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安樂成熟諸衆生故。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衆生故,這句話怎麼講呢?菩薩有兩種,一種是凡夫的菩薩,一種是入聖位的菩薩。入聖位的菩薩,他已經有了大悲心,他也有大悲心的行動,廣度衆生,救護衆生。唯獨這個凡夫,他也可能做惡事,到地獄裏;他也可能會做善事,跑到天上去;他也可能作菩薩,救護一切衆生。但是凡夫要想作菩薩,雖然是他自己的歡喜心,但事實上,是觀世音菩薩發起他一下,觀世音菩薩發起他一下子,教導他發大悲心,他
就是作了菩薩了。所以這個地方,就是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衆生故。
一切衆生是沒有定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麼回事。觀世音菩薩來發起一切凡夫,他可能會作菩薩,發起這一切菩薩,勸導他們,能安樂一切衆生,成熟一切衆生。安樂一切衆生,就是善法,同情他人的苦難,而不要傷害他人,這就是善心。由善心發出來的行爲,這種業力就叫做善業,就能令這個人得安樂的果報。若是惡心,傷害他人,令他人苦惱,由惡心發出的行動,就是惡業。惡業能令衆生受苦惱的果報,那就不是安樂了。
所以這個安樂一切衆生,就等于說勸一切衆生改過遷善的意思。成熟諸衆生故,怎麼講呢?安樂,在佛法裏面說,佛法主要流通在世間上的目的,是勸一切衆生轉凡成聖的。把凡夫的境界轉變一下,成爲聖人。佛法在世間的目的是這樣。但是,這件事不是那麼容易做到,需要有一個前方便。前方便是什麼呢?就是安樂。一定要從叁惡道裏面出來,從地獄、餓鬼、畜生裏面出來,到人的世界。到人的世界,就可以名之爲安樂了。他的身體,雖然沒有天上的人那麼好,天上的人,不老、不病,這個身體是比較好。人間的人的身體,有老有病,不是太好。雖然不如諸天,但是他的身體若四大調和的時候,就可以名之爲安樂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做這件事:轉凡成聖。所以先要安樂一切衆生。
一切衆生得到人的境界以後,不像諸天那麼樂,也不像叁惡道那麼苦。人,有苦,也有樂。苦,沒有像叁惡道那麼厲害,樂也沒有諸天那麼厲害。人有可能放得下,有可能會發心修行。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就來成熟你,勸你修學戒定慧的聖道。這個聖道就有可能會成熟,就能轉凡成聖。所以先要安樂一切衆生,而後再成熟你的聖道。這個時候轉凡成聖以後,就永久地安樂自在了。這個時候,你不但自己解決了問題,你又能夠發大悲心,作了菩薩,又能安樂成熟其余的一切衆生。
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大悲願力的關系,所以現作菩薩,現作菩薩的身份。經上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看經上的意思,你要有解脫的善根,這個時候才能用佛身,現出佛的身相來度化衆生。如果你沒有解脫,轉凡成聖的善根,不能以佛身來度化的。所以只有以菩薩身來度化了。菩薩可以現種種身,也可以做個乞丐,或者是作國王也可以,菩薩也可以作鬼。一切一切的身,菩薩都能示現,示現種種的身,來度化種種衆生。所以現作菩薩。
「汝等大衆,諸菩薩摩诃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這是釋迦牟尼佛囑托一下,說你們大衆,諸菩薩摩诃薩。梵釋龍神,梵就是梵天王,色界天上,初禅的梵天王。釋就欲界天王──釋提桓因。龍神,龍是屬于畜生,梵釋是天,龍是屬于畜生世界的一種衆生,但是牠也有大福德境界,也有些神通境界,所以稱之爲龍神。皆應恭敬。你們一切大衆,這是總說的。底下別說,一切的菩薩,或者梵天,或者釋提桓因,或者是龍神,都應該對觀世音菩薩有恭敬心。莫生輕慢。
「一切人天,常須供養」,供養觀世音菩薩。「專稱名號」,也可以專一的稱揚、贊歎,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得無量福,滅無量罪」。你恭敬他,不要生輕慢心;你能供養他,能念他的名號,你會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這個福字,是什麼意思呢?福,當「可愛」講,是很可愛的事情。就是你念觀世音菩薩,恭敬他,你就成就了一種力量,這個力量能得到可愛的果報,所以叫福。(筆錄者按:此處錄音帶缺錄一小段)
從事實上看,我們如果對觀世音菩薩生恭敬心,能夠供養,能夠念觀世音菩薩,我們無形中,時間就用在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上面。假設你沒有這樣做,我們凡夫在這個世間做什麼?就是虛妄分別,做其它貪瞋癡的煩惱。所以這就等于,你這個時候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你就是生無量福,滅無量罪了。也可以這樣解釋。
其次,我們恭敬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得無量福,觀世音菩薩能在福裏面,叫你生長智慧。生長智慧,你就不會做錯誤的事情,所以也就是滅無量罪了。這也可以這樣解釋。若說是已經造了很多很多的罪,你念觀世音菩薩,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也是能滅的,不過那有不同的說法了。
「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若是我們對觀世音菩薩能恭敬,能夠供養,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臨命終的時候,能往生阿彌陀佛國,還有這種功德,這真是太好了。因爲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的老師,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發菩提心的一個因緣。觀世音菩薩在凡夫的時候,是在阿彌陀佛那裏發菩提心的,所以阿彌陀佛是他的老師,他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是他的弟子。現在觀世音菩薩,就在阿彌陀佛那裏作補處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現在在那裏作法王,度化衆生。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觀世音菩薩就在那裏成佛了。所以你念觀世音菩薩,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臨命終的時候,觀世音菩薩能接引你到阿彌陀佛國去。
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叁七遍燒,菩薩即來」。
「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呪,真實不虛』」。這個地方,是勸我們要相信這個咒的力量。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他所說的陀羅尼呪,就是大悲咒。這個咒的力量、作用是真實不虛的,不是虛妄的,是真實的。怎麼知道它有真實的作用呢?「若欲請此菩薩來,呪拙具羅香叁七遍燒,菩薩即來」。拙具羅香是安息香,安息就是現在的伊朗,伊朗國的香。你若想要請求觀世音菩薩來同你見面的話,可以念大悲咒,呪
這個拙具羅香叁七二十一遍。把這個香,念大悲呪二十一遍以後,把這個香燒了,這時候,觀世音菩薩就來同你見面。我看這件事並不難,念二十一遍大悲呪,不是很難。就可以和觀世音菩薩見面。
這個事情,我看不難,你們也可能有這個經驗。先把香准備好,然後念咒,念完咒再燒。呪拙具羅香叁七遍燒。但是這個安息香,古代的時候,伊朗稱爲安息國。安息香,容不容易得?我認爲用檀香也可以,就是用檀香,呪它二十一遍,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然後把它燒了,也是可以。
若有貓兒所著者,取弭哩咤那,燒作灰,和淨土泥,撚作貓兒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鐵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稱彼名。即永差不著。
「若有貓兒所著者」,貓兒所著,這句話我不大懂,不知這句話怎麼講?不過前些日子有一位居士,好像這個貓故意撞這個車,撞死了,那等于是牠自殺了。原來他養一只貓,他和這個貓感情也很好,後來他又養一只貓,原來這個貓心情就有點不高興。主人就不容易招呼這只貓,原來的那只貓就自殺了。
這裏我不太明白,我姑妄這麼說,如果和這個貓的關系不好,假設這個貓死了來搗亂的話,「取弭哩咤那」,弭哩咤那後面那個小字是說:「死貓兒頭骨也」。取死貓的頭骨,「燒作灰」,然後用清淨的土,混合作成泥。「撚作貓兒形」,然後把它撚成貓兒的形相。這個時候,「于千眼像前」,就是放在觀世音菩薩像前。「呪镔鐵刀子一百八遍」。镔鐵刀子就是镔煉過的鋼刀。咒這個刀,念一百八遍的大悲咒,然後用這個刀,「段段割之」,割這個貓兒形,撚作的貓兒形,一段一段的割,也割成「一百八段」。「遍遍一呪」,一百八段,也就是念一百八遍的大悲咒。每念一遍大悲咒,「一稱彼名」,就叫一聲貓的名字。「即永差不著」,這個貓就不搗亂,牠就走了。
若爲蠱毒所害者,取藥劫布羅,和拙具羅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于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若爲蠱毒所害者」,這個蠱毒怎麼講呢?我查字典,字典上是說,用一百種有毒的蟲,放在一起。放在一起,這個蟲互相吃,最後剩一個蟲,這個就叫做蠱。最後剩的蟲子,牠這個毒是最厲害,用這個毒去害人,叫做蠱毒。另外一個解釋,說是巫師,懂得巫術的這種人,他用邪術來害人,也叫做蠱毒,用蠱毒來害人。
「取藥劫布羅」,這個藥劫布羅,看後邊的小字是龍腦香。取龍腦香,「和拙具羅香」,就是安息香。「各等分」,它的份量是一樣。「以井花水」,用井的花水,花水,大概是把它養一養,這個水叫做花水。「一升和」,這個水有一升那麼多。把這個香和水合起來,然後放在鍋裏「煎取一升」。「于千眼像前,呪一百八遍服」,把它飲了。「即差」,這個蠱毒就好了。
我聽見一件事,就是現在馬來西亞,槟城的極樂寺。這可能是在七七事變以前的事,就是中國福建的出家人在那裏住。後來有個泰國的出家人請他們吃飯,泰國的出家人,請中國的出家人吃飯。大概預先就有消息,就是他們預先在食物裏下毒。這些中國的出家人預先有消息,其中爲首的這位出家人,他楞嚴咒, 念得很熟,他就預先告訴一起去吃飯的這些出家人,大家吃飯的時候,念楞嚴咒。念完了,吃完飯了,念楞嚴咒要五、六分鍾念一遍。吃飯吃得慢一點,最少也要叁十分鍾,楞嚴呪可能會念多少遍了。吃完飯,大家就走了,沒有什麼事。所以從這麼以後,這個泰國比丘,對中國出家人不敢小看。因爲泰國比丘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對北傳佛教有成見,印象不好,是有點問題。現在用這種事來考驗一下,結果是沒有什麼事,沒有什麼事,所以泰國比丘,對中國出家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