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記▪P12

  ..續本文上一頁關系,不能障礙他的聖境。

  自非持戒之鈎,何能摒除。

  言戒鈎者,這戒鈎指什麼說的呢?木叉戒,木叉波羅提木叉戒能防身口,能防護,能保護我們身體和口業的清淨,使人能清淨,沒有染汙。定共戒,能伏心惑。道共戒,能斷心惑。具此叁戒,永滅八識田中煩惱種子,名爲睡蛇既出,這樣意思。

  這定共戒,就是你修學禅定,受律儀戒以爲基礎,然後修學禅定,修就是修奢摩他,修這奢摩他的時候成功了,這時候有定共戒,就是戒和你這個定在一起,在一起自然是清淨。那要比律儀戒更清淨了,因爲不只是身口,心裏面也清淨了。因爲定,能降伏你心裏面的煩惱,使令它不活動。我們凡夫的心,因爲沒有禅定,你不能夠使令這個煩惱不動,不能。就是有的時候能,就是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的時候,煩惱也不動,但是有的時候,煩惱厲害了,如理作意生不起來,就是有時能,有時不能。若是得到禅定,就是決定可以控製煩惱,使令它不動。所以得了定共戒,的確是叁業清淨了。

  道共戒,能斷心惑,道共戒就是四念處。觀法無我,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身不淨,這四念處的聖道,你長時期的用心修行,你就能夠使令煩惱賊完全死掉了,能深入諸法實相,就把煩惱的種子斷滅了。因爲修定也好,修四念處觀也好,這煩惱是不能活動的。不能活動,這話的意思呢?就是煩惱和你的戒定慧不能夠同時存在。你的戒定慧現前的時候,煩惱就不在了。煩惱來了的時候,戒定慧也就不在了,就是不

  能同時存在的。那麼怎麼戒定慧能夠斷煩惱呢?就是戒定慧修成功了,能斷煩惱的種子,使令你內心裏面那個微細的煩惱的能力沒有了,它有這個力量,那麼,這個道共戒能斷心惑。

  這時候,具此叁戒,永滅八識田中煩惱種子,名爲睡蛇既出。就是所有的煩惱都除掉了,從此所作已辦,從這麼以後,你所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不受後有,將來的生死也沒有了,名爲乃可安眠。這時候,就是睡覺也沒有關系。

  是故阿羅漢斷心眠已,不斷食起時節起眠。這阿羅漢斷了放逸心,懈怠心的睡眠以後,他不斷食所起的睡眠和時節所起的睡眠,他不斷,亦不斷。以彼眠不爲蓋故,爲什麼不斷呢?因爲他睡覺,對他也沒有什麼障礙,是這樣意思。

  今若煩惱種子未斷而辄安眠,煩惱種子還沒有斷,你就睡覺。則不知尊重己靈,心裏面的煩惱賊還存在,就像你的臥房裏面有個毒蛇和你同住,那麼你對自己不夠尊重了,名爲無慚。不知羞己過惡,自己有煩惱就是過惡而不知羞,名爲無愧。

  不希聖賢,不能希聖希賢,名爲無慚。我現在是凡夫,我不希望成爲聖賢,這就是無慚。不恥卑下,自己有煩惱,就是很卑下的人,但是不羞恥名爲無愧。

  慚愧二善心所,這是十一個善心所裏面的二個善心所。起必同時,他要生起有慚就有愧,就有慚。人之所以異于禽獸,正在此耳。我們人不同于禽獸,就是因爲有慚愧心,若是沒有慚愧心,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可弗勉乎!

  二對治止苦法要竟。

  我講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故事可能各位都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有那麼一幫的商人,做生意的,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他帶了一條狗,走遠路中途,大家休息的時候,那麼這些商人還帶了一些肉,那麼休息的時候,這狗就偷偷地把肉給吃了。這些商人休息完了,起來的時候,發覺這個狗這個樣子,就把這個狗的腿打斷了,就棄之曠野,就丟曠野裏面,不管了。

  這些商人就走了,走了這時候,舍利弗尊者這大羅漢真是大慈悲,那麼他就晝叁時,夜叁時入定,入定就是日旋叁昧,他去觀察那個衆生應該去度化,這時候他就很遠的看見了這條狗,腿被打斷了很苦,沒有東西吃,又餓又痛苦。他舍利弗尊者就去托缽,去乞食,乞了一缽食的時候,乘著神通就到狗這裏來。到了這狗饑餓的時候,他就把這飲食就給這狗吃了。狗吃了,心裏很歡喜,然後舍利弗尊者,在牠的耳邊就爲牠說佛法,那麼牠聽得也很歡喜就死掉了。

  舍利弗尊者那麼又回來入定,說這狗到哪去了呢?到了舍衛國一個大長者家投胎了。過了沒多久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就故意的從這長者家過,就看見了這大長者。這大長者就說,阿阇梨,你怎麼一個人,都沒有個徒弟,沒有個沙彌做你的侍者。

  舍利弗尊者說,是的,我沒有我沒有侍者,那你有沒有小孩子,可以送給我做沙彌,給我做侍者。這長者說,我現在,小孩有是有,但是太小,等他長大了時候,再送給你做侍者。他說好,你記住這件事。

  那麼這時候,舍利弗尊者過了七年以後,舍利弗尊者又來到這裏來,又見著這位長者了,說你多少年前說你有小孩,要送我做侍者,你想起有這回事嗎?他說,我記住,我沒有忘,說現在這小孩七歲了,如果你同意的話,可以送給你做侍者。

  那麼他就領他,就回到祇樹給孤獨園。七歲的孩子,那麼舍利弗尊者就教導他修行,他很快就得到阿羅漢果了,也有叁明六通的大阿羅漢的境界了。那麼但是這件事,這位沙彌名字叫做均提沙彌。均提沙彌得了阿羅漢的時候,就入定,他說我怎麼那麼幸運,這麼年輕就出家,又遇見大阿羅漢做我的師父,我怎麼那麼有福報呢?這一入定一看,哎呀,我的前生是個狗,很苦惱,被人家把腿打斷了,沒有東西吃,我的師父給我東西吃,爲我說妙法,因此才棄舍了狗的果報,投生人了。所以就自己發願不受比丘戒,永久做沙彌來侍奉師父。

  這時候,阿難尊者就問佛這個均提沙彌,這麼年輕就得阿羅漢果,很多人修行很慢都不得聖道,他爲什麼善根這麼厚,這麼容易有成就呢?那時這時候,佛就回答他說是在迦葉佛的時候,一個寺院裏面有很多比丘在那坐禅,修四念處,用功修行,因爲有一個年老的比丘的音聲頓拙,這音聲很不好聽,但是他歡喜出聲音,唱一唱,當然這可能是開心的時候或者不一定什麼時候,那麼這做維那的妙雲比丘,他的聲音非的清雅,非常的微妙,令人歡喜聽。他看這老比丘有這麼破的聲音,還歡喜出這聲音,心裏不高興了,就說你這個老比丘這聲音還不如狗吠,你還唱什麼?這年輕的比丘或許是輕慢心,瞋心就罵這大比丘,老比丘。

  這老比丘聽見他這樣子,就對他說,你認識我是誰呀,這年輕就說,我知道呀,你就是迦葉佛時代的大比丘,你老比丘嘛。我不只于此,比丘應該具足的威儀,功德我都具足了,我是大阿羅漢,你這樣罵我,可以嗎?哎呀,這一說,這比丘很害怕,就向他忏悔。但是他這比丘死了以後,五百世做狗,現在是最後第五百世了。第五百世,因爲他在迦葉佛的佛法裏面,出家做比丘持戒清淨,所以現在能遇見舍利弗尊者,遇見佛,所以他很快就得聖道了。

  所以現在說,我們的臥房有黑蚖,有黑毒蛇在那裏住,這件事是問題,那麼這黑蛇一動了,說這惡口,罵阿羅漢,這口啊。不如狗吠,這一句話,就傷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變成狗了,五百世。這一世遇見舍利弗尊者,是睡蛇既出,那麼他就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無常之火,燒諸世間。這以下是用觀察的方法來對治,我們不妨也就是想一想這個故事,心裏面有煩惱,這煩惱賊在的時候,煩惱毒蛇的時候,的確是很危險,的確是個問題,那麼若是能這樣想,常想我的臥房有個毒蛇,我心裏有什麼感覺,用這個來警覺自己,心裏面有毒蛇比那個還要厲害,可能會精進一點,有可能會精進一點,有可能會把睡眠減少一點,此是有這個可能的。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

  這是第叁科對治滅煩惱法要。前面是滅苦的法要,這是滅煩惱的法要。分叁科,第一科是瞋恚煩惱障對治,二是貢高煩惱障對治,叁谄曲煩惱障對治。

  現在是第一科瞋恚煩惱障的對治。汝等比丘,若有人來。這底下指出一件事,假設有人來節節支解,就是拿著刀劍,把我們的身體一節一節的,或者是一個肢,身體這四肢,一肢一肢的把它解開,就是用刀劍把它割開,這樣子來殺害這身體,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若是我們出家受了大戒的比丘,遇見了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說當自攝心,無令瞋恨。應該自己約束自己的心,叫它不要瞋恨,不要憤怒。亦當護口,勿出惡言。也應該保護自己的口,不要說出來這種很暴惡的語言,來罵辱對方,也不要這樣子。若縱恚心,若放縱自己的憤怒,就是對方的勢力非常大,自己失掉了自由,但是心裏面的妄想和口頭上的說話,還是能辦得到的。如果是放縱自己的憤怒,這樣有什麼不好呢?則自妨道。那就是自己妨礙自己的戒定慧的聖道,失掉了這無漏的功德利益了,這件事有妨礙了,這樣的傷害自己。

  這種境界,在我們凡夫來說,這可是非常的,非常難的。這若是聖人,得無生法忍的人呢,他能辦得到,你這樣傷害他,節節支解他,他正念提起來呢,他的心能夠不動。他也能夠把自己的心,利用止觀的方法,安住在第一義谛上面,也就會不感覺到苦,那麼心,當然也能不憤怒。若我們凡夫做這件事,這可是舉出了最難的事情,還能夠容忍到這種程度,心能夠不動,不憤怒,何況是日常生活中輕微的事情呢?應該是更能夠容忍了,令心不動的,就是舉難況易,這樣的意思。也是引出來聖人的那種德行,來勉勵我們凡夫,應該努力的學習忍辱,學習降伏其心,不要憤怒,這用意應該是這樣的意思。

  而這個地方呢,就是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這一段文的要點就是這兩句話,意思是說我們出家人,佛弟子應該是常常的使令自己的心安住在聖道上面,就不要說平常的時候四大調和,一點也沒有什麼壓力,很輕松愉快的時候,心情自在,要安住聖道。就是到了節節支解的時候,心還是要住在聖道,這可見就是出家的佛教徒是身口意叁業,若是沒得無生法忍,在凡位的時候,也要念念的向于聖道,應該要注意這件事,這意思應該是這樣意思。

  忍之爲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

《佛遺教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涼寺禅七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