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恐怖。「龍天善神常護持故」,所以沒有恐怖。「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這個人的口裏邊,這個大悲咒的法音不斷絕,所以這就叫做妙語。「當知其人是常住藏,叁災惡劫不能壞故」。這個人是常住,怎麼叫做常住呢?叁災:水災、火災、風災,刀兵災、瘟病災、饑馑災,很多很多的惡事,都不能破壞你,都不能障礙你,所以你是永久地安樂住,所以叫常住。
「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天魔、外道本來是障礙人修習善法的,但是你若念大悲咒的時候,他不能障礙你,能解脫一切障礙。「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衆生病故」。你常念大悲咒,你就用大悲咒來治療一切衆生的病,所以你是藥王藏。「當知其人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念大悲咒成功了,能遊于十方諸佛世界,得大自在,所以叫神通藏,這等于是說有了神足通了。「其人功德贊不可盡」,這個人的功德,你想要贊歎他,是贊歎不完的。
善男子,若複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淨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爲界。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爲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爲界。或以想到處爲界。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爲界。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爲界。皆得。
前面的文是贊歎念大悲咒的人的功德,以下又說到念大悲咒的方法。「善男子,若複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淨處,清淨結界」。佛先招呼善男子,善男子就指受叁皈五戒的人,叫善男子。受叁皈五戒的女人,稱爲善女人。因爲他皈依了叁寶,他能夠受持五戒,能夠不殺生,有慈悲心;有慈悲心,還不偷盜,不占別人的便宜;不邪淫,很清淨;不妄語,不隨便說謊話,不論什麼樣的利害關系,都不說謊話;不飲酒,他的內心很清明,不胡塗,不顛倒。那麼可以稱之爲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地方只說善男子,也就代表了善女人。
若複有人厭世間苦,前邊念大悲咒的人,有那樣的功德,但是另有一種人,他的心情有一點不同。什麼呢?他厭世開苦,就是對于世間上痛苦的事情,他厭煩,不願意有那樣的苦。這是有智慧的人,對于世間上的苦厭煩。沒有智慧的人,不感覺到世間苦,就是苦惱裏邊,還不感覺苦。他不厭離世間苦,還做了一些事情,再去招感痛苦的事情,那就不是厭世間苦。另外,有的人是厭世間苦,但是沒有方法脫離苦惱。這個善男子他不是,他厭世間苦,他能夠念大悲咒,他有這個方法能遠離苦惱。
他是厭世間苦,求長生樂。他希求在這個世間上長壽,壽命長,而沒有苦惱,生活得很安樂,他想要這樣,不是說我來生生活快樂,不是說那個意思。是說現在就要生活得很安樂,壽命又能長遠。這個善男子是個佛教徒,他的願望是這樣,那怎麼辦呢?有辦法!在閑靜處,就是選擇一個閑靜的地方,這個地方沒有煩雜的事情,所以叫做閑,是空曠的地方,人迹罕到的地方。淨,這個很清淨,沒有汙穢,或者說沒有毒蛇,沒有惡獸,有水,也有樹,是很清淨的地方。
清淨結界,在這個地方清淨的結界。清淨就是如法,劃定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修行。結界,因爲在閑淨的地方,也可能很廣大的,你不能完全占有,你一定劃出來一個界限,這界限屬于你用功修行的地方,是這個意思,叫結界。
在界內,「呪衣著」,你穿的衣時,你也念大悲咒,用大悲呪來呪,然後再穿這個衣服。「若水若食」,你要喝的水,或者一切吃的飲食。「若香若藥」,或者是你用的香,這個香,可能你本身需要的香,或者放在衣服裏邊的香,或者你身體需要什麼香,或者是你用它供佛的香,或者是你吃的藥。「皆呪一百八遍服」,不管是水也好,食也好,衣服也好,香也好,藥也好,每一樣都念一百八遍大悲咒,然後再飲這個水,然後再吃這個飲食,再用這個香,用這個藥。
「必得長命」,那你一定會得到長壽,而還能夠很安樂,這是說一個長壽的方法。這個長壽如果是很苦惱的,那長壽也不足貴!長壽也還能很安樂,又能夠栽培善根,修學佛法,那麼這個長壽是有意義的。
「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以下就說結界的方法。若是你這個人,你希望長生樂,任何人都可能有這個希望,但是你要能夠如法結界。如佛所說的方法,去劃出來一個界,然後能夠依法受持,能如法的受持大悲心陀羅尼咒。一切成就,你一切的希望,合理的希望都能夠滿你所願。
我們讀《大品般若經》,或者是《華嚴經》、《法華經》,我們會感覺到佛菩薩這個聖的慈悲,爲我們宣揚真理的目的,是叫我們超凡入聖,大意就是這樣。對于現世間,我們生存在世間,現實上的一切問題,提到的少,不是說沒有,提到的就是少。但是一切的佛教徒,只要還沒入于聖位,他還是有現實的問題。現實上有很多,在這個苦惱的世間生存,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困難。那麼這件事怎麼辦呢?我們現在讀《大悲心陀羅尼經》就明白,佛菩薩也照顧到這個問題,就是我給你大悲咒,結界,能夠如法受持,這些現實上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現在這一段文,就說到要結界,結界怎麼結法呢?「其結界法者」,這個方法就是「取刀呪二十一遍」,你拿來一把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裏面用的刀都可以。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呪這個刀。然後「劃地爲界」,用這個刀,你預先應該決定,我以那裏爲界,然後用這個刀,劃個方形的,或者是劃個圓形的,劃上去,這個界就是結好了,這樣做就行了。
「或取淨水」,用清淨的水,「呪二十一遍」,然後「散著四方爲界」,把它灑在四個方面,那麼這個界也就結好了,就在這裏念大悲咒。「或取白芥子」,拿白色的芥菜子,「呪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爲界」。
「或以想到處爲界」,或者我不用刀,也不用水,我也不取白芥子,我就是心裏面想:我的南邊,以什麼爲界;東邊以什麼爲界,東南以什麼爲界;西南以什麼地方爲界;西以什麼爲界,西北以什麼爲界;北方以什麼爲界,東北以什麼爲界,四面八方,你心裏這麼想。念完了大悲咒二十一遍,然後你這麼一想,這個也就是結界了。
「或取淨灰」,取清淨燒過了的灰,「呪二十一遍爲界」。「或咒五」種顔「色」的「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爲界」用這個線圍繞著四邊,這也是可以。「皆得」,都可以。
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若能爲諸衆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如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衆生,皆悉爲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贊不可盡。
「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前面也說到怎麼樣念大悲呪,你能那樣依法受持大悲咒,自然克果,很容易地就滿你所願。「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這就是說大悲呪的作用。若是一個人,聽聞持此大悲呪的名字,他能夠滅除無量劫的生死重罪。聞名字會有這樣大的作用,何況你能誦持大悲咒呢!
「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你應該這個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的佛。在佛的那個地方,「廣種善根」了,或者聽聞佛法種善根,或者供養佛種善根,各式各樣,或者供養佛香、華、果,或者什麼什麼的,種善根的人。「若能爲諸衆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這底下說念大悲咒來救護衆生。假設你念大悲咒,你能夠爲其它一切衆生,拔其苦難,能拔濟他的苦難,他有什麼苦惱,有什麼困難,你能夠念這個咒來救護他。你爲了拔濟衆生的苦難,「如法誦持」大悲咒的話,「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當知這個人當真是有大悲心的人。
「成佛不久」,他將來不久就會成佛。可見大悲咒的不可思議!「我見衆生,皆悉爲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這個人他有大悲心,所以他不管看見什麼樣的衆生,都是爲他念大悲咒,令他的耳能聽見大悲咒的聲音,他一聽見,就給他將來得成叁乘道果的善根了,栽培善根了。菩提是聖人的智慧,聖人的智慧是果;你念大悲咒,他能聽見,就是菩提之因了。「是人功德無量無邊」,念大悲呪這個人的功德太多了,「贊不可盡」,贊歎他,是贊歎不完的。
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爲一切衆生忏悔先業之罪,亦自忏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
前面是說要結界,念大悲呪的人,你要有這樣的方法。這底下又說出來念大悲咒,需要具足的一個條件。「若能」夠「精誠用心」,假設你內心很誠懇地,沒有其它雜亂的夾雜,你心裏面很誠懇,很真實的。「身持齋戒」,你的身口意還能受持齋戒。齋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過午不食,過了中午以後,就不再飲食了。飲水、飲茶、吃水果可以,其它的不可以,這叫做齋,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就是內心清淨,叫做齋。戒,或者受五戒,或者受八關齋戒,或者是受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戒,或者受菩薩戒。
「爲一切衆生忏悔先業之罪」,前面是身持齋戒,第二個說到忏悔。忏悔,是爲一切衆生忏悔先業之罪。一切衆生無始劫來,都是迷惑顛倒,造了很多的罪,代一切衆生忏悔過去的罪。忏悔的意思,實在是兩個意思,就是承認自己以前做錯了,第二個意思是以後不再做了。這就是忏悔的意思。「亦自忏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代一切衆生忏悔了,也忏悔自己無量劫來種種的罪業,也忏悔自己的罪業,念大悲咒的人應該有這樣的功德。
「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底下說到念大悲咒的殊勝…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