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身语意上面常常有烦恼的活动,即使有其他的功德也不清净、也不庄严,并且也很容易你所成就的那个功德被自己的烦恼破坏了,那么就是白费辛苦了。如果先破了烦恼,再成就其他的一切的功德,就不会再有无常的变化的,所以破烦恼是最重要的。
那么这个「常行精进,破烦恼恶」,在这个《八大人觉经》上看,「常行精进」,我们说改过迁善,破除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恶法,修习善法,这种说法是一种通泛的说法。究竟是精进修行什么呢?前面的文:「安贫守道,惟慧是业」,那么这可以看出来「惟慧是业」就是四念处,就是修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就叫做「惟慧是业」。不过这样解释这个「惟慧是业」,是通于浅也通于深的。那么这样精进修行呢,就能破这个烦恼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能破这个爱烦恼;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能破这个见烦恼。这个爱、见的烦恼由四念处修学,精进的修学不要懈怠,就能破这个烦恼恶。那么昨天说了,天台宗的话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那二种惑是圣人的烦恼。我们在凡夫地的烦恼就是爱烦恼和见烦恼,这二种烦恼对于我们凡夫来说这个障碍太大了,所以先要破它,那就是四念处了。精进地「安贫守道,惟慧是业」,修行这个四念处就把爱烦恼、见烦恼就破出去了。
「摧伏四魔」,这个四魔里头第一个就是烦恼魔,摧伏四魔。这个破烦恼,先是伏,先是降伏烦恼,叫它不要活动。这个爱烦恼不要活动、这个见烦恼不要活动,先是要降伏。若是继续地修这个四念处,就能可以断。这个烦恼的活动调伏了,表面上没有烦恼了,身口意上没有烦恼,但是烦恼的种子还存在,所以深入的观察无我、毕竟空,烦恼的种子也没有了,那就入于圣道了。所以破了烦恼的时候,也就是成就了般若波罗蜜;成就了般若波罗蜜,破了烦恼魔,一方面也是见到法性理了,那么也就是得到法身。得到法身以后呢,这个五阴魔也破了。由于见到法性理,成就了般若,这个天魔和死魔也都破坏了,所以说「破烦恼恶,摧伏四魔」,这四种魔都不能够障碍我们了。
「出阴界狱」,出阴界狱就是破这个五阴魔。我们凡夫的时代,五阴像个牢狱似的困着我们不得自由。但是若是破了烦恼、见到法性理的时候,虽然五阴身还在,但是你已经自由了,你已经会安忍的不受它的苦恼了,当然还是小小的还是有一点事情。但是寿命尽了就弃舍了这个五阴,弃舍了地水火风空识,地水风火空识是六界,那么十二入、十八界也都弃舍了,这个有漏的惑业苦都没有了,那么就是得到法性身,那就是无漏的境界了,那就是大解脱、大自在的境界了,就成功了。但是这个文上是说,我们用功修行的人,你这样观察、思惟,思惟这个懈怠有坠落的过失,思惟常行精进有破烦恼、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的功德,然后自己这个精进的力量就发出来了,就真实是常修行四念处,就成功了。不过在凡夫时代都是有烦恼、有业障、也有报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时时的会发生一些问题,难免有的时候也会懈怠,但是你能够这样正忆念就能破除懈怠,就能发动了这个精进的力量的。所以这个觉知,这个观察,这个正忆念,在我们出家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了。
我再讲一个故事:就是在这个优波劬多的时代,这个佛灭后百余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生一件事,就是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大家总是要发财,就到海里面去取宝。其中一个人是佛教徒,也是信佛的人,他就发愿说:「希望护法善神能够保护我的安全,我到海里面去取宝会很安全的成功了回来,我会供养大众僧,我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发了这样的愿就和很多的商人就到海里面去取宝去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比丘尼是阿罗汉,她就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呢,她就入定观察,说:这么多的这个贪心的人到海里面去取宝,成功没成功呢?她一观察成功了,没有什么灾难,很顺利地回来了。也果然是做了一个无遮大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那么她一观察这个会里面有多少阿罗汉、出家的比丘参加呢?她一观察有一万八千阿罗汉、还有这个学人,就是没得阿罗汉,已得初果以上的比丘、比丘尼,那么还有一些持戒清净的弟子,这些人加起能二倍阿罗汉那么多,有这么多的福田。但是她又观察这个大会里面的比丘,谁是第一上座呢?哦!她一观察:「这个第一上座的比丘叫阿沙罗比丘,他是第一上座。第一上座,就是他的戒腊最高了。那么她就再一观察这个比丘是阿罗汉?是阿那含?是斯陀含?是须陀洹呢?一观察,不是,也不是四果,也不是三果,也不是二果也不是初果,原来是个生死凡夫,但是持戒清净的比丘。」喔!原来如此。
那么这个比丘尼出了定以后,就来到这个寺院里面来见这个阿沙罗比丘,这个比丘尼年纪很大了,因为他戒腊很高了,年纪当然是很大了。那么她到这里来,就顶礼这位大比丘,就对他说:「你为什不庄严庄严呢?你现在不庄严,你可以庄严庄严嘛!」说完这话,这个比丘尼就走了。走了,那么这个老比丘心里想:「说我不庄严!是的,我也很久没有剃头发、也没有剃胡须,我这个衣服也很久没有洗了,也破烂了。我理理发、剃剃须,那么把衣服洗一洗,破烂的补一补,就好了。」那么这个比丘尼回到自己的住处,然后再入定,观察这个老比丘听懂我的话没有?一观察,没有懂,没有懂我的话。于是乎这个比丘尼过几天又来了,又到这个比丘这里来又来给他磕头,磕完头了就说:「你不庄严,你为什么不庄严庄严呢?」那么说完这话这个比丘尼又走了。走了,这个老比丘心里想:「我已经理发了,也剃除了胡须,衣服也洗清净了,也沐浴了身体,破烂的也补了,还有什么不庄严呢?哦!我这个衣服穿久了,这个颜色不正(青、黑、木兰)。我把这个衣服染一染,染一染就庄严了。」那么这个比丘尼回去以后再入定一观察,他明白没有明白我说的话?哦!还是没有明白。于是这个比丘尼又来了,来了又给他磕头,对老比丘说:「你不庄严!」这个老比丘就火了,就烦恼来了:「你已经说我两次不庄严了,我已经庄严了嘛!也剃了发、也剃了胡须,衣服破烂的也洗了、也补了、也染了颜色,也沐浴了,还有什么不庄严呢?」这个老比丘火了,就是怒这个比丘尼。
这个比丘尼说:「现在发生一件事,就是有很多人到海里面去取宝,取宝回来的时候要设一个大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说:「我听说过,我听说这件事的。」说是:「这个大会出现的时候,我们出家人、佛弟子,这些大比丘去应供,谁是第一上座,你知道吧?」说:「我不知道。」说:「你不知道,就是你呀!你是第一上座,你知道吗?」说:「我是第一上座,我戒腊高,当然我坐上座,这有什么不对劲吗?」说是:「你知道有一万八千阿罗汉在大会中应供,你在阿罗汉的上座,你最先受供养,为人祝愿。你还没有得初果、没有得阿罗汉果,用有漏的分别心在阿罗汉前面受供、为人祝愿,你看是庄严是不庄严呢?我们佛法说是穿好衣服是庄严吗?说是把头发剃一剃、把胡子剃一剃是庄严吗?这是佛法的庄严吗?佛法怎么能用这个做庄严呢?」
这个比丘尼这一说,这个老比丘就流泪了,就哭了,说是:「我已经老了,这个身体没有力量了,一修四念处,一坐下来就打瞌睡了,我不能修行了。」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比丘尼说:「你说的不对!你知道吗?这个优波劬多尊者在什么什么地方住,你听人说过吗?是无相好佛啊!他善能教人得道,你可以到那去跟他学嘛!跟他学,由他的开导就有希望可以得圣道的,你不要自己没有信心。『哎呀,我不行!』不要这样想。你可以去,到那里去努力一番,会不错的。」这个比丘尼就这样一劝他,这个老比丘想一想,好。那么他就把自己的事情料理料理,然后就到优波劬多尊者那里去了。这个优波劬多尊者是大阿罗汉,不像我们这个凡夫还要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不需要这件事,优波劬多尊者早早就知道了,就是远远的来欢迎他。远远的来欢迎他,到了这个庙里面优波劬多尊者亲自给他打洗脚水,来侍奉他。这个阿沙罗老比丘丘心里想,就对旁边的人说:「我到这来是亲近优波劬多尊者,我不见到优波劬多尊者,我不洗脚。」旁边的比丘说:「给你打洗脚水的这位大比丘,就是优波劬多尊者。」哎呀!他心里面非常感动,这么高尚、有道德的人,远远的就欢迎他,亲自给他打洗脚水。哎呀!他心里面不得了的感动。
然后嘛,这个时候这个庙里面就打板了。打板了,这个优波劬多尊者集会了很多很多他的弟子,这些大阿罗汉都集中到禅堂里去,到禅堂里面去坐禅。这个阿沙罗老比丘,他是洗完脚了,到寮房里面去休息休息就睡着了,但是又醒了,睡的时间不多,又醒了。醒了一看,没有人了,忽然间又有人告诉他:「大家都到禅堂去了,你也来吧!」他也就到了禅堂坐下来,一坐下来又是打瞌睡,又睡了。睡着的时候呢,但是禅堂的规矩谁要打瞌睡的时候,这个维那师父就是拿一盏灯就放在那个打瞌睡的这个人的前面。这个人若是警觉了呢,就端这个灯在禅堂周围走,谁再要打瞌睡呢也放在他前面;那时候禅堂有这种规矩。他拿着灯,周围这么走的时候,这些大阿罗汉放大光明入佛光三昧,放大光明,他一看这种境界心里面也非常的受到感动。这一支香坐完了的时候,优婆劬多尊者就是特别地来教授这个阿沙罗比丘,教他怎么样修。没有多久,也的确就是得了禅定,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就得阿罗汉果了。得阿罗汉果以后,也有神通了,那么就拜辞这个优波劬多尊者,就回到自己原来住的庙上。这个时候这个比丘尼又来了,比丘尼又是给他磕头。磕了头,说:「大德,今天才庄严!」那么这么一说,这个老比丘说:「多谢你的恩德!」有这回事。
那么这件事应该是个事实,这不是我们中国佛教…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