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讲记▪P12

  ..续本文上一页关系,不能障碍他的圣境。

  自非持戒之钩,何能摒除。

  言戒钩者,这戒钩指什么说的呢?木叉戒,木叉波罗提木叉戒能防身口,能防护,能保护我们身体和口业的清净,使人能清净,没有染污。定共戒,能伏心惑。道共戒,能断心惑。具此三戒,永灭八识田中烦恼种子,名为睡蛇既出,这样意思。

  这定共戒,就是你修学禅定,受律仪戒以为基础,然后修学禅定,修就是修奢摩他,修这奢摩他的时候成功了,这时候有定共戒,就是戒和你这个定在一起,在一起自然是清净。那要比律仪戒更清净了,因为不只是身口,心里面也清净了。因为定,能降伏你心里面的烦恼,使令它不活动。我们凡夫的心,因为没有禅定,你不能够使令这个烦恼不动,不能。就是有的时候能,就是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的时候,烦恼也不动,但是有的时候,烦恼厉害了,如理作意生不起来,就是有时能,有时不能。若是得到禅定,就是决定可以控制烦恼,使令它不动。所以得了定共戒,的确是三业清净了。

  道共戒,能断心惑,道共戒就是四念处。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身不净,这四念处的圣道,你长时期的用心修行,你就能够使令烦恼贼完全死掉了,能深入诸法实相,就把烦恼的种子断灭了。因为修定也好,修四念处观也好,这烦恼是不能活动的。不能活动,这话的意思呢?就是烦恼和你的戒定慧不能够同时存在。你的戒定慧现前的时候,烦恼就不在了。烦恼来了的时候,戒定慧也就不在了,就是不

  能同时存在的。那么怎么戒定慧能够断烦恼呢?就是戒定慧修成功了,能断烦恼的种子,使令你内心里面那个微细的烦恼的能力没有了,它有这个力量,那么,这个道共戒能断心惑。

  这时候,具此三戒,永灭八识田中烦恼种子,名为睡蛇既出。就是所有的烦恼都除掉了,从此所作已办,从这么以后,你所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不受后有,将来的生死也没有了,名为乃可安眠。这时候,就是睡觉也没有关系。

  是故阿罗汉断心眠已,不断食起时节起眠。这阿罗汉断了放逸心,懈怠心的睡眠以后,他不断食所起的睡眠和时节所起的睡眠,他不断,亦不断。以彼眠不为盖故,为什么不断呢?因为他睡觉,对他也没有什么障碍,是这样意思。

  今若烦恼种子未断而辄安眠,烦恼种子还没有断,你就睡觉。则不知尊重己灵,心里面的烦恼贼还存在,就像你的卧房里面有个毒蛇和你同住,那么你对自己不够尊重了,名为无惭。不知羞己过恶,自己有烦恼就是过恶而不知羞,名为无愧。

  不希圣贤,不能希圣希贤,名为无惭。我现在是凡夫,我不希望成为圣贤,这就是无惭。不耻卑下,自己有烦恼,就是很卑下的人,但是不羞耻名为无愧。

  惭愧二善心所,这是十一个善心所里面的二个善心所。起必同时,他要生起有惭就有愧,就有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正在此耳。我们人不同于禽兽,就是因为有惭愧心,若是没有惭愧心,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可弗勉乎!

  二对治止苦法要竟。

  我讲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故事可能各位都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有那么一帮的商人,做生意的,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他带了一条狗,走远路中途,大家休息的时候,那么这些商人还带了一些肉,那么休息的时候,这狗就偷偷地把肉给吃了。这些商人休息完了,起来的时候,发觉这个狗这个样子,就把这个狗的腿打断了,就弃之旷野,就丢旷野里面,不管了。

  这些商人就走了,走了这时候,舍利弗尊者这大罗汉真是大慈悲,那么他就昼三时,夜三时入定,入定就是日旋三昧,他去观察那个众生应该去度化,这时候他就很远的看见了这条狗,腿被打断了很苦,没有东西吃,又饿又痛苦。他舍利弗尊者就去托钵,去乞食,乞了一钵食的时候,乘着神通就到狗这里来。到了这狗饥饿的时候,他就把这饮食就给这狗吃了。狗吃了,心里很欢喜,然后舍利弗尊者,在牠的耳边就为牠说佛法,那么牠听得也很欢喜就死掉了。

  舍利弗尊者那么又回来入定,说这狗到哪去了呢?到了舍卫国一个大长者家投胎了。过了没多久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故意的从这长者家过,就看见了这大长者。这大长者就说,阿阇梨,你怎么一个人,都没有个徒弟,没有个沙弥做你的侍者。

  舍利弗尊者说,是的,我没有我没有侍者,那你有没有小孩子,可以送给我做沙弥,给我做侍者。这长者说,我现在,小孩有是有,但是太小,等他长大了时候,再送给你做侍者。他说好,你记住这件事。

  那么这时候,舍利弗尊者过了七年以后,舍利弗尊者又来到这里来,又见着这位长者了,说你多少年前说你有小孩,要送我做侍者,你想起有这回事吗?他说,我记住,我没有忘,说现在这小孩七岁了,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送给你做侍者。

  那么他就领他,就回到祇树给孤独园。七岁的孩子,那么舍利弗尊者就教导他修行,他很快就得到阿罗汉果了,也有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的境界了。那么但是这件事,这位沙弥名字叫做均提沙弥。均提沙弥得了阿罗汉的时候,就入定,他说我怎么那么幸运,这么年轻就出家,又遇见大阿罗汉做我的师父,我怎么那么有福报呢?这一入定一看,哎呀,我的前生是个狗,很苦恼,被人家把腿打断了,没有东西吃,我的师父给我东西吃,为我说妙法,因此才弃舍了狗的果报,投生人了。所以就自己发愿不受比丘戒,永久做沙弥来侍奉师父。

  这时候,阿难尊者就问佛这个均提沙弥,这么年轻就得阿罗汉果,很多人修行很慢都不得圣道,他为什么善根这么厚,这么容易有成就呢?那时这时候,佛就回答他说是在迦叶佛的时候,一个寺院里面有很多比丘在那坐禅,修四念处,用功修行,因为有一个年老的比丘的音声顿拙,这音声很不好听,但是他欢喜出声音,唱一唱,当然这可能是开心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那么这做维那的妙云比丘,他的声音非的清雅,非常的微妙,令人欢喜听。他看这老比丘有这么破的声音,还欢喜出这声音,心里不高兴了,就说你这个老比丘这声音还不如狗吠,你还唱什么?这年轻的比丘或许是轻慢心,瞋心就骂这大比丘,老比丘。

  这老比丘听见他这样子,就对他说,你认识我是谁呀,这年轻就说,我知道呀,你就是迦叶佛时代的大比丘,你老比丘嘛。我不只于此,比丘应该具足的威仪,功德我都具足了,我是大阿罗汉,你这样骂我,可以吗?哎呀,这一说,这比丘很害怕,就向他忏悔。但是他这比丘死了以后,五百世做狗,现在是最后第五百世了。第五百世,因为他在迦叶佛的佛法里面,出家做比丘持戒清净,所以现在能遇见舍利弗尊者,遇见佛,所以他很快就得圣道了。

  所以现在说,我们的卧房有黑蚖,有黑毒蛇在那里住,这件事是问题,那么这黑蛇一动了,说这恶口,骂阿罗汉,这口啊。不如狗吠,这一句话,就伤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变成狗了,五百世。这一世遇见舍利弗尊者,是睡蛇既出,那么他就得了阿罗汉果。

  所以无常之火,烧诸世间。这以下是用观察的方法来对治,我们不妨也就是想一想这个故事,心里面有烦恼,这烦恼贼在的时候,烦恼毒蛇的时候,的确是很危险,的确是个问题,那么若是能这样想,常想我的卧房有个毒蛇,我心里有什么感觉,用这个来警觉自己,心里面有毒蛇比那个还要厉害,可能会精进一点,有可能会精进一点,有可能会把睡眠减少一点,此是有这个可能的。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

  这是第三科对治灭烦恼法要。前面是灭苦的法要,这是灭烦恼的法要。分三科,第一科是瞋恚烦恼障对治,二是贡高烦恼障对治,三谄曲烦恼障对治。

  现在是第一科瞋恚烦恼障的对治。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这底下指出一件事,假设有人来节节支解,就是拿着刀剑,把我们的身体一节一节的,或者是一个肢,身体这四肢,一肢一肢的把它解开,就是用刀剑把它割开,这样子来杀害这身体,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若是我们出家受了大戒的比丘,遇见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说当自摄心,无令瞋恨。应该自己约束自己的心,叫它不要瞋恨,不要愤怒。亦当护口,勿出恶言。也应该保护自己的口,不要说出来这种很暴恶的语言,来骂辱对方,也不要这样子。若纵恚心,若放纵自己的愤怒,就是对方的势力非常大,自己失掉了自由,但是心里面的妄想和口头上的说话,还是能办得到的。如果是放纵自己的愤怒,这样有什么不好呢?则自妨道。那就是自己妨碍自己的戒定慧的圣道,失掉了这无漏的功德利益了,这件事有妨碍了,这样的伤害自己。

  这种境界,在我们凡夫来说,这可是非常的,非常难的。这若是圣人,得无生法忍的人呢,他能办得到,你这样伤害他,节节支解他,他正念提起来呢,他的心能够不动。他也能够把自己的心,利用止观的方法,安住在第一义谛上面,也就会不感觉到苦,那么心,当然也能不愤怒。若我们凡夫做这件事,这可是举出了最难的事情,还能够容忍到这种程度,心能够不动,不愤怒,何况是日常生活中轻微的事情呢?应该是更能够容忍了,令心不动的,就是举难况易,这样的意思。也是引出来圣人的那种德行,来勉励我们凡夫,应该努力的学习忍辱,学习降伏其心,不要愤怒,这用意应该是这样的意思。

  而这个地方呢,就是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这一段文的要点就是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我们出家人,佛弟子应该是常常的使令自己的心安住在圣道上面,就不要说平常的时候四大调和,一点也没有什么压力,很轻松愉快的时候,心情自在,要安住圣道。就是到了节节支解的时候,心还是要住在圣道,这可见就是出家的佛教徒是身口意三业,若是没得无生法忍,在凡位的时候,也要念念的向于圣道,应该要注意这件事,这意思应该是这样意思。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清凉寺禅七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