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或复是胜」:薄福德的人,叫做劣;大福德的人,就是胜;非劣非胜,就是中等的。不管是薄福德、是大福德、或是中等的,都是死尸了,都是青瘀、都是苦恼相。这个尸体,「或者」是「少年」,「或者」是「中年」,「或是老年」。
「取彼相已」:你要认真地把这个尸体青瘀的相貌,取到心里面,这就是念。念就是记忆,念的力量在心里面明了地显现出来。
【若此死尸死经一日,血流已尽,未至脓烂,于是发起青瘀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一日」:若是这个死尸,死亡经过一天——「血流已尽」:假设是被杀的,血已经流尽了;或者不是被杀,身体里的血不流动了,也可以说是「尽」。「未至脓烂,于是发起青瘀胜解」:死经一日,还没变成脓,还没烂坏;到此,你就发起青瘀的胜解,在心里面很分明地显现出青瘀的相貌。
〖辛二、脓烂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二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于是发起脓烂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二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若死亡经过两天,身体已经脓烂了,但是,还没生虫。「于是发起脓烂胜解」:看见那个相貌,然后这样观想。你非要一次又一次的观想,才能够达到胜解的程度;若只是看一遍,看那相貌,心里想上来后,就又停下来了,那还不能算是胜解。
我到马来亚麻六甲,有一位金星法师告诉我:徐悲鸿到麻六甲的一个地方,看到亭子里面挂有郑和的像,他回到住处后,就作画,画得和那张相片一样。哎呀,我就感觉这个人不得了,记忆力这么强,看了一遍就能画得和它一样。这个人如果修不净观,应该很容易就能成功!我们的记忆力不行,看了一遍以后再看一遍,都不一定能记得住。
这里说发起脓烂胜解,我们若是想达到这个程度,就要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观想。
譬如,现在这里供着阿弥陀佛的像,我们看了,然后闭上眼睛想,你能想得很分明?说我们已经出家很多年了,阿弥陀佛的像也是常常看的,若静坐的时候观阿弥陀佛,观得怎么样?观得不分明,或有的时候观不上来,这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记忆力怎么样。若是有胜解,随时能观上来、随时能现前,不受外面的影响。若我们不断地努力修习,也是能成就的。
佛是大智慧人,或者说佛是心理学家也是可以,他知道凡夫烦恼的力量的强大,他说出各式各样的对治方法,这是佛无量劫来的经验;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
我们愿意学习佛法,对于佛法生欢喜心,但是最遗憾的就是有障道因缘——欲。怎么样来对治欲?就是要有九想观的胜解。
有的时候,自己也可能有这种经验。譬如做功课,把《法华经》背下来了,这时候应该背,但心就不想背。有这种事情,怎么办呢?你先静坐一小时,令心沈静下来,懈怠性就没了,静坐后,想背就能背。这表示,心若静下来,堪能性就强。
所以,修不净观也是一样,有时候可以修、有时候不想修,那就先静半小时、一个钟头。用奢摩他来调和自己,加强自己的堪能性。堪能就是能力,加强能力就能修。今天也修、明天也修、常常修,慢慢、慢慢地才能成就胜解的力量。没有胜解,是不能战胜自己的欲的。
在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或其他的经论上看,比丘常到墓园--放死尸的地方。古代,在地面上容易看见那些死尸而作观,现在的墓园做得非常好,看不见了。
〖辛三、烂坏膨胀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坏胜解、膨胀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经「坏」了,「于是发起烂坏胜解、膨胀胜解」,这是第三个不净观。心里也是一次又一次地这样想才可以。
〖辛四、食啖胜解〗
【若此死尸为诸狐、狼、鵄、枭、雕、鹫、乌、鹊、饿狗之所食啖,于是发起食啖胜解。】
这是第四个胜解。观察这死尸被鸟兽啃食的情况,于是发起食啖胜解。
〖辛五、异赤胜解〗
【即此死尸既被食已,皮肉血尽,唯筋缠骨,于是发起异赤胜解。】
这是第五个,异赤胜解。
「即此死尸既被食已,皮肉血尽」:这是指被禽兽吃到皮、肉、血都没有了。「唯筋缠骨」:唯独筋缠着骨头。「于是发起异赤胜解」:异,是变异;皮肉血没有了,只剩下筋骨,就叫做赤;而「赤」是逐渐地变异而成就的,所以叫做异赤。观察这样的情况,在定里发起异赤胜解。
〖辛六、分散胜解〗
【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节分离,散在处处,或有其肉,或无其肉,或余少肉,于是发起分散胜解。】
这是第六个胜解。
「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节分离,散在处处」:身体的各部分,一节一节分开了。「或有其肉,或无其肉」:或者某一个肢节有肉,或者某一部分肢节没有肉。「或余少肉」:或还剩余很少的肉。「于是发起分散胜解」:在定里面将此分散的相貌,分明地显现出来。
〖辛七、骨胜解〗
【若此死尸骨节分散,手骨异处,足骨异处,膝骨异处,髀骨异处,髋骨异处,髆骨异处,臂骨异处,脊骨异处,颔轮异处,齿鬘异处,髑髅异处;见是事已,起骨胜解。】
「若此死尸骨节分散」了,「手骨异处,足骨异处」:手指的骨、足骨各散在不同的地方。「髀骨异处」:髀骨就是大腿骨,也另在一个地方。「髋骨异处」:髋骨就是大腿骨上边的臀骨,也另在一处。
「髆骨异处、臂骨异处、脊骨异处」:髆骨就是肩骨;臂骨是肩骨下边的骨。髆骨、臂骨、后边的脊骨都各在一处。
「颔轮异处」:颔轮就是颔骨、下巴骨;因为它有一点圆相,所以叫做轮。下巴骨,也另在一个地方。「齿鬘异处」:牙齿和头发也在另外的地方。「髑髅异处」:髑髅就是人的头骨,也在另外一个地方。
「见是事已,起骨胜解」:看见这样的事情以后,在禅定里面就发起骨的胜解,能把每一节骨头的相貌,在心里面分明地现出来。
〖辛八、锁及骨锁胜解三 壬一、别释二 癸一、锁胜解〗
【若复思惟如是骸骨,共相连接,而不分散,唯取粗相,不委细取支节屈曲,如是尔时起锁胜解。】
「若复思惟如是骸骨,共相连接,而不分散」:每一节的骨头都是连接在一起,没有分散在各处。「唯取麤相」:你心里面只是观想大概的相貌。「不委细取支节屈曲」:不详细地观想肢节屈曲的相貌。「如是尔时起锁胜解」:连接在一起叫做锁;这样观察,发起的胜解,叫做锁胜解。
〖癸二、骨锁胜解〗
【若委细取支节屈曲,尔时发起骨锁胜解。】
「若委细取支节屈曲」:如果详细地观想肢节屈曲的相貌。「尔时发起骨锁胜解」:这样观察发起的胜解,就叫做骨锁胜解。
〖壬二、异名二 癸一、标列〗
【又有二锁:一、形骸锁,二、支节锁。】
又有两种的锁:一、形骸锁,二、支节锁。
〖癸二、释配〗
【形骸锁者:谓从血锁(镬)、脊骨,乃至髑髅所住。】
「形骸锁者」:怎么叫做形骸锁呢?「血锁」:金陵刻经处的《瑜伽师地论》、《大正藏》和《龙藏》,都是「锁」字。但是从《瑜伽师地论》的注解——《遁伦记》上面看,是作「镬」。镬,也就是烧饭菜的锅;用这个字,似乎是容易讲一点。
「谓从血镬、脊骨,乃至髑髅所住」:血镬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人的肚子;在腹部里边,盛了很多的热血,所以叫做血镬。把心安住在头骨、脊骨、腹部的境界上,叫做形骸锁的胜解。
【支节锁者:谓臂髆等骨连锁,及髀髆等骨连锁。】
「支节锁」的胜解是什么呢?「谓臂髆等骨连锁」:臂骨和肩膀这些骨头连锁在一起。「及髀髆等骨连锁」:膝骨和骻骨之间骨叫做「髀骨」;也即是大腿骨和肩膀骨等连锁。支节锁里面,没有说到髑髅。
【此中形骸锁,说名为锁;若支节锁,说名骨锁。】
「此中形骸锁,说名为锁」:形骸锁叫做锁。「若支节锁,说名骨锁」:若支节锁,叫做骨锁。这就是由各式各样的情形,建立各式各样的名字。
〖壬三、假实二 癸一、标列〗
【复有二种取骨锁相:一、取假名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相。二、取真实骨锁相。】
「复有二种取骨锁相」,是那两种呢?「一、取假名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相」:若是画家用彩色画出来的骨锁相;或者是用木头、或者是用石、泥等,做成骨锁相。这些是假名为骨锁相,因为那不是真实的骨头。
「二、取真实骨锁相」:是指真实的一节一节骨头相连结的骨锁相。
〖癸二、料简〗
【若思惟假名骨锁相时,尔时唯名起锁胜解,不名骨锁;若思惟真实骨锁相时,尔时名起骨锁胜解。】
若是根据假名骨锁相来思惟的,那只叫做起锁胜解;不名骨锁,因为那不是真实的骨头。若思惟真实骨锁相时,这时名起骨锁胜解,立这个名字是有分际的,不是随便立的。
〖庚二、配属变坏二 辛一、标列〗
【又即此外造色色相,三种变坏:一、自然变坏,二、他所变坏,三、俱品变坏。】
这一段文有九想,其实加起来有十个想,有内、有外。从「外」看见尸体,这些尸体都是四大所造,名为「造色」;这些「色相」有「三」种情形的「变坏」。
第一种是自然变坏;第二是他所变坏;第三是俱品变坏,又是自然、又是他所变坏的。这底下解释。
〖辛二、配属三 壬一、自然变坏〗
【始从青瘀乃至膨胀,是自然变坏;】
这一部分是自然变坏。
〖壬二、他所变坏〗
【始从食啖乃至分散,是他所变坏;】
指由禽兽的啃食,所以弄坏了尸体,这是他所变坏。
〖壬三、俱品变坏〗
【若骨若锁及以骨锁,是俱品变坏。】
这些骨、锁、骨锁等,天长日久,它自然就会坏,就是有自然变坏的情形;或者是被火烧、被水烂了,也有他所变坏的意思。所以,叫做俱品变坏。
〖己三、结〗
【若能如是如实…
《四念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