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爲欲得往生十方淨土者,當于青蓮華手」。你若不高興在這個地方住,願意到十方的佛世界。十方的佛世界,是清淨、安樂的地方,是容易修行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才能去呢?當于青蓮華手,見一百五十六頁,要修這個法門。
「若爲大智慧者,當于寶鏡手」。若是一個人希望成就大智慧,感覺到自己沒有智慧,希望我能夠成就大智慧,就應該修寶鏡手的法門。這是很重要,我們人,多數是一般的智慧,大智慧不容易,有大智慧的人,不是很多,所以這個法門倒是很需要。
「若爲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于紫蓮華手」。我們是肉眼,有天眼的人,稍見得廣一點。但是凡夫的天眼還不是太廣大,若我們不僅希望看見佛菩薩的像,還希望能夠真實地看見了十方一切佛的話,當于紫蓮華手,應該修這個法門,這個也是不可思議。
若爲地中伏藏者,當于寶箧手」。這就是大地裏邊有很多寶藏,有很多,但是我們不知道,所以沒有辦法取得。你若想要求得地中的寶藏,當于寶箧手,你修這個法門就可以成功。
若爲仙道者,當于五色雲手。若爲生梵天者,當于軍持手。若爲往生諸天宮者,當于紅蓮華手。若爲辟除他方逆賊者,當于寶戟手。若爲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于寶螺手。若爲使令一切鬼神者,當于髑髅杖手。若爲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于數珠手。
「若爲仙道者,當于五色雲手」。仙道是什麼呢?就是修四禅八定以後,再修五種神通,這個時候就是屬于仙道。若加上般若波羅蜜,那就成佛道。現在說是,若想成就仙道,怎麼辦呢?當于五色雲手,修五色雲手的法門,見一百六十頁。由這個五色雲手,你就可以成就四禅八定,能得五種神通。
「若爲生梵天者,當于軍持手」。若是你不願意在欲界裏生活,想要到色界天梵天,怎麼辦呢?當于軍持手,你就修軍持手的法門,見一百六十一頁。軍持翻到中國話就是瓶子。
「若爲往生諸天宮者,當于紅蓮華手」。前面說生梵天,是色界天。這個諸天宮可能是欲界天。你應該修紅蓮華手的法門。
「若爲避除他方逆賊者,當于寶戟手」。這一共是四十手,前面已經講過二十五手,現在是第二十六。若爲避除他方逆賊,這可能是說政府的高官,或者是司令官。在他方有造反的人,或者是有賊。爲了蕩平他,觀世音菩薩也爲這件事說了一個法門。是什麼呢?當于寶戟手,正適合修行寶戟手的法門。這個寶戟手,是在一百六十叁頁。我們昨天講的,比較具體一點,就是要供觀世音菩薩像,也要供阿彌陀佛像,然後弄一個寶戟手的型,供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然後誦咒。或者是七天,或者是叁七二十一天,或者是多少天,就會成功。若是爲了掃蕩他方的逆賊,應該修寶戟手的法門。
「若爲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于寶螺手」。寶螺手見于一百六十四頁。若爲召呼一切諸天善神,這就是本身有什麼恐怖的事情,需要召請諸天善神來守護、保護你的安全。這樣子,應該修那一個法門呢?當于寶螺手,見一百六十四頁。也是作一個圖形,供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然後就誦咒,就有效。召呼一切諸天善神,我以前聽人說一件事,我們不要說他的名字。就是他舉辦禅七的時候,他恐怕會有事情,他就特別請一個神來保護這個禅七的安全,密宗都有這種事情,《大悲心陀羅尼經》也說到這個法門。
「若爲使令一切鬼神者,當于髑髅杖手」。若是你想要使令鬼神爲你辦事。當然是人所不能辦的事,鬼神能辦。你命令鬼神給你辦這件事,鬼神怎麼會聽你召呼呢?當于髑髅杖手,你修這個法門,鬼神就聽你的命令,他就會給你辦一些別人辦不到的事情。這個事情,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爲一切的佛教徒宣說這樣的法門,佛教徒可以這樣學習。不過,按前面的文說出來的情形,都是應該有齋戒,要有齋,就是過午不食;而還要能持戒,持五戒,或者持八戒,或者持菩薩戒。這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于人有利益,不會有害于人的事情。尤其是不妄語戒,若是有一點不真實,那還
是有問題。
「若爲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于數珠手」。假設一個人,他希望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授手」在不空叁藏翻譯的《大悲心陀羅尼經》,還有其它同一性質的經論上,說諸佛授手的意思,是使令你不恐怖,是這樣的意思。但是在《十六觀經》上也有授手這句話,那是接引你到佛世界去的意思。現在這個地方,我看,令無恐怖的意思是含攝在內。可能是一個人,他不願意繼續住在這個世界,對于這個世界的厭離心特別強,他想要現在就離開這裏。這時候他就希望速來授手,希望十方諸佛趕快來接引我到佛世界。應該這樣解釋比較好。說是這個衆生,他希望十方諸佛能夠盡快地來接引我到佛世界,如果你歡喜這樣,當于數珠手,見于一百六十六頁,修這個法門。修這個法門就可以成功,可以滿願。
若爲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于寶铎手。若爲口業辭辯巧妙者,當于寶印手。若爲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于俱屍鐵鈎手。若爲慈悲覆護一切衆生者,當于錫杖手。若爲一切衆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于合掌手。若爲生生之處不離諸佛邊者,當于化佛手。若爲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于化宮殿手。
「若爲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于寶铎手」。若是一個人,他希望成就上妙的梵音聲。就是這個人感覺自己的喉嚨發出來的聲音不妙,希望聲音妙一點,希望聲音好一點,怎麼辦呢?當于寶铎手,你修這個法門就成功了。《高僧傳》上也說到,在南北朝時代,有長于梵呗的法師。據《高僧傳》上看,那些梵呗的法師,當然和現在不同。那些梵呗的的法師,通達佛法,也有世間的知識。他們在梵呗的前後,會說一段佛法,國王、大臣也很歡喜這件事,所以請這些法師梵呗,聲音妙得不得了,不但辭句妙,聲音也是妙。所以那個時代的佛法興盛,有道的高僧多,其實也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法師,種種的因緣,佛法才興盛。
這裏邊,觀世音菩薩也能幫我們這個忙,聲音不妙,你修寶铎手的法門,聲音就妙了。梵音,在印度說梵音,是指色界天,初禅、二禅、叁禅、四禅,都稱之爲梵,不是欲界天。色界天上,梵天王的音聲,叫梵音,那是特別微妙的音聲。
「若爲口業辭辯巧妙者,當于寶印手」。這個寶印手,見一百六十八頁。若是一個人,他希望辯才巧妙。語言的功能,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憑語言文字。有人長于這件事,有人就是笨一點。笨一點不要緊,當于寶印手的法門去修行、學習,也就可以改善自己,能得到無礙的辯才。
「若爲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于俱屍鐵鈎手」。若是你希望善神來擁護,若是你希望龍王常來擁護,來保護你,作你的大護法,怎麼辦呢?當于俱屍鐵鈎手。俱屍,是印度話,翻到中國話就是召集的意思。召集善神、龍王,爲你作擁護者。修這個俱屍鐵鈎手的法門就可以了。
「若爲慈悲覆護一切衆生者,當于錫杖手」。覆護就是愛護,愛護一切衆生。感覺到一切衆生很苦惱,應該愛護、慈悲他,解決他的苦惱,爲他謀求安樂。有這樣的心腸,就是慈悲覆護一切衆生。若爲慈悲覆護一切衆生者,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人,他的理智上認爲:我應該慈悲覆護一切衆生。但是事實上我這個慈悲覆護的心情就是生不起來,對一切衆生的苦惱,我就不能有慈悲覆護的意思。但是想要有這樣的心情,當于錫杖手,你就修錫杖手的法門,你這個大悲心就生起來了。錫杖手,見一百七十頁。
「若爲一切衆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于合掌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人不能和任何人建立起好的關系,任何人和他都不合。他沒有朋友,希望與任何人都能互相恭敬愛念,你想要這樣子,你想要爲一切衆生都恭敬愛念你的話,當于合掌手,見一百七十一頁,你修這個法門,你和很多人就建立了好的因緣。
聽人傳說,說是有一位法師講經的時候,沒人來聽。沒有人來聽,怎麼辦呢?他就請問年紀大的老法師,老法師說:「你現在年紀還輕,不要著急去講經,你先與大衆結緣。怎麼結緣法呢?買一些米,到山林裏喂這些鳥,然後你就回向,將來你講經的時候,就會有人來聽」。這是老法師給他出的主意。後來他年紀大了,他到各處講經,就有很多年青人來聽他講經,有這種事情。這裏邊,若爲一切衆生常相恭敬愛念者,這個意思也可以包含在內。
「若爲生生之處不離諸佛邊者,當于化佛手」。若是一個人,他希望生生所生的地方,都不離開諸佛邊,常能見佛。生生世世常能見到佛,希望這樣的話,怎麼辦呢?當于化佛手,你修化佛手這個法門,見一百七十二頁。這件事倒很重要,能見到佛,是栽培善根,得無上菩提的重要因緣。
「若爲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于化宮殿手」。若是你想要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就是化生在佛的宮殿中,爲佛弟子,去親近佛。不處胎藏中受身者,不要處在胎藏裏邊來成就他這個身體,這是胎生,就是處在胎藏裏邊,逐漸地成就他這個身體。處在胎藏,這都是欲界裏邊的人,都是這樣子。如果你相信佛法,你逐漸地感覺到人的身體不是那麼好,就厭煩胎生受生的方式,願意化生到佛的宮殿中,那怎麼辦呢?當于化宮殿手,你修化宮殿手的法門。化宮殿手,就是宮殿裏面有化佛。你把這個圖形作好了,把它放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然後誦咒,就可以滿願了。
若爲多聞廣學者,當于寶經手。若爲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于不退金輪手。若爲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者,當于頂上化佛手。若爲果蓏諸谷稼者,當于葡萄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條,今粗略說少耳。
「若爲多聞廣學者,當于寶經手」。若是你歡喜博學多聞,世間法、出世間法,你都能夠學習,或者得悟聖道,得悟第一義谛,叫多聞。這樣子,當于寶經手,你應修寶經手的法門,你就可以滿願。寶經手,寶…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