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常得具足」。就是你常念大悲咒的話,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具足的。就是眼睛正常,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具足的。眼也有,耳也有,鼻舌身意都是很正常、很端正的,都具足。具足這六根裏邊,這個第六意根很重要。有的人,眼耳鼻舌身都很好,但是第六意根不正常,就是這個人很癡呆,或者是記憶力很不好,那麼這個人就是很難有什麼成就,所以也等于說意根有所不足。現在說,身根常得具足,他的生命體上,六根都是圓滿的。念大悲呪,也能有這樣的好處。
我們六根具足了,我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自己若是缺了一個耳朵,或者缺了一個眼睛,這時候,心情怎麼樣?所以身根常得具足這句話,還是非常重要的。
「六者、道心純熟」。前面說這麼多的好,固然是好,但是這一句話,就關系到佛法上來了。就是你若能相信佛法,而能夠對叁乘聖道,有歡喜心,有希求心,我想要做聖人。這樣的道心,這個心就是誓願、願望的意思。就是希求聖道的願力,成熟了。就是對世間上的有爲、有漏的繁華境界,不那麼留戀,能希求聖道,有這樣高尚的意願,這就是道心純熟。
說是我所生之處,常逢善王,常生善國,常值好時,常逢善友,我六根都具足了,但是世間有爲、有漏的境界,終究是無常的,還是靠不住的。你非要成就聖道以後,才能夠常、樂、我、淨,不然的話,世間上的事情,無論怎麼美滿,到時候終歸無常。所以這個道心純熟,還是很重要的。
「七者、不犯禁戒」。常誦持大悲咒的人,能使令他持戒的心堅強,不會違犯戒律,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在曆史上看這些國王、大臣,那些有權勢富貴的人,多數是不持戒。因爲他有那個自在力,他能爲所欲爲,我們一般人辦不到的,他能辦到,他做是很容易,雖然是非法,但是他也能做成,別人,不敢違背他。所以容易做惡事,容易做惡事,結果富貴的人,將來就跑到叁惡道去了。所以念大悲咒,不犯禁戒,能使令你富貴,而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眷屬,這個眷是彼此相愛的意思,叫做眷;屬就是隨順,互相相愛的人,我能隨順你,你能隨順我,那麼這叫做眷屬。這個眷屬究竟是誰?父母、兄弟姊妹、夫妻、朋友等,這都是眷屬,都是有恩德、有情義的。有情義,彼此間常常互相來往,常是很和氣的,很隨順的,不會起糾紛,不會有沖突。有些人彼此是怨家,爲什麼是怨家?當然是有沖突,而他們以前,彼此是眷屬。如果彼此距離幾千萬裏,不常來往,不可能成爲怨家的,就是常在一起有沖突,才變成那樣。現在常念大悲咒,有恩義的眷屬,常能和順。
我也曾思惟這件事,爲什麼人與人會沖突?會傷害感情?我思惟這件事,究竟是怎麼回事?我認爲這就是智慧的問題。常常念大悲咒,容易增長智慧,智慧增長了,有了問題的時候,你用智慧去觀察的時候,他就沒有沖突了。所以恩義的眷屬,便常能和順。我是這樣思惟這件事。
「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資具,就是你生活上所用的一切用品,加上這個財,或者食,這都是生活之必需品。常得豐足,都是很寬裕的,不會饑餓困苦。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常常誦持大悲咒的人,恒得他人恭敬你,就是尊重你,能扶助你,能接引你,能提拔你,不會有人踩你一腳,不會這樣子。這表示處處都有好朋友。
「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你擁有的財寶,不會被土匪劫奪。雖然這個土匪很多,但是他不來搶你的財寶,念大悲咒還有這樣的好處。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這件事更好。你心裏面有所希求的事情,都會滿你的願,不會求之不得。
「十叁者、龍天善神,恒常擁衛」。你常能持誦大悲呪,龍和天,或者一切的善神,簡別不是惡神。能常常的擁護你,能保護你,還有這樣的功德。
「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你生到什麼地方,你能夠見到佛,能聽聞佛法,使令你開大智能,增長福德,增長道心,能轉凡成聖。
「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說我見佛了,也聽聞佛法了,但我沒聽懂,沒聽懂還不行。所以,十五者,聽聞正法能夠明了法的甚深的道理,能明白。《法句經》上提到一件事,說是有智慧的人,聽聞佛法,和那個沒有智慧的人,聽聞佛法這個差別的地方,他說了一個譬喻。說我們吃飯的時候喝湯,用匙盛這個湯的時候,這個匙對這個湯,它不知道這個湯什麼味道。若是我們用舌,這個湯放在口裏面,這個舌能嘗出來這個湯的味道。
就說是悟甚深義,就譬喻用這個舌嘗這個湯味,若不悟甚深義,雖然聽聞了佛法,那就像用匙嘗湯的味,不知道什麼味道。這個事情,這也是智慧的問題。這個智慧的問題,也是現在,聽法的時候,不能專心聽法,心裏面有其它的雜念,心安不下來,也很難會聽懂佛法。這是一個原因。
其次,宿世的栽培也有關系,宿世栽培得不夠,現在聽聞佛法,就是聴不大懂,有的人一聽就懂了,有的人聽幾遍,還是聽不懂。現在這裏面說,誦持大悲咒的人,所聞正法,悟甚深義,他能夠明白佛法的甚深義,知道這一段文是什麼意思,那一段文是什麼意思,它的甚深義,你能夠明白。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這十五種最好的生命,得到這十五種功德。「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所有的天,所有的人,應該永久地誦持大悲心陀羅尼咒,你不要生懈怠心。說我今天不誦了,明天也不念了,不念,時間久了就念不上來了。有這樣的機會,能遇見這個法門,你有條件能成就這個功德,而你因爲懈怠而沒有成就,很可惜!
以上的文,說到念大悲咒的好處,能滅惡生善,下文還會提到很多好處,今天就講到這裏。
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于衆會前,合掌正住。于諸衆生,起大悲心。開顔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
前面的一段文,是說念大悲咒有什麼什麼功德,以下開始說大悲呪的章句。「觀世音菩薩說」這樣的大功德,說這樣的「語」言以後。「于衆會前」,在法會大衆之前。「合掌正住」,這是表示觀世音菩薩,對大悲神咒恭敬的意思。「于諸衆生,起大悲心」,這一句話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動機,他爲什麼要說大悲神咒呢?就是對一切衆生有深重地慈悲的關系。由這樣的動機,才演說大悲神咒的。「開顔含笑」,開顔就是含笑。笑得不過分,所以叫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這是在解釋經的題目的時候,解釋過了。「神妙章句」,就是有不可思議作用的章句,就是一句一句的,
多少句成一章,就是全部的大悲神呪。
陀羅尼曰: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诃薩埵婆耶摩诃迦盧尼迦耶唵薩婆啰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依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酰唎摩诃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酰盧迦帝迦羅帝夷酰喇摩诃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啰摩啰摩酰摩酰俐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阇耶帝摩诃罰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利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摩罰摩啰穆帝俐伊酰伊酰室那室那阿啰參佛啰舍利罰沙罰參佛啰舍耶呼盧呼盧摩啰呼盧呼盧酰唎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啰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藝室皤啰夜娑婆诃那啰謹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勝羯啰夜娑婆诃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多啰跋馱耶娑婆诃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華,缤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衆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或得一地、二地、叁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衆生,發菩提心。
「陀羅尼曰: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诃薩埵婆耶摩诃迦盧尼迦耶唵薩婆啰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依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酰唎摩诃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酰盧迦帝迦羅帝夷酰喇摩诃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啰摩啰摩酰摩酰俐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阇耶帝摩诃罰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利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摩罰摩啰穆帝俐伊酰伊酰室那室那阿啰參佛啰舍利罰沙罰參佛啰舍耶呼盧呼盧摩啰呼盧呼盧酰唎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啰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藝室皤啰夜娑婆诃那啰謹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勝羯啰夜娑婆诃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嚧吉帝爍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多啰跋馱耶娑婆诃」。
「觀世音菩薩說此呪已,大地六變震動」。這是說完了大悲神咒的章句,大地有六種變化的震動。六種震動,在前面我們講過。有六種震動:動、起、湧、震、吼、擊。第一種就是動,動就是搖動不安的意思,這個大地搖動不安。起,這個起就是自下升高,叫做起。就是這個大地慢慢地升高,有這種感覺。湧,是忽然間就升高了,有這麼解釋的;也有解釋是忽然間上,忽然間下,那也叫做湧。第叁個是震動的形相。震是發出來隱隱的聲音,叫做震。吼,就是發出來的聲音,特別地雄壯,叫做吼。覺,就是令這個大地的衆生有所警覺,這樣解釋。也有翻作擊,不翻作覺。擊,有的地方解釋,說像一個大石頭,…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