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就有這個想法。他有這個想法,他有可能就做出家人了,而不可能長期做在家居士。所以,從初地到第八地,這是要經過很長的一個時間,這裏面他是做出家人、做在家居士,都不能說決定,不能說決定做出家人、決定是在家人,不是這樣說法。
而到了六地,六地是現前地,是般若波羅蜜特別殊勝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說表面上的都是假的,表面上是假的,就算他是出家人,他表面你看他是出家人,但是實在他的境界是不可以見聞覺知的,這都是化現的境界。他若做在家居士亦複如是,也都是表面上你看他是個在家人,但是他心裏面是和第一義谛相應,那是超越、超過阿羅漢!應該這麼說。
說你是個生死凡夫,一切煩惱都具足的人,你有妻子兒女,你可以和聖人並論的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
而這些事情,凡夫肉眼是很難去辨別。但是你若學習過佛法的話,如果你不說謊話的話,你自己應該知道。欺騙別人沒有用,是欺騙自己!你說謊話是欺騙了自己,不是欺騙別人,而且佛菩薩明明白白的,一般的鬼神也明明白白的。但是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福報的問題。如果福報特別大了的話,那他還是很自在,他造了很大的罪,還是很自在的。因爲以前多少生栽培的福報,這福報在這裏,什麼事情都是很平靜的,這福報還有關系。如果福報不夠了,福報到時候結束了,這事情不行,如果你沒有誠實的道德,這件事是不行的,就有問題了,就是這個船就是翻了。福報這件事是很厲害,福報想要做善也是很厲害,想要做惡也是很厲害,任何人不能幹擾它;除非你的福報大那可以,不然的話,你不能動搖它──福是很厲害的。所以,有福報而沒有智慧的時候會造罪,造罪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夠去教訓他,都不能;但是若有智慧的時候,他不做惡。所以修福不如修慧,但是福報還是很有力量。要行菩薩道的時候你沒有福報,這菩薩道很困難,很困難的。所以菩薩就是又要修智慧、也要修福報,修福報、還要修智慧,而不敢做惡。這樣慢慢慢慢就成功了。
但是菩薩道,沒得無生法忍之前,難免還有一些錯誤,還是難免的。只要他內心裏還有煩惱,有的時候還有錯誤,還是有錯誤的。但是我們想,我們凡夫肉眼,有的人就歡喜挑別人的毛病,你有什麼優點,我沒看見,他就專挑你毛病。也有的人性格,這個人有優點就好了,他的汙點我沒有看見。這個人的見地不一樣。
但是佛菩薩怎麼看一切衆生呢?佛菩薩也是全面的都看到,但是他主要的一點,就是看你有沒有善根。你若一有善根,佛菩薩這時候注意你了,他來慢慢地引導你、慢慢引導你,就起來了,就轉凡成聖了。如果沒有善根那不行,你有幾大的福報都不行,不能救,佛菩薩很難度化這個人;有善根才能容易度化。說這個人是個狗,但是他有善根,第二生就可以做阿羅漢了,那佛菩薩會注意這個人。說這個人是個人、是個皇帝,但是沒有善根,這不行,不可以。
所以,我們從阿羅漢的這些故事看,從我們現實上這個世界上的境界來看,要努力地栽培善根,才有得救!不栽培善根不行。
問:謝謝院長。
答:阿彌陀佛!你昨天說過你還有一個問題。
問:對,昨天我說過還有問題,那是對于我們前幾天討論到「無住則無本」、「無住本立一切法」,這一句我想再重新做一個調整、解釋,是用華嚴的「性起」跟「緣起」來解釋這一點。可是我今天早上再重新把華嚴我要解釋的這一點再看一次,覺得好像可以解釋,但是不是很具體,所以姑且暫且先擱著。 那麼我另一個問題是說,上一次我有請示過院長,如果「無住本立一切法」用無明來解釋的話,因爲一切法是包括有爲法跟無爲法,那麼院長回答是說,按理說,無明的立場來說,應該這一切法只是針對有爲法說。可是我再看了智者大師的文疏之後,不是這樣說,而且我自己也思惟過,我也是認爲智者大師說的應該是有道理。他說「無住本立一切法」,他是就有爲法跟無爲法來說。 我重說一次,我學習《維摩诘經》這一本經,我發現它有一個特色,我自己能夠抓住的一個特色就是說,它前後很多可以互相呼應的一點。所以我都一直抓著這個前後呼應的一點,然後去看它的前後貫穿的說理。那麼我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看,以及後來〈佛道品〉,行于非道、通達佛道,以及說煩惱是如來種;那麼從這裏看出,它這裏已經開演到無明衍出一切法的道理。那麼這一切法也有包括到有爲法跟無爲法。譬如說,在如來種這裏,他煩惱當中一個轉化的話,他就可以成就如來種姓。那麼就這一點來講,應該是對翻染成淨這一句話來說,它的真如性沒有障礙無明的産生。可是無明也是要依賴真如的法性起衆生的各種生滅緣起。所以這樣來看,應該說這一切法是包括有爲法跟無爲法。這是我從這裏看出,我這樣說,不知道院長認同嗎?
答:我也是看了天臺智者大師的疏,那上面也是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那裏面也是包括了無爲法。但是你那天問我的時候,我就沒這麼說,我就說是有爲法,「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是指有爲法說的,我就把那無爲法就是隱藏起來不說了。不說了,這個意思,我內心裏面怎麼想法呢?這個無爲法是沒有生住異滅的,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你可以建立嗎?這裏是個空地,我可以造個房子,我可以做個花園、我可以做什麼,這有爲法是可以造,無爲法可以造嗎?可以建立嗎?我認爲這樣講會有困難,所以你問我的時候我就不說了。但是智者大師也是,「立一切法」的時候也是把無爲法也放在裏頭了,那怎麼加以解釋呢?你可以解釋這個道理吧?你解釋。
問:我當然解釋不是相當清楚,不過我的看法就是它從「煩惱是如來種」這一點,我看出它應該可以解釋無爲法。但是像院長前次也有提到過,真如不能生有爲法,這是很肯定的,清淨法生清淨法、染汙法生染汙法,我們也是認同這個看法。那麼從這學說裏面來說,清淨法,院長上一次也有提到,真如心的清淨法它不妨礙無明的現起。
答:是。
問:那麼這樣看的話,從「煩惱也是如來種」這裏看,按理說,煩惱不可能成爲如來種,因爲它絕對是下墮叁塗的、在五趣當中流轉,爲什麼它可以成如來種?因爲這裏是說,煩惱裏面它也是有第六意識的分別、了別性,所以在覺知上,它具足了五十一個心所,有善心所、有惡心所,所以這第六意識,上升可以成就佛道,下墮的話就是在五趣當中(他做惡),一定是這個樣子的。那麼在這裏爲什麼它說煩惱成爲如來種?這應該(唯識來講)是就轉依來說。如果就整個空性的佛學來講,應該也是對緣起來說。那麼它這裏邊有緣起生起的一種轉變的希望性,就是站在緣起的立場上,它有轉變的希望性,所以它才可以成就如來種,要不然煩惱怎麼可以成如來種,不太可能的事情。我是就這一點來說無爲法,從無明可以翻染成淨,就性起的立場上,我還要重新再講華嚴的思想,就性起的立場上,它可以成就清淨的緣起法,從這裏來看它也是可以……。
答:你這一段話,你自己已經說了,還沒能清楚地表示出來無爲法是建立的,還沒有說,那麼我現在解釋喔。無爲法,「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怎麼能夠建立無爲法呢?這句話怎麼講呢? 「無爲法」有兩種:一個是離言說相的無爲法,一個是由言說相表示出來的無爲法。這樣講,言說的無爲法是可以建立的。因爲你若不用言說來表示,誰能知道這件事,所以這也是可以建立,那麼這樣子可以解釋這一段文的話。另外,「煩惱爲如來種」,我認爲有兩個部分。當然我講的時候我只講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沒有講。第一部分,很明顯的事情,就是我們能夠體驗到的,就是我有貪心,你說拜佛有功德,你說爲大衆僧服務能夠得到很多的福報,那我就去爲大衆僧服務。這是用貪心嘛,用貪心來做功德。由這個貪心做了功德的時候,將來這果報就殊勝了一點。因爲是在佛法裏面栽培的功德,他還會再進一步地做功德,所以展轉地可以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叫做「煩惱爲如來種」。 你說這個也是,煩惱是不能爲如來種的,這句話是對的,因爲你用取著心做的功德,這功德不清淨,那不是佛種,不能爲種。但是它有展轉增上的意義,最後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所以你不能認爲煩惱對你沒有貢獻,你不可以這麼說,它是對你有幫助啊。
問:所以我剛才有說到,這是轉化。 答:這是對,還是說得過去的,「煩惱爲如來種」。這是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我們衆生在生死裏流轉,就是煩惱,除了煩惱,另外沒有別的好事情,一直這樣子苦惱。這些大菩薩就看見這些煩惱境界就發大悲心,就
來普度衆生。這樣子,菩薩的功德就增長了。菩薩因此而有無量功德都成就了。衆生的煩惱爲菩薩成佛道的因緣,這也是煩惱爲如來種,也可以這麼說嘛!所以從自利、利他這兩方面說,煩惱是如來種。但是就是你剛才這個「轉化」,要用「轉化」這兩個字來形容。若是你不用這句話,只要你有執著的話,你做功德、這功德不清淨,不是如來種,不能說是如來種。這可以這麼解釋的,可以這樣解釋。所以,「煩惱爲如來種」這句話不是難解釋。
但是,智禅法師兩次他傳來的文件來發揮這個道理,我對他不完全同意。用「無明」來解釋「無住」,這兩個意思都能說得通:一個「無住」、一個「本」,這兩個字都能解釋通。如果你用其它的意思來解釋,你能夠把「無住本立一切法」這個話能講得通,但是「無住無本」不容易講得通,就是有困難。若用無明來解釋,這兩個意思都能講得通。是這樣意思。
問:我想再把話頭回轉到,我們剛說到,院長也把「煩惱爲如來種」有兩種說法講得相當的清楚。
答:您也贊歎我一下?
問:這是事實。
答:阿彌陀佛。
問: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話應該是對于染緣起可以在無爲法裏面成…
《維摩诘經講記 佛道品 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