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P20

  ..續本文上一頁求,也就表示自己有所不足。人間的人,多諸苦難,天上的人也一樣,他也是有所不足的。所以也有所求于佛菩薩。

  現在這裏說怎麼樣求法呢?「誦持大悲心咒」,誦就是背著本能念下來,不是照本

  念。初開始當然是要照本念,不然我們不會念,但是你若長期這樣念,如果你想多念,你照本念很辛苦,所以你要是誦下來,你念得很多很多,他不是太辛苦,所以應該是誦下來好。

  持就是不忘,你常常誦,常常誦,他就不失掉。你雖然誦下來了,但是你不常誦,他就會忘記了,所以這個持,就表示常常誦的意思。這個誦持大悲心咒的人,他常常誦持大悲呪,他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呢?

  「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有這樣的好處。能滅十五種惡,能成就十五種善,有這樣的好處。「其惡死者」,這十五種惡死,是那十五種呢?

  「一者、不令其饑餓困苦死」。你常常的能誦持大悲咒,你天天的誦,那麼這個人就不會因饑餓的困苦而死亡,這可見他的生活一定是很自在的。

  第「二」種,「不爲枷禁、杖楚死」。枷是一種刑具,古代的刑具。我查字典上,它畫出一個圖。那就是把這個人脖子那個地方,放在枷的地方,他那麼一壓,就是把他壓死了,是那麼回事,是枷禁而死。杖楚死,這個楚是一種木,用具。杖楚,楚爲一種木,用這種木作杖,所以叫做杖楚。這等于是用杖楚來打這個人,因杖楚而死。誦持大悲咒的人,不會這樣子死亡的。

  「叁者、不爲怨家雠對死」,怨家就是有怨恨的仇家,和自己有怨恨的,也就是有仇恨,也就是和自己有敵對的人。這樣仇恨的人,把自己搞死了。念大悲咒的人,不會這樣子。

  「四者、不爲軍陣相殺死」,不會兩軍打仗的時候,被殺死,不會有這種事情。

  「五者、不爲虎、狼、惡獸殘害死」,誦持大悲呪的人,不會被虎、狼,或者其它的惡獸,殘害而死。

  「六者、不爲毒蛇、蚖蠍所中死」,不會被這些毒蛇、蚖蠍傷害而死。

  「七者、不爲水、火焚漂死」,不會被水所漂、火所焚而死。

  「八者、不爲毒藥所中死」,不會吃了毒的藥,不會被毒的藥毒死。

  「九者、不爲蠱毒害死」。蠱毒怎麼講呢?我查字典,字典上說,是用一百種有毒的蟲,放在一起,牠們互相吞噉,最後剩余的蟲是最毒的。用這個蟲的毒,來毒這個人,這個人非死不可。念大悲咒的人,不會爲這樣的蠱毒所害。

  「十者、不爲狂亂失念死」,狂亂若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說就是神精病。失念就是沒有記憶力,沒有記憶力,有了神病顛狂而死。念大悲咒的人,他的神智永遠是清明的,不會得精神病顛狂而死。也不會失念,記憶力也會特別正常,或者是特別好。

  「十一者、不爲山、樹、崖岸墜落死」,念大悲咒的人,登高山的時候,不會從高山上掉下來;上樹的時候,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摔死了;也不會從山的崖,或者河的岸,掉下來死了,不會這樣死。

  「十二者、不爲惡人厭魅死」。厭魅,這個厭是什麼呢?厭就是巫術,惡人他懂得巫術,他念惡咒,呪這個起屍鬼。這個起屍鬼,就是新死亡的人,全身都沒有缺少,他這個頭、手、身體都是完整的。用這個咒能把鬼招來,附在這個死屍上面,這個死屍就起來,然後給他一把刀,巫術這個人命令這個鬼去殺有仇恨的人。把這個人殺死了,這就叫做厭魅。

  念大悲咒的人,不爲惡人厭魅死,不會這樣子。大悲咒能保護你的安全,起屍鬼來的時候,他不能殺害你,他就回去了,回去殺那個呪起屍鬼的人。去殺那個人,那個人也預先有個方法,就是預備一只羊。預備一只羊,就是這個起屍鬼,不能殺那個人的時候,他回來,就殺這個羊,就算完了。有這樣的事。如果你完全沒有預備,那麼呪這個起屍鬼的人,就會被殺。念大悲咒的人,有大悲咒的保護,不爲惡人厭魅而死。

  「十叁者、不爲邪神、惡鬼得便死」。鬼神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差不多,也有善惡的分別。神有邪正,鬼也有善惡的不同。邪神和惡鬼,他也會做種種的惡事,你想用功修行,他偏要搗亂,也有這個事情。但是你若念大悲咒,這個邪神、惡鬼得不到機會來傷害你。我們沒有入聖道的人,我們這個內心,不與真理相應,有的時候用功修行的時候,有的時候心裏也會有正念,但是有的時候又不能有正念,因爲你不可能是晝夜六時,長時期地內心清淨,你辦不到。

  孔子的大弟子顔回,他叁個月不違仁,可見這個人的修行是很好,能九十天保持內心的清淨。他這樣的修行也很好了。但是說我們發心用功修行的人,我們能夠一天二十四小時保持清淨,都很困難。那麼我們常念大悲呪,有的時候心裏面也是有雜念,或者有不清淨的思想,這就是邪神、惡鬼向你搗亂的機會,這就叫做便。可是你若常念大悲咒,邪神、惡鬼不得便。雖然有便,而不得,就是還是不能傷害你。這是念大悲呪有這樣的情況。

  我看古代的世界,說是古代的時候,人多數是有道德,但是也有不道德的。現在的世界也不能說沒有道德,但是不道德可能多一點。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也比較多,非佛教徒我們不說,我們是佛教徒,相信善惡因果,我們不敢做惡。不敢做惡,但是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安全,不要使令那個邪神、惡鬼得便,那麼我們怎麼辦呢?所以佛菩薩慈悲,雖然有的時候談玄說妙,但是也會想到這個地方,讓你念大悲咒來保護你的安全。

  我們平常說:「聖與凡絕交」,經論上祖師有這個話,聖人和凡夫絕交。我們人與人之間,大家作朋友,不是絕交,大家互相有來往,但是我們若想和聖人作朋友,很難很難。我在加拿大遇見一個女孩,其實年紀也不小了,她原來是念觀世音菩薩,現在不念觀世音菩薩,改念上帝了。我說:「妳爲什麼不念觀世音菩薩,而念上帝呢」?她說:「我以前念觀世音菩薩,我母親念,我也隨著念,我有問題的時候,我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不睬我,我要求他一點事情,他不睬我,他不幫我的忙。後來我的同學,有信上帝的告訴我念上帝,立刻有靈驗,上帝跟我說話了」。這也是個問題。

  我們平常相信了佛教,我們每天也可能信心很強,每天都有作功課,或者拜佛,或者念《阿彌陀經》,或者是念《金剛經》,或者是念什麼。但是有時候也有問題,就是感覺一點不靈驗,有時候有這個境界。我們念念觀世音菩薩,到時候不靈驗,這怎麼辦呢?所以經論上說:「聖與凡絕交」。絕交這句話,就表示沒有感應,有這種情形,那麼怎麼辦呢?觀世音菩薩也知道這件事,告訴我們念大悲咒,念大悲咒就有效。你求觀世音菩薩,說沒有效,我念彌勒菩薩也無效,念地藏菩薩也沒有效,現在就告訴你念大悲咒。念大悲咒的時候,不爲邪神、惡鬼得便死。這個地方是有些問題的。

  「十四者、不爲惡病纏身死」。念大悲咒的人,不會被特別惡的病纏身,醫生也沒有辦法治得好,但是念大悲呪就沒有這個問題。

  「十五者、不爲非分自害死」。第十五樣,就是不會非本分的,就是不合乎常情的,譬如這個人自殺,有了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不能解決,我死了就完了,好像就解決了,其實死了,這個問題還不能解決的。但是若是常常念大悲咒,就不會有這種非分的事情,就不會有自殺的這種思想。也等于說,不會有那樣的困難,使令你走頭無路,不會那樣。

  「誦持大悲神呪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我們常常念大悲咒,就不會遭遇到這十五種惡事,這十五種惡事,都不是我們歡喜的。我們不是聖人,我們有什麼方法能避免呢?念大悲咒,可見佛教徒的光明,佛教徒有這種榮幸!

  得十五種善生者,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叁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十叁者、龍天善神,恒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得十五種善生者」,是那十五種呢?「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就是我們常常念大悲咒,如果你死掉以後,你生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常逢善王,你能夠遇見好

  的國王,按現在的來說,就是好的政府,這個政府很開明、公平。你能遇見這樣的政府。

  「二者、常生善國」。念大悲呪的人死掉了以後,能生到一個很好的國家。這個常逢善王,只是一部分,善國則是這個國家全部都是好的。

  「叁者、常值好時」。念大悲咒的人,他能夠常遇到好的時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特別繁榮的時候。如果經濟衰退,那就不是好時。可以這麼說,就是特別興旺的一個時期。我頭幾天看報紙,看《民報》上寫方塊文章,他摘錄劉平彥文章裏的一小段,他說我們中國,不是說經濟搞好了,問題就解決了,不是的,因爲還有其它的問題。其它還有什麼問題呢?他說經過四十年的統治,人性都被扭曲了。因爲沒有孔孟之道,又取消了宗教,取消了舊道德,人是心性、品德被扭曲了。這個問題,不是光是經濟搞好就可以。

  現在說:常值好時,這句話我剛才說,是繁榮的時候,我說這句話也不太對,應該說,是那個時期的人,都是品德好的,品德大多數是好的。像我們讀《阿彌陀經》上說:「極樂國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就是好時!應該這麼說好一點。

  「四者、常逢善友」。你還能遇見好朋友。司馬遷在那一篇文章上說,什麼叫做好朋友?同明相照。同明相照,那是好朋友。如果再明白一點說,就是他能用智慧的光明,來照耀你,這就是好朋友,應該是這麼說。說是大家的情感很好,但是常勸你去做些放逸的事,這不是好朋友。所以常逢善友,應該這麼說。

  「五者、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