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根常得具足」。就是你常念大悲咒的话,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具足的。就是眼睛正常,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具足的。眼也有,耳也有,鼻舌身意都是很正常、很端正的,都具足。具足这六根里边,这个第六意根很重要。有的人,眼耳鼻舌身都很好,但是第六意根不正常,就是这个人很痴呆,或者是记忆力很不好,那么这个人就是很难有什么成就,所以也等于说意根有所不足。现在说,身根常得具足,他的生命体上,六根都是圆满的。念大悲呪,也能有这样的好处。

  我们六根具足了,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自己若是缺了一个耳朵,或者缺了一个眼睛,这时候,心情怎么样?所以身根常得具足这句话,还是非常重要的。

  「六者、道心纯熟」。前面说这么多的好,固然是好,但是这一句话,就关系到佛法上来了。就是你若能相信佛法,而能够对三乘圣道,有欢喜心,有希求心,我想要做圣人。这样的道心,这个心就是誓愿、愿望的意思。就是希求圣道的愿力,成熟了。就是对世间上的有为、有漏的繁华境界,不那么留恋,能希求圣道,有这样高尚的意愿,这就是道心纯熟。

  说是我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常生善国,常值好时,常逢善友,我六根都具足了,但是世间有为、有漏的境界,终究是无常的,还是靠不住的。你非要成就圣道以后,才能够常、乐、我、净,不然的话,世间上的事情,无论怎么美满,到时候终归无常。所以这个道心纯熟,还是很重要的。

  「七者、不犯禁戒」。常诵持大悲咒的人,能使令他持戒的心坚强,不会违犯戒律,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历史上看这些国王、大臣,那些有权势富贵的人,多数是不持戒。因为他有那个自在力,他能为所欲为,我们一般人办不到的,他能办到,他做是很容易,虽然是非法,但是他也能做成,别人,不敢违背他。所以容易做恶事,容易做恶事,结果富贵的人,将来就跑到三恶道去了。所以念大悲咒,不犯禁戒,能使令你富贵,而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眷属,这个眷是彼此相爱的意思,叫做眷;属就是随顺,互相相爱的人,我能随顺你,你能随顺我,那么这叫做眷属。这个眷属究竟是谁?父母、兄弟姊妹、夫妻、朋友等,这都是眷属,都是有恩德、有情义的。有情义,彼此间常常互相来往,常是很和气的,很随顺的,不会起纠纷,不会有冲突。有些人彼此是怨家,为什么是怨家?当然是有冲突,而他们以前,彼此是眷属。如果彼此距离几千万里,不常来往,不可能成为怨家的,就是常在一起有冲突,才变成那样。现在常念大悲咒,有恩义的眷属,常能和顺。

  我也曾思惟这件事,为什么人与人会冲突?会伤害感情?我思惟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就是智慧的问题。常常念大悲咒,容易增长智慧,智慧增长了,有了问题的时候,你用智慧去观察的时候,他就没有冲突了。所以恩义的眷属,便常能和顺。我是这样思惟这件事。

  「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资具,就是你生活上所用的一切用品,加上这个财,或者食,这都是生活之必需品。常得丰足,都是很宽裕的,不会饥饿困苦。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常常诵持大悲咒的人,恒得他人恭敬你,就是尊重你,能扶助你,能接引你,能提拔你,不会有人踩你一脚,不会这样子。这表示处处都有好朋友。

  「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你拥有的财宝,不会被土匪劫夺。虽然这个土匪很多,但是他不来抢你的财宝,念大悲咒还有这样的好处。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这件事更好。你心里面有所希求的事情,都会满你的愿,不会求之不得。

  「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你常能持诵大悲呪,龙和天,或者一切的善神,简别不是恶神。能常常的拥护你,能保护你,还有这样的功德。

  「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你生到什么地方,你能够见到佛,能听闻佛法,使令你开大智能,增长福德,增长道心,能转凡成圣。

  「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说我见佛了,也听闻佛法了,但我没听懂,没听懂还不行。所以,十五者,听闻正法能够明了法的甚深的道理,能明白。《法句经》上提到一件事,说是有智慧的人,听闻佛法,和那个没有智慧的人,听闻佛法这个差别的地方,他说了一个譬喻。说我们吃饭的时候喝汤,用匙盛这个汤的时候,这个匙对这个汤,它不知道这个汤什么味道。若是我们用舌,这个汤放在口里面,这个舌能尝出来这个汤的味道。

  就说是悟甚深义,就譬喻用这个舌尝这个汤味,若不悟甚深义,虽然听闻了佛法,那就像用匙尝汤的味,不知道什么味道。这个事情,这也是智慧的问题。这个智慧的问题,也是现在,听法的时候,不能专心听法,心里面有其它的杂念,心安不下来,也很难会听懂佛法。这是一个原因。

  其次,宿世的栽培也有关系,宿世栽培得不够,现在听闻佛法,就是聴不大懂,有的人一听就懂了,有的人听几遍,还是听不懂。现在这里面说,诵持大悲咒的人,所闻正法,悟甚深义,他能够明白佛法的甚深义,知道这一段文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甚深义,你能够明白。

  「若有诵持大悲心陀罗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种善生也」。这十五种最好的生命,得到这十五种功德。「一切天人应常诵持,勿生懈怠」。所有的天,所有的人,应该永久地诵持大悲心陀罗尼咒,你不要生懈怠心。说我今天不诵了,明天也不念了,不念,时间久了就念不上来了。有这样的机会,能遇见这个法门,你有条件能成就这个功德,而你因为懈怠而没有成就,很可惜!

  以上的文,说到念大悲咒的好处,能灭恶生善,下文还会提到很多好处,今天就讲到这里。

  观世音菩萨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

  前面的一段文,是说念大悲咒有什么什么功德,以下开始说大悲呪的章句。「观世音菩萨说」这样的大功德,说这样的「语」言以后。「于众会前」,在法会大众之前。「合掌正住」,这是表示观世音菩萨,对大悲神咒恭敬的意思。「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这一句话是说观世音菩萨的动机,他为什么要说大悲神咒呢?就是对一切众生有深重地慈悲的关系。由这样的动机,才演说大悲神咒的。「开颜含笑」,开颜就是含笑。笑得不过分,所以叫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这是在解释经的题目的时候,解释过了。「神妙章句」,就是有不可思议作用的章句,就是一句一句的,

  多少句成一章,就是全部的大悲神呪。

  陀罗尼曰: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婆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利埵依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酰唎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酰卢迦帝迦罗帝夷酰喇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酰摩酰俐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利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摩罚摩啰穆帝俐伊酰伊酰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卢呼卢摩啰呼卢呼卢酰唎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利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夜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多啰跋驮耶娑婆诃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陀罗尼曰: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婆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利埵依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酰唎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酰卢迦帝迦罗帝夷酰喇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酰摩酰俐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利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摩罚摩啰穆帝俐伊酰伊酰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卢呼卢摩啰呼卢呼卢酰唎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利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夜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多啰跋驮耶娑婆诃」。

  「观世音菩萨说此呪已,大地六变震动」。这是说完了大悲神咒的章句,大地有六种变化的震动。六种震动,在前面我们讲过。有六种震动:动、起、涌、震、吼、击。第一种就是动,动就是摇动不安的意思,这个大地摇动不安。起,这个起就是自下升高,叫做起。就是这个大地慢慢地升高,有这种感觉。涌,是忽然间就升高了,有这么解释的;也有解释是忽然间上,忽然间下,那也叫做涌。第三个是震动的形相。震是发出来隐隐的声音,叫做震。吼,就是发出来的声音,特别地雄壮,叫做吼。觉,就是令这个大地的众生有所警觉,这样解释。也有翻作击,不翻作觉。击,有的地方解释,说像一个大石头,…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