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講記 勝義谛相品 第二▪P18

  ..續本文上一頁來處。

  子二、辨其來處

  我于先日從彼佛土發來至此。

  前一天,這一天的前面一天叫「先日」。從那個廣大名稱佛土發來到娑婆世界來;用我們凡夫世界的名字來說,是到娑婆世界來。這是第一科陳述往來的地方,下面第二科是「見其聚集」。

  癸二、見其聚集

  我于彼佛土,曾見一處,有七萬七千外道並其師首,同一會坐。

  「我于彼佛土,曾見一處,有七萬七千」那麼多的外道,這個數目也很大了。「並其師首,同一會坐」,這麼多外道,其中有個大老師也在那裏,「同一會坐」。這是第二科「見其聚集」,現在第叁科「诤論不決」。

  癸叁、诤論不決爲思諸法勝義谛相,彼共思議,稱量觀察,遍尋求時,于一切法勝義谛相,竟不能得。

  「爲思諸法勝義谛相,彼共思議,稱量觀察,遍尋求時」,那麼多的外道和他們的師首,同一會坐幹什麼呢?就是爲思惟諸法的勝義谛相。這個真理究竟是什麼?究竟什麼是真理?「諸法勝義谛相」。「彼共思議,稱量觀察,遍尋求時」,他們共同地在思議,思議最初的時候就立出了宗旨,思議要立出個宗旨。你思議什麼?要立出個題目來,叫立宗。「稱量」,然後這個題目要思惟它的理由,叫做稱量。「觀察」,就是舉出來種種的譬喻來觀察這個真理。「遍尋求時」,經過思議、稱量、觀察叁個過程來普遍來尋求真理,尋求這個勝義谛相的時候。「于一切法勝義谛相,竟不能得」,對于一切法的勝義谛相,費了很大的辛苦,費了很多的唇舌,結果還沒有能知道什麼叫做勝義谛,「竟不能得」。這是第叁科「诤論不決」,下面第四科顯不決的相貌。

  癸四、顯不決相(分叁科) 子一、明意業相違

  唯除種種意解,別異意解,變異意解,互相違背,

  這下面說這個诤議不決的相貌。他們的目的是爲了學習什麼叫做第一義谛,什麼叫做勝義谛,目的是這樣。結果呢,不知道,沒能滿願,不知道,那麼在這裏幹什麼呢?只是做了種種意解而已。除了這個,另外沒有所得,沒有成就,這個意思。「唯除種種意解」,就是他們在這裏就是做了種種意解,除了這個事,另外沒有事情成就,所以叫「唯除」。「種種意解」,就是各式各樣的在內心裏面做這樣的解釋,做那樣的解釋,就是這樣子,這是在意解。或者說是他們在互相討論的時候,各式各樣的事情,這個是第一義谛。假設舉個例子,我們一念的受,受想行識的受,這是勝義谛,這是第一義谛的相。或者有人講,不是,想是第一義谛,或者行是第一義谛,就是各式各樣種種的意解。認爲這個是第一義谛,這叫種種意解。

  「別異意解」,有人主張色受想行識都不是第一義谛,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聲香味觸法都不是;離開了這個,另外有一個第一義谛,這個第一義谛和你們說的都不同,所以叫「別異意解」,這是這麼講。「變異意解」,譬如說是這個勝義谛是常住的、不變異的。但是他主張不是,變異是第一義谛,這就是這樣子,「變異意解」。那麼這個是「種種意解,別異意解,變異意解」,這是這麼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種種意解是總說的,別異意解、變異意解是別說的,還有一個總別之異,或者是這麼解釋。或者說是:種種異解就是各式各樣的執著不一樣,叫種種異解。這個別異意解,就是這麼多的外道在那裏,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不同,所以叫做別異意解。這個變異意解是什麼意思呢?他現在主張色是勝義谛,過一會兒又說色不是,受是。過了一會兒,受又不是,想是,就是展轉變異,這樣子有各式各樣的執著,這是一種。「互相違背,共興诤論」,前面這個「種種意解,別異意解,變異意解」是指內心裏面的意思。

  子二、口業違诤

  共興诤論,口出矛醂更相醂刺,

  「互相違背,共興诤論,口出矛醂更相醂刺」,這個是發出言論來。我不同意你,我反對你的意解,你又反對我,大家就是诤論。「口出矛醂更相醂刺」,就是口出惡言,互相攻擊的意思。但是用人與人作戰的時候,拿出來武器,用武器來形容他們說話的相貌。「口出矛醂」,他嘴裏邊發出來一個矛醂,一個武器,能殺人的武器,就是說,人說出那種惡言的厲害,這個意思。「更相醂刺」,我傷害你,你傷害我,就是這個意思。

  子叁、顯身業乖違

  既惱壞已,各各離散。

  既然彼此間傷害完了呢,大家走了,就是這個境界,這是屬于身業的乖違。這樣就是用叁業來分這段文。

  壬叁、陳己所念

  世尊,我于爾時竊作是念:如來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超過一切尋思所行勝義谛相,亦有通達作證可得。說是語已。

  前面第一科「標有所請」,第二科「陳所請事」,現在第叁科「陳己所念」。「世尊,我于爾時竊作是念」,這位法湧菩薩他自己說他的感想,我在那個時候,我自己心裏面竊竊地這樣憶念,這樣思惟:「如來出世甚奇希有」,這個大智慧的人,佛陀出現世間,非常的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由于佛陀出現世間了,「乃于如是」,才能對于這件事,就是「超過一切尋思所行勝義谛相」,對于這個如是的勝義谛相,勝義谛相是超過一切尋思所行的。對于這個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谛,爲我們善巧方便的宣說,所以使令我們「亦有通達作證可得」,我們就會明白這件事,我們不會徒勞的。你用功地學習,從聞思修就可以得無生法忍,就證悟了第一義谛,「作證可得」。「說是語已」,這位法湧菩薩說完了這句話以後。

  辛二、世尊略答(分叁科) 壬一、說之由序

  爾時世尊告法湧菩薩摩诃薩曰:

  前面是第叁科「陳己所念」,下面是第二科「世尊略答」。前面是「菩薩問」,下面就是「世尊略答」。分叁科,第一科「說之由序」。「爾時世尊告法湧菩薩摩诃薩曰」,這是由序,下面第二科「贊請順理」。

  壬二、贊請順理

  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善男子」,就是招呼這個法湧菩薩說。「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就是你剛才說的非常的合道理。這個文句也好,裏面的道理也好,文和義都是合道理,所以「如是如是」。或者說你這樣講法呢,也隨順了自己得聖道的因緣,也是隨順了,也發起了利益衆生的因緣,所以「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這是「贊請順理」,下面第叁科「作問略答」,或者這句話應該說是略答所問,這麼說。

  壬叁、作問略答我于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谛相,現等正覺;現等覺已,爲他宣說,顯現開解,施設照了。

  這個佛陀自稱爲我。「于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谛相」,這個勝義谛相是超過一切尋思的,不能夠利用名言去種種分別的。對于這樣的第一義谛的道理,「現等正覺」,現前也正覺了、也等覺了。「現等覺已,爲他宣說」,前面「現等正覺」是佛自利,成功了、圓滿了。「現等覺已,爲他宣說」,佛的大慈悲,爲衆生宣說這個勝義谛相。「顯現開解,施設照了」,佛的大慈悲心裏面顯現出來,就是大智能的語言,用這個語言來開解這個勝義谛相。「施設照了」,就是施設出來一個語言的明燈來照了勝義谛相。施設語言,像個光明的燈似的,照了你內心的無明黑暗,使令你心裏面有了智慧,能夠覺悟這個勝義谛相的。這一段文是第二科「世尊略答」。 爾時世尊告法湧菩薩摩诃薩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于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谛相,現正等覺;現等覺已,爲他宣說,顯現開解,施設照了。

  我們昨天是講到這裏。下面第叁科作問略答,或者這句話應該說是略答所問,這麼說。「我于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谛相,現正等覺;現等覺已,爲他宣說,顯現開解,施設照了。」這個佛陀自稱爲「我」。「于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谛相」,這勝義谛是超過一切尋思的,不能夠利用名言去種種分別的哦!對于這樣的第一義谛的道理「現正等覺」,現前正覺了,也等覺了;「現等覺已,爲他宣說」,前面現正等覺是佛自利成功了、圓滿了;「現等覺已,爲他宣說」,佛的大慈悲,爲衆生宣說這個勝義谛相。「顯現開解,施設照了」,佛的大慈悲心裏面顯現出來,就是大智能的語言,用這個語言來開解這個勝義谛相。「施設照了」,就是「施設」出來一個語言的明燈,來照了勝義谛相;施設語言像光明的燈似的,照了你內心的無明黑暗,使令你心裏面有了智慧,來覺悟這個勝義谛相。這一段文是第二科世尊略答。

  我現在的心情按原來的計劃,我是講不完了,所以現在想改變計劃,我們天天講。對不住、對不住各位法師,我們天天講,就是把這個勝義谛品講完,把一切法相品也講完它,這樣子。我剛才說那句話,我現在修正一下,我說:「只要你肯努力,你現在可以得無生法忍」,這句話我修正一下。我的思想沒有變,只要你努力,是有希望得無生法忍的,但是能努力的人很少啊!我加上這句就好了。因爲我感覺到現在的人,想要學習很少,歡喜學習經論的人不多,多數願意、願意出家的人是有,但是不願意學習。另外一種人,我再多說幾句哦!這都是煩惱話!我這話,你根據什麼說這話

  我根據虛雲老和尚的開示錄,他說很少人開悟,這句話就證明,其實這句話明白點說,就是沒有人開悟,可以這麼解釋。另外有個意思呢?我們學習《金剛經》也好,我們學習這個《解深密經》也好,學習《大品般若經》也好,它這上告訴你怎麼樣得無生法忍。我們學習《瑜伽師地論》,學習《大智度論》,它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怎麼樣、怎麼樣得無生法忍,你不是太笨了嗎?它已經告訴你了嘛!你爲什麼要自己在那邊想呢?這些合道理不合道理?

  辛叁、菩薩征問

  何以故?

  前面這一段是世尊略答,是佛簡略的回答法湧菩薩的問題。「何以故?」就是法湧菩薩又請問了,有什麼理由這勝義谛是超尋思境呢?超越了尋思的境界的?就是法湧菩薩的再請問。下面第四科、如來廣說。分五科,第一科是內自所證。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釋,第…

《解深密經講記 勝義谛相品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