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P10

  ..續本文上一頁所生之處」,「恒在佛前」,常在佛前。「蓮華化生」。觀世音菩薩,如果他到凡夫世界來。譬如說這位佛到凡夫世界來成佛,觀世音菩薩他到這裏來親近這位佛,到這個世界來度衆生,他可能就重得一個身體,得一個身體之後,就蓮華化生。當然他若願意有個父母,也是可以。這是他隨意自在的事情。若按照他本身的功德來說,那是蓮華化生,他不需要受胎生。

  若是在聖人的世界,這個法身佛的世界。我們娑婆世界,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那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不是釋迦牟尼佛他那個圓滿報身的世界,不是那個。若是觀世音菩薩,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圓滿報身的世界,當然也不需要蓮華化生,那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自己的法身去見釋迦牟尼佛,或者是見阿彌陀佛,或者見藥師佛。

  若是到凡夫的世界,觀世音菩薩的法性生身不可以,法性生身到了凡夫世界,你見不到的,他不能和你發生關系。所以他一定化現一個身體,他現一個身體,他也可以有父母,也可以蓮華化生的。

  現在說這個: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不受這個胎藏之身。若是佛菩薩,他願意受胎生,那是也是他的大悲心的一種作用。若是我們凡夫來說,我們受胎藏的身體,就是因爲有欲的關系。若是我沒有欲了,我到了色界天上去,也是化生,就不叫胎生。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這上面是我們拜大悲忏的那一段文。前面「不受胎藏之身」,這以前是觀世音菩薩,說明他以前得到大悲心陀羅尼咒的經過,得到的功德。以下是說我們人間的人,想要受持大悲咒的時候,要用這樣的方法,才能夠受持大悲呪。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前面的文,是觀世音菩薩,說明他開始學習大悲心陀羅尼的經過。這以下是說念誦大悲呪的方法,這個大悲呪我們應該怎麼樣誦持,應該怎麼樣受持。

  若有比丘、比丘尼。就是假設這兩種人,一個是比丘,一個是比丘尼。這兩種人就是出家人,比丘尼這個尼字,中國話就是「女」的意思。若有比丘那個地方沒有說這個尼字,就是男的,男的出家人受了大戒了,稱之比丘。

  比丘,是多含不翻,其中含有乞士的意思,就是乞求的人。就是他自己不生産,向人家乞求來維持生活,所以翻作乞士。也翻作破惡,就是修學佛法,破除自己的煩惱的人,破除內心裏面貪瞋癡的煩惱;身體能不殺、不盜、不淫;語言上不說謊話,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內心不貪、瞋、癡。煩惱,有活動的煩惱,有不活動的煩惱。不活動的煩惱就是種子。破惡,是破除去活動的煩惱,也要破除煩惱的種子。他做什麼事情呢?就是破煩惱的事情,就是修行的事情。

  也說是怖魔,因爲你修學聖道,魔王恐怖了。女人出家,就稱之爲比丘尼,就是女比丘。他的行爲和思想,和比丘是一樣的,同樣地修學聖道,也可以得阿羅漢果,也可以得無生法忍的。這兩種人是出家人。

  優婆塞、優婆夷是在家居士,相信佛法的人,翻作清信士。翻作清信,就是他不斷地學習佛法,對于佛法有清淨的信心了,是這樣的人。也翻作近事,近事男、近事女。近事這個「近」,就是他親近叁寶,常和佛法僧接近。也是做一些護持叁寶的事情,他自己也時時地做栽培善根的事情,那麼就叫做近事。這裏邊當然是說他皈依叁寶了,也受了五戒,所以叫做近事男、近事女。

  童男、童女,或者說是小孩子,或者是沒有結婚的人。當然他要是皈依叁寶,受持五戒,也同樣地可以稱之爲優婆塞、優婆夷的。

  「欲誦持者」,說這六種人,他若願意誦持大悲心陀羅尼的話。誦就是能背下來;持,一直地不忘,攝持在心裏面不失掉,就是要常常的誦,他就不失掉,就不會忘了。你雖然能誦,但是你不天天的誦,他就會忘,就不能持了。若想要誦持這個大悲心陀羅尼呪,想要得到大悲心陀羅尼的功德,應該怎麼樣誦持呢?用現代的語言來說,是

  要有什麼條件呢?是「于諸衆生起慈悲心」,這就是個條件。你若想念大悲呪,你要對于一切衆生,要發起慈悲心,要有這種心。

  衆生是舊的翻譯,新的翻譯就是有情。就是有情識的,有了別性的動物。一般地山河大地,也是地水火風,但是它沒有了別的識,沒有識,就是無情物。這一切的動物,我們欲界的衆生也好,色界天的衆生也好,他的生命體,也是有地水火風的,但是在地水火風裏面,他有識,那麼就變成了有情。

  這些有情識的衆生,或者是我們同類的說是人,我們不同類的,我們能看見得見的,就是這些飛禽走獸,或者是一只螞蟻,或者是一只蚊蟲這些動物。但是人與人,我們人和人是同類,人和人,中間的關系應該是更重要。我們對一只貓,或者對一只狗,我們對牠有愛心,我們見到人的時候,把眼睛閉起來!應該更慈悲,更愛護,于他有慈悲心。

  于他有慈悲心,這是原則上說,內心裏面沒有傷害他的的意思,有愛護他的意思,有利益他的心。佛菩薩告訴我們,我們說是五戒,我們同他的關系不殺,這就是慈悲。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天有好生之德」。人也就是有好生之德,應該是這樣子。不殺,這就是慈悲的行動。他若有困難了,我救護他。我能不能救護,這是一回事,我要有救護的心情,這就是慈悲了。

  不盜,我不偷盜,不偷盜也是慈悲。如果你偷盜,把他所愛護的所有財物,你若盜去了,他會很苦惱,那麼你就是傷害他了。傷害的行爲,與慈悲心就是有沖突了。所以若有慈悲心就不會盜。不妄語也是慈悲的行動,不飲酒能保護你的慈悲心。所以說五戒,也就是慈悲,所以有慈悲心,可以用五戒來表達你的慈悲心,這也是「于諸衆生起慈悲心」。

  若是讀《梵網經》,或者是讀《瑜伽師地論》的菩薩戒,那就是比五戒更詳細地說明了菩薩慈悲的行動。當然我們不須說這麼多。我們若能把五戒守得很清淨,我認爲就是了不起了。

  這六種人想要受持、讀誦大悲咒,或是你有種種的希求,希望持大悲咒來滿足我,但是你要有慈悲心。這個慈悲心,我剛才說是,用五戒來表達這個慈悲心。這底下是觀世音菩薩,更深刻地表示這個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這就是發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你受持大悲咒,你先要隨順我的意思,發這樣的願力,你要建立這樣的志願才可以。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衆。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爲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爲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南無大悲觀世音」,這底下是十願,(十個願)底下又有六個願。「南無」是印度話,翻到中國話有幾個翻譯,也翻個救護的意思。我有困難,我希望你救護我,希望觀世音菩薩,你慈悲救護我。也翻作頂禮,就是恭敬地向觀世音菩薩叩頭。也翻作皈命,這個皈命有很多解釋,我看都是講一種意思。命就是,譬如念大悲觀世音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教導,叫做命。皈就是皈依,就是隨順的意思,說個白話就是我聽你的招呼,聽從你的教導,叫做皈命。在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之前,加個「南無」,就有這樣的意思,有救護的意思,有皈命的意思,有頂禮的意思。

  「大悲」,大悲是贊歎的意思,是贊歎觀世音菩薩有大悲心。這個大悲心,我以前講過。譬如說是我沒有飯吃,觀世音菩薩給我一碗飯吃,好,觀世音菩薩慈悲我。但是若在佛法的道理上講,這可以說是慈悲,但是不能稱爲大悲。大悲就是觀世音菩薩能夠爲你講說佛法,使令你得涅槃,這是大悲。

  悲和大悲有什麼不同呢?就是我沒有飯吃,你給我飯吃;我沒有衣服穿,你給我衣服;我有病,到醫院裏看病。說我吃飯,我吃飽了;但是過幾天,可能我又沒有飯吃了,過幾天我又有病了,我又沒有衣服穿了。你給我衣服穿,你給我治病,都是暫時的,沒能夠究竟地解決這個問題,將來還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的。所以雖然是同情了你,救護了你,但是問題還沒有解決,要是你聽觀世音菩薩佛法的開示,你修學戒定慧,你得了涅槃,這件事解決了,從這麼以後,永久沒有問題了。所以這樣的行動,是大悲。

  現在說觀世音菩薩,我們贊歎觀世音菩薩大悲,就是觀世音菩薩能夠滿我所願,滿我們的希求。觀世音菩薩是有大悲心的,能爲你徹底地解決問題,所以稱之爲大悲。我們一般人做功德,也是有這個分別的。

  譬如說是我去造一間醫院,我造個學校,這是很有功德,是的。但是你若造觀世音菩薩像,那就不同,這個功德就不同。要是你造一間廟,也不同,和在社會上做一般的事情不一樣。譬如說我建一所學校,出了很多人才,但是這個人是國家的一個賊,是一個大賊,他可以危害國家幾十年,使令這個國家本來是很興盛的,一下子搞垮了。那麼你這個學校出了這麼一個人,你辦了一所學校,學校裏出了這麼一個人,你感覺怎麼樣!若是你造觀世音菩薩像,大家去磕一個頭,這個人將來可以轉凡成聖,將來一定得無上菩提。他磕頭的時候,這個造像的人,就有一份功德,他磕一個頭,你有一份功德,他磕兩個頭,你有兩份功德。假設這一天有一百個人磕頭,你這個造像的人,你在那裏什麼事也沒有做,你有一百份功德。所以世間的功德和出世間的功德不一樣。這就是悲和大悲的不同。

  南無大悲觀世音,觀世音菩薩有慈悲心,慈眼視衆生。這個「觀」,是觀察。我們說用耳朵聞,用耳去聞聲音。用耳去聞聲音,但是這裏不說是聞,不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