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記▪P11

  ..續本文上一頁,牛力就竭了。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鈎早並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爲第一。慚如鐵鈎。能製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這是第叁段懈怠睡眠苦對治。遺教經都實在是就在事實上,在比丘日常生活上,問題上,佛有所教誡,教誡我們。

  這是第叁科,懈怠睡眠苦對治。歡喜睡眠的人,睡眠是樂,睡眠很快樂,尤其是你減少睡眠的人,稍微睡這五分鍾,心裏很快樂,愈減少睡眠的人,還是愈想睡,有這種事情。那麼現在佛菩薩的慈悲心說那是苦啊,懈怠睡眠是苦啊!現在那麼怎麼辦呢?要想辦法對治,看底下解釋。

  心懶惰故懈怠,現在懈怠睡眠,這個懈怠怎麼講呢?就是懶惰的意思,這個心啊,就是提不起勁來精進用功,所以就懈怠了。身悶重故睡眠,這個悶重就是形容想要睡覺之前的那個身體那個感覺,就是那樣的感覺,就是想要睡,所以就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合起來成一個苦惱。就是懈怠的人,不想做什麼事,就只想睡覺。睡覺的人,他自然是懈怠,就是他們兩個人是一回事,但是相貌不同。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障礙我們自己這個禅定和智慧,這無漏的禅定智慧不能生起來,時間就被懈怠和睡眠耽誤了。然此睡眠,從叁事起。然而這個睡眠,怎麼我們會有睡眠呢?不睡眠不可以嗎?不是,有叁個原因要睡覺。

  一從食起,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要吃飯,我們這個段食啊,一吃飯它就要睡覺,所以吃完飯的時候,它就是要困,從食起,從飲食上生起的睡覺。

  第二從時節生起,這時節生起這句話怎麼講呢?就是你天天那個時候睡覺,你到了那時候就得睡,不睡就不行,不睡他就難過,所以從時節起,這是一個原因。

  第叁個原因從心起,就是從懈怠起,因爲懈怠,不願意做事,那麼就幹什麼,就去睡覺,那睡覺就來了,愈睡就是愈多。

  我聽人說有一個人,一天要睡十二鍾頭覺,哎呀,睡這麼多,這是第叁個原因,從心起就是從懈怠心生起,單方面就是有睡覺這回事。

  經中勤修善法,無令失時。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白天的時候要精進,修習戒定慧,修習善法,無令失時,不要把這寶貴的光陰都糟蹋了。經中勤修善法,無令失時,是對治從食所起睡眠,從飲食上所起的睡眠,那麼你常常的精進,就把這一類的睡眠能對治,可以不睡覺。

  初夜後夜,亦勿有廢。初夜這段時間和後夜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也不要把它糟蹋了,那麼這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對治從時所起睡眠,從時間上生起來的睡眠。天天在這個時候睡覺,所以這是從時間上生起的睡眠。當念無常之火以下,皆對治從心所起睡眠。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這以下這一大段文,這是從懈怠心生起的睡眠,要用這樣的觀來對治的,這樣對治呢。

  複有二意,還有兩個意思,初從當念無常至不自警寤,是觀察對治。是初從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至不自警寤這裏,是觀察對治,用觀察的方來對治睡眠。二從煩惱毒蛇至無相異也這一段呢,是淨戒對治,用淨戒來對治,清淨的持戒可以對治睡眠。

  現在先說第一個,初觀察對治中,說是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這無常怎麼講呢?

  一者,一期生滅,爲,一期就是一個時期。心如拿人來說,我活了二百歲,從一歲到了二百歲,這算一期。一期生滅也就是一生一死了,這種無常是粗淺的無常。這是很粗淺的無常,這是容易明白的無常,就是不能夠永久的住世,就是死掉了,變化了,就是無常。

  二者,念念生滅,爲細,這一切有爲法都是剎那剎那的變化,譬如像燈光似的,它剎那剎那的變化,這是微細的無常,你若不注意是不容易知道的。

  世間亦二。這無常之火,燒諸世間,這世間也有二種。

  一者,叁界依報,是器世間。欲界的依報,色界天的依報,無色界天的依報,這都是器世間。我們欲界所居住的房,大地,這當然是器世間。欲界天,它也有它的世間,空居天,色界天,它們也是很廣大的,他們居住的宮殿非常廣大的,那也是器世間。無色界天,他們也是有居處。經論上說,他在人間修無色界的四空定,他成功了,他在死了以後就在那個地方,那就是他的器世間,也應該是這麼說。

  二者,六道正報。從地獄到乃至天道,這六道,他們的身體是主要的果報,所以叫做六道正報。是衆生世間,這就是有情世間。

  是依正皆歸磨滅,不管是依報的器世間,或正報的有情世間,都是要無常,敗壞的,是必朽之物。無可停留,不可能永久的存在,所以都是無常的,故如火燒。無常這兩種世間都是變化,都是由有而無了,就譬如火燒諸世間,把一切生物都燒沒有了,就是類似這樣子。

  且愛見二種煩惱,現在說是世間上的火,那麼蕅益大師就想到煩惱火,愛煩惱,見煩惱這兩種煩惱火,約叁界九地,欲界、色界、無色界,九地就是我們欲界是五趣雜居地,那麼天上色界有四禅就是四地,那麼無色界天它們也是空天也是四個地,那麼加起來就是九個地。則見有八十八使,愛煩惱合起來有八十一品,是無不是以傷法身,戕慧命。這些煩惱,愛煩惱也好,見煩惱也好,都能夠傷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智慧命,都有這種作用,這就是煩惱火燒諸世間的意思。

  戕慧命,傷法身。其實法身是不可以傷害的,法身怎麼樣傷害呢?不可破壞的。但是說傷法身,我們的心啊,不能入到第一義谛去,第一義谛就是法身,我們不能入到第一義谛,那就叫做傷法身。就是我們不能夠成就這件聖道。

  戕慧命,這倒是這樣子很明顯的,你想要成就四念處的智慧,這貪瞋癡的煩惱,愛煩惱,見煩惱作障礙,總是不容易成就,那麼就是戕慧命。但是成就了以後就是不可破壞的的,那麼現在是說凡位的時候修行的困難,你有這愛煩惱,見煩惱,它就能夠障礙你不得成就聖道。故尤甚于怨家,這煩惱的傷害人,是比怨家傷害人還是要更厲害的。

  如此觀察警寤,名觀察對治也。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這底下這一段,就是表示這個意思,用這樣的道理去觀察,來警覺自己。這個寤就是覺,就是睡醒了,那麼這樣觀察,就是觀察對治,用這樣的理智,勉強自己減少睡覺,逐漸的,逐漸的就可以不睡覺了。

  不過在大毘婆沙論上說,由懈怠心生起的睡眠,我們能精進的修學聖道,是能除掉,能除掉的。由時間來的睡眠也可以除掉,最難的就是由飲食來的睡覺。由飲食來不容易除掉,那麼誰能除掉呢?就是得神通,俱解脫的阿羅漢。當然慧解脫阿羅漢,他想要得神通也很容易,那麼這樣有定慧這樣阿羅漢,他精進起來是能夠除掉睡眠的,由飲食來的睡眠也能, 夠除掉。就是那樣說完全不睡覺了,他就是入定就可以了。

  可是從阿含經上,佛他也是承認有睡眠,佛承認他有睡眠,就是外道問佛,你睡覺不睡覺。佛說,我也睡覺。那麼外道說,睡覺是愚癡相,你若是睡眠,你就是愚癡。佛說你不懂得什麼叫做愚癡,什麼叫做不愚癡,你不懂。有貪瞋癡煩惱的叫做愚癡,沒有貪瞋癡煩惱不是愚癡。那麼佛就說,他一天的生活,白天當然是不睡覺,夜間也是不睡覺,就是天要光的時候,天要光還沒有光,佛就是到外邊經行,經行一會兒,然後回到寮房裏頭,臥一會兒,不睡覺,只是稍微臥一會兒,不睡。那麼什麼時候睡呢?就是夏天的時候,最熱,天氣最熱的時候,爲調身故,睡一會兒。是這樣的睡,還是睡得很少。

  那麼這裏邊說,由飲食來的睡眠,不容易除掉.只有大羅漢才可以。如此觀察警寤,名觀察對治也。

  次淨戒對治中.前面說是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這話的意思就是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那麼你想修學聖道,來生就不知道事情了,所以趕快啊,趁著這一口氣還沒有斷要用功,最重要的是要早得無生法忍。早得無生法忍,決定不會再到叁惡道去了,是得了初果,不會再墮落叁惡道。就算是不到佛世界去,也在人天的世界。那麼就好的多了,所以要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諸煩惱賊常伺殺人,這煩惱賊,它常常找機會要害人,比怨家還厲害的。安可睡眠,不自警寤,自己不警覺自己。

  那麼這底下是淨戒對治中,謂煩惱雖不現行的時候,不起煩惱並不能說沒有煩惱,所以還是有,那煩惱在哪裏?亦未嘗不眠伏在汝藏識心中,那個煩惱,它就在你阿

  賴耶識裏面睡覺了。這煩惱睡覺了,就是在那裏不動了。這是一個譬喻,說我們人,可以做種種活動,但睡覺這時候就休息了。說煩惱有時出來活動,有時候不活動,不活動,它就在阿賴耶識裏面睡覺了。所以眠伏在你的阿賴耶識裏面,就是煩惱的種子在那休息了。

  而此煩惱毒害可畏,可恐怖。猶如黑蚖,就像那黑色的毒蛇似的。不起則已.它若是不活動就沒有事。它若起來活動,必殺人法身慧命。這貪瞋癡各式各樣煩惱,就是殺害我們,障礙我們修學四念處,不能修行的。

  自非持戒之鈎,何能並除,若自然是你沒有持戒之鐵鈎,怎麼能夠驅逐這毒蛇跑出去呢?說是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這小乘佛法也是這麼說,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在你睡覺的房子睡覺,那你心安嗎?當以持戒之鈎早並除之,用這鐵鈎把這蛇驅逐出去。現在修行,要去掉這煩惱的毒蛇,要怎麼辦呢?要用持戒的鈎就可以除掉這一切的煩惱。睡蛇既出乃可安眠,睡眠就是這個蛇,要把它除掉了才可以再睡覺。像阿羅漢他內心裏面的煩惱,愛煩惱,見煩惱都除掉了,他睡覺也沒有…

《佛遺教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涼寺禅七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