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26

  ..續本文上一頁是在色聲香味觸法、在色受想行識上活動。所以,這個色受想行識,若是被刀一段一段地割截,那就不得了,就是特別地痛了!

  這樣說,修行若是入了聖位,成就清淨智慧的時候,也是能滅諸有苦。不過經上說,聖人在身體上還是有一點苦的。就是聖人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與色聲香味觸接觸的時候,如果有刀杖或是病痛苦惱他,前五識還是有一點苦受的。但是,他的第六識與清淨的智慧在一起活動時,這清淨的智慧能使令這一念心不住于色受想行識上,不住于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上。因爲無住,所以就不苦了。明白點說,聖人是前五識有那麼一剎那短時間的苦;到了第二剎那,第六意識和清淨的智慧一起活動的時候就不苦了,所以能滅諸有苦。

  我們聽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或者見觀世音菩薩的相好光明,內心能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德行,就能使令我們逐漸的進步,到達聖人的境界,就能滅諸有苦。如果我們只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感應觀世音菩薩救護了臨時的災難,那也是能滅諸有苦,但是那只是少少的一部份,還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所要求的。如果,能徹底的滅除一切苦,令衆生到達涅槃的境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才是滿願了。

  佛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名優婆斯。這位優婆斯比丘,是怎麼出家做比丘的呢?有一段因緣。

  優婆斯有位哥哥,已經訂婚了,但是還沒有結婚,就到遠地去做生意。哥哥走了很多年,未婚妻年紀也不小了,嶽父開始著急了,于是就到他家,對這個弟弟說:

  「你哥哥很多年都不回來,他的未婚妻年紀越來越大,我想就許配給你好了,你願意同她結婚嗎?」

  弟弟說:「不可以!」。

  這個嶽父一次說不成,又來第二次、第叁次,弟弟一直是很堅定的拒絕。嶽父一想、再想,終于想出個辦法來,就是請人冒名是他哥哥的朋友,寫了一封信,托遠地來的生意人帶給他弟弟。弟弟一看:「哥哥死了!」心裏面很驚、很悲痛。

  過了幾天,這嶽父就來了,對他說:「你哥哥死了,你現在心情怎麼樣?同不同意娶我的女兒?如果你不歡喜、不願意,我就另有計劃!」因爲他收到信件後,認爲哥哥真的死了,只好答應結婚了。

  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女孩懷孕了。懷孕以後,哥哥回來了!弟弟非常地慚愧、也非常地恐怖,就逃跑了。他本是王舍城的人,跑到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見佛,要求出家做比丘。佛是大智慧人,認爲這個人是可以度的,就爲他剃度、受比丘戒,教他修學四念處。他很努力的修行,沒有多久就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了。

  他哥哥回家後,很多親友的婦女就爲這個新婚的女人墮胎。哥哥知道這件事,非常地憤怒,想辦法要殺掉弟弟。什麼辦法呢?他拿出五百兩金,宣布:「誰能把我弟弟的腦袋拿下來,我給他五百兩金!」

  這樣一宣布,就有人應募。雙方講好了以後,就給了那個人五百兩金子。當然,哥哥已經調查過,知道弟弟是在祇樹給孤獨園出家,就和那個人一同到了祇樹給孤獨園。當他們見到了優婆斯比丘的時候,他正在樹下靜坐入定了。怎麼傷害他呢?用箭射。殺手拿起箭來對准的時候,心裏想:「哎呀!這位比丘很好,我怎麼可以殺他呢?」但是又想:「我若不殺他,這五百兩金就要被奪回去了,還是殺!」當目標對准以後,就放箭了。這一放,箭沒有射中比丘,反而射到他哥哥的頭上,就把哥哥射死了。他哥哥臨死的時候,苦惱加上憤怒已經到了極點,就這樣死了。

  就娶妻這件事來看,優婆斯也是情有可原的。現在,優婆斯比丘是個阿羅漢、是聖人,當那個人放箭的時候,箭會轉彎,反而把他哥哥射死了。由這件事看來,阿羅漢是不可以傷害的。

  哥哥死了,但是殺害弟弟的想法沒有改變。于是就變成毒蛇,住在優婆斯比丘房間的門軸那個地方,想找機會毒害優婆斯比丘。但是,那扇門有時開、有時關,就在無意間的開關中把這條蛇擠死了,他又沒能報這個仇。可是恨還沒完,死後又變成更小的毒蛇,還是生在優婆斯比丘住的地方,想找機會毒害他。

  這一天,優婆斯比丘在他的住處靜坐,這條小毒蛇從上面掉下來,就落在他的頭上,一下子,優婆斯比丘就中毒了。舍利弗尊者住的地方離他不遠。這時候,他立刻就招呼舍利弗尊者:「我現在中毒了,而且這毒很厲害,如果你不趕快把我的身體移到外邊去,就會汙穢了這個地方!」

  舍利弗尊者一看,說:「我看你面色還是很正常,完全沒有中毒的現象,怎麼說中毒了呢?」

  優婆斯比丘說:「色是我、我所否?受想行識是我、我所否?」

  阿羅漢無我的智慧,能觀察色受想行識是無我的,這和《金剛經》上的意思一樣。因爲無我相,所以他心裏無所住;因爲無所住,所以他的心還能保持平靜,沒有苦惱的感覺。所以「能滅諸有苦」,是說我們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觀世音菩薩,仰賴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而優婆斯比丘是阿羅漢,具有清淨的聖人智慧,自己就有力量能夠滅一切苦的。

  于是,舍利弗尊者就把優婆斯比丘的身體移到房子外面去,一落地,他的身體馬上像糠似的碎了。然後,舍利弗尊者就去見佛,報告這事。

  他說:「這個比丘,出家時間不是很長,很快地就得阿羅漢果了。但是爲什麼又爲毒蛇所毒而死呢?」

  佛回答這個原因:

  在很久遠、很久遠以前,有一位辟支佛在山裏住。有個打獵的人到山裏去捕捉禽獸,或者用網、或者用箭捕射。這位辟支佛就驚動這些禽獸,讓牠們跑了。

  這獵人打不到野獸就憤怒,心裏對辟支佛不高興,于是就用毒箭射辟支佛。辟支佛中了箭以後,因爲可憐同情這個獵人,于是就飛到虛空中,現出種種的神通變化。獵人一看:「唉呀!這不是平常人啊!有這麼大的神通道力,我怎麼可以殺害他呢?」立即就向他忏悔,同時也發願:「希望我將來能夠遇見聖師、遇見這樣的大德高僧,也能修行,成就這麼大的神通道力。」

  辟支佛現了神通以後,因爲身體中了毒,也就入無余涅槃了。而這位放箭的獵師,死了以後就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以後,五百世中每一世都是被毒死的。現在這一世,即使得了阿羅漢果,還是要被毒死。

  我推測,優婆斯比丘知道哥哥變成毒蛇要殺他,所以他心裏想:「你一直想害我,我讓你害好了!」因此,蛇才能把他毒死。這也等于有意的滿他哥哥的願了。在佛法來說,就是他過去世以毒箭射辟支佛的罪太大了,所以有五百世中毒而死的果報,這是最後一次被毒而死。

  由這故事看出來,只要自己能夠努力修行,得成聖道之後,自然能滅諸有苦。當心與道合的時候,能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心無所住時,這些塵勞的事情不能影響他、也不能幹擾他,即使有苦,心也能不受。以凡夫的肉眼來看,這位聖人是被毒死了,但是在聖人內心的境界,實在是沒有苦的。

  我們凡夫沒有得聖道,自己不能滅一切苦,就是要仰賴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所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戊二、別答仰荷冥益十二 己一、正頌第一救火燒難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前面總答說完了,這底下是一樣一樣的回答,也就是別答。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推落大火坑」是火難,頌意與前面長行的意思一樣。按人的境界來說,譬如有二個人,或是多數人,一方起了殺害對方的動機,要把這個人推落到大火坑去。

  書上有一個故事。

  有二個人是朋友,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在途中的荒野裏,看見地上閃著光明。爲什麼有光明呢?于是他們就把地刨開。一看!地底下埋有很多黃金。這二個人就說:「哎呀!這不得了!等我們吃完飯,再回來拿黃金!」

  原來這二人是好朋友,但這時候心就變了。一個想:「我若把他打死,這些黃金就都是我的了。」另外一個人也想:「想辦法買一點毒藥,把他毒死了,那麼這些黃金都是我的了!」二個人互有殺機,這就是「興害意」。

  結果這二個人,一個把毒藥放在茶裏;另一個用武器,先將對方殺死了,之後回去喝茶,自己也被毒死,誰也沒有拿到黃金。所以,人與人之間,或因貪心、或因仇恨、或者因爲其它的邪知邪見而起害意,凡夫的世界就是這樣的。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如果,這個被害的人是佛教徒,他平常是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是相信觀世音菩薩、相信佛法的,遇險難時他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救于觀世音菩薩,這時候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力量,能使令火坑變成池,而救護了這個人。

  阿育王沒有相信佛法以前,是很暴惡的。他在首都華氏城造了一個牢獄,牢獄的外觀非常美;但是裏邊卻是地獄的境界,有種種殺害人的方法!

  在這個時代,有一對長者夫婦到大海裏取寶,在海上生下了一個兒子,于是就取名爲「海」。這對夫婦在大海裏取寶,逗留海上有十二年之久,也取了很多的寶,然後就回到陸地。回到陸地時,遇見土匪,長者被殺死,寶也都被土匪搶去了。海這個年輕人覺得很悲痛,就出家做了比丘。

  之後,他展轉地來到華氏城,到了牢獄的外面。他不知道這個地方是牢獄,由于外觀很美,他就跑到裏面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個治罰罪人的牢獄。他一看不對,就想往外跑。但是,管理員說:

  「你不可以出去!最初阿育王命令我管理這座牢獄的時候,我答應過他,凡是進來的人,就不許出去,要治死罪。所以,我一樣要治你死罪!」比丘一聽,就哭了。

  管理員說:「你哭什麼呢?很多人進來了,都是要死的呀,你怕什麼呢?不要哭!」

  他說:「哭是因爲我出家不久,本來出家是爲了成就聖道的,但還沒有得聖道就死,太冤枉了,所以心裏很悲痛啊!這樣好不好,你答應我,給我七天的壽命,過了七天再殺我,可不可以?」管理員答應了,再給他七天。

  這時候,阿育王的一個彩女和其它的男子說…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