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P37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叫做上地,在人之上,在凡夫以上的境界,叫上地。速超上地,就是从凡夫到圣人的境界,很快的能够成就,叫速超上地。念大悲咒也能够令你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使令你能够成就十地菩萨的境界,那都属于速超上地陀罗尼。

  灭恶趣,破恶业障这件事,也是大悲咒一种特别的作用,但是这件事,虽然灭掉了恶趣,破恶业障,但是你还是在凡夫的世界,还是属于凡夫,将来有可能还是做错误的事情。只要你心里面有烦恼,还有可能会做恶业的。所以最究竟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速超上地。就是到了圣人的境界,没有烦恼了,从那么以后,永久也不会再犯错误。那是最好的,是最理想的一个办法。佛这样子为阿难尊者说明,这个咒有这么多名字,「如是受持」,你应该这样来受持大悲咒。这个呪是有这么多的名称,有这么多的作用。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名字何等?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佛言:「此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

  前面是问咒的名称,也等于是赞叹咒的功德,也可以引发我们的欢喜心,精进心,愿意受持读诵大悲咒。以下是问演说广大圆满陀罗尼的人。所以「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菩萨摩诃萨』,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怎么称呼呢」?「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这一位菩萨叫什么名字?他这样子,善者,就是能也。他能够很巧妙地宣说这样的陀罗尼,利益一切众生。「佛言:『此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佛这样子回答,说这个菩萨的名号,叫做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

  观世音,就是观察世间众生求救的音声,这就是说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本来说世间上的音声,我们通常说,应该说是耳闻,闻世间上一切的音声,但是这个地方说观,这是什么意思呢?说闻,当然就是耳识,耳根发出来耳识,能听闻声音,是这样子。但是听闻声音这件事,这个耳识,在佛法里面讲,他听见声音的时候,时间非常短,一剎那间,这个耳识就停止了。他听到声音以后,一剎那间这个第六意识就起作用了,这个第六意识就认识这个声音。第六意识他不能够直接地去听这个声音。这个第六意识不能直接同前五尘发生关系。眼、耳、鼻、舌、身,这是五根。五根发出来五个识,去接触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境界。他一接触了以后,第六意识就发生作用了,第六意识就能观察色声香味触了。

  譬如说是我们的耳识坏了,这个耳朵聋了,第六意识就没有办法去听声音。眼睛盲了,第六意识不能看见种种形相的。所以一定由前五识,去接触前五尘,前五种境界。这一剎那间,第六识发生作用,这时候才知道,喔,这个声音是怎么回事,喔,这个形相是什么样子?种种的境界。

  所以这个地方说是观世音,就是观世音的第六识,他能观察世间求救的音声,所以说观。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第六识。也是说观察这个音声的种种的情况,那里边不但是识,不但是耳识,和第六识,而还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慧境界,有大悲心的境界慈。所以用这个观字来形容,观世音。这个地方主要是说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救苦救难,表示这样的意思。圣人是以德彰名,圣人是由他的道德,由他的功德来立名。我们凡夫也愿意立一个好的名称,那只是自己的希望,希望那样子,是不是有那样的功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观世音菩萨这个「观世音」,表示他的大悲心殊胜,观世音菩萨他那一念灵明的大悲心,同时,不是前后,他能观察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求救的声音,这个是不可思议境界。

  自在,是观世音菩萨大智慧境界。大智慧观察世间、出世间一切境界,都是空无所有。对于观世音菩萨的内心,一点也不能够影响,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心情是很自在的。若是求救于我们的人多了,我们可能没办法去应付,心情可能不自在,想要救,也救不来。观世音菩萨虽然无量无边的众生求救于他,但是在他的心情,好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所以是大自在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这样说,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以大智慧为名称。

  「亦名捻索」,捻索是什么呢?打猎的人,用这种工具去捉禽兽,捉飞鸟,或者捉路上跑的兽。这个也名为绢索,就是一种器具,能把禽兽捉住,捉住了,这个兽就没有办法跑,所以叫做捻索。捻,有抓住的意思。这表示什么呢?《普门品》上有一句话:「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闻名及见身,你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称,以及见身,以及你能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当然是真实的,你到普陀山梵音洞看到观世音菩萨

  了;或者是你作梦梦见了,或者是你诚心的感应,不是说睡觉,就是醒觉的时候,看见观世菩萨了;或者就是看见观世音菩萨的像。

  心念,不只是闻名,不只是见身,你心里面能够观想。这个念,我们通常的说法,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叫做念,其实经论上用这个念,虽然也包括念佛菩萨的名号在内,但是那个字主要的一个含义,不是这样。是观想的意思。观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静坐,坐下来的时候,当然你站着也可以。你心里在思惟、思想、观察观世音菩萨的相好光明,这叫做念观世音菩萨。或者是你心里面思惟、思想观世音菩萨的道德,这也叫做念,叫心念。「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这就是捻索的意思。你和观世音菩萨建立了一种关系,不管是少少的,或者是很多的。或者是闻名,或者是见身,或者是心念,你就不会空过,就是有了功德。你由这么一点点的功德,辗转地就会引起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亦名捻索。

  「亦名千光眼」,千光眼,是说观世音菩萨,他能够从他的身体,或者从他的眉间,或者从身体的各部份,能放出无量无边的光明,能照见法界一切众生,所以叫做千光眼。这字的字义,后文也有解释。

  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这位观世音菩萨,他具足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我们平凡的人,一天就在色声香味触法上虚妄分别,追逐名利,追逐五欲,追逐一切名利、权位,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种凡夫境界。超越了凡夫的境界,是圣人的世界。如果你不接触宗教,不接触佛教,当然不知道这回事。

  最近这十几年来,这是说我个人的经过,好像是从一九七八年,或七九年开始,报纸上说有儿童有些异能,他有些特别的能力。生来就这样,不是修成的。这都是说一个人,他这个人,我们平常说读过书的人,总是用眼睛来认识字:赵钱孙李,认识这个字。但是这个儿童他不用眼睛,他用手摸就知道这是什么字。这就是超越了常情,多数的人不大容易解释这个道理。后来我看见报纸上有个人解释这个道理,那个人可能对生理学有一点特别的知识。他说就是这个儿童手上有视觉的作用。我们的视觉是在眼睛上,眼有视的功能,但是这个人,他的手上也有这个作用。有这个作用,这个人这么解释以后,我心里这么想:我们的眼睛视的作用,他并不是很强,他需要假藉光明的帮助,要有光明,把物体的形相显示出来,这时候眼睛才能看到。如果是黑暗的,就把物相隐藏起来,显示不出来的时候,这个眼睛不能看。那么这个儿童,他这个手一摸,就知道你这兜里头有钞票,或你的兜里头有香烟,就知道。那么这个知道,他这个手能够看见,是不是也有光明的帮助?后来我在书本上看见,说这个小孩,他这个手能看见,他不用眼睛看,而用手看的时候,他心里面也是现出来一个明相,现出一条光明来,然后这个手才能认识。不过这是听人说的,或是在书本上看见的。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世间上超乎常情的事情,多得很!不过我们有时候知道,有时候不知道。现在佛法里面说,佛菩萨有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说有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这件事在佛法里面讲,也是可以理解的。怎么理解呢?就是佛教里边提倡静坐的事情,就是六波罗里边的禅波罗蜜。这个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一开始,不管是在家的佛教徒,或者出家的佛教徒,你一开始的时候,成就了特别的能力。人的特别能力有两种:一种是生来的,一种是由修习成就的。要经过一番特别地修行才能有种能力,你不修行就没有。但是修行成就的这种威神之力,是胜过生来的能力。刚才说这个儿童,他生来就有这种能力,当然也是很好,但若是修行成就的力量是更大。

  由修行成就的,是什么呢?就是禅。你若成就了禅的力量,就有超越人以上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你没有般若波罗蜜,你这种威神之力,是可破坏的,还不是特别好。有可能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破坏,就没有了。若是有般若波罗蜜的成就,那就不可破坏,那就是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是可以成就。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是经过久远,久远的修行,所以他成就了不可思议威神之力。那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六种神通。

  「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观世音菩萨已经在过去无量劫,就是不可思议那么长远的时间里面,那么久远以前,他已经成佛了,就是他的功德已经圆满了。成佛的名字叫什么?「号正法明如来」。正法明如来,正法是什么呢?正法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叫正法。明就是大智慧,你的大智慧,能明正法,这就叫做如来。

  「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菩萨是佛的弟子,是佛的学生;佛是老师,菩萨是佛的学生。观世音菩萨已经成佛了,为什么又作菩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悲愿力,因为他的大悲心的愿,他有这种悲愿的力量。怎么叫做大悲愿力呢?为欲发起一切菩萨,…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