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是得了聖位的大菩薩,應該知道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但是,他還要提出這個問題,是爲不明白的人請問的。在法會大衆中還有人不知道,借著請問這個問題,由佛的回答,能利益當時和後代無量無邊的衆生。這樣說來,他是爲利益衆生而請問的。

  其次,菩薩歡喜贊歎人家的功德,所以,請問這個問題,表示是要贊歎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我們世間的人,也有些人是隱惡而揚善,對于他人有什麼優點,願意提出來加以贊歎,他人有任何缺點,把它隱藏起。但是,也有人專挑別人的毛病:你有什麼缺點,我就說出來羞辱你;你有什麼道德,則隱藏起來。然而,這些大菩薩不如此!他們都是歡喜贊歎佛、菩薩的功德的。所以,無盡意菩薩向佛請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經上說,在無量劫前,有寶藏佛出現世間。當時轉輪聖王的長子,供養寶藏佛及寶藏佛的弟子叁個月。然後,太子向寶藏佛發願說:「我要行菩薩道,廣度衆生,若有衆生能念我的名號,爲我的天眼所見、天耳所聞,我若不能令他解脫苦難的話,我不成佛!」寶藏佛覺得這真是非常難得的大願,因此爲他取名爲「觀世音」。但是,在〈普門品〉文中沒有說到過去的事,只說現在的種種救護衆生的因緣與功德,名爲「觀世音」。

  丁二、佛答叁 戊一、總答尋聲救苦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是釋迦牟尼佛回答無盡意菩薩的問題。這一段是總答,總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下文是別答,就是一一地、詳細地回答無盡意菩薩所問的問題。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釋迦牟尼佛稱無盡意菩薩爲「善男子」。通常我們稱一個人爲善人時,就是贊歎他是好人。怎麼樣叫做好人呢?他愛護一切人、不害人,那就可以稱之爲善。但是,這樣說還不太明白;因爲,當我們心平氣和的時候,都是沒有害人之心的,應該都是很良善的,那麼都可以稱之爲善男子、善女人了。然而,這裏所說的善,不應該只是這樣解釋。該怎麼說呢?就是在利害沖突、對這個人有傷害的時候,他仍然有善良的慈悲心。你傷害他、毀辱他,他對你還是有好心腸,那就可以名之爲善了。

  譬如,在家的佛教徒受持叁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是什麼意思呢?在佛法裏面說,就是對一切人要有慈悲心──我不去殺害他、也不偷盜他的財物,我要愛護他、不傷害他。孔子也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歡喜的事情,我不能把它送給別人。我不歡喜別人把我的財富奪走、偷走,那我也不要去偷、不要去搶奪別人的財富。我愛惜自己的生命,別人也是愛他的生命的,所以我不歡喜別人殺害我,我也不應該殺害別人。這與五戒的含義相同。所以,不只是在平常的時候不殺生、不偷盜,而是對我有利、或對我有害的時候,我一直能保持好心腸,那才可以名之爲善男子了。

  現在,佛稱贊無盡意菩薩爲善男子。當然,無盡意菩薩的程度是非常高的,還不止于剛才說的這種善,而是更高深的境界了。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這是觀世音菩薩救護的對象,有無量百千萬億這麼多的衆生。「衆」就是多,很多的「生」。這是什麼意思?無始劫以來(在佛法裏面說,就是沒有開始的一天,向前推溯總是推求不到開端,所以叫做無始),從久遠久遠以來,我們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命一次又一次在六道裏面輪回,有很多的生、同時也有很多的死,所以叫做衆生,但是不說「衆死」。

  其實,有生就有死,但說生而不說死,這裏面是有原因的。如果死了以後不再生,那只有阿羅漢才可以。因爲,阿羅漢入無余涅槃以後,他在六道中不會再有生命,不再輪回于六道,也就是死了而不再生。若死了還生,那是凡夫的事情,凡夫是死了還要再生的。因爲,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煩惱,這煩惱使令很多很多的罪業發生作用,死了以後還要再生,因此稱之爲衆生。說得明白一點,一切的凡夫,也就是一切的苦惱人。這些苦惱人有多少呢?有無量百千萬億那麼多!

  「受諸苦惱」,是遭遇到很多苦惱的事情。佛法說,叁惡道衆生的苦惱是很多很多的,他們很難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原因是什麼?因爲地獄、餓鬼、畜生世界的衆生,他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問題與苦惱,他那一念靈明的心被苦所困擾,所以很難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不來!

  我們可以想一想:若有嚴重病痛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以人的境界來說,如果有嚴重的病痛,這個病痛擾亂你的心,你要念觀世音菩薩,是很難念上來的!除非平時沒有病痛的時候,就能常常地靜坐,有戒、定、慧的功德,重病來時,還能心有余力、很從容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或者是念經、念咒。若平常的修行不夠,有嚴重的病痛時,念菩薩名號是有困難的。所以,這地獄、餓鬼、畜生的境界,很難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

  天上的人呢?天人的快樂太厲害!欲界天的五欲樂勝過人間,特別地迷惑人,他們總是享受欲樂,很難拿出時間修學佛法。色界天以上的衆生有高深的禅定,他們感覺到這樣就很好了,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做什麼?因此,也是不容易!所以,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成佛,就是因爲人容易接受佛的教化。如果在人間的人,信佛而能夠栽培多少善根,他生到天上時,也還可以信佛、接受佛法的教化。倘若是不信佛的人,生到天上去就不容易信佛。

  所以,「受諸苦惱」應該是普遍一切衆生說,但這裏主要還是指人說的。人世間的苦惱是很多很多的;人衰老了,或者有病痛,或者死亡,或是愛別離、怨憎會苦等,都是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我們人世間的人,如果平常完全不信佛,等到苦惱來時,雖然也可能有善知識、有好朋友來告訴你要念觀世音菩薩,但這是少數。如果,能在平常聽善知識的宣揚,或者是從經書上看見,知道有一位觀世音菩薩,他的廣大靈感能尋聲救苦,于是你就一心稱名——或者受諸苦惱的時候一心稱名,或者沒有受諸苦惱時一心稱名。那麼,當你受諸苦惱時,也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苦惱問題就解決了。

  「一心稱名」就是專一其心,心不散亂的意思。你心裏面能夠很誠懇、一心不亂地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前念後念相續不斷、沒有其它的妄想摻雜在裏邊。

  「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而觀世音菩薩實時地在你稱念名號的時候,觀你稱名的音聲,使你所受的苦惱「皆得解脫」,就免離了一切的苦惱,得大安樂!

  我們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發生作用的範圍是很小的;太遙遠的,我們看不見也聽不見。而觀世音菩薩是法性身,他和一切衆生沒有遠近的分別(這在後文可以看出來),十方世界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衆生對觀世音菩薩有所求的時候,觀世音菩薩能同時救護一切衆生,這是不可思議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象的。

  然而,也有些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向觀世音菩薩有所求,但是沒能得解脫。這應該怎麼解釋呢?那是你沒能一心稱名、沒能一心不亂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關系。如果你能夠一心不亂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會皆得解脫。

  《瑜伽師地論》上說,我們受諸苦惱,是因爲我們有罪業,造了殺害生命、說謊騙人等殺、盜、淫、妄各式各樣的罪過,或者說是十種惡業、種種的惡事。我們的罪業大概地說,分成兩類:

  一是定業。我們在造罪時,明明白白地去做這件事,做成功了,心裏還很歡喜,那這件罪過就是定業。是決定要受果報的!

  二是不定業。如果造罪業的時候,心裏不歡喜,但還是勉勉強強地做完了,又生後悔,這個罪業就不一定得果報,稱爲不定業。

  若造的是不定業,雖不一定得果報,可是也不一定不得果報;當得果報的時候,能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容易得解脫!若造的是定業,當定業發生作用、受諸苦惱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就難一點,也就是不容易得解脫!所謂不容易得解脫,就是你不容易一心稱名;既不容易一心稱名,也就不容易得解脫,可以這麼解釋。

  這件事我們說得淺一點,不要說得太深。譬如我們信佛的人,買花、買生果供養佛菩薩,向佛菩薩祈求平安,保護我的兒、我的女怎麼怎麼好……。我們想一想,這種情形如同我們有了困難,就送紅封、送禮物給正在政府做官的朋友,對他說:「請你幫幫我的忙!」這意思差不多是相同的。而我們人世間的凡夫有貪心、有瞋心,他得到利益的時候,就可能隨順你做這些事情,滿你的願。但是,佛、觀世音菩薩是聖人,不會因爲你買個生果給他,心裏歡喜了就幫你忙,和我們凡夫不同。這樣說,當我們向菩薩有所求時,既不用上香,也不要買花、果供養,就這麼向菩薩有所求,這樣好嗎?其實,也不是這麼說。

  這其中的道理,可以分兩方面說。一方面是我們凡夫的內心汙濁,這個靈明的心,在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不是貪,就是瞋、癡,乃至疑惑、高慢,種種的煩惱纏擾其心。當我們想拜菩薩、拜佛,去見佛菩薩時,我們的心還是很汙濁、很汙穢,和佛菩薩距離很遠很遠的。這樣的情形,你想求佛菩薩幫忙,轉變你受諸苦惱的遭遇,很不容易啊!

  第二、我們是因爲有罪而受諸苦惱,這是有因就有果。佛菩薩難道不講究因果嗎?你有罪而叫你不受報,佛菩薩有這種力量嗎?「好!你做很多惡,不要緊!我能教你不受報。到時候,你給我買點生果、香花,我就讓你不受苦!」佛菩薩會說這種話嗎?若是觀世音菩薩這樣講話,就等于叫我們造罪了,那麼這個惡人會說:「好啊!那我就造罪,反正到時候我一念觀世音菩薩就不受報了!」可以這樣嗎?

  所以,我們要想一想,經文是說: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能使諸苦惱皆得解脫;但是,這裏面不是那麼簡單的!那應…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