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住講記▪P15

  ..續本文上一頁中、或複是勝」:薄福德的人,叫做劣;大福德的人,就是勝;非劣非勝,就是中等的。不管是薄福德、是大福德、或是中等的,都是死屍了,都是青瘀、都是苦惱相。這個屍體,「或者」是「少年」,「或者」是「中年」,「或是老年」。

  「取彼相已」:你要認真地把這個屍體青瘀的相貌,取到心裏面,這就是念。念就是記憶,念的力量在心裏面明了地顯現出來。

  

  【若此死屍死經一日,血流已盡,未至膿爛,于是發起青瘀勝解。】

  「若此死屍死經一日」:若是這個死屍,死亡經過一天——「血流已盡」:假設是被殺的,血已經流盡了;或者不是被殺,身體裏的血不流動了,也可以說是「盡」。「未至膿爛,于是發起青瘀勝解」:死經一日,還沒變成膿,還沒爛壞;到此,你就發起青瘀的勝解,在心裏面很分明地顯現出青瘀的相貌。

  

  〖辛二、膿爛勝解〗

  【若此死屍死經二日,已至膿爛,未生蟲蛆,于是發起膿爛勝解。】

  「若此死屍死經二日,已至膿爛,未生蟲蛆」:若死亡經過兩天,身體已經膿爛了,但是,還沒生蟲。「于是發起膿爛勝解」:看見那個相貌,然後這樣觀想。你非要一次又一次的觀想,才能夠達到勝解的程度;若只是看一遍,看那相貌,心裏想上來後,就又停下來了,那還不能算是勝解。

  我到馬來亞麻六甲,有一位金星法師告訴我:徐悲鴻到麻六甲的一個地方,看到亭子裏面挂有鄭和的像,他回到住處後,就作畫,畫得和那張相片一樣。哎呀,我就感覺這個人不得了,記憶力這麼強,看了一遍就能畫得和它一樣。這個人如果修不淨觀,應該很容易就能成功!我們的記憶力不行,看了一遍以後再看一遍,都不一定能記得住。

  這裏說發起膿爛勝解,我們若是想達到這個程度,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這樣觀想。

  譬如,現在這裏供著阿彌陀佛的像,我們看了,然後閉上眼睛想,你能想得很分明?說我們已經出家很多年了,阿彌陀佛的像也是常常看的,若靜坐的時候觀阿彌陀佛,觀得怎麼樣?觀得不分明,或有的時候觀不上來,這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記憶力怎麼樣。若是有勝解,隨時能觀上來、隨時能現前,不受外面的影響。若我們不斷地努力修習,也是能成就的。

  佛是大智慧人,或者說佛是心理學家也是可以,他知道凡夫煩惱的力量的強大,他說出各式各樣的對治方法,這是佛無量劫來的經驗;當然,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我們願意學習佛法,對于佛法生歡喜心,但是最遺憾的就是有障道因緣——欲。怎麼樣來對治欲?就是要有九想觀的勝解。

  有的時候,自己也可能有這種經驗。譬如做功課,把《法華經》背下來了,這時候應該背,但心就不想背。有這種事情,怎麼辦呢?你先靜坐一小時,令心沈靜下來,懈怠性就沒了,靜坐後,想背就能背。這表示,心若靜下來,堪能性就強。

  所以,修不淨觀也是一樣,有時候可以修、有時候不想修,那就先靜半小時、一個鍾頭。用奢摩他來調和自己,加強自己的堪能性。堪能就是能力,加強能力就能修。今天也修、明天也修、常常修,慢慢、慢慢地才能成就勝解的力量。沒有勝解,是不能戰勝自己的欲的。

  在我們出家人的戒律上、或其他的經論上看,比丘常到墓園--放死屍的地方。古代,在地面上容易看見那些死屍而作觀,現在的墓園做得非常好,看不見了。

  

  〖辛叁、爛壞膨脹勝解〗

  【若此死屍死經七日,已生蟲蛆,身體已壞,于是發起爛壞勝解、膨脹勝解。】

  「若此死屍死經七日,已生蟲蛆」,「身體已」經「壞」了,「于是發起爛壞勝解、膨脹勝解」,這是第叁個不淨觀。心裏也是一次又一次地這樣想才可以。

  

  〖辛四、食啖勝解〗

  【若此死屍爲諸狐、狼、鵄、枭、雕、鹫、烏、鵲、餓狗之所食啖,于是發起食啖勝解。】

  這是第四個勝解。觀察這死屍被鳥獸啃食的情況,于是發起食啖勝解。

  

  〖辛五、異赤勝解〗

  【即此死屍既被食已,皮肉血盡,唯筋纏骨,于是發起異赤勝解。】

  這是第五個,異赤勝解。

  「即此死屍既被食已,皮肉血盡」:這是指被禽獸吃到皮、肉、血都沒有了。「唯筋纏骨」:唯獨筋纏著骨頭。「于是發起異赤勝解」:異,是變異;皮肉血沒有了,只剩下筋骨,就叫做赤;而「赤」是逐漸地變異而成就的,所以叫做異赤。觀察這樣的情況,在定裏發起異赤勝解。

  

  〖辛六、分散勝解〗

  【若此死屍或被食啖,支節分離,散在處處,或有其肉,或無其肉,或余少肉,于是發起分散勝解。】

  這是第六個勝解。

  「若此死屍或被食啖,支節分離,散在處處」:身體的各部分,一節一節分開了。「或有其肉,或無其肉」:或者某一個肢節有肉,或者某一部分肢節沒有肉。「或余少肉」:或還剩余很少的肉。「于是發起分散勝解」:在定裏面將此分散的相貌,分明地顯現出來。

  

  〖辛七、骨勝解〗

  【若此死屍骨節分散,手骨異處,足骨異處,膝骨異處,髀骨異處,髋骨異處,髆骨異處,臂骨異處,脊骨異處,颔輪異處,齒鬘異處,髑髅異處;見是事已,起骨勝解。】

  「若此死屍骨節分散」了,「手骨異處,足骨異處」:手指的骨、足骨各散在不同的地方。「髀骨異處」:髀骨就是大腿骨,也另在一個地方。「髋骨異處」:髋骨就是大腿骨上邊的臀骨,也另在一處。

  「髆骨異處、臂骨異處、脊骨異處」:髆骨就是肩骨;臂骨是肩骨下邊的骨。髆骨、臂骨、後邊的脊骨都各在一處。

  「颔輪異處」:颔輪就是颔骨、下巴骨;因爲它有一點圓相,所以叫做輪。下巴骨,也另在一個地方。「齒鬘異處」:牙齒和頭發也在另外的地方。「髑髅異處」:髑髅就是人的頭骨,也在另外一個地方。

  「見是事已,起骨勝解」:看見這樣的事情以後,在禅定裏面就發起骨的勝解,能把每一節骨頭的相貌,在心裏面分明地現出來。

  

  〖辛八、鎖及骨鎖勝解叁 壬一、別釋二 癸一、鎖勝解〗

  【若複思惟如是骸骨,共相連接,而不分散,唯取粗相,不委細取支節屈曲,如是爾時起鎖勝解。】

  「若複思惟如是骸骨,共相連接,而不分散」:每一節的骨頭都是連接在一起,沒有分散在各處。「唯取麤相」:你心裏面只是觀想大概的相貌。「不委細取支節屈曲」:不詳細地觀想肢節屈曲的相貌。「如是爾時起鎖勝解」:連接在一起叫做鎖;這樣觀察,發起的勝解,叫做鎖勝解。

  

  〖癸二、骨鎖勝解〗

  【若委細取支節屈曲,爾時發起骨鎖勝解。】

  「若委細取支節屈曲」:如果詳細地觀想肢節屈曲的相貌。「爾時發起骨鎖勝解」:這樣觀察發起的勝解,就叫做骨鎖勝解。

  

  〖壬二、異名二 癸一、標列〗

  【又有二鎖:一、形骸鎖,二、支節鎖。】

  又有兩種的鎖:一、形骸鎖,二、支節鎖。

  

  〖癸二、釋配〗

  【形骸鎖者:謂從血鎖(镬)、脊骨,乃至髑髅所住。】

  「形骸鎖者」:怎麼叫做形骸鎖呢?「血鎖」:金陵刻經處的《瑜伽師地論》、《大正藏》和《龍藏》,都是「鎖」字。但是從《瑜伽師地論》的注解——《遁倫記》上面看,是作「镬」。镬,也就是燒飯菜的鍋;用這個字,似乎是容易講一點。

  「謂從血镬、脊骨,乃至髑髅所住」:血镬究竟是什麼呢?就是人的肚子;在腹部裏邊,盛了很多的熱血,所以叫做血镬。把心安住在頭骨、脊骨、腹部的境界上,叫做形骸鎖的勝解。

  

  【支節鎖者:謂臂髆等骨連鎖,及髀髆等骨連鎖。】

  「支節鎖」的勝解是什麼呢?「謂臂髆等骨連鎖」:臂骨和肩膀這些骨頭連鎖在一起。「及髀髆等骨連鎖」:膝骨和骻骨之間骨叫做「髀骨」;也即是大腿骨和肩膀骨等連鎖。支節鎖裏面,沒有說到髑髅。

  

  【此中形骸鎖,說名爲鎖;若支節鎖,說名骨鎖。】

  「此中形骸鎖,說名爲鎖」:形骸鎖叫做鎖。「若支節鎖,說名骨鎖」:若支節鎖,叫做骨鎖。這就是由各式各樣的情形,建立各式各樣的名字。

  

  〖壬叁、假實二 癸一、標列〗

  【複有二種取骨鎖相:一、取假名彩畫木石泥等所作骨鎖相。二、取真實骨鎖相。】

  「複有二種取骨鎖相」,是那兩種呢?「一、取假名彩畫木石泥等所作骨鎖相」:若是畫家用彩色畫出來的骨鎖相;或者是用木頭、或者是用石、泥等,做成骨鎖相。這些是假名爲骨鎖相,因爲那不是真實的骨頭。

  「二、取真實骨鎖相」:是指真實的一節一節骨頭相連結的骨鎖相。

  

  〖癸二、料簡〗

  【若思惟假名骨鎖相時,爾時唯名起鎖勝解,不名骨鎖;若思惟真實骨鎖相時,爾時名起骨鎖勝解。】

  若是根據假名骨鎖相來思惟的,那只叫做起鎖勝解;不名骨鎖,因爲那不是真實的骨頭。若思惟真實骨鎖相時,這時名起骨鎖勝解,立這個名字是有分際的,不是隨便立的。

  

  〖庚二、配屬變壞二 辛一、標列〗

  【又即此外造色色相,叁種變壞:一、自然變壞,二、他所變壞,叁、俱品變壞。】

  這一段文有九想,其實加起來有十個想,有內、有外。從「外」看見屍體,這些屍體都是四大所造,名爲「造色」;這些「色相」有「叁」種情形的「變壞」。

  第一種是自然變壞;第二是他所變壞;第叁是俱品變壞,又是自然、又是他所變壞的。這底下解釋。

  

  〖辛二、配屬叁 壬一、自然變壞〗

  【始從青瘀乃至膨脹,是自然變壞;】

  這一部分是自然變壞。

  

  〖壬二、他所變壞〗

  【始從食啖乃至分散,是他所變壞;】

  指由禽獸的啃食,所以弄壞了屍體,這是他所變壞。

  

  〖壬叁、俱品變壞〗

  【若骨若鎖及以骨鎖,是俱品變壞。】

  這些骨、鎖、骨鎖等,天長日久,它自然就會壞,就是有自然變壞的情形;或者是被火燒、被水爛了,也有他所變壞的意思。所以,叫做俱品變壞。

  

  〖己叁、結〗

  【若能如是如實…

《四念住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