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讲记 胜义谛相品 第二▪P18

  ..续本文上一页来处。

  子二、辨其来处

  我于先日从彼佛土发来至此。

  前一天,这一天的前面一天叫「先日」。从那个广大名称佛土发来到娑婆世界来;用我们凡夫世界的名字来说,是到娑婆世界来。这是第一科陈述往来的地方,下面第二科是「见其聚集」。

  癸二、见其聚集

  我于彼佛土,曾见一处,有七万七千外道并其师首,同一会坐。

  「我于彼佛土,曾见一处,有七万七千」那么多的外道,这个数目也很大了。「并其师首,同一会坐」,这么多外道,其中有个大老师也在那里,「同一会坐」。这是第二科「见其聚集」,现在第三科「诤论不决」。

  癸三、诤论不决为思诸法胜义谛相,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寻求时,于一切法胜义谛相,竟不能得。

  「为思诸法胜义谛相,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寻求时」,那么多的外道和他们的师首,同一会坐干什么呢?就是为思惟诸法的胜义谛相。这个真理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是真理?「诸法胜义谛相」。「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寻求时」,他们共同地在思议,思议最初的时候就立出了宗旨,思议要立出个宗旨。你思议什么?要立出个题目来,叫立宗。「称量」,然后这个题目要思惟它的理由,叫做称量。「观察」,就是举出来种种的譬喻来观察这个真理。「遍寻求时」,经过思议、称量、观察三个过程来普遍来寻求真理,寻求这个胜义谛相的时候。「于一切法胜义谛相,竟不能得」,对于一切法的胜义谛相,费了很大的辛苦,费了很多的唇舌,结果还没有能知道什么叫做胜义谛,「竟不能得」。这是第三科「诤论不决」,下面第四科显不决的相貌。

  癸四、显不决相(分三科) 子一、明意业相违

  唯除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互相违背,

  这下面说这个诤议不决的相貌。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什么叫做第一义谛,什么叫做胜义谛,目的是这样。结果呢,不知道,没能满愿,不知道,那么在这里干什么呢?只是做了种种意解而已。除了这个,另外没有所得,没有成就,这个意思。「唯除种种意解」,就是他们在这里就是做了种种意解,除了这个事,另外没有事情成就,所以叫「唯除」。「种种意解」,就是各式各样的在内心里面做这样的解释,做那样的解释,就是这样子,这是在意解。或者说是他们在互相讨论的时候,各式各样的事情,这个是第一义谛。假设举个例子,我们一念的受,受想行识的受,这是胜义谛,这是第一义谛的相。或者有人讲,不是,想是第一义谛,或者行是第一义谛,就是各式各样种种的意解。认为这个是第一义谛,这叫种种意解。

  「别异意解」,有人主张色受想行识都不是第一义谛,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声香味触法都不是;离开了这个,另外有一个第一义谛,这个第一义谛和你们说的都不同,所以叫「别异意解」,这是这么讲。「变异意解」,譬如说是这个胜义谛是常住的、不变异的。但是他主张不是,变异是第一义谛,这就是这样子,「变异意解」。那么这个是「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这是这么一种解释。

  还有一种解释,种种意解是总说的,别异意解、变异意解是别说的,还有一个总别之异,或者是这么解释。或者说是:种种异解就是各式各样的执着不一样,叫种种异解。这个别异意解,就是这么多的外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所以叫做别异意解。这个变异意解是什么意思呢?他现在主张色是胜义谛,过一会儿又说色不是,受是。过了一会儿,受又不是,想是,就是展转变异,这样子有各式各样的执着,这是一种。「互相违背,共兴诤论」,前面这个「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是指内心里面的意思。

  子二、口业违诤

  共兴诤论,口出矛醂更相醂刺,

  「互相违背,共兴诤论,口出矛醂更相醂刺」,这个是发出言论来。我不同意你,我反对你的意解,你又反对我,大家就是诤论。「口出矛醂更相醂刺」,就是口出恶言,互相攻击的意思。但是用人与人作战的时候,拿出来武器,用武器来形容他们说话的相貌。「口出矛醂」,他嘴里边发出来一个矛醂,一个武器,能杀人的武器,就是说,人说出那种恶言的厉害,这个意思。「更相醂刺」,我伤害你,你伤害我,就是这个意思。

  子三、显身业乖违

  既恼坏已,各各离散。

  既然彼此间伤害完了呢,大家走了,就是这个境界,这是属于身业的乖违。这样就是用三业来分这段文。

  壬三、陈己所念

  世尊,我于尔时窃作是念:如来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亦有通达作证可得。说是语已。

  前面第一科「标有所请」,第二科「陈所请事」,现在第三科「陈己所念」。「世尊,我于尔时窃作是念」,这位法涌菩萨他自己说他的感想,我在那个时候,我自己心里面窃窃地这样忆念,这样思惟:「如来出世甚奇希有」,这个大智慧的人,佛陀出现世间,非常的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由于佛陀出现世间了,「乃于如是」,才能对于这件事,就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对于这个如是的胜义谛相,胜义谛相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的。对于这个不可思议的第一义谛,为我们善巧方便的宣说,所以使令我们「亦有通达作证可得」,我们就会明白这件事,我们不会徒劳的。你用功地学习,从闻思修就可以得无生法忍,就证悟了第一义谛,「作证可得」。「说是语已」,这位法涌菩萨说完了这句话以后。

  辛二、世尊略答(分三科) 壬一、说之由序

  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摩诃萨曰:

  前面是第三科「陈己所念」,下面是第二科「世尊略答」。前面是「菩萨问」,下面就是「世尊略答」。分三科,第一科「说之由序」。「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摩诃萨曰」,这是由序,下面第二科「赞请顺理」。

  壬二、赞请顺理

  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善男子」,就是招呼这个法涌菩萨说。「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就是你刚才说的非常的合道理。这个文句也好,里面的道理也好,文和义都是合道理,所以「如是如是」。或者说你这样讲法呢,也随顺了自己得圣道的因缘,也是随顺了,也发起了利益众生的因缘,所以「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这是「赞请顺理」,下面第三科「作问略答」,或者这句话应该说是略答所问,这么说。

  壬三、作问略答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现等正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现开解,施设照了。

  这个佛陀自称为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这个胜义谛相是超过一切寻思的,不能够利用名言去种种分别的。对于这样的第一义谛的道理,「现等正觉」,现前也正觉了、也等觉了。「现等觉已,为他宣说」,前面「现等正觉」是佛自利,成功了、圆满了。「现等觉已,为他宣说」,佛的大慈悲,为众生宣说这个胜义谛相。「显现开解,施设照了」,佛的大慈悲心里面显现出来,就是大智能的语言,用这个语言来开解这个胜义谛相。「施设照了」,就是施设出来一个语言的明灯来照了胜义谛相。施设语言,像个光明的灯似的,照了你内心的无明黑暗,使令你心里面有了智慧,能够觉悟这个胜义谛相的。这一段文是第二科「世尊略答」。 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现开解,施设照了。

  我们昨天是讲到这里。下面第三科作问略答,或者这句话应该说是略答所问,这么说。「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现开解,施设照了。」这个佛陀自称为「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这胜义谛是超过一切寻思的,不能够利用名言去种种分别的哦!对于这样的第一义谛的道理「现正等觉」,现前正觉了,也等觉了;「现等觉已,为他宣说」,前面现正等觉是佛自利成功了、圆满了;「现等觉已,为他宣说」,佛的大慈悲,为众生宣说这个胜义谛相。「显现开解,施设照了」,佛的大慈悲心里面显现出来,就是大智能的语言,用这个语言来开解这个胜义谛相。「施设照了」,就是「施设」出来一个语言的明灯,来照了胜义谛相;施设语言像光明的灯似的,照了你内心的无明黑暗,使令你心里面有了智慧,来觉悟这个胜义谛相。这一段文是第二科世尊略答。

  我现在的心情按原来的计划,我是讲不完了,所以现在想改变计划,我们天天讲。对不住、对不住各位法师,我们天天讲,就是把这个胜义谛品讲完,把一切法相品也讲完它,这样子。我刚才说那句话,我现在修正一下,我说:「只要你肯努力,你现在可以得无生法忍」,这句话我修正一下。我的思想没有变,只要你努力,是有希望得无生法忍的,但是能努力的人很少啊!我加上这句就好了。因为我感觉到现在的人,想要学习很少,欢喜学习经论的人不多,多数愿意、愿意出家的人是有,但是不愿意学习。另外一种人,我再多说几句哦!这都是烦恼话!我这话,你根据什么说这话

  我根据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录,他说很少人开悟,这句话就证明,其实这句话明白点说,就是没有人开悟,可以这么解释。另外有个意思呢?我们学习《金刚经》也好,我们学习这个《解深密经》也好,学习《大品般若经》也好,它这上告诉你怎么样得无生法忍。我们学习《瑜伽师地论》,学习《大智度论》,它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怎么样、怎么样得无生法忍,你不是太笨了吗?它已经告诉你了嘛!你为什么要自己在那边想呢?这些合道理不合道理?

  辛三、菩萨征问

  何以故?

  前面这一段是世尊略答,是佛简略的回答法涌菩萨的问题。「何以故?」就是法涌菩萨又请问了,有什么理由这胜义谛是超寻思境呢?超越了寻思的境界的?就是法涌菩萨的再请问。下面第四科、如来广说。分五科,第一科是内自所证。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释,第…

《解深密经讲记 胜义谛相品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