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P9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世界上的人類,前面說是劫,這個劫,有增劫,有減劫。增劫的時候,人的福德大,壽命長,智慧也高;世界是和平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糾紛。這個時候問題少,人的壽命長,像前面的問題比較少。

  減劫的時候,就是人的道德逐漸地減低下來了。前面說: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就是白法漸漸地減少了,惡法漸漸地興盛了,人病痛就多,壽命也短,富饒的事情不是太多,只有少數人是富饒的。有很多的惡業重罪,有很多的困難,有很多的問題。所以爲未來惡世一切衆生,作大利樂。念大悲呪,能利益那個時代的衆生。

  我于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呪故,超第八地。

  「我于是時」。觀世音菩薩他自稱我,說我在那個時代,「始住初地」,我只開始安住在初地的境界。初地就是初歡喜地,這個初歡喜地,我以前也講過,就是由凡夫初入聖位的這個時候,初開始入聖人的境界,這時候不是凡夫了,可以稱之爲聖人了。初開始聖人的階位,這時候叫歡喜地。歡喜,怎麼叫歡喜呢?就是你能夠由凡夫入于聖位,是要經過長時期的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很不容易斷煩惱的,忽然間,這一天早晨起來,靜坐的時候,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忽然間入了聖位了,心裏非常歡喜,所以叫歡喜地。

  他初入聖位以後,得到的功德是什麼呢?就是決定不再到叁惡道去了,不會再到地獄、餓鬼、畜生道去了。最低限度是在人間,或者天上,或者到佛世界去。這是一種。

  其次,他得到聖人的智慧了,能夠見到真理了。他這個時候有能力可以去教化衆生,可以去弘揚佛法了,有這個能力了。在凡夫的時代,修學佛法,雖然也去弘揚佛法,但是勉勉強強去說。唯有入了聖位以後,那個時候,他是有能力了。有這樣的悲心,有大悲心了,能夠弘揚佛法教化衆生了,有這樣的能力了,所以他歡喜。

  地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地是譬喻,是大地,這個大地能生長萬物,萬物從地上生長的。菩薩這個時候,初歡喜地也叫做地,是什麼呢?就是他這個大悲心,和他這個無我、無我所的智慧,和合起來就是地。從這個大悲心,和無我、無我所的智慧裏邊,能生長出來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也稱之爲地。我于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呪故」,我一聞到大悲心陀羅尼咒。「超第八地」,就是超越了二地、叁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了第八地。

  超第八地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初地一直到第七地,雖然是聖人,但是這個時候,還都是肉身菩薩。就是這個菩薩雖然是聖人,但是他這個身體,還是地水火風所組成的身體。當然比起我們凡夫,是不同了。這個菩薩,他的病痛當然比我們凡夫少,他是特別健康的,而且是特別莊嚴的。他有很多很多的福德,有很多的智慧,有很多的神通,這是肉身菩薩,到第八地就是法身菩薩了。

  由初地到第八地這個時候,初地這個時候的菩薩,也斷了很多的煩惱,但是還有很多煩惱沒有斷,他還有煩惱的。到了第七地的時候,就是把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以內的煩惱,全部滅除了。滅除了,他就沒有力量能綁住他在叁界裏面受生死了。

  我們在叁界裏面流轉生死,就是因爲有業,有叁界裏面的力量把你綁在這裏,你超不出去的。八地菩薩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所以他是超出叁界以外的了,他這個時候,他不是叁界以內的地水火風這個生命的身體了。他是那個無漏的功德,成就的身體,那個清淨的,或者說是法性生身,或者說意生身,是那樣不可思議功德的身體了,是法身菩薩。

  不過這個位次,也有多少種的分法,我說的只是其中的一種。超第八地,可見我們凡夫念大悲咒,你能得到什麼樣程度的功德,那也是看你自己。說這個聖人,初地菩薩,他要念大悲咒,能有這樣的力量,能到第八地。要是從時間上來說,來到佛法裏邊來,你要修行十千劫,你才能有堅定的信心,這個信心是不動搖了。再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初地,再一大阿僧祇劫,才到第八地。所以從初地到第八地,是一個大阿僧祇劫。現在他一聞此咒,就等于是修行了一大阿僧祇劫。這個是在贊歎大悲咒的功德,這麼樣地偉大,這麼樣地微妙。

  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者,令我實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者』」。「令我實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使令我,就是現在,我的身體裏能生出來千手千眼,具足這麼多的慈眼。

  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

  「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就都具足了,發是願已,這個願就出現了。我們拜大悲忏,千手千眼,當然就是照見法界,護持衆生的意思。千眼是照見法界,千手是護持一切衆生。我解釋這個經題目的時候,也有說到,經文裏邊也有解釋這個千手千眼。而這個實在還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就是化現出來的,當然這也是一種功德力。

  十方大地,六種震動。

  「十方大地,六種震動」,當時身上有千手千眼具足了,這是一個願。另外又有一個瑞相,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六種震動前面解釋過。六種震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我解釋完了,锺居士也說出來一個解釋。這個六種震動表示什麼意思呢?就是觀世音菩薩,他前面發願: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就在這裏,他能夠受持大悲咒,在惡世的時候,能利益一切衆生。就是那個時代的衆生,能接受這個大悲心陀羅尼法門的人,他們的無明煩惱,十方大地,這個大地是什麼意思?就是指無明煩惱,這些煩惱,因爲受持大悲心陀羅尼故,將會熄滅了,煩惱就滅除了。所以是用六種震動來表示這個意思。六種震動,也表示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的無明煩惱活動的地方。你受持大悲心陀羅尼的關系,這個煩惱動搖了,他走了,他要同你分離了。表示這個意思。

  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十方千佛」,千光王靜住如來是千,觀世音菩薩手眼也是千,十方也是千佛,其實十方的佛也是很多的,當然不說那麼多的千,都是以千字來表示。「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光明照觸到觀世音菩薩的身體。「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從是已後,複于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複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

  「從是已後,複于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觀世音菩薩,在千光王靜住如來那裏,聞這個大悲心陀羅尼,就是初開始。從是已後,複于無量佛所,無量的法會裏,重更得聞大悲心陀羅尼。「親承受持是陀羅尼」,他親從諸佛,來承受這個大悲心陀羅尼呪。受了這個大悲心陀羅尼呪,而還能受持,不是說我接受了以後,我放在一邊去,不是,而是常常受持。

  「複生歡喜」。在無量佛所,親承受持是陀羅尼,他又心生歡喜。「踴躍無量」,踴躍是歡喜的相貌。「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前面我說過,肉身菩薩和法身菩薩。肉身菩薩,我們說叫做分段生死。我們人世間生死的情況,你得到這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他原來是沒有的,沒有,有因緣,他現在有了。以胎生說,處在母胎裏面,出胎了叫做生,而後漸漸長大了,就老、病、死,死掉了。

  這個生命體有大小的形段,也有時間性的,或者活到一千歲,或者活到一萬歲,這個到時候就沒有了,這樣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我們人間的人也好,你作餓鬼、作畜生也好,你生到非非想天也好,都叫分段生死。

  到了第八地菩薩,他把這樣的生死滅了,滅了,他得到的身體,就叫做法性生身。得到的那個法性生身,那是無量功德莊嚴的身體。那個身體也叫意生身。這個意生身,就是由意去生,你隨意自在。

  我們這個身體,你長這麼大,就是這麼大,你想要變動是不行的。壽命也就那麼多,你想延長也不容易,就是有多少固定性。但是意生身,就是法性生身,不是,那是隨意自在的,有不可思議變化的。這個不但說菩薩,就說色界天上的人,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天上的人,他的身體也可以稱爲意生身的,他那個身體也是隨意變化的,也可以不現,也可以現,種種的境界,但是他也是有壽命,到時候要死。到了法身菩薩,得到意生身的時候,那個身體是無量壽,就是永久也不死了,也不老、也不病、也不死,所以叫無量壽。

  但是這樣的身體,說是八地菩薩,他得到法性生身了,但是他,在天臺宗的話,就是還有無明煩惱,還有無明惑,猶有所不知、猶有所不能、猶有所不淨,也有很多事。但是他這位菩薩,他不斷地親近十方諸佛,他又不斷地在凡夫的世界去教化衆生,所以他的功德、智慧不斷增長。他的功德智慧增長,那麼他猶有所不知、猶有所不能,這個事情就隨著變化,常常的變化。就是功德在增長,過失在減少。

  這個地方就是這句話:「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這就叫做微細生死。微細生死就是變易生死。你這個功德漸漸地增長,你這個法性生身裏面就是有變異,到了功德圓滿的時候,無量無邊微細生死完全除掉了,就是佛的金剛身,就是究竟圓滿了,就沒有變易生死了,那就是佛的圓滿報身了。

  所以這個地方說觀世音菩薩,第一次聽聞了大悲咒,就是由初地到了第八地,就是把分段生死除掉了。以後「複于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複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就把這個變易生死除掉了。「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就是從千光王靜住如來那裏,開始聽聞大悲咒以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

  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著,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由持此呪故,…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