養大衆僧,我會做這樣的事情」,那麼發了這樣的願就和很多的商人就到海裏面去取寶去了。這個時候有一個比丘尼是阿羅漢,她就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呢,她就入定觀察,說:這麼多的這個貪心的人到海裏面去取寶,成功沒成功呢?她一觀察成功了,沒有什麼災難,很順利地回來了。也果然是做了一個無遮大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那麼她一觀察這個會裏面有多少阿羅漢、出家的比丘參加呢?她一觀察有一萬八千阿羅漢、還有這個學人,就是沒得阿羅漢,已得初果以上的比丘、比丘尼,那麼還有一些持戒清淨的弟子,這些人加起能二倍阿羅漢那麼多,有這麼多的福田。但是她又觀察這個大會裏面的比丘,誰是第一上座呢?哦!她一觀察:「這個第一上座的比丘叫阿沙羅比丘,他是第一上座。第一上座,就是他的戒臘最高了。那麼她就再一觀察這個比丘是阿羅漢?是阿那含?是斯陀含?是須陀洹呢?一觀察,不是,也不是四果,也不是叁果,也不是二果也不是初果,原來是個生死凡夫,但是持戒清淨的比丘。」喔!原來如此。

  那麼這個比丘尼出了定以後,就來到這個寺院裏面來見這個阿沙羅比丘,這個比丘尼年紀很大了,因爲他戒臘很高了,年紀當然是很大了。那麼她到這裏來,就頂禮這位大比丘,就對他說:「你爲什不莊嚴莊嚴呢?你現在不莊嚴,你可以莊嚴莊嚴嘛!」說完這話,這個比丘尼就走了。走了,那麼這個老比丘心裏想:「說我不莊嚴!是的,我也很久沒有剃頭發、也沒有剃胡須,我這個衣服也很久沒有洗了,也破爛了。我理理發、剃剃須,那麼把衣服洗一洗,破爛的補一補,就好了。」那麼這個比丘尼回到自己的住處,然後再入定,觀察這個老比丘聽懂我的話沒有?一觀察,沒有懂,沒有懂我的話。于是乎這個比丘尼過幾天又來了,又到這個比丘這裏來又來給他磕頭,磕完頭了就說:「你不莊嚴,你爲什麼不莊嚴莊嚴呢?」那麼說完這話這個比丘尼又走了。走了,這個老比丘心裏想:「我已經理發了,也剃除了胡須,衣服也洗清淨了,也沐浴了身體,破爛的也補了,還有什麼不莊嚴呢?哦!我這個衣服穿久了,這個顔色不正(青、黑、木蘭)。我把這個衣服染一染,染一染就莊嚴了。」那麼這個比丘尼回去以後再入定一觀察,他明白沒有明白我說的話?哦!還是沒有明白。于是這個比丘尼又來了,來了又給他磕頭,對老比丘說:「你不莊嚴!」這個老比丘就火了,就煩惱來了:「你已經說我兩次不莊嚴了,我已經莊嚴了嘛!也剃了發、也剃了胡須,衣服破爛的也洗了、也補了、也染了顔色,也沐浴了,還有什麼不莊嚴呢?」這個老比丘火了,就是怒這個比丘尼。

  這個比丘尼說:「現在發生一件事,就是有很多人到海裏面去取寶,取寶回來的時候要設一個大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說:「我聽說過,我聽說這件事的。」說是:「這個大會出現的時候,我們出家人、佛弟子,這些大比丘去應供,誰是第一上座,你知道吧?」說:「我不知道。」說:「你不知道,就是你呀!你是第一上座,你知道嗎?」說:「我是第一上座,我戒臘高,當然我坐上座,這有什麼不對勁嗎?」說是:「你知道有一萬八千阿羅漢在大會中應供,你在阿羅漢的上座,你最先受供養,爲人祝願。你還沒有得初果、沒有得阿羅漢果,用有漏的分別心在阿羅漢前面受供、爲人祝願,你看是莊嚴是不莊嚴呢?我們佛法說是穿好衣服是莊嚴嗎?說是把頭發剃一剃、把胡子剃一剃是莊嚴嗎?這是佛法的莊嚴嗎?佛法怎麼能用這個做莊嚴呢?」

  這個比丘尼這一說,這個老比丘就流淚了,就哭了,說是:「我已經老了,這個身體沒有力量了,一修四念處,一坐下來就打瞌睡了,我不能修行了。」那麼這個時候,這個比丘尼說:「你說的不對!你知道嗎?這個優波劬多尊者在什麼什麼地方住,你聽人說過嗎?是無相好佛啊!他善能教人得道,你可以到那去跟他學嘛!跟他學,由他的開導就有希望可以得聖道的,你不要自己沒有信心。『哎呀,我不行!』不要這樣想。你可以去,到那裏去努力一番,會不錯的。」這個比丘尼就這樣一勸他,這個老比丘想一想,好。那麼他就把自己的事情料理料理,然後就到優波劬多尊者那裏去了。這個優波劬多尊者是大阿羅漢,不像我們這個凡夫還要打個電話、或者寫封信,不需要這件事,優波劬多尊者早早就知道了,就是遠遠的來歡迎他。遠遠的來歡迎他,到了這個廟裏面優波劬多尊者親自給他打洗腳水,來侍奉他。這個阿沙羅老比丘丘心裏想,就對旁邊的人說:「我到這來是親近優波劬多尊者,我不見到優波劬多尊者,我不洗腳。」旁邊的比丘說:「給你打洗腳水的這位大比丘,就是優波劬多尊者。」哎呀!他心裏面非常感動,這麼高尚、有道德的人,遠遠的就歡迎他,親自給他打洗腳水。哎呀!他心裏面不得了的感動。

  然後嘛,這個時候這個廟裏面就打板了。打板了,這個優波劬多尊者集會了很多很多他的弟子,這些大阿羅漢都集中到禅堂裏去,到禅堂裏面去坐禅。這個阿沙羅老比丘,他是洗完腳了,到寮房裏面去休息休息就睡著了,但是又醒了,睡的時間不多,又醒了。醒了一看,沒有人了,忽然間又有人告訴他:「大家都到禅堂去了,你也來吧!」他也就到了禅堂坐下來,一坐下來又是打瞌睡,又睡了。睡著的時候呢,但是禅堂的規矩誰要打瞌睡的時候,這個維那師父就是拿一盞燈就放在那個打瞌睡的這個人的前面。這個人若是警覺了呢,就端這個燈在禅堂周圍走,誰再要打瞌睡呢也放在他前面;那時候禅堂有這種規矩。他拿著燈,周圍這麼走的時候,這些大阿羅漢放大光明入佛光叁昧,放大光明,他一看這種境界心裏面也非常的受到感動。這一支香坐完了的時候,優婆劬多尊者就是特別地來教授這個阿沙羅比丘,教他怎麼樣修。沒有多久,也的確就是得了禅定,得了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阿羅漢,就得阿羅漢果了。得阿羅漢果以後,也有神通了,那麼就拜辭這個優波劬多尊者,就回到自己原來住的廟上。這個時候這個比丘尼又來了,比丘尼又是給他磕頭。磕了頭,說:「大德,今天才莊嚴!」那麼這麼一說,這個老比丘說:「多謝你的恩德!」有這回事。

  那麼這件事應該是個事實,這不是我們中國佛教…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學習佛法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