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時期,你那個罪業又發生作用了。
這個罪一來了,不是有病,或者就是有其它的問題,那麼你還是沒能夠得安樂。說是把你這個病治好了,將來你還是有問題,幾時這個事情才能完呢?所以你還是要去求觀世音菩薩,還是要這樣做。這樣做,觀世音菩薩再幫你忙,也是可以,但是你的問題始終還是不能完的,那怎麼辦呢?所以觀世音菩薩提出這個條件,你若肯這樣發願的話,真實誠懇地發這個願,就是一勞永逸了,就是將來你成功的時候,你就可以得無生法忍了,你可以成爲法身菩薩,你成佛了,那麼這個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如果你不發這個願的話,只是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幫你忙了,你永遠還是生死凡夫。
《大智度論》上,舉蓮華色比丘尼的一個因緣。蓮華色比丘尼,她是大阿羅漢,有六神通的大阿羅漢。有人說:「佛法歧視女人」。其實佛法真實是平等,女人一樣可以得六神通,可以得大阿羅漢;也可以得無生法忍,可以成佛,男女是平等的。這個女人出了家,得了阿羅漢果以後,她就到各地方去,貧苦的人也好,富貴人家的女人也好,就勸她們出家。你是年輕的女人也好,你是年歳大一點的女人也好,不管怎麼樣,就勸這些女人出家。勸人出家,有的人,當然有多少福德因緣的人,我不單單說是女人。年紀也不大,對他就不同意,就說:「你勸我們出家,我們現在這個情形若出家,出了家以後不能持戒,犯戒,犯了戒不是要下地獄嗎」?蓮華色比丘尼說:「下地獄就下地獄嘛」。說:「下地獄不是要受苦嗎」?「是的,下地獄要受苦。但是你出了家,和沒出家,沒在佛法裏面栽培善根的人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呢?說是你根本與佛法無緣,你不栽培善根,你造了很多罪,你要下地獄了。下地獄,有可能經過餓鬼、畜生道,又來到人間。來到人間,你可能做善事,有可能做惡事,又是到地獄去了。就是這樣流轉。要是你在佛法裏面栽培善根,你出過家,你修學過戒定慧了,願我速乘般若船,你發過這個願,栽培善根了,那就不同。就是你造了罪,下了地獄,你從地獄,叁惡道出來以後,一定會遇見佛。遇見佛的時候,你善根成熟了,你最低限度得阿羅漢果。得無生法忍,發無上菩提心,就是大菩薩了。從那麼以後,就永久不會再墮落了。所以出家還是好過在家。
現在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就是這個意思,說是你有問題,求我幫忙,我若不教你發無上菩提心,不這樣發願的話,你的問題沒個完,老是要求我幫忙,如果你發願,終究有一天,這個問題就徹底地解決了,就不須要再求我了,那麼不是很好!所以我在想:我求你幫幫忙,你提出來這麼大的要求,我這麼推測,這個原因就在這裏。你若是發了這十個願,你誠懇地發了願,那就不可思議!我們在想:這個願我很難辦到,
你這個觀世音菩薩,求你這麼難,他提出這個條件。我看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問:從一些親戚、朋友,或者書本上,說有的願,你希望觀世音菩薩幫忙,但是他們有的願,發得比較小一點,這個做得到,可是這個好像比較長期的。這些願,如放生、素食,或者是做一些什麼功德。發一些願,是否可以救一些急難?
答:一般說是,我發心吃素,或我要放生,當然也是好。我看,觀世音菩薩教我們發的願,我看這個願好更好,因爲這個作用是很大,作用很大很大。說是我能放生,我能吃素,也是好。但是放生和吃素,對于得涅槃的關系,疏遠了一點,得叁乘聖道的這個力量疏遠一點,所以還是發這個十大願好。當然這個比較容易做。放生好像也容易做,吃素,有的人好像感覺困難,但要能做到,也是好。如果是發心吃素,或者是發心放生,要知道放生和吃素的動機,爲什麼要吃素?我爲什麼要放生?要把那個真義能認識清楚,就是發慈悲心。
說是我吃素,就是對這一切的動物發慈悲心;放生,我們一般說放生,也就是放魚,或者鳥,或者什麼的,也就是對牠們有愛心,也是一個慈悲心。我們說,哎呀,我現在有病,我吃素,我去放生,用這個功德,使令我的病痛好了,這個也等于是個貿易。但是也好,不能說不對。但是你要明白這件事,這個行動的動機,是慈悲心的話,你就發心對一切人都有慈悲心,我認爲會比放生功德大。你見到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哥哥、我的妹妹、我的嫂嫂,我的所有的朋友,認識、不認識的人,我都發慈悲心。我認爲這個功德,要好過放生的功德大,比放生的功德還大。說是我放生了,啊,這只烏龜,我把牠放到海裏了,回到家,我哥哥說一句話不對,破口大罵。我認爲這個還不行!這個也有功德,你放生也有功德,但是功德不是太大。如果說是他罵我一句,這不是他的本心在罵我,是他的煩惱起作用,他的本心還是好的。你常這樣想:他的心還是比我好,他只是一時有點煩惱。這個煩惱過去了,他還是對我好的。你總是想他們都對我好,我對他們都發歡喜心,不去計較這些事情。你若常這樣子,我認爲你的病,很快會好。《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個後文我們還沒有講,後文上面說,我們若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求觀世音菩薩,應該是要拜叁七二十一天,不是拜叁天,應該是拜二十一天。但是我們業障重,發不起來這個心,拜了叁天就感覺辛苦。
問:我們若拜一天,要拜幾部?
答:有兩種情形,一個是大衆一起拜,一個是你個人單獨拜。若是大衆一起拜,像我們這個情形,我看頂多就是拜四次,多的話,可能就拜不來。如果你一個人自己拜……,二十一遍大悲呪,最慢就是一個小時,拜一遍就是四十五分鍾,那麼一天可
以拜六部。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現在的文,是說念大悲咒的方法,須要先發菩提心,「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前面是十願,講過了,這以下又有六願。前面的十願,是誦持大悲咒的人,自己發的願,對于自己祈求無上菩提的願。我上一次講的時候,分爲願、行、果叁種的不同,這以下的六願,是由大悲心爲一切衆生除苦的願。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這是說誦持大悲咒的人,我若面向刀山的時候,刀山自然地就破壞了。刀山是殺業特別重的人,受苦的地方。殺業重的人,他在前一生,前多少生,用這些武器去殺害一切人,自己受報的時候,也還是有這些武器來傷害他的生命。這樣的人,受這樣的痛苦,譬如說誦持大悲咒的人,發大悲心,「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使令他的痛苦能夠停下來。這是地獄的境界。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這也是地獄。就是特別炎熱的湯,這個罪人在裏面受苦。念誦大悲咒的人,發出來這樣的大悲心:「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前面兩個願是別說,這一願是總說。我若向地獄,地獄自然消滅、破壞了。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餓鬼就是常受饑虛的痛苦,沒有水飲,沒有飯吃。這樣饑餓的鬼,幾千年、幾萬年,長時受饑食之苦,但是他不死。誦持大悲咒的人憐憫他,說「我若向餓鬼,餓鬼自(然會)飽滿」,能夠遠離饑虛之苦。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阿修羅在六道衆生裏面,他算一道,如果說五道,他就屬于鬼神之類,也是有種種神通的人。惡心自調伏,他對人也有惡心。在《法苑珠林》上,記載一個阿修羅的故事。我們人間的人到山裏面,忽然間在一個地方遇到了阿修羅,阿修羅當然比人的身量高大。阿修羅就送給他一個果,這個阿修羅就說:「你吃這個果以後,你要趕快回去,你不能耽擱時間」。這個人可能沒有這種知識,所以吃了這個果,他也是回家了,但是走路的時候不是走得太快,他在兩山之間走過去,可能是從一個洞走過去,他吃了這個果以後,他這個身體就變大。還沒走出地洞,他這個身體已經擠在洞裏面,就走不出去了。《法苑珠林》上記載這麼一件事。
阿修羅在佛在世時的情形,也有阿修羅相信佛教,聽佛說法的。但是他對于佛也有疑惑心,他心裏面想:佛爲我說四念處,佛爲諸天說五念處,他(諸天)多一個,給我說,就少說一個,就是這樣疑惑。他疑惑佛偏袒諸天,歧視阿修羅,總是認爲佛對別人好,對我不好,這樣疑惑。
有位居士說:佛是偏袒諸天,歧視阿修羅的。說是釋提桓因常常到佛這裏來,請求能戰勝阿修羅的一個方法,佛就給他一個方法,所以就是把阿修羅打敗了。這就事實上證明,佛是偏于諸天了,並不是一個公平的地位。這個說法是個誤會。你讀《大品般若經》上,可以知道這件事。就是阿修羅要惱亂諸天的時候,佛告訴釋提桓因,念「摩诃般若波羅蜜」,這樣念的時候,阿修羅自然會撤退。只是把戰爭停下來,並不是阿修羅受到傷害,諸天占了便宜,不是那樣子。你讀《大品般若經》可以看出來。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誦持大悲咒的人,對于阿修羅也有慈悲心,所以能使令他所有的惡心能夠調伏,不生起。「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畜生的世界,特別愚癡,沒有智慧。所以受持大悲咒的人,如果面向他的時候,希望他自然地,很容易地能成就大智慧。
這個智慧,如果按人間的情形來說,能夠相信善惡果報,這是第一個智慧。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你有這樣的信心,這是第一個智慧。能夠通達人命無常,事事都是無常、有變化的,這是第二個智慧。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這一共是六個願,指示誦持大悲呪的人,觀世音菩薩說,要「于諸衆生,起慈悲心」。這個文就告訴我們起慈悲心的相貌。面向一切衆生的時候,希望一切衆生遠離苦惱,得安穩住,你要有這種慈悲心。這段文就是誦持大悲咒的人,你要這樣發大悲心,你在誦持大悲呪的時候,你…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