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恐怖。「龙天善神常护持故」,所以没有恐怖。「当知其人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这个人的口里边,这个大悲咒的法音不断绝,所以这就叫做妙语。「当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这个人是常住,怎么叫做常住呢?三灾:水灾、火灾、风灾,刀兵灾、瘟病灾、饥馑灾,很多很多的恶事,都不能破坏你,都不能障碍你,所以你是永久地安乐住,所以叫常住。
「当知其人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天魔、外道本来是障碍人修习善法的,但是你若念大悲咒的时候,他不能障碍你,能解脱一切障碍。「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众生病故」。你常念大悲咒,你就用大悲咒来治疗一切众生的病,所以你是药王藏。「当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诸佛国得自在故」。念大悲咒成功了,能游于十方诸佛世界,得大自在,所以叫神通藏,这等于是说有了神足通了。「其人功德赞不可尽」,这个人的功德,你想要赞叹他,是赞叹不完的。
善男子,若复有人厌世间苦,求长生乐者。在闲净处,清净结界。咒衣着。若水若食,若香若药,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长命。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皆得。
前面的文是赞叹念大悲咒的人的功德,以下又说到念大悲咒的方法。「善男子,若复有人厌世间苦,求长生乐者。在闲净处,清净结界」。佛先招呼善男子,善男子就指受三皈五戒的人,叫善男子。受三皈五戒的女人,称为善女人。因为他皈依了三宝,他能够受持五戒,能够不杀生,有慈悲心;有慈悲心,还不偷盗,不占别人的便宜;不邪淫,很清净;不妄语,不随便说谎话,不论什么样的利害关系,都不说谎话;不饮酒,他的内心很清明,不胡涂,不颠倒。那么可以称之为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地方只说善男子,也就代表了善女人。
若复有人厌世间苦,前边念大悲咒的人,有那样的功德,但是另有一种人,他的心情有一点不同。什么呢?他厌世开苦,就是对于世间上痛苦的事情,他厌烦,不愿意有那样的苦。这是有智慧的人,对于世间上的苦厌烦。没有智慧的人,不感觉到世间苦,就是苦恼里边,还不感觉苦。他不厌离世间苦,还做了一些事情,再去招感痛苦的事情,那就不是厌世间苦。另外,有的人是厌世间苦,但是没有方法脱离苦恼。这个善男子他不是,他厌世间苦,他能够念大悲咒,他有这个方法能远离苦恼。
他是厌世间苦,求长生乐。他希求在这个世间上长寿,寿命长,而没有苦恼,生活得很安乐,他想要这样,不是说我来生生活快乐,不是说那个意思。是说现在就要生活得很安乐,寿命又能长远。这个善男子是个佛教徒,他的愿望是这样,那怎么办呢?有办法!在闲静处,就是选择一个闲静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烦杂的事情,所以叫做闲,是空旷的地方,人迹罕到的地方。净,这个很清净,没有污秽,或者说没有毒蛇,没有恶兽,有水,也有树,是很清净的地方。
清净结界,在这个地方清净的结界。清净就是如法,划定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修行。结界,因为在闲净的地方,也可能很广大的,你不能完全占有,你一定划出来一个界限,这界限属于你用功修行的地方,是这个意思,叫结界。
在界内,「呪衣着」,你穿的衣时,你也念大悲咒,用大悲呪来呪,然后再穿这个衣服。「若水若食」,你要喝的水,或者一切吃的饮食。「若香若药」,或者是你用的香,这个香,可能你本身需要的香,或者放在衣服里边的香,或者你身体需要什么香,或者是你用它供佛的香,或者是你吃的药。「皆呪一百八遍服」,不管是水也好,食也好,衣服也好,香也好,药也好,每一样都念一百八遍大悲咒,然后再饮这个水,然后再吃这个饮食,再用这个香,用这个药。
「必得长命」,那你一定会得到长寿,而还能够很安乐,这是说一个长寿的方法。这个长寿如果是很苦恼的,那长寿也不足贵!长寿也还能很安乐,又能够栽培善根,修学佛法,那么这个长寿是有意义的。
「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以下就说结界的方法。若是你这个人,你希望长生乐,任何人都可能有这个希望,但是你要能够如法结界。如佛所说的方法,去划出来一个界,然后能够依法受持,能如法的受持大悲心陀罗尼咒。一切成就,你一切的希望,合理的希望都能够满你所愿。
我们读《大品般若经》,或者是《华严经》、《法华经》,我们会感觉到佛菩萨这个圣的慈悲,为我们宣扬真理的目的,是叫我们超凡入圣,大意就是这样。对于现世间,我们生存在世间,现实上的一切问题,提到的少,不是说没有,提到的就是少。但是一切的佛教徒,只要还没入于圣位,他还是有现实的问题。现实上有很多,在这个苦恼的世间生存,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那么这件事怎么办呢?我们现在读《大悲心陀罗尼经》就明白,佛菩萨也照顾到这个问题,就是我给你大悲咒,结界,能够如法受持,这些现实上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现在这一段文,就说到要结界,结界怎么结法呢?「其结界法者」,这个方法就是「取刀呪二十一遍」,你拿来一把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面用的刀都可以。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呪这个刀。然后「划地为界」,用这个刀,你预先应该决定,我以那里为界,然后用这个刀,划个方形的,或者是划个圆形的,划上去,这个界就是结好了,这样做就行了。
「或取净水」,用清净的水,「呪二十一遍」,然后「散着四方为界」,把它洒在四个方面,那么这个界也就结好了,就在这里念大悲咒。「或取白芥子」,拿白色的芥菜子,「呪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
「或以想到处为界」,或者我不用刀,也不用水,我也不取白芥子,我就是心里面想:我的南边,以什么为界;东边以什么为界,东南以什么为界;西南以什么地方为界;西以什么为界,西北以什么为界;北方以什么为界,东北以什么为界,四面八方,你心里这么想。念完了大悲咒二十一遍,然后你这么一想,这个也就是结界了。
「或取净灰」,取清净烧过了的灰,「呪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种颜「色」的「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用这个线围绕着四边,这也是可以。「皆得」,都可以。
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若得此神咒诵者,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广种善根。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如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见众生,皆悉为诵,令彼耳闻,与作菩提因。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赞不可尽。
「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前面也说到怎么样念大悲呪,你能那样依法受持大悲咒,自然克果,很容易地就满你所愿。「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这就是说大悲呪的作用。若是一个人,听闻持此大悲呪的名字,他能够灭除无量劫的生死重罪。闻名字会有这样大的作用,何况你能诵持大悲咒呢!
「若得此神咒诵者,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你应该这个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佛。在佛的那个地方,「广种善根」了,或者听闻佛法种善根,或者供养佛种善根,各式各样,或者供养佛香、华、果,或者什么什么的,种善根的人。「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这底下说念大悲咒来救护众生。假设你念大悲咒,你能够为其它一切众生,拔其苦难,能拔济他的苦难,他有什么苦恼,有什么困难,你能够念这个咒来救护他。你为了拔济众生的苦难,「如法诵持」大悲咒的话,「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当知这个人当真是有大悲心的人。
「成佛不久」,他将来不久就会成佛。可见大悲咒的不可思议!「我见众生,皆悉为诵,令彼耳闻,与作菩提因」。这个人他有大悲心,所以他不管看见什么样的众生,都是为他念大悲咒,令他的耳能听见大悲咒的声音,他一听见,就给他将来得成三乘道果的善根了,栽培善根了。菩提是圣人的智慧,圣人的智慧是果;你念大悲咒,他能听见,就是菩提之因了。「是人功德无量无边」,念大悲呪这个人的功德太多了,「赞不可尽」,赞叹他,是赞叹不完的。
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前面是说要结界,念大悲呪的人,你要有这样的方法。这底下又说出来念大悲咒,需要具足的一个条件。「若能」够「精诚用心」,假设你内心很诚恳地,没有其它杂乱的夹杂,你心里面很诚恳,很真实的。「身持斋戒」,你的身口意还能受持斋戒。斋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过午不食,过了中午以后,就不再饮食了。饮水、饮茶、吃水果可以,其它的不可以,这叫做斋,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就是内心清净,叫做斋。戒,或者受五戒,或者受八关斋戒,或者是受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戒,或者受菩萨戒。
「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前面是身持斋戒,第二个说到忏悔。忏悔,是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一切众生无始劫来,都是迷惑颠倒,造了很多的罪,代一切众生忏悔过去的罪。忏悔的意思,实在是两个意思,就是承认自己以前做错了,第二个意思是以后不再做了。这就是忏悔的意思。「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代一切众生忏悔了,也忏悔自己无量劫来种种的罪业,也忏悔自己的罪业,念大悲咒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功德。
「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底下说到念大悲咒的殊胜…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