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所生之处」,「恒在佛前」,常在佛前。「莲华化生」。观世音菩萨,如果他到凡夫世界来。譬如说这位佛到凡夫世界来成佛,观世音菩萨他到这里来亲近这位佛,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他可能就重得一个身体,得一个身体之后,就莲华化生。当然他若愿意有个父母,也是可以。这是他随意自在的事情。若按照他本身的功德来说,那是莲华化生,他不需要受胎生。

  若是在圣人的世界,这个法身佛的世界。我们娑婆世界,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不是释迦牟尼佛他那个圆满报身的世界,不是那个。若是观世音菩萨,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圆满报身的世界,当然也不需要莲华化生,那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的法身去见释迦牟尼佛,或者是见阿弥陀佛,或者见药师佛。

  若是到凡夫的世界,观世音菩萨的法性生身不可以,法性生身到了凡夫世界,你见不到的,他不能和你发生关系。所以他一定化现一个身体,他现一个身体,他也可以有父母,也可以莲华化生的。

  现在说这个: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不受这个胎藏之身。若是佛菩萨,他愿意受胎生,那是也是他的大悲心的一种作用。若是我们凡夫来说,我们受胎藏的身体,就是因为有欲的关系。若是我没有欲了,我到了色界天上去,也是化生,就不叫胎生。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这上面是我们拜大悲忏的那一段文。前面「不受胎藏之身」,这以前是观世音菩萨,说明他以前得到大悲心陀罗尼咒的经过,得到的功德。以下是说我们人间的人,想要受持大悲咒的时候,要用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受持大悲呪。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前面的文,是观世音菩萨,说明他开始学习大悲心陀罗尼的经过。这以下是说念诵大悲呪的方法,这个大悲呪我们应该怎么样诵持,应该怎么样受持。

  若有比丘、比丘尼。就是假设这两种人,一个是比丘,一个是比丘尼。这两种人就是出家人,比丘尼这个尼字,中国话就是「女」的意思。若有比丘那个地方没有说这个尼字,就是男的,男的出家人受了大戒了,称之比丘。

  比丘,是多含不翻,其中含有乞士的意思,就是乞求的人。就是他自己不生产,向人家乞求来维持生活,所以翻作乞士。也翻作破恶,就是修学佛法,破除自己的烦恼的人,破除内心里面贪瞋痴的烦恼;身体能不杀、不盗、不淫;语言上不说谎话,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内心不贪、瞋、痴。烦恼,有活动的烦恼,有不活动的烦恼。不活动的烦恼就是种子。破恶,是破除去活动的烦恼,也要破除烦恼的种子。他做什么事情呢?就是破烦恼的事情,就是修行的事情。

  也说是怖魔,因为你修学圣道,魔王恐怖了。女人出家,就称之为比丘尼,就是女比丘。他的行为和思想,和比丘是一样的,同样地修学圣道,也可以得阿罗汉果,也可以得无生法忍的。这两种人是出家人。

  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居士,相信佛法的人,翻作清信士。翻作清信,就是他不断地学习佛法,对于佛法有清净的信心了,是这样的人。也翻作近事,近事男、近事女。近事这个「近」,就是他亲近三宝,常和佛法僧接近。也是做一些护持三宝的事情,他自己也时时地做栽培善根的事情,那么就叫做近事。这里边当然是说他皈依三宝了,也受了五戒,所以叫做近事男、近事女。

  童男、童女,或者说是小孩子,或者是没有结婚的人。当然他要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也同样地可以称之为优婆塞、优婆夷的。

  「欲诵持者」,说这六种人,他若愿意诵持大悲心陀罗尼的话。诵就是能背下来;持,一直地不忘,摄持在心里面不失掉,就是要常常的诵,他就不失掉,就不会忘了。你虽然能诵,但是你不天天的诵,他就会忘,就不能持了。若想要诵持这个大悲心陀罗尼呪,想要得到大悲心陀罗尼的功德,应该怎么样诵持呢?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是

  要有什么条件呢?是「于诸众生起慈悲心」,这就是个条件。你若想念大悲呪,你要对于一切众生,要发起慈悲心,要有这种心。

  众生是旧的翻译,新的翻译就是有情。就是有情识的,有了别性的动物。一般地山河大地,也是地水火风,但是它没有了别的识,没有识,就是无情物。这一切的动物,我们欲界的众生也好,色界天的众生也好,他的生命体,也是有地水火风的,但是在地水火风里面,他有识,那么就变成了有情。

  这些有情识的众生,或者是我们同类的说是人,我们不同类的,我们能看见得见的,就是这些飞禽走兽,或者是一只蚂蚁,或者是一只蚊虫这些动物。但是人与人,我们人和人是同类,人和人,中间的关系应该是更重要。我们对一只猫,或者对一只狗,我们对牠有爱心,我们见到人的时候,把眼睛闭起来!应该更慈悲,更爱护,于他有慈悲心。

  于他有慈悲心,这是原则上说,内心里面没有伤害他的的意思,有爱护他的意思,有利益他的心。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说是五戒,我们同他的关系不杀,这就是慈悲。我们中国儒家的思想:「天有好生之德」。人也就是有好生之德,应该是这样子。不杀,这就是慈悲的行动。他若有困难了,我救护他。我能不能救护,这是一回事,我要有救护的心情,这就是慈悲了。

  不盗,我不偷盗,不偷盗也是慈悲。如果你偷盗,把他所爱护的所有财物,你若盗去了,他会很苦恼,那么你就是伤害他了。伤害的行为,与慈悲心就是有冲突了。所以若有慈悲心就不会盗。不妄语也是慈悲的行动,不饮酒能保护你的慈悲心。所以说五戒,也就是慈悲,所以有慈悲心,可以用五戒来表达你的慈悲心,这也是「于诸众生起慈悲心」。

  若是读《梵网经》,或者是读《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那就是比五戒更详细地说明了菩萨慈悲的行动。当然我们不须说这么多。我们若能把五戒守得很清净,我认为就是了不起了。

  这六种人想要受持、读诵大悲咒,或是你有种种的希求,希望持大悲咒来满足我,但是你要有慈悲心。这个慈悲心,我刚才说是,用五戒来表达这个慈悲心。这底下是观世音菩萨,更深刻地表示这个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这就是发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你受持大悲咒,你先要随顺我的意思,发这样的愿力,你要建立这样的志愿才可以。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为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南无大悲观世音」,这底下是十愿,(十个愿)底下又有六个愿。「南无」是印度话,翻到中国话有几个翻译,也翻个救护的意思。我有困难,我希望你救护我,希望观世音菩萨,你慈悲救护我。也翻作顶礼,就是恭敬地向观世音菩萨叩头。也翻作皈命,这个皈命有很多解释,我看都是讲一种意思。命就是,譬如念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教导,叫做命。皈就是皈依,就是随顺的意思,说个白话就是我听你的招呼,听从你的教导,叫做皈命。在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之前,加个「南无」,就有这样的意思,有救护的意思,有皈命的意思,有顶礼的意思。

  「大悲」,大悲是赞叹的意思,是赞叹观世音菩萨有大悲心。这个大悲心,我以前讲过。譬如说是我没有饭吃,观世音菩萨给我一碗饭吃,好,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但是若在佛法的道理上讲,这可以说是慈悲,但是不能称为大悲。大悲就是观世音菩萨能够为你讲说佛法,使令你得涅槃,这是大悲。

  悲和大悲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我没有饭吃,你给我饭吃;我没有衣服穿,你给我衣服;我有病,到医院里看病。说我吃饭,我吃饱了;但是过几天,可能我又没有饭吃了,过几天我又有病了,我又没有衣服穿了。你给我衣服穿,你给我治病,都是暂时的,没能够究竟地解决这个问题,将来还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的。所以虽然是同情了你,救护了你,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要是你听观世音菩萨佛法的开示,你修学戒定慧,你得了涅槃,这件事解决了,从这么以后,永久没有问题了。所以这样的行动,是大悲。

  现在说观世音菩萨,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大悲,就是观世音菩萨能够满我所愿,满我们的希求。观世音菩萨是有大悲心的,能为你彻底地解决问题,所以称之为大悲。我们一般人做功德,也是有这个分别的。

  譬如说是我去造一间医院,我造个学校,这是很有功德,是的。但是你若造观世音菩萨像,那就不同,这个功德就不同。要是你造一间庙,也不同,和在社会上做一般的事情不一样。譬如说我建一所学校,出了很多人才,但是这个人是国家的一个贼,是一个大贼,他可以危害国家几十年,使令这个国家本来是很兴盛的,一下子搞垮了。那么你这个学校出了这么一个人,你办了一所学校,学校里出了这么一个人,你感觉怎么样!若是你造观世音菩萨像,大家去磕一个头,这个人将来可以转凡成圣,将来一定得无上菩提。他磕头的时候,这个造像的人,就有一份功德,他磕一个头,你有一份功德,他磕两个头,你有两份功德。假设这一天有一百个人磕头,你这个造像的人,你在那里什么事也没有做,你有一百份功德。所以世间的功德和出世间的功德不一样。这就是悲和大悲的不同。

  南无大悲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有慈悲心,慈眼视众生。这个「观」,是观察。我们说用耳朵闻,用耳去闻声音。用耳去闻声音,但是这里不说是闻,不是「…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